《聖教序》技巧:行書「木字旁」寫法,此六種可入教科書!

2020-12-17 麓風軒

今日繼續王羲之《聖教序》技法學習,本講麓風軒主講王羲之《聖教序》中「木字旁」寫法。

木字旁是漢字當中最為常見的偏旁之一,在《聖教序》中出現非常之多,也寫得非常精彩,幾乎沒有一個重複雷同的寫法,完全可以寫入教科書。現將其歸類整理,並對書寫要領進行講解,希望對書友們有所幫助。

1、桂字

此木字旁近似於楷書的寫法,但比楷書稍微要寫得隨意,木字一豎相左出鉤,這是與楷書不同之處。

2、楊字

此木字旁寫法,以行書的撇折挑,代替木字旁的左邊一撇和右邊一點,這是用得最多的行草寫法。

3、棲字、松字

有時也僅寫行書的撇折,不寫一挑(如「棲」字,相當於省略右邊一點),或僅僅略帶挑的筆意(如「松」字),顯得簡潔大氣,但不會造成誤讀。

4、標字

與常規筆畫不同,先寫一豎畫,再寫橫、撇、折、挑,一筆連寫,一氣呵成,有時與右邊筆畫相連,異常緊密。

5、林字

同樣先寫一豎畫,再寫橫、撇、折、挑(根據個人習慣,也可以先寫一橫,後寫一豎,再寫撇、折、挑),並與右邊字相連,形成一個整體。

6、極字

這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寫法,先寫一橫,右邊末端轉筆向上畫一個優美的圓圈,向下寫成豎畫,另從左邊起筆以曲線與右邊相連,形成非常優美的字形,仿佛飛揚中的絲帶。

本講先寫到這裡,明天接著下一講。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相關焦點

  • 《聖教序》中,廣字頭和木字旁,有這些寫法,值得積累
    一、廣字頭廣字頭主要分兩種寫法,一種是寫完上點和橫畫後,從左邊另起一筆寫撇畫。這種情況下,一般接下來的部件會比較寬大,所以要為其騰出空間。具體見「度」、「歷」、「厚」三字。另一種寫法是寫完上點和橫畫後,橫畫末端向上轉筆,順勢再向左下方撇出,橫畫和撇畫連寫。
  • 寫好偏旁部首,是寫好行書的關鍵。王羲之聖教序是這樣寫的
    在書法的各書體中,行書的部首相對簡化而書寫也相對自由,因此寫行書的一點特點就是要寫出各部首簡省與特點。漢字的部首,是指的標誌性部件。寫好行書必須先把部首寫好,重要的是把行書各部首簡省與特點寫出來。行書的偏旁部首寫法突出了對另一邊的呼應,因此在書寫行書時,點畫間連寫縈帶、改變筆順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 10張圖,27種偏旁部首,終於把王羲之《聖教序》變化規律說清了!
    在楷書中一個字的相同筆畫、相同部首可能變化不大,但是在行書當中,就要求同旁(偏旁部首)異變,才能寫出千姿百態,更富於美感,而決不能簡單雷同。《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學習行書的重要法帖,其中筆法千變萬化,不可端倪,現在通過簡單的10張圖,27種偏旁部首,歸類總結,將其變化規律說清了。
  • 王羲之偏旁寫法大全,太贊了
    4.言字旁 這一部首這裡呈現了4種不同的寫法,不同的書寫方式源於不同的搭配需求,書寫時要嘗試不同的組合方式,體會各自的妙用。 5.立刀旁 這一部首這裡基本呈現了2種寫法,4種面貌。
  • 聖教序最美單字放大欣賞
    唐代玄奘取經歸來,便開始翻譯經文,唐太宗親為作序,太子李治,為其作記,後來長安弘福寺僧人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羲之行書遺墨中集字,將太宗序,太子記以及太宗答,太子箋答,玄奘所譯心經等五種集出,唐高宗鹹亨三年,由諸葛神力勒石,朱靜藏鐫刻,將其共刻一石而立,此碑計三十行,行八十三字至八十八字不等,碑高三米多,寬一點四米多,碑首刻有七佛像,因而此碑又名[七佛聖教序]。
  • 唐太宗的實踐與努力,行書入碑書法風格探源
    西漢碑刻絕少, 以至於歷代記錄大都可認為「前漢無碑」。陳《負暄野錄》認為是:「新莽惡稱漢德, 凡所在有石刻, 皆令僕而磨之, 仍嚴其禁, 不容略留。」其實西漢國祚短暫, 只是秦到漢一個過渡而已, 不多的碑刻經千年散失而所存無幾亦在情理之中。「分書刻石, 始於後漢」, 東漢是隸書碑刻的巔峰時期, 其體制、技藝、書法, 皆為後人之楷模。
  • 歷代名家臨《集王聖教序》
    《集王聖教序》,全稱《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自唐代以來,一直是研習書法尤其是行書公認的最佳範本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歷代名家中臨《集王聖教序》的精品,感受書法的魅力! 趙孟頫 臨 聖教序 此系一代書法宗師,趙孟頫六十歲時臨寫的《集王聖教序》。據考證,此臨本亦經清代書法家翁方綱鑑定,為趙氏真跡且譽為「神品」。
  • 王羲之、柳公權、王寵等6類寫法最經典!
    在莊子的《逍遙遊》當,作者中以汪洋恣肆、氣勢磅礴的筆調,描寫了一隻氣勢磅礴的巨鳥,出水為鵬,入水為鯤,「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絕雲氣,負青天」,這就是大鵬的形象!「鵬」真是一個寓意很好的漢字,用書法行草書怎麼寫好看呢?
  • 硬筆行書實用技巧,草字頭的寫法和應用,這樣寫很流暢
    大家好,今天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硬筆行書中,草字頭的寫法和應用。上下結構字中,通常有寬有窄。而草字頭,通常是作為窄的一部分。行書中,兩豎變為點和撇,已增加筆畫的連貫性和多樣性。兩種常見的寫法,其一與楷書筆順相同,其二先點撇後寫橫。大家在練習時,可以變換使用。
  • 歷代中華文化,行書結構,點畫寫法
    本文乃作者馬大哈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說行書無法有體,是就寫法沒有一個標準的規範而言,但是,不等於說沒有一定的寫法約束,初學行書,同樣要臨帖,不臨帖,信手
  • 懷仁集王聖教序碑刻畫出了一個民族永久的生命線
    這就是西安碑林博物館著名的石碑——懷仁集王聖教序碑,碑林藏石編號624號。1996年此碑被國家定為國寶級文物。它曾散落在山野間 北宋初期被保護懷仁集王聖教序碑立於唐鹹亨三年(公元672年),碑題《大唐三藏聖教序》。螭首方座,碑身上小下大,碑文30行,行83字至88字不等,共有1904個字,是由初唐時期長安弘福寺僧人懷仁經過24年的努力從王羲之的若干墨跡中輯集出來的碑刻。
  • 福字有多少種寫法?福字的各種寫法
    天下第一福字解析在很多表示吉祥、吉利的喜慶場合或者物件上,大抵都可以見到「福」字,在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中,從漢字方面而言,福字應該是最為廣泛,中國漢字的書寫有多種,那麼,福字有多少種寫法福字寫法我們都知道,漢字的發展演變大方向回顧,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僅從漢字演變的這五個階段,福字就有五種寫法。
  • 書法技巧:蘇軾8個字說清《黃州寒食帖》中「點」的寫法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今日繼續蘇軾行書學習。蘇軾《黃州寒食帖》蒼勁遒健、沉著痛快,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其點畫「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下面我們通過八個字的學習,來掌握其中「點」的不同寫法。
  • 王羲之最厲害的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
    王羲之被譽為「書聖」,其《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向來被當做他的代表作,很多人對王羲之的印象也是行書家。 但是,對王羲之頗有研究的書法家寇克讓說,王羲之固然真行草諸體兼善,但非要論以先後的話,他首先是一個草書家,其次是楷書,最後才是行書。 我們不妨看看寇克讓的幾條證據: 第一,王羲之成名於草書。
  • 硬筆行書基本筆畫的寫法,3種橫畫,28個例字,0基礎學習的法寶
    如圖:短橫例字書寫:主例字書寫:主短橫例字書寫:三硬筆行書基本筆畫書寫練習,短橫例字書寫:日硬筆行書基本筆畫書寫練習,短橫例字書寫:來硬筆行書基本筆畫書寫練習,短橫例字書寫:旦硬筆行書基本筆畫啟下橫的書寫,如圖:硬筆行書基本筆畫的書寫練習,啟下橫例字「有」書寫,如圖:硬筆行書基本筆畫的書寫練習,啟下橫例字「前」書寫,如圖:硬筆行書基本筆畫的書寫練習,啟下橫例字「要」書寫,如圖:
  • 書法技巧:高清動態圖教您寫楷書、行書、草書基本筆畫
    每日練一字 |【草】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草」字的基本寫法:楷書:字難度不大,要注意草字頭的寫法,中間的「曰」寫成扇面形,最後一筆的豎要筆直有力;行書:與楷書差別不大,上方的兩點要高挑;草書:上面兩點要寫清楚。
  • 如何把握行書筆畫輕重變化,王羲之、王珣作品都有一條鐵律!
    有學員問,行書筆畫輕重、粗細變化很大,是作者隨心所欲變化,還是有固定的規律?對於這個問題要分兩個方面了看:一方面,行書筆畫粗細變化很大,有一定的規則,目的就是為了形成「對比」,通過粗細的變化構成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對比關係;另一方面,上述對比關係又不是程式化、機械式地應用,在一篇當中需要隨心所欲,輕重任意由之,盡顯自然之態,這是鐵律。
  • 解析隸書寫法技
    平畫大多細瘦堅挺,如篆書中的橫畫寫法相似。如「年″。 (二)、波畫 波橫形狀似蠶頭雁尾,一波三折。寫法是落筆取逆勢,落筆後調整筆鋒向右行,筆鋒飽滿有力度,收筆時逐漸按筆,稍頓向右提筆出鋒,出鋒方向大多上揚,且變化豐富。如「空"字。
  • 初學者寫行書很難?從偏旁到部首教你,學會寫行書其實很簡單
    行書寫不好?初學者學寫行書,總是離不開臨摹,好的行書教程是學習行書最好基礎,很多初學者寫行書死記硬背,這是錯誤的,學習行書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最基礎的偏旁部首開始練習,只要掌握好學習方式,學會寫行書很簡單。
  • 「福」字從古至今有哪些寫法?至少3-5種你重未見過!
    (福字紋雨花石)中國「福」文化淵源流長,各種「福」字寫法超過了一萬種(很多地方建有「萬福園」、「萬福長廊」等景點),還有各種福字紋(如上圖),不可枚舉。先來看看幾種不太常見的寫法:下面將書法文獻中較為常見的「福」字寫法分享給大家共賞:清 · 鄧石如 · 張子西銘馬王堆帛書漢 · 禮器碑漢 · 曹全碑泰山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