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最厲害的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

2021-01-11 騰訊網

王羲之被譽為「書聖」,其《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向來被當做他的代表作,很多人對王羲之的印象也是行書家。

但是,對王羲之頗有研究的書法家寇克讓說,王羲之固然真行草諸體兼善,但非要論以先後的話,他首先是一個草書家,其次是楷書,最後才是行書。

我們不妨看看寇克讓的幾條證據:

第一,王羲之成名於草書。「王羲之章草答庾亮」一事發生在王羲之31歲的時候,這一個時間點,寇克讓在《書法沒有秘密》中有精確的考證。

庾翼是庾亮的弟弟,作為書法上的競爭對手,庾翼最初是瞧不起王羲之的,曾把王羲之的書法稱為「野鶩」,即野鴨子,也就是說王羲之的字是「野路子」。直至他看到王羲之寫給哥哥庾亮的信時,庾翼才深表拜服。

他給王羲之寫信道:「吾昔有伯英(張芝)章草十紙,過江顛狽,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庾翼顯然是把王羲之的章草和張芝相提並論了。一個年輕人居然可以比肩歷史上的草聖,何況還是出於競爭對手之口!

第二,王羲之晚年的書法達到個人的巔峰,而這個階段主要的字體也是草書。永和(345-356年)年間是王羲之人生最後的十年,被後世尊為草書圭臬的《十七帖》,著名的《桓公破羌帖》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藝術水平登峰造極。梁武帝內府著名押署人唐懷充評價《桓公破羌帖》「筆法入神」。

據寇克讓考證,《桓公破羌帖》寫於公元354年(東晉永和十年),當時桓溫收復舊京洛陽,舉國歡慶,王羲之雖然已經辭官歸隱,但仍關心國家大事。他說:「《桓公破羌帖》時間明確,涉及重大歷史事件,是一件標準器。」

王羲之《桓公破羌帖》

王羲之《桓公破羌帖》

王羲之《十七帖》

第三,王獻之曾對王羲之說:「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頓異真體,今窮偽略之理,極草縱之致,不若藁行之間,於往法固殊,大人宜改體。」王獻之是王羲之第七子,他在此建議羲之由古草改向行草,應該是羲之晚年的事,看來王羲之一生主要精力在草書。

第四,唐初官修《晉書》在《王羲之傳》說:「尤善隸書。」隸書,就是楷書。這一段顯然是行文拼湊的一種寫法。而《王獻之傳》寫得更清晰,說:「時議者以為羲之草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據文獻,這個說法是得到過頗具發言權的王僧虔的印證的。何況,《採古來能書人名》也說羲之「特善草隸」。

第五,寇克讓做過一個統計,王羲之傳世的作品裡,六成以上是草書,三成多是楷書和行書。

寇克讓說,《桓公破羌帖》是永和十年的作品,與永和九年的《蘭亭序》時間最為接近。據文獻記載,王羲之有一個習慣,就是往往寫真草參半的作品,所以字體界限不是絕對不可以逾越。《桓公破羌帖》與《蘭亭序》雖然字體有別,似乎仍然可以比較,那麼《蘭亭序》炫技、做作的小動作一望而知,它缺乏王羲之其它可靠作品的普遍具備的渾樸之美。

既然《蘭亭序》只是普品,為什麼成了代表作?

寇克讓認為,關鍵推手是唐太宗。唐太宗也善書,古代書家中最推崇王羲之。但草書的門檻太高,一般人僅辨認就需數年,至於寫出新意,難上加難,而楷書一般看來有點「小兒科」。李世民當時最看重的是行書,所以出現了著名的二序——《蘭亭序》《聖教序》,這兩個「政府工程」都是行書,蕭翼賺《蘭亭》和陪葬昭陵的故事更是將《蘭亭序》神化了。

文章/源自網絡,插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我們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漢字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符號系統,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符號體系。(古埃及的聖書文字、古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是與漢字齊名的古文字,但今天已不再使用)殷商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從形體和造字法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由此可以想到,漢字產生的時間比這要更早。但早到何時?
  • 書法技巧:高清動態圖教您寫楷書、行書、草書基本筆畫
    書體更是順應時代沿革流變,從甲骨文、金文演變到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自始至終展現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書法被人們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今天酸棗君就通過三組動態圖,帶你領略書法的奧秘。
  • 古代印章裡的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和宋字仿宋字
    今文字系統的某些要素,在商周文字中已經少許出現;作為有別於、在邏輯上繼承於古文字系統的又一漢字系統的出現,則肇源於隸書,隨著文字的發展,不斷發展到行書、楷書、草書、宋字、仿宋字;當然,在古文字系統中,行書和草書也有了一定的書寫意義上的表現。近現代書寫與印刷品上最常見的書體亦屬於本系統。
  • 前外長楊潔篪,22幅行書楷書作品欣賞,網友:可與書法家論高下
    如果單從楷書來看,楊潔篪外長的楷書已經可以稱之為自成一體了,他融合歐楷和柳楷的筆法。楊外長的楷書字體端莊大氣,平穩有力,直中求曲,曲中有直,間架結構嚴謹秀美,富有格局美,力感美,氣勢美,結構美,自然美。他的楷書功力在與一些專業的書法家相比較,也是不輸正宗品質。毫不誇張的說,恐怕有些專業書法家的楷書功力與楊潔篪的楷書書法相比,還存在比較大的距離。
  • 小磊臨摹王羲之行書《孔侍中帖》,70%的相似度,網友:至少90%
    閒話不說,今天,小磊臨摹一下王羲之的行書《孔侍中帖》,來體會一下王羲之的果斷和細膩。整體臨摹完成後,自己覺得還比較滿意,怎麼也有70%的相似度。不過一些網友在看了之後鼓勵我說:這已經很像了,至少90%的相似程度。至於到底怎麼樣,也希望大家看了之後,能給一個指正。
  • 楷書過渡到行書,就得這麼練!|草書|行草書|筆勢_網易訂閱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種楷書向行書過渡的方法,希望對大家的書寫訓練有所幫助。  第一部分  掌握行書的用筆變化  行書根據連帶的程度可分為「行楷書」和「行草書」。行楷書更接近於楷書,比較規矩;行草書更接近於草書,比較奔放。我們練習的主要是「行楷書」,更簡單實用。
  • 寫行書都學王羲之,但王羲之書法風格是怎麼形成的卻極少有人知道
    寫行書都學王羲之,但王羲之書法風格是怎麼形成的卻極少有人知道。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書聖之地位當之無愧, 他對書法藝術的貢獻尚無人能夠取代。他的書法造詣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吸收民間新風, 並不斷提升境界, 從而成就了楷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的定型, 並使之成為後世文人流派書風延續的不竭源泉。
  • 行書,學米芾容易學王羲之難,為什麼?從八大山人書法線條品端倪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方筆和圓筆的運用,方筆與圓筆同許多筆畫因素是相通的。書法筆法,方與圓書寫書法的核心是筆法,即用筆方法,就是用什麼方法書寫每一個筆畫。漢字的基本點畫,點、橫、豎、撇、捺,在書寫時,是露鋒起筆還是逆鋒起筆,是中鋒行筆還是側鋒、偏鋒行筆,行筆的過程中是提筆還是按筆,轉折處是頓筆還是折筆,是方還是圓,等等筆法不一而足從而書寫的漢字呈現不同結體和面貌,體勢方還是圓,還有是用內擫還是外拓筆法,漢字也誠信不同的結體造型,結體取橫勢還是縱勢……等等,因人而異,千人千面。
  • 長安雅士淺談瘦金體書法的楷書,行書,草書學習次第
    其中筆法犀利、鐵畫銀鉤、飄逸勁特的《穠芳依翠萼詩帖》為大字楷書,是宋徽宗瘦金書的傑作。徽宗楷書初學黃庭堅,後學褚遂良和薛曜、薛稷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之長出以新意,運筆挺勁犀利。筆道瘦細峭硬而有腴潤灑脫的風神。
  • 行書結構不搞懂,越寫越糊塗……
    草書過於簡化,結體變得簡單和符號化了,加上草寫不易被人們認識,故不大適宜實用,更不便為大多數人認識,且難度很大,也不容易普及。不過,從書法藝術角度說,草書最富有生命感,最能反映作者的創作個性和思想情緒,在書法藝術創作中是最具有創造性的藝術感的一種書體。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行書、楷書。
  • 如何理解「行書快寫,楷書慢寫」的提法呢?
    楷書由隸書往方正、整齊方向演變而出,具有法度,可做楷模!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也是由篆、隸演變而來,楷書書寫不便捷,章草則有隸書的波磔,所以行書應時而產生,相比楷書多了映帶勾連,書寫快速!柳公權《神策軍碑》局部然而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卻又有「行書慢寫,楷書快寫」的說法,對這個問題要準確理解,從大的方面說,行書的書寫速度通常要比楷書的書寫速度快,這是因為行書的筆畫及筆畫書寫順序與楷書有所不同,有映帶勾連,便於快速流利地寫出
  • 王羲之當年寫下「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現在長啥樣?
    而且,在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老師都會要求大家學習、模仿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毛筆字。當年,王羲之在蘭亭舉行曲水流觴盛會,以文會友,寫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蘭亭,是什麼樣子的呢?如今的蘭亭,已被開發為蘭亭景區。
  • 他在王羲之作品後面寫了幾行小字,引起注意,被譽為「最美行書」
    他在王羲之行書《快雪時晴帖》後面寫了幾行小字,引起注意,被譽為「最美行書」。王羲之大家都知道,東晉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被後世書法家奉為「書聖」,他的行書代表作品《蘭亭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中國書法的5種書體,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有三種書體在他的手上成熟,他的書法作品成為後世學習書法的典範。
  • 從楷書到行書過渡,智永千字文堪稱最佳範本,該如何臨?
    楷書以唐代為尊,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唐代楷書大多是經過鐫刻然後拓印下來的碑版,所以很難準確地反映出當時真實書寫的面貌。唐楷出現之前的隋代智永,寫有一卷《真草千字文》墨跡傳世,雖然是草書、楷書合寫在一起,但其中的楷書,還是讓我們看到唐代真實的楷書面目。
  • 王羲之的書法為何受到歷代帝王和書法大家的推崇?
    王羲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東晉琅琊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所以後人尊稱為「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書法「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兼善隸、草、楷、行各體,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健秀,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 智慧成語集字歐陽詢楷書,王羲之行書,雙體對照,入眼生愛,好帖
    歐陽詢楷書王羲之行書集字中華成語欣賞王羲之書法特點王羲之的書法博涉多優,精於多種書體,故在我國書法史上有「書聖」之稱。其最主要的成就在楷書上,王羲之在楷書上的成就與貢獻主要表現在「變古形」。楷書書體是在隸書嬗變過程出現的,這種書體早在漢簡書跡中就出現了變形,東漢民間已開始流行。三國時期著名書法家鍾繇不斷加以研習,使之完善。范文瀾說:「書法自東漢以來,成為一種主要的藝術,魏鍾繇始創真書,獨闢新境,因此被稱為'秦漢以來一人而已』。至東晉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被稱為書聖。
  • 王羲之能寫出神品蘭亭序,千變萬化的筆法,源自他在這方面的努力
    王羲之蘭亭序高超的筆法,源自他在這方面的努力。  張懷瓘的《書斷》中有這麼一段話,「王羲之尤善草、隸、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  從上面一段話,我們知道王羲之精通各種書體,你單單臨摹他的行書《蘭亭序》,怎麼可能超過他?
  • 有人說楷書是老婆、行書是女友、草書是情人,那篆書隸書是什麼呢
    不同的字體又能代表不同性格和不同身份的女人,有人說楷書是老婆、行書是女友、草書是情人,那篆書隸書是什麼呢? 其實要寫好楷書是很難的,分寸最難把控,太端正會顯得呆板,缺乏靈動,太放縱又顯得輕飄,穩不住全局,難怪女人會感嘆:做個好老婆容易嗎?
  • 以楷書出名的「農民書法家」張萬昌,其行書也不錯,灑脫奔放
    通過網絡,我們認識這樣一位「農民書法家」,他以楷書出名,他的楷書不僅晉唐味足,而且還融入了碑學的方勁,添加自己對書法的獨到理解,寫出了一番新氣象,他就是被網友們稱之為「農民書法家」的張萬昌,現為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定西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會員、中國華人書畫網顧問、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他在網絡上走紅,也是憑藉精湛的楷書技藝,不僅贏得了網友們的一片讚譽
  • 書中四賢——王獻之,書聖王羲之之子
    等到他們兄弟三個人離開了謝家之後,很多人問王羲之的這三個兒子哪個更加出色,謝安毫不猶豫的說最小的那個更優秀一些,謝安覺得一個傑出的人定然是寡言少語,不會談論一些世俗之事。他的書法藝術和他的父親不同,他有著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