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是東晉時期非常有名的書法家和畫家,他是書聖王羲之的兒子,也是「書中四賢」之一。
聽說有一次他和他的兩個哥哥一起去拜訪謝安,他的兩位哥哥高談闊論,大談一些世俗的事情,只有他簡單的問候了幾句就不說話了。等到他們兄弟三個人離開了謝家之後,很多人問王羲之的這三個兒子哪個更加出色,謝安毫不猶豫的說最小的那個更優秀一些,謝安覺得一個傑出的人定然是寡言少語,不會談論一些世俗之事。
他的書法藝術和他的父親不同,他有著自己的特色。因為他父親的緣故,在他父親光環的籠罩下,他學習的非常勤奮,又加上他本來就對書法很感興趣,自己又非常的聰敏,所以很快就學出了一些本事,不管是詩詞文章還是書法繪畫,在當時的東晉都是非常有名的。他的草書,下筆非常的熟練,龍飛鳳舞,和他的父親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他從小就跟著他的父親練習書法,而且他從小就有非常遠大的志向。後來的時候他在書法上又學習了張芝的筆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最擅長的是行書和草書,可惜的是,唐太宗似乎並不欣賞他的作品,這也就讓他的很多作品沒有像他父親的一樣被收藏起來。不得不說是一種損失。
他學習書法和他的父親差不多,從不局限於學習一門和一體,而取各家所長,最終都創出了他們自己獨特的風格,取得了非常高的歷史地位。他父親從小對他書法的教導,為他以後的成就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因為他是魏晉許多名家中出名最晚的一個書法家,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可以有機會集各家所長,最終在書法界取得了和他父親同樣的地位。
他們父子倆的楷書在當時非常的出名,在唐宋以下的書法家,楷書都寫的非常的嚴整俊美,都用了一中媚俏的筆調。但是,他們兩人的楷書,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不朽,萬世流芳,有著一種非常強烈的吸引力。桓玄就非常喜歡他們父子倆的書法,還專門做了兩個書袋,裡邊分別裝著他們兩人的字畫,好讓自己時刻都能欣賞。他的書法在東晉末年的時候,在影響力上甚至超過了他的父親。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他遺留下來的墨寶並不多,在數量上遠遠沒有他父親的那麼多。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唐太宗不喜歡他書法,所以刻意的貶低他。但是到了北宋的宣和年間,宋徽宗卻是非常的喜歡他的書法,所以收藏了八十多件。可惜的是,這些墨寶基本上也是沒有保存好。流傳下來的幾件,也是描摹版本。
他自己還開創了「一筆書」,把他父親草書中上下不相連的特點連接了起來,所以他的草書基本上都是一筆就可以連貫好幾個字,因為他的書法豪邁而且氣勢非常的宏偉,所以被後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