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孫子王靖之,不怕亂輩嗎?原來如此

2020-12-25 歷史依舊新鮮

在古代,孩子起名是非常講究的,尤其是在避諱這方面,必須要避祖先的名諱。但是,在歷史上,有一個家族卻非常奇怪,那就是書聖王羲之所屬的琅琊王氏,這一家人的名字後面幾乎都帶著一個「之」字,比如王羲之的七個兒子全帶,如王煥之、王徽之、王獻之,王羲之的胞兄叫王籍之,而王獻之的兒子叫王靖之。一家人好幾代都帶著「之」字,難道是兩晉南北朝時期不注意避諱嗎?

王羲之像

當然不是,當時人們非常注意避諱。《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桓溫之子桓玄曾設宴待客,有位賓客嫌酒太涼,要侍者「溫一溫」,桓玄一聽此「溫」字,馬上痛哭流涕,一直哭到不能出聲,只因為「溫」是自己父親的名字。王家那是世家大族,起名的時候一定會避諱。那這個之字是什麼意思呢?

陳寅恪

這件事早就引起了史學家的注意,陳寅恪先生就曾經專門指出過。陳寅恪先生在論文《崔浩與寇謙之》中指出,當時的人們起名一般起單名,比如王羲之的父親王曠,堂伯父王導、王敦。但還有很多人,起的是兩個字的名,並且最後一個字是「之」字,比如南朝名將陳慶之、著名天文學家祖衝之、著名畫家顧愷之、注《三國志》的裴松之等等。其實,最後一個「之」字,只是其身份標誌,標誌著他們都信仰一個宗教——天師道。天師道,又稱「五鬥米道」,道教早期流派之一,由道教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立,後來張道陵的四代孫張盛,將傳教的地區從青城山遷至到江西龍虎山,從此道教開始向東南地區發展。

王氏家族以及其他很多大家族,都是天師道的信徒。所以,這個「之」字,代表的是這個人是天師道信徒。在魏書中記載有一個人叫做寇謙之,而在其他史書中則稱為「寇謙」,其實,兩人是一個人。因此,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名字中都有「之」,並不犯諱。還有一件事或許可做王家信道的佐證。

黃庭經

書聖王羲之很喜歡鵝,認為養鵝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形態中悟到書理。有一次,王羲之出外遊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打聽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便找到那個道士商量。道士聽說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是書成換白鵝的佳話。這裡提到的《黃庭經》,這部經書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經典。由此可見當時道教的影響力,而王家信奉道教也是很正常,甚至很主流的了。

相關焦點

  • 王羲之、王獻之、謝道韞、謝安、謝玄原來是這樣的關係
    王獻之是「福到了」的掌門人;謝道韞是「詠絮之才」的奇女子;謝安是東晉宰相。淝水之戰謝玄是「淝水之戰」中前鋒。那麼,請問,王羲之、王獻之、謝道韞、謝安、謝玄究竟什麼關係呢?在談及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顧下東晉的歷史:自從晉朝避禍江南,九品中正制的真正實行,門閥政治開始影響中國的歷史,厲害的世家中,有了「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王羲之就來自這個家族。王羲之和王獻之的關係是非常明了的,這對「二王」父子,在書法史上是非常知名的。
  • 書聖王羲之,大字加一點是誰所加的,兒子獻之:這一點我佩服父親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大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的人是誰呢?大家都知道,這位就是王羲之。王羲之出身士族,朝廷十分賞識他的才華,幾次三番請他做官。他在書法藝術史取得的成就非常巨大。他的兒子王獻之在書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那王羲之又是怎樣以身作則教育他的呢?
  • 以書法名揚千古的東晉駙馬,了解王獻之不平凡的一生
    不過,在公元4世紀左右的東晉時代,在「王與馬,共天下」的國家背景下,琅琊王氏稱得上數一數二的大家族,其中既包含著像王導這樣的第一宰相,也包含著像王羲之這樣的大書法家。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正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王獻之。那麼,他的一生究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故事呢?敬請關注,傳奇人物群臣篇第一期,既是駙馬又是國丈的第二書法家。
  • 古人講究避諱,為何王羲之和王獻之這對父子,名字如此相似?
    然而,我們都知道,在東晉時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他還有一個兒子,名字叫王獻之,這位王獻之的書法造詣也非常高,擅長多種書體,與父親王羲之合稱為「二王」。那麼問題來了,在極其講究避諱的古代,王羲之與王獻之這對父子,名字為何這麼相似呢?
  • 王獻之《得書帖》書法真跡欣賞,書法真漂亮,傳承王羲之書法精髓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我想大家會想到很多自己喜歡的書法家,要問我國書法界最有名的書法家是誰,我想大家肯定會想到書聖王羲之吧?
  • 「小聖」王獻之雖才華橫溢,書藝不次其父,但惜天妒英才
    特別是出現了「書聖」王羲之和他的第七個兒子王獻之,父子二人被世人並稱為「二王」,王獻之有「小聖」之稱。今天我們賞論「二王」王獻之的書法藝術。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是「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曾任建威將軍,吳興太守、中書令等官職,世稱「王大令」,後族弟王珉代替他中書令一職,王珉為小令。他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
  • 「書中四賢」王獻之早逝竟是因為痴情自殘,有唐伯虎畫作為證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他在聯繫書法,走到他背後,伸手去拿王羲之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作為父親的王羲之,看到兒子小小年紀,筆力這麼堅實,就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還有一次,王獻之和兩個哥哥去拜訪謝安,言談起來,兩個哥哥談得是俗事,王獻之只說了幾句問候寒溫的話,被謝安認定不凡。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王獻之成名並非偶然。有一個十八口大缸的故事,說的是他練習的勤奮。
  • 王獻之和父親王羲之並稱「二王」但一開始王獻之的地位更高
    她和王羲之是真正的「天設一對,地造一雙」,算得上絕配。不僅是帥哥美女,而且才氣相當、情投意合,有共同的語言和愛好。王羲之共有7子1女。兒子是:玄之,凝之,渙之,肅之,徽之,操之,獻之。女兒是:王孟姜。憑王羲之的風流和身份,娶幾個小妾、養幾個歌妓是很正常的。但王羲之鐘愛她一生,真正是「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了一輩子。
  • 「民間故事」施巧記王羲之題名三海關
    有一天,他又見王羲之蹲在門前地上用樹棒 寫字,就說:「小兄弟,你怎老在地上寫字呀?」王羲之說:「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 染匠師傅說:「這樣吧,我家染坊裡,天天染布,剩下不少靛腳,烏黑瓦藍的,往常都倒了, 你可以挖點試試,要是能用它寫字,就送給你了。」王羲之一聽,滿心高興,就回家提個罐子,跟染匠師傅一道去染坊裡挖了一罐靛腳。回來做 把小麻刷子,第二天就上山練字去了。
  • 1600年前,王獻之服「美容」藥無效,寫下15字吐槽,現字字千金
    1600年前,王獻之服「美容」藥無效,寫下15字吐槽,現字字千金 | 青衫文齋漢文字的書寫藝術美不勝收,源遠流長,早在殷商時期,我國古代先賢就在甲骨上刻畫出文字之美。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這些名字讓人想起一句句無言的詩,一段段無形的舞,一幅幅無圖的畫,一曲曲無聲的樂……古往今來,書法大家們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價值連城的墨寶,王羲之一幅草書《平安帖》,在中國嘉德2010年秋季拍賣會上,以超過3億人民幣的天價成交,可見人們對名家書帖的狂熱追求。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一段關於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的故事。
  • 家學傳承,是書法家二代難以突破的藩籬,王獻之憑什麼破繭成蝶
    無論是歐陽通之於歐陽詢,還是米友仁之於米芾,都顯得無比渺小,在他們身上只是映射其父輩某一些藝術特色而已,更遑論比肩甚至超越。書法家二代突破父輩藝術影響力的圍欄,千古之下唯王獻之一人,在書聖的光環之下,依然使自己的藝術魅力綻放的絢爛多姿。 山有多高,翻越就有多難。王獻之在書法上究竟取得了怎麼樣的突破,才能在書法史上與父親並稱羲獻,二王的呢?
  • 王羲之,謝安之後,王家謝家真的成了舊時王謝堂前燕了
    其實琅琊王氏到了王羲之時,已經走下坡路了。所以王羲之與謝安等41人,在紹興蘭亭喝酒寫詩,僅僅是一場文化沙龍,不是名門望族的盛宴。王羲之謝家最佳演出是在淝水之戰,此時是383年,王羲之已故去二十多年了,灑脫不羈的謝安也已六十多了。當天,謝安與人下棋,僕人送進來一張信箋。謝安草草讀了,就隨手把它扔在一旁。
  • 王羲之髮妻才女郗璿為何被稱為女中筆仙
    東晉著名女書法家郗璿,是書聖王羲之的髮妻,亦是王獻之的母親。有關郗璿的故事,多與其父郗鑑為她擇婿的東床坦腹一則典故有關,然而據民間史料記載,郗璿的故事中不為人知的事跡還有很多,比如郗璿教子的故事,就是她生平事跡中比較重要的一段經歷。在郗璿的故事中,王獻之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
  • 王壇上王村:王羲之後裔聚居古村
    上王村絕大部分人都姓王,這王氏一脈,系出王羲之幼子王獻之。王獻之本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一個叫玉潤,早夭;一個叫神愛,嫁給了傻瓜皇帝司馬德宗。哥哥王徽之有個兒子叫王靜之,過繼給王獻之以承嗣。 王獻之後裔王超之,後來遷到新昌長潭鎮,為長潭始祖。王超之後裔王煤從長潭遷到南岙,成為南岙王氏始祖。王煤之孫王筵,1136年,入贅到今天上王的柴家。當時,村民去嵊州極為不便,為方便百姓出行,王筵像愚公一樣,獨闢東山,歷經數年,開闢出了一條山道,直通嵊州。後人為了紀念這位開路先鋒,將這座通路之山,謂之王筵嶺。今天,古道猶存。
  • 王獻之為什麼只能打醬油
    王獻之蘭亭序王羲之的《蘭亭序》流傳了1600多年了,也成為學習書法的必修課之一。現在,這篇序文更是收錄進中學的教科書,甚至被改編成曲,被人們唱遍大江南北。王家:王羲之、王彬之、王凝之、王肅之、王徽之、王豐之、王元之、王蘊之、王渙之、王獻之謝家:謝安、謝萬、謝繹、謝瑰、謝藤;庾家:庾蘊,庾友;桓家: 桓偉郗家:郗曇
  • 王獻之草書刻本《復面帖》
    王獻之草書刻本《復面帖》,來源:明萬曆13年董漢策刊《二王帖卷》。 更多推薦 董其昌《勤政勵學箴》楷書精湛之作 清朝最摳門的王爺,沒收老婆嫁妝,吃死馬肉,因書法名留青史! 誠邀您「品茗、品書、品樂——雅人、雅事、雅集」,會中秋之夜。
  • 書中四賢——王獻之,書聖王羲之之子
    王獻之是東晉時期非常有名的書法家和畫家,他是書聖王羲之的兒子,也是「書中四賢」之一。聽說有一次他和他的兩個哥哥一起去拜訪謝安,他的兩位哥哥高談闊論,大談一些世俗的事情,只有他簡單的問候了幾句就不說話了。
  • 王羲之書法世家第三代:王獻之領銜率王凝之、王珣、王珉名留史冊
    王羲之書法世家第三代,以王獻之為領袖,與乃父齊名,世稱「二王」。王羲之有七子,七子都善書,但載入史冊者,唯王凝之、王徽之、王渙之、王操之與王獻之五人。王凝之工草隸,《淳化閣帖》卷三有其行草一帖,7行60字。
  • 兒子諸葛瞻戰死後,諸葛亮是不是就絕後了?他重孫曾和王羲之見面
    《戒子通錄》 ::每得來疏,書尚麤拙,豈修之不勤而量之有限耶?這是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書信中的一句摘抄,意思是你每次寫書信過來,字跡咋這麼差?是你練字不勤奮還是能力不行?看這個語氣態度,像不像小時候父母批評我們寫字寫得難看?原來諸葛瞻的經歷和我們一模一樣啊!
  • 王羲之當年寫下「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現在長啥樣?
    而且,在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老師都會要求大家學習、模仿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毛筆字。當年,王羲之在蘭亭舉行曲水流觴盛會,以文會友,寫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蘭亭,是什麼樣子的呢?如今的蘭亭,已被開發為蘭亭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