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蘭亭序》流傳了1600多年了,也成為學習書法的必修課之一。現在,這篇序文更是收錄進中學的教科書,甚至被改編成曲,被人們唱遍大江南北。那麼,永和九年的這場東晉主要士大夫家族,也是軍政要員的詩詞盛宴都有誰參加,寫了些什麼詩文,從而讓王羲之有了如此的人生感概,寫下了這篇書文俱佳的千古絕唱。
【發起人】:王羲之(右將軍令,會稽內史)
【參加者】:合計42人,主要包括當時東晉的主要士大夫家族王家,謝家,郗家,庾家,孫家,桓家等。
王家:王羲之、王彬之、王凝之、王肅之、王徽之、王豐之、王元之、王蘊之、王渙之、王獻之
謝家:謝安、謝萬、謝繹、謝瑰、謝藤;
庾家:庾蘊,庾友;
桓家: 桓偉
郗家:郗曇
孫家:孫綽、孫統、孫嗣
徐豐之、袁嶠之、華茂、虞說、魏滂、曹茂之、曹華、卞迪、卓旄、羊模、孔熾、劉密、虞谷、勞夷、後綿、華耆、任凝、呂系、呂本、曹禮。
【聚會背景】:魏晉時期士大夫家族崇尚清談,名士風流,縱論玄學,高談佛道。會稽內史王羲之邀請幾大家族在山陰蘭亭進行每年一度的「修禊事」。修禊,古代傳統民俗。季春上巳日(一般為三月初三)時,官吏及百姓都到水邊嬉遊,是古已有之的消災祈福儀式。《後漢書,禮儀志》即有「祓禊」(祓是古代除災祈福儀式),此志曰:「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 為大潔。」去宿垢,是除去舊病。
【創作詩文】:共創作37首詩:
1、右將軍令稽內史王羲之 四言詩: 代謝鱗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迺攜齊契,散懷一丘。
五言詩: 悠悠大象運,輪轉無停際。陶化非吾因,去來非吾制。宗統竟安在,即順理自泰。有心未能悟,適足纏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遙良辰會。三春啟群品,寄暢在所因。仰望碧天際,俯瞰綠水濱。寥朗無涯觀,寓目理自陳。大矣造化功,萬殊靡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親。猗與二三子,莫匪齊所託。造真探玄根,涉世若過客。前識非所期,虛室是我宅。遠想千載外,何必謝曩昔。相與無相與,形骸自脫落。鑑明去塵垢,止則鄙吝生。體之固未易,三觴解天刑。方寸無停主,矜伐將自平。雖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雖無嘯與歌,詠言有餘馨。取樂在一朝,寄之齊千齡。合散固其常,脩短定無始。造新不暫停,一往不再起。於今為神奇,信宿同塵滓。誰能無此慨,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2、司徒謝安 (320年—385年,時年34歲)四言詩: 伊昔先子,有懷春遊。契此言執,寄傲林丘。森森連嶺。茫茫原疇,迥霄垂霧,凝泉散流。 五言詩: 相與欣佳節,率爾同褰裳。薄雲羅物景,微風翼輕航。醇醪陶元府,兀若遊羲唐。萬殊混一象,安復覺彭殤。
3、司徒左西屬謝萬 (323-361年,時年31歲)
四言詩: 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蘿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響,條鼓鳴音。元萼咄潤,飛霧成陰。
五言詩: 司冥卷陰旗,句芒舒陽旌。靈液被九區,光風扇鮮榮。碧林輝雜英,紅葩擢新莖。翔禽撫翰遊,騰鱗躍清泠。
4、左司馬孫綽 (314—371年,時年40歲)四言詩: 春詠登臺,亦有臨流。懷彼伐木,肅此良儔。修竹蔭沼,旋瀨榮丘。穿池激湍,連濫觴舟。 五言詩: 流風拂枉渚,停雲蔭九皋。鶯語吟脩竹,遊鱗戲瀾濤。攜筆落雲藻,微言剖纖毫。時珍豈不甘,忘味在聞韶。
5、行參軍徐豐之 (江州刺史徐寧之子)四言詩: 俯揮素波,仰掇芳蘭。尚想嘉客,希風永嘆。 五言詩: 清鄉擬絲竹,班荊對綺疏。零觴飛曲津,歡然朱顏舒。
6、前餘姚令孫統 (約生於326年,時年28歲)四言詩: 茫茫大造,萬化齊軌。罔悟元同,競異摽旨。平勃運謀,黃綺隱几。凡我仰希,期山期水。 五言詩: 地主觀山水,仰尋幽人蹤。回沼激中逵,疏竹間修桐。回流轉輕觴,冷風飄落松。時禽吟長澗,萬籟吹連峰。
7、王彬之 四言詩: 丹崖竦立,葩藻映林。淥水揚波,載浮載沉。 五言詩: 鮮葩映林薄,遊鱗戲清渠。臨川欣投釣,得意豈在魚。
8、陳郡袁嶠之 四言詩: 人亦有言,意得則歡。嘉賓既臻,相與遊盤。微音迭詠,馥焉若蘭。苟齊一致,遐想揭竿。 五言詩: 四眺華林茂,俯仰晴川渙。激水流芳醪,豁爾累心散。遐想逸民軌,遺音良可玩。古人詠舞雩,今也同斯歡。
9、王凝之 (334-399年,王羲之次子,時年20歲)四言詩: 荘浪濠津,巢步潁湄。冥心真寄,千載同歸。 五言詩: 細縕柔風扇,熙怡和氣淳。駕言興時遊,逍遙映通津。
10、王肅之 (王羲之四子)四言詩: 在昔暇日,味存林嶺。今我斯遊,神怡心靜。 五言詩: 嘉會欣時遊,豁爾暢心神。吟詠曲水瀨,淥波轉素鱗。 11、王徽之 (338-386年,王羲之五子,時年16歲)四言詩: 散懷山水,蕭然忘羈。秀薄粲穎,疏鬆籠崖。遊羽扇霄,鱗躍清池。歸目寄歡,心冥二奇。 五言詩: 先師有冥藏,安用羈世羅。未若保衝真,齊契箕山阿。 以上十一人,各成四言五言詩一首。
12、前參軍王豐之
肆眄巖岫,臨泉濯趾,感興魚鳥,安茲幽峙。
13、前上虞令華茂 林榮其鬱,浪激其隈。泛泛輕觴,載興載懷。 14、穎川庾友 馳心域表,寥寥遠邁。理感則一,冥然元會。
15、散騎常侍郗曇 (320年-361年,時年34歲)溫風起東谷,和氣振柔條。端坐興遠想,薄言遊近郊。 16、鎮軍司馬虞說 神散宇宙內,形浪濠梁津。寄暢須臾歡,尚想味古人。
17、群功曹魏滂 三春陶和氣,萬物齊一歡。明後欣時康,駕言映清爛。 亹亹德音暢,蕭蕭遺世難。望巖愧脫屣,臨川謝揭竿。
18、前中軍參軍孫嗣 (孫綽之子)望巖懷逸許,臨流想奇莊。誰雲元風絕,千載挹遺芳。 19、行參軍曹茂之 時來誰不懷,寄散山林間。尚想方外賓,迢迢有餘閒。
20、滎楊桓偉 (大司馬桓溫之子)主人雖無懷,應物寄有為。宣尼遨沂津,蕭然心神王。 數子各言志,曾生發奇唱。今我歡斯遊,慍情亦暫暢。
21、群五官佐謝繹 蹤暢何所適,回波縈遊鱗。千載同一朝,沐浴陶清塵。
22、穎川庾蘊 仰懷虛舟說,俯嘆世上賓。朝榮雖雲樂,夕斃理自回。
23、徐州西平曹華 願與達人遊,解結遨濠梁。狂吟任所適,浪遊無何鄉。
24、王元之 松竹挺巖崖,幽澗激清流。蕭散肆情志,酣暢豁滯憂。 25、王蘊之 (330--384,時年24歲)散豁情志暢,塵纓忽以捐。仰詠挹遺芳,怡神味重元。 26、王渙之 (王羲之三子)去來悠悠子,披褐良足欽。超跡修獨往,真契齊古今。 以上十五人一篇成 侍郎謝瑰、鎮國大將軍掾卞迪、行將軍羊模、行參軍事卬丘髦、參軍孔熾、參軍劉密、山陰令虞谷、府功曹勞夷、府主薄後綿、前長岑令華耆、前餘令謝滕、府主簿任儗、任城呂系、任城呂本、彭城曹禮,已上一十五人,詩不成,各罰酒三杯。
至於王獻之,為什麼沒有詩作,我們看看他的生卒年就清楚了,344-386年,是王羲之小兒子。而這一次的蘭亭雅集是在東晉晉穆帝永和九年,也就是公元353年,王獻之年方十歲,在古代俗稱黃口小兒,不會作詩實屬正常。雖然古代有不少神童,六七歲即可作詩,很顯然王獻之在詩祠文賦上稱不上神童,從王獻之的墨跡以及史料看,詩作也不多。網上有人把王獻之歸入詩不成,各罰酒三杯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