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路等64條歷史悠久的道路受到原汁原味的保護IC資料圖 |
記者 徐運 吳飛
晨報訊 在昨天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截至目前,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被保護的道路和街巷共計144條,其中64條道路進行原汁原味的整體保護,即道路紅線永不拓寬,而且街道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市規土局總工程師俞斯佳昨日透露,規土部門在中心城區做過一次普查,其中查出了144條有特色的風貌道路,其中64條受到一類保護。所謂的「一類保護」,首先要求這幾條道路都是所在風貌區的代表,其次是這一些道路周邊都有集中成群、成片的歷史建築,而且它現有的尺度,已經被公眾所認可。
通過這幾條原則,規劃部門從144條道路當中選擇了64條進行了原汁原味的保護。「通俗講就是永不拓寬。」俞斯佳昨日表示,比如山陰路、復興西路。這些道路周邊現在已經形成的綠化都比較成熟。旁邊的保護建築和道路之間尺度都比較舒適,當然局部修改還是有的。
俞斯佳還透露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現在道路寬度有的是20米或者24米,總之以整數居多。但是,很多風貌保護道路寬度是帶小數點的,例如17點幾米。為什麼會有這些尺度呢?因為這些道路在過去的規劃當中是用英尺來算的,所以有關部門維持了原來的尺度標準進行保護。這些相關信息在規劃網站上都可以查詢到。
記者查詢後了解到,這64條一類風貌保護道路(街巷)包括山陰路、銅仁路、餘慶路、思南路、武康路等,一類風貌保護道路(街巷)不僅不允許拓寬,兩側的建築高度也不能改變,更不得破牆開店。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上海正在加速建設軌道交通建設,中心城區保護建築較多的淮海路、常熟路附近,有不少軌交線路通過。對此,俞斯佳表示,這的確是工作中遇到的非常困難的問題。
「在城市的中心密集區,不僅是軌道交通,包括一些道路改造我們也是非常慎重的。有些軌道交通必然要穿越的地區,就要做非常精細的方案。有些穿越中心城的軌交線路,市民可能會覺得線路走向非常奇怪,往往就是為了避繞歷史建築。」俞斯佳說。
(責任編輯:周徑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