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黃河之濱響起發展協奏曲——濟南「十指彈琴」著力構建協調發展...

2020-12-19 魯網

當前,全國上下正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細讀全會公報,能發現字裡行間許多提法與濟南發展實踐高度「契合」,比如「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正在深入推進,「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正在伸展,「五個濟南」的根基愈加牢固,「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藍圖漸次成真……在協調發展理念的指引和區域重大戰略的推進下,濟南站在了由量變向質變進而實現鳳凰涅槃的關鍵節點上。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此時此刻的黃河之濱,在這1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協調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十指彈琴」下鳴響起美妙的發展協奏曲。

不久前,濟南前三季度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出爐。今年前三季度,濟南生產總值達7248.40億元,同比增長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4%,較上半年提高6.4個百分點,增速列全省和全國主要城市首位……細讀這份「成績單」,濟南蓬勃昂揚的發展態勢躍然紙上。在疫情衝擊之下,這份成績更顯來之不易,其背後,濟南圍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所做出的努力清晰可見。

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濟南迅速啟動一級響應機制,建立戰時指揮體系,構築起市、區縣、街鎮、村居四級防控網絡,用最短時間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與此同時,濟南全力推動復工復產達產,搶前抓早部署企業復工,出臺「惠企業17條」「促消費15條」「穩就業26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選派機關幹部下沉一線開展「四進」攻堅行動,精準高效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積極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經濟迅速回暖復甦,各項指標加快上行。

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兩場「戰役」中,濟南「雙線作戰」、求取全勝。如今,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以及前三季度亮眼的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正是濟南這份努力的有力例證。

為適應濟南城市發展由空間拓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內在需求,推進全域統籌協調發展,今年7月,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描繪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致力於推進全域統籌協調發展、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濟南,將如何統籌推進東西南北中發展,答案已隨「十字方針」的謀篇落筆而揭曉。

近年來,濟南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居環境變化大、產業發展勢頭好、群眾生活水平高……放眼當前濟南,城區高樓林立、設施完善、現代感十足,視野投向鄉村,一幅幅和諧宜居、環境優美的鄉村美景也在加速繪就。城鄉協調發展,濟南步履鏗鏘。

隨著高質量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各項經濟指標的持續上揚,濟南的民生幸福指數也在不斷劃出一道道「上行曲線」。而在推動物質文明飛速提升的同時,濟南也在大力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11月10日,濟南再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繼續位列省會、副省級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實現了自2018年以來年度測評「三連冠」。

「為文明行為立法」是培育文明自覺不可或缺的手段。濟南大力推動文明行為立法工作,著力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法治軌道。《濟南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立法實施,旗幟鮮明倡導十大文明行為,重點治理十三類不文明行為,促使文明成為公眾的行為自覺,推動市民的文明習慣進一步根植於心。

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戰雙勝」、全域統籌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步履鏗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頭並進……一個更美好的濟南已呈現在眼前。

濟南日報

相關焦點

  • 邁向黃河時代!濟南如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豪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勇提出,濟南應科學認知濟南黃河的特殊價值,利用好懸河,精心鍛造「大美黃河空中花園」主地標。  趙勇建議儘快建設濟南黃河生態大數據中心,在此基礎上把濟南建設成為黃河流域國家算力之城,為濟南當好龍頭城市、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現代科技支撐。
  • 北跨黃河南躍泰山,濟南城市發展刷出新高度
    原標題:北跨黃河南躍泰山 濟南城市發展刷出新高度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專業人士近日接受採訪,深入分析濟南戰略規劃宏觀布局,刷新各界對濟南城市發展的認知。構建市域生態格局專業人士分析指出,戰略規劃中「三生(生產、生態、生活)融合」的發展思路是新時代城市建設的新趨勢,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體,是彰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城市發展新理念的重要舉措。
  • 黃河之濱賽江南
    詞人鄔惕吾吟詠的「濱河」「玉路」,指的正是濱河路黃河風情線。黃河之於蘭州,宛如一條飄落的飛天錦帶,城市在河流兩岸延展。依託黃河兩岸的風景名勝,2000年起,蘭州市動工建設了一條長約40公裡的濱河路。一位「老蘭州」說:「當初開始改造濱河路的時候,叫作『十裡黃河風情線』,沒過幾年,就改稱『四十裡黃河風情線』了。現在,人們都習慣叫它『百裡黃河風情線』了。」
  • 支持濟南加快構建「米」字型高鐵樞紐,推進濱淄萊臨等項目
    (原標題)對話全國人大代表王新春:支持濟南加快構建「米」字型高鐵樞紐,推進濱淄萊臨等項目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新春接受濟南報業全媒體專訪時表示,建議支持濟南市加快構建「米」字型高鐵樞紐,加快推進鄭濟、濟濱、濟萊、濱淄萊臨、濟濟(寧)等高鐵項目,增加山東高鐵出省通道。
  • 山東明確構建「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格局 再次明確支持青島建設...
    (二)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新布局。《實施方案》提出構建「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一群」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兩心」即支持濟南、青島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三圈」即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區域一體化發展。(三)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路徑。一是產業共興。
  • 構建以濟南為起點的「一字型」東西向沿黃大通道
    新時報首席記者王鋒 攝(資料照片)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濟南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的起步之年。1月12日上午,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市政府工作報告用一系列數字錨定了今年的發展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左右和9%左右……  圍繞目標,市政府工作報告在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全面起勢、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15個方面「劃重點」。
  • 區域協調發展,昂起山東半島城市群龍
    《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圍繞「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從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提出優化「一群兩心三圈」區域布局,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區域創新發展動力,全面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綜合競爭力。
  • 濟南: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城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錨定國際康養名城建設
    原標題: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城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錨定國際康養名城建設 濟南快速邁向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濟南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的起步之年。
  • 在常態化防控中學會「十指彈琴」
    要全面辯證地看問題,在認識論上有辯證統一的思想,在方法論上學會統籌兼顧,在具體工作中學會「十指彈琴」,堅定信心、提升能力,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統籌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既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抓住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 強化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和城市支撐
    當前,中心城市、城市群和都市圈作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載體,要因地制宜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黃河流域產業發展新優勢,夯實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的鄭州、西安,GDP總量位列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後兩位。省會城市首位度總體偏低,西寧、蘭州、銀川等首位度相對較高的城市由於經濟實力較弱,輻射帶動能力有限。  因地制宜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因地制宜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 讓黃河之濱更加美麗絢爛——我市保護黃河生態、打造黃河景觀綜述
    去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蘭州考察,稱讚「黃河之濱也很美」,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幹部群眾。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重點抓好風情線景觀建設,彰顯城市黃河之美。積極推動發展生態產業,挖掘釋放黃河價值,實現「水潤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美好願景。
  • 蘭州:擦亮「黃河之濱也很美」文旅名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記者 馬富春)旨在擦亮「黃河之濱也很美」文旅名片,提升蘭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以「覽黃河風情、品精緻蘭州」為主題的第十屆蘭州黃河文化旅遊節9月25—27日隆重舉行。
  • 「十指彈琴」奏響發展新樂章——我市主動求變 化危為機加快推動高...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2020年上半年推動高質量發展評獎結果的通報,決定授予我市「市州推動高質量發展進步獎」和「市州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獎」,並獎勵我市6000萬元、土地指標1100畝。
  • 李海鋒:黃河之濱世界級旅遊航母已經起航
    從渤海之濱到黃河之濱,歷經十餘年發展歷程,八仙過海旅遊有限公司已經探索出了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李海峰說:「做旅遊就是做文化,做好文化就活,不做文化就死」他認為,建築是形,規劃是神,只有將博大精深的文化融入到建築中,做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形神兼備,才能賦予旅遊以生命力。
  • 沿黃九省區城市發出倡議:協同推進黃河流域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黃河大合唱」,協同推進黃河流域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沿黃城市將攜起手來,深入發掘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稟賦獨特的黃河文化資源,系統研究黃河文化的內涵外延、載體形式、歷史脈絡、精神實質,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讓黃河文化「動」起來,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共同做好黃河文化遺產保護,著力培育「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主地標地位。
  • 「黃河戰略」下,濟南以「東西南北中」新格局踐行國家使命
    隨著城市的不斷升級,城市發展布局正潛移默化的發生著改變。當下的濟南,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特別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深入推進,肩負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目標。
  • 紅色旋律·時代交響——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亮相黃河之濱(圖)
    紅色旋律·時代交響——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亮相黃河之濱(圖) 19-10-21 09:07
  • 中共濟南市委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特別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推進實施,把濟南首次放在國家戰略發展大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區域協調發展布局中高點定位;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明確提出實施「強省會」戰略,省市一體化推進濟南加快發展,為我市跨越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戰略機遇。
  • 蘭州黃河樓與3D Mapping燈光秀璀璨共舞黃河之濱
    圖為9月29日晚,蘭州黃河樓被震撼點亮,在3D Mapping燈光秀中璀璨閃耀黃河之濱。(記者 張蘭琴 攝)古往今來,伴著西北重鎮蘭州,黃河奔騰不息。2020年國慶中秋將至,在蘭州七裡河馬灘,依河而築的仿古塔樓「黃河樓」正式亮燈。黃河樓博採天下名樓之長規劃建設,集文化展示、觀光、旅遊、遊樂、飲食、民俗體驗以及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對於傳承和保護蘭州歷史文脈,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發展文旅產業,發揚黃河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濟濱高鐵已確定年內開工建設!濟南又將多一座高鐵站
    9月27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商河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董澤勇在發布會上介紹,濟濱高鐵已確定年內開工建設,德商高鐵、高青至商河高速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濟濱高鐵、德商高鐵在商河交匯設站,高鐵15分鐘直達濟南國際機場、20分鐘直達濟南東站,1.5小時到達北京、4小時到達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