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上下正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細讀全會公報,能發現字裡行間許多提法與濟南發展實踐高度「契合」,比如「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正在深入推進,「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正在伸展,「五個濟南」的根基愈加牢固,「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藍圖漸次成真……在協調發展理念的指引和區域重大戰略的推進下,濟南站在了由量變向質變進而實現鳳凰涅槃的關鍵節點上。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此時此刻的黃河之濱,在這1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協調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十指彈琴」下鳴響起美妙的發展協奏曲。
不久前,濟南前三季度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出爐。今年前三季度,濟南生產總值達7248.40億元,同比增長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4%,較上半年提高6.4個百分點,增速列全省和全國主要城市首位……細讀這份「成績單」,濟南蓬勃昂揚的發展態勢躍然紙上。在疫情衝擊之下,這份成績更顯來之不易,其背後,濟南圍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所做出的努力清晰可見。
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濟南迅速啟動一級響應機制,建立戰時指揮體系,構築起市、區縣、街鎮、村居四級防控網絡,用最短時間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與此同時,濟南全力推動復工復產達產,搶前抓早部署企業復工,出臺「惠企業17條」「促消費15條」「穩就業26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選派機關幹部下沉一線開展「四進」攻堅行動,精準高效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積極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經濟迅速回暖復甦,各項指標加快上行。
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兩場「戰役」中,濟南「雙線作戰」、求取全勝。如今,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以及前三季度亮眼的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正是濟南這份努力的有力例證。
為適應濟南城市發展由空間拓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內在需求,推進全域統籌協調發展,今年7月,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描繪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致力於推進全域統籌協調發展、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濟南,將如何統籌推進東西南北中發展,答案已隨「十字方針」的謀篇落筆而揭曉。
近年來,濟南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居環境變化大、產業發展勢頭好、群眾生活水平高……放眼當前濟南,城區高樓林立、設施完善、現代感十足,視野投向鄉村,一幅幅和諧宜居、環境優美的鄉村美景也在加速繪就。城鄉協調發展,濟南步履鏗鏘。
隨著高質量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各項經濟指標的持續上揚,濟南的民生幸福指數也在不斷劃出一道道「上行曲線」。而在推動物質文明飛速提升的同時,濟南也在大力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11月10日,濟南再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繼續位列省會、副省級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實現了自2018年以來年度測評「三連冠」。
「為文明行為立法」是培育文明自覺不可或缺的手段。濟南大力推動文明行為立法工作,著力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法治軌道。《濟南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立法實施,旗幟鮮明倡導十大文明行為,重點治理十三類不文明行為,促使文明成為公眾的行為自覺,推動市民的文明習慣進一步根植於心。
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戰雙勝」、全域統籌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步履鏗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頭並進……一個更美好的濟南已呈現在眼前。
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