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記者 周柏伊 報導
傍晚時分,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不少人歡呼著仰起頭享受著難得的涼爽,57歲的水產養殖戶沈雪明卻皺緊了眉頭。在他看來,高溫和暴雨夾雜,氣壓極其不穩,這個夜晚,又將是個不眠夜。
連日高溫,給上海郊區的水產養殖戶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青浦大豐村每天就有數百斤魚兒死亡,這是此前鮮有發生的情況。為了減少損失,不少養殖戶不眠不休,只盼能夠順利度過酷暑。
死魚漂浮河道三四百米
青浦區金澤鎮大豐村養殖場下轄30多戶養殖戶,共800多畝養殖基地,以青魚養殖居多。道路兩旁是星羅棋布的魚塘,也是每一個養殖戶的心頭寶,他們全年辛苦勞作,就等收穫的那一刻。
然而,持續高溫,卻讓這些魚塘出了變故。上周,野保志願者姜先生在經過大豐村時發現,大豐路旁的河道裡,一條條死魚漂浮在河面上,蔓延三四百米,空氣中瀰漫著腥臭味。不遠處,還有養殖戶繼續把死魚從一堤之隔的養殖塘裡打撈起來,再直接扔到河裡。姜先生沿大豐村的河道一路向裡走,死魚隨處可見,魚塘裡,道路旁,有的重達數斤,有的只有幾兩。河道上有條船,船上一人駕船,一人撈死魚,一人用大剪刀給撈上來的死魚剖肚。
姜先生覺得情況怪異,撥打了報警電話。金澤鎮派出所的民警和社保隊員迅速駕車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原來,持續高溫下,不少魚塘都出現死魚的情況,有些魚塘幾乎每天都有幾百斤魚死亡。養殖戶們來不及處理死魚,只好丟棄在附近。正在打撈死魚的三人是同村的甲魚養殖戶,他們把死魚撈回去,除去內臟後餵食甲魚,因為這些魚並非是病死,所以還是可以食用的。
當地相關負責人表示,連續高溫確實給滬郊水產養殖戶造成不小的損失,平均每畝魚塘每天死魚多達50斤,大豐養殖場一天損耗魚上千斤,多的養殖戶每天都能撈上100多條死魚。上周,金澤鎮水務部門已經前來查探並將死魚打撈上來。養殖場方面也會加強養殖戶的教育工作,指導他們科學應對極端天氣,減少損失,合理處置死亡水產。
連續高溫天急煞養殖戶
昨天下午,烈日炎炎。從318國道轉入大豐路,大大小小的魚塘呈現眼前。因為之前已經治理過,所以儘管河道仍舊不算太乾淨,卻也不再看到有死魚的蹤影。因為是中午,養殖戶們大都在家中午休,白花花的太陽照射下來,只看得到魚塘裡時不時出現的一圈圈水暈。
下午3點,就像是商量好了一般,「全副武裝」的養殖戶出現了。他們大多穿著長袖長褲,頭戴帽子,拎著一個個蛇皮袋往魚塘當中走去。「到時間給魚兒餵食了。 」當地人介紹,只見他們把飼料向魚塘中拋灑出去,不一會兒,衣服就被汗溼。這一工作,水產養殖戶們每天要重複四遍。
57歲的沈雪明是土生土長的大豐人,如今村裡還在從事養殖業的本地人,連他在內也就剩下3戶。他的眼睛裡布滿了血絲,說話聲音極輕,一臉疲倦。 「很多天沒能睡個完整的覺了。 」
沈雪明從十幾歲就開始跟著父輩學習養魚,到如今家裡20幾畝魚塘全靠他獨立支持。今年年初,他往魚塘裡灑下了一萬多尾魚苗,希望到明年冬天能有90%的收穫量。然而,連續近一個月的高溫天讓沈雪明著急了。
以前也有過這樣的情況,連日高溫,魚塘裡含氧量下降,魚兒容易生病,每當這時,沈雪明會及時給魚塘充氧,為此他還特地買了三臺增氧泵。今年他還是照著老辦法,每到夜裡10點睡覺前,把增氧泵打開,4個小時後關掉。
24小時不敢合眼巡視
「沒想到,同樣的辦法,今年不管用了。 」從黃梅天開始,沈雪明的魚塘裡就開始出現死魚,到了上個星期出現大爆發,幾乎是每天清晨,魚塘水面上都會漂滿翻著白肚子的烏青,此情此景,讓有著40年養魚經驗的沈雪明也目瞪口呆。
從那以後,沈雪明睡覺也不踏實了。全家都指望這片魚塘生活,如果繼續死魚,那今年收成不保。沈雪明開始密切關注魚塘的情況。他的生物鐘,從每天半夜開始。凌晨3點,他要到魚塘邊觀察,看是否有魚「浮頭」。 「如果塘內氧氣不夠,魚就會遊到水面上來。 」一旦發現有浮頭現象,他立即要開啟增氧泵。兩個小時後,他就得給魚餵食。這個時候,他要觀察魚是否有生病的現象。夏天容易有細菌性和寄生性疾病,他的家裡常備著魚藥,一旦發現有魚生病,他就會把魚藥化到水裡,再撒進魚塘,對其進行治療。
從清晨5點以後,基本上是每隔兩個小時就要到魚塘邊巡視一番,有的時候餵食,有的時候清理水面。如果發現有死魚要及時打撈,以免對其他魚類造成影響。
「高溫其實還好,時間長了魚也習慣了,到這個星期死魚也沒那麼嚴重了。」沈雪明說,「最怕的就是極端天氣交錯,例如一會兒高溫,一會兒暴雨,各種氣壓夾雜,是魚塘最受不了的。 」他非常留意天氣預報,最怕聽到「颱風」二字。話音剛落,他看到了頭頂的一片烏雲,臉色突變。「今天好像說是有颱風,唉,又不得閒了。 」沈雪明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