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商網記者2月14日報導)廣州「新型行政區劃」的傳聞在昨晚得到了印證。廣州市政府昨晚公告稱,2月12日,省政府將《國務院關於同意廣東省調整廣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轉發至廣州市人民政府。
國務院同意撤銷廣州市黃埔區、蘿崗區,設立新的廣州市黃埔區,以原黃埔區、蘿崗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黃埔區的行政區域;撤銷縣級從化市,設立廣州市從化區;撤銷縣級增城市,設立廣州市增城區。
此次調整後,廣州市行政區劃從原來的「十區二縣級市」變為「十一個城區」的格局,新廣州市轄面積由3843.43平方公裡擴大到7434.4平方公裡,市轄總面積超過上海。業內專家表示,此番行政區域的調整,助推增城、從化市場一體化、城鄉一體化,而對商業地產發展而言,則有利於從化、增城形成新區域商圈,不過需要比較長的培育期。
不過整體而言,廣州大商業格局已形成,未來短時間內,還是環市東商圈、北京路商圈、天河商圈以及番禺萬博商圈為主。而與由於增城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拉動人流,在未來10-15年內或會形成廣州第五商圈。
黃埔、蘿崗合併加速廣州商業東移
其實,黃埔區和蘿崗區合併的呼聲由來已久。黃浦區和蘿崗區相鄰,但兩區面積一大一小、人口一少一多,發展極不均衡。通過兩區合併,讓地廣人稀的蘿崗和地少人多的黃埔「優勢組合」,通過行政區內的產業布局調整、人口結構調整、城區功能調整,促進區域更好地發展。
雖然,老黃埔區雖然歷史悠久,但因為是老工業區,經濟增長動力比較弱,商業氛圍更是天河、海珠等城區沒法比。而蘿崗區則有「後來居上」的趨勢,不僅市政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大型商業綜合體更是集中湧現。特別是在去年,蘿崗萬達廣場、綠地中央廣場、蘿崗奧園廣場、敏捷廣場紛紛開工建設,而之前,已經有香雪城、大壯廣場、飛晟匯等商業項目正在建設。然而,蘿崗由於居住人口不足,目前,還沒有足夠的人流支撐這這些商業項目。
「黃埔和蘿崗合併,是非常好的結合」, 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教授表示,老黃埔區有著傳統歷史文化,而蘿崗區則形成一大批商業網點,傳統和現代相結合,有利於聚集新的人氣,老黃埔區利用名勝古蹟和景點吸引人氣,而蘿崗商業項目則可以吸引黃埔人流進行消費。
王先慶還表示,黃埔區和蘿崗區的合併,會促使廣州東部形成一個大的城市中心,加速廣州商業的東移。
而暨南大學現代流通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海權教授也認為,商業靠人流支撐,而新黃浦區的設立,拉近了和廣州中心城區的心理距離,在不同程度上拉動人流往東移,「兩區的合併對傳統商業來講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另外,在電子商務板塊,黃埔區是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區域,蘿崗區在電商板塊也有一些優秀企業,兩區的合併實際上是對電子商務資源的重新整合,也會帶動線上、線下商業融合發展,有比較積極的推動作用。
從化、增城商圈形成需要較長培育期
近兩年,增城、從化從此前的「北優」、「東進」戰略,提升到「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地位。此次從化、增城「撤市設區」正式納入廣州市發展的版圖,在業內看來,這有望促進新區域商圈的形成,不過由於這兩個區域受限於當地經濟和收入水平的局限,商圈的形成需要比較長的培育時期。
去年8月,增城萬達廣場奠基,這被看做是廣州東部商圈發展的一次比較重要的歷程。而近三年來,多個大型商業陸續建成,已經建成的商業項目有位於荔城鎮的東匯城、掛綠廣場、泰富廣場,以及位於新塘鎮的金海岸廣場、解放北路商業街,兩個大型綜合體信盈城、萬達廣場也正在建設當中。
陳海權表示,增城作為未來廣州東部的交通樞紐,是很多商家都看好的區域。但是,由於增城一直是一個縣級的市,事實上不管收入層面還是人流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真正吸引廣州人流基本上等於零狀態,所以,商業前景並沒有像很多開發商所期待的那樣。
「撤市變區是加快人流移動的手段,但是短期內,增城的發展達不到黃埔和蘿崗的狀態。但是從東部交通樞紐來看,可能會逐步形成新的區域商圈,商業氛圍也將逐步形成。
而從化由於地廣人稀,處於山地、丘陵地帶,工業也不發達,缺乏發展商業地產的土壤,導致多年來商業地產發展相對落後。不過,從業形成了兩大板塊的商業中心,一個是傳統的以新城東路上的新世紀廣場為核心商圈,廣百百貨、麥當勞等商家已進駐;另外一個商業中心是「小海板塊」,總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的欣榮宏國際商貿城已建成,是目前從化唯一的大型商業綜合項目。
不過,在王先慶看來,從化根本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商圈,而本次從化設區,將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機遇,會在大的城市體系中重新構建一個商業體系,而從化也將被納入。
對於從化商業地產的發展,廣州房地產專家韓世同則提議,要結合當地條件與特色,從化旅遊資源豐富,休閒度假項目也比較多,可以發展帶有旅遊、休閒特色的商業,比如奧特萊斯、汽車購物等。
新行政區對廣州商業格局影響不大
不過,對於大廣州的商業格局來講,新行政區域變更在短時間內不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和影響,因為「未來二十年以內廣州市的商業格局基本已形成,主要以環四東商圈、北京路商圈、天河商圈,以及正在形成的未來番禺萬博中心商圈為主」。
陳海權表示,上述四個商圈已形成各自的特色,其他商業副中心還是扮演輔助性的作用,這一商業大格局在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化。
而韓世同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其認為,商圈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跟當地的經濟發發展、硬體設施、收入水平等有很大的關係,番禺商業也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就是目前來說,萬博中心還算不上是真正的商圈,而黃埔、增城、從化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陳海權也指出,從長遠來看,新黃埔區、增城一帶的新東部商圈可能會在十年到十五年之後崛起,或許會成為廣州第五大商圈,而這一商圈的形成則是靠軌道樞紐交通的帶動。
據了解,去年《增城市「大交通」規劃方案》(下簡稱《規劃》)已原則通過,「大交通」體系規劃布局包括交通樞紐中心、國家鐵路、城際軌道、地鐵、新型有軌電車的軌道交通規劃。 根據《規劃》,增城將規劃建設兩座交通樞紐,即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增城廣場綜合交通樞紐中心。
「未來,增城的交通樞紐作用會逐漸呈現,但人流的帶動也不是短時間內能體現,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時間的原因。」陳海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