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卜凡 廣州報導
「增城等於跟了一個"好爸爸"!」2月19日,增城市長羅思源在正在召開的廣州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笑言。
這源於近日國務院對於廣東調整廣州市行政區劃的同意批覆。在這份批覆中,原廣州市轄的蘿崗區和原黃埔區將合併為新的黃埔區,而原廣州代管的從化市、增城市則「撤縣並區」。
顯然,這對廣州而言是個巨變。調整完成之後,廣州將由原「十區二市」變為「十一區」,而新廣州的市轄面積也將由3843.43平方公裡擴大到7434.4平方公裡,一舉超過大上海。
蓄勢「大廣州」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是國務院送給廣州的一份大禮。
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在參與廣州人代會天河區分組討論中說,此番行政區劃實現重大突破,加之此前確立的「一二三」城市功能布局規劃,「我們正在形成"大廣州"的新格局,廣州的城市承載能力、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能力都將提升。」
2012年底,廣州首次提出的「一二三」城市規劃戰略,即優化提升一個都會區、創新發展兩個新城區、擴容提質三個副中心。
都會區即現在廣州的天河、越秀等中心城區,兩個新城區分別是指南沙濱海新城和東部山水新城。 「三個副中心」則是花都區、增城市和從化市。
其中東部山水新城,包括蘿崗區的北部地區(除開發區東區、西區)和增城市的中新鎮、朱村街道,面積約683平方公裡。在蘿崗區委書記駱蔚峰看來,此次蘿崗和黃埔合併後,才可以真正體現市委市政府對於東部山水新城核心區的規劃布局。
「蘿崗現在有山少水,黃埔有岸線,合併後才有山有水。」駱蔚峰說。
黃埔區區委書記陳小鋼也認為,新黃埔區有山有水、有十幾公裡的珠江岸線,「是廣東珠江口的一顆明珠」,這種擴容和提升是新型城市化的內在要求,體現了「低碳、智慧、幸福」的理念。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對廣州而言,最重要的意義是大大拓展了發展空間。知名時評人童大煥分析認為,此番廣州市轄面積增加,「有一大原因就是市區已經接近無地可用,而"三舊"改造又困難重重,拆遷難度極大。」
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立勳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將增城和從化轉變為廣州市轄的區之後,廣州規模上去了,也獲得了產業發展的巨量空間。
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也指出,廣州此時進行新一輪的行政區劃調整,目的是要為廣州下一輪的區域經濟發展中集聚新的能量。
提速城鎮化
增城、從化撤市建區,廣州市除獲得發展空間,對兩地也將承擔更大的財政支出、帶動發展的責任。這也就是為何增城市長羅思源戲言此後增城相當於「跟了個好爸爸」。
實際上,自2000年番禺、花都撤市改區前後,增城和從化也開始謀劃成為廣州的行政區。據了解,從2001年開始,連續4年的廣州市人大會議上,增城、從化兩市的代表們年年遞交議案,傳達撤市設區的強烈願望。據了解,2003年,廣州也曾形成一份包括將增城和從化改區的調整方案。
但在2005年廣州行政區劃大調整的方案中,新增的僅有蘿崗區、南沙區兩區。增城和從化兩市一度很失落。
「這次真正成功了,從化的新城夢、產業夢、設區夢正在一個一個實現。」2月18日下午,在分組討論中,從化市委書記黃河鴻說。
增城市市長羅思源也非常感慨。他說,從2000年開始他先後在番禺、南沙、增城工作,恰好經歷了廣州三輪的區劃調整,在番禺時遇到了番禺撤市改區,到荔灣工作時又遇上原芳村與荔灣合併。「我這14年,見證了廣州城市化的過程。」
羅思源表示,增城正在謀劃設區後的各項工作。他提出,增城將從兩大關注點入手,一是整個地區在社會建設管理方面跟廣州主城區看齊,二是市民保障要與廣州主城區看齊。「要讓市民切實感受到發展的實惠,特別是醫療、社保等方面都會逐步向廣州主城區的標準過渡。」
而對於將要合併的黃埔和蘿崗兩區而言,重新合併將是兩區城市功能、產業結構的優化提升。
蘿崗區委書記駱蔚峰認為,並區後更能實現產業互補。「比如,原來蘿崗的汽車產業不強,合併後至少有本田,汽車零部件成為重大產業;而蘿崗日化和黃埔石化能更好互動,精細化工可以依託廣石化,使石化上下遊產業更加完善。」
駱蔚峰還認為,黃埔發展時間比蘿崗早,城市配套功能相對完善,而蘿崗居住配套少,以企業為主,「並區後黃埔的城市服務功能可以向西延伸,蘿崗的西區不會再像孤島。」(編輯 吳紅纓)
作者:卜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