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在剛剛過去的4天裡,全國已經有長春、成都、煙臺三座城市實現擴容!其中兩座還是省會城市!
可見,中國新一輪的行政區劃大調整,正在拉開帷幕!
相比之下,南京作為亟需提升首位度、做大做強影響力的省會城市,在「擴容」這條路上就走得非常艱難......
而眼下,會是轉機嗎?
長春!成都!煙臺!4天內,3城擴容成功!
從6月19日到6月22日,這短短4天時間內,三座城市官宣行政區劃調整,成功擴容。
一、
6月19日,四川下發《關於同意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的批覆》,同意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以原新津縣的行政區域為成都市新津區的行政區域。
新津縣位於成都南拓區域,2019年實現GDP375億元,總面積330平方公裡,戶籍人口32萬人。
新津設區後,成都市轄區增至12個。
二、
同6月19日,據吉林省政府網消息,經國 務 院批覆同意,將原由四平市代管的縣級公主嶺市改由長春市代管。
公主嶺市位於長春西南角,總面積4058平方公裡,GDP大約400多億元,人口大約108萬人。
此次區劃變更後,長春市將轄7區1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人口將達到854.4萬人!
總面積也從2萬平方公裡增加到了近2.5萬平方公裡,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3位,相當於4個南京大!
三、
6月22日,據山東省政府官網消息:6月5日,國 務 院以 國 函〔2020〕81號文件批覆山東省,同意對煙臺市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煙臺市蓬萊區。
原蓬萊市的陸地面積1007平方公裡,總人口41萬人;長島縣由151個島嶼組成,其中有居民島10個。島陸面積56.8平方公裡,海域面積3541平方公裡,總人口4.15萬人。
嚴格意義上來講,三座城市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擴容。
煙臺和成都採取的是內部行政區劃調整的方式,通過「縣/市改區」來擴大城市的影響力;
長春則採取的是外部行政區劃調整的方式,這也常見於很多重點發展省會城市的省份。
尤其以成都來說,從早些年兼併簡陽,到前段時間成立東部新區,再到現在新津設區,成都的擴容之路一直走得相當順暢。
「擴容」,似乎也成了各大省會城市、強二線城市做大做強的最直接方式!
多城謀求擴容!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拉開帷幕!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大城市「擴容」出現得相當頻繁,無論是地位已經坐穩的一線城市,還是經濟實力強勁的二線城市以及省會城市,都在急迫地謀求擴容,並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這無形之中,也給出一個信號:
中國新一輪行政區劃的大調整,或許真的要來了!
重慶:
5月9日,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發布消息:重慶主城區即將擴容,由原來的9區擴張為21區!
這一波主城區的擴容帶來的直接結果是,重慶主城都市區面積、常住人口、經濟總量將分別達到2.87萬平方公裡、2027萬人和1.8萬億元!
深圳:
4月28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2019年工作總結和2020年工作計劃」,在談及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時提到:協調東莞、惠州、河源、汕尾四市共同參與。
這基本也意味著一個大深圳都市圈的雛形,出現了。
成都:
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成都東部新區覆蓋920平方公裡,西鄰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接四川天府新區,北靠成都國際鐵路港,面向成渝雙城經濟圈,堪稱成渝發展主軸上的極核。
寧波:
同5月6日,寧波出臺新規,將根據「甬舟一體化」工作要求,給予舟山戶籍人員遷移戶口同城待遇,舟山市區戶籍等同於寧波市區戶籍,舟山縣市戶籍等同於寧波縣市戶籍。
我們能夠看到,其實所說的「擴容」不僅僅局限於「土地面積上的增加」;
對於一些無法兼併土地的城市,則「擴容」的更多是城市的直接影響力和輻射,將散落的各個部分凝聚成一個更大的整體,來進行發展。
這樣的現象,也恰恰符合中國城市發展向城市群化、都市圈化發展的一個趨勢。未來,大城市的「擴容」,也或將成為一個重要趨勢。
提升首位度!做大影響力!南京的下一步......
聊這麼多,其實還是為了回到南京的問題上。
在大城市的對比上談及南京,最無法避免的就是「首位度」這個問題。在2019年統計的數據之中,南京的首位度僅高於吞併萊蕪的濟南。
相比成都、武漢、杭州那些老對手,南京的身位已經遠遠落在了後面。
但其實這兩年,南京也做了不少努力。
先是去年南京都市圈的擴容:溧陽、金壇同時加入。
隨後,又在淮安盱眙建設寧淮特別合作區。
再後來,南京再次確認了三個跨省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頂山(南京)—汊河(滁州)、浦口(南京)—南譙(滁州)、江寧(南京)—博望(馬鞍山)3大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去年江蘇省委機關報刊文表示,提升首位度,南京要有超越行政區的擔當!
但是在實質性的擴容問題上,南京始終沒能跨出這一步。
態度也早有定性:不能簡單地、單純地以地域面積擴大謀求總量的首位度,而是要更加注重以新發展理念實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首位度。
某種程度來說,南京當下的提升首位度策略,不是做大「南京」,而是做大「大南京」,做大南京都市圈的影響力。
這一點,其實從南京的城際鐵路布置也能看出來,幾乎是一個東南西北全方位的布局。
當然,政 府的做法是一方面,民間對於南京擴容的呼聲還是挺高的,尤其是和句容,直到今天呼聲也不斷。
至於未來南京到底會走哪條路,目前都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南京無論是擴容還是做大,還需要更多力量的集中支持。
推文摘自@孟祥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