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時間回到2012年12月,「大青島」版圖迎來變革,市北四方合併,黃島膠南成一家,一時間新市北與新黃島的發展預測成為全市最熱話題。
走過了風氣雲湧的2013年,2014年的樓市大幕開啟,區劃調整引起的悸動在過去一整年裡慢慢平息。在兩個新城區內,原先懸而未決的新政紛紛落地,數個重點項目上馬開建,發展遲緩的荒涼地兒也「動」了起來。總體上看,區劃調整正在深遠又綿長地影響著這兩個片區以及這個城市。
新市北的變化主要集中於老四方片區。原先的四方區於上世紀50年代初正式成立,是青島市主城區範圍內的「老城區」的代表,四方大酒店、四方機廠、海雲庵廣場等滿載著上一輩人的回憶。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近年來老四方的地位愈加尷尬,論自然資源、歷史積累,趕不上享有天時地利的市南區,論發展前景,李滄眼看就要後來者居上。2013年之前,東部的新都心建設雖有起色,但商業配套缺失,濱海新區的歡樂濱海城規劃雖好,但遲遲未有新建動工項目,總體來看,老四方區的規劃建設就是「慢」。
2012年底區劃調整後,四方區正式消失,四方這個稱呼也漸漸遺留在歷史長河中,這片老舊城區開始「拆舊建新」。瑞昌路三角地、順昌路、鞍北片區等危舊房相繼納入改造範圍,青啤麥芽廠、海晶化工、重汽集團專用汽車公司等老廠房也傳來搬遷消息。
此外,兩個全新城區相關配套建設提上日程。此前就已十分火熱的新都心板塊在2013年持續升溫,2013年初被規劃為青島市重點建設的七大商貿區之一,下半年新都心商業地產之戰正式打響,和達中心城、萬科中心等商業項目動工建設,即將於未來一兩年內正式營業。老四方最西端歡樂濱海城經歷了「從無到有」。自2008—2012年這片荒涼土地的總體規劃幾乎停留在紙面上,2012年底區劃調整消息傳出幾天後,這裡終於「動」起來,外來地產大鱷綠地拿下地塊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開盤推出德國風情街商鋪及新裏海德公館住宅項目,由另一個地產大鱷保利開發的香檳國際也幾乎於同時間上市。
一系列的規劃利好,加上改善購房者集中入市,使得擴容後的老四方新盤有了更多的底氣,從新都心到濱海新區,「新市北」的樓市宣傳標語隨處可見,部分樓盤房價漲勢兇猛,以地標樓盤萬科城為例,2013年年初時定價維持在13000元/㎡左右,年中就漲到15000元/㎡,漲幅15%。下半年「金九銀十」出現的多個「日光碟」也都來自新市北,如保利葉公館、保利香檳國際、海爾時代廣場、綠地新裏海德公館等,雖然定價萬元左右,但成交量與低價剛需盤相差無幾,幾乎都是一上市就被青島市民搶購一空。
在開發區與老膠南合併之前,西海岸已有一體化發展的趨勢。2012年初,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規劃獲得討論並通過,使得「西海岸」這個名詞醒目地躍入全國人民眼帘。年底,在國務院正式批覆下,由原青島市黃島區、縣級膠南市合併而成的新黃島區,成為新黃島轄區。
隨後的一年時間裡黃島區步步為營地展開建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已開建的西海岸經濟新區中央商務區,位於開發區與老膠南中間位置,已建設4.99平方千米用地。不過一年時間還「太倉促」,西海岸CBD的建設「來日方長」,面積約44.63平方公裡的中央商務區計劃用15年建成。與中央商務區同時起步的,是這片新興城區的舊村搬遷。小珠山安置區、柏果樹安置區、趙家莊安置區、兩河安置社區和鄭戈莊安置社區相繼在2013年啟動建設。其中僅兩河社區就將安置13797名居民,兩河、新建、山前3個村莊的村民將在此落腳。
在2013年裡,還有一項重大規劃發布—第二條海底隧道浮出水面,根據前期專家論證,第二條海底隧道應建在膠州灣隧道和膠州灣大橋之間,可滿足部分貨車通行的需求。緊接著,地鐵1號線初步勘測西海岸落下了「第一鑽」,這條地鐵線將穿越海底連接青黃兩地,串起開發區、市南、市北、李滄和城陽五區,是未來青島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年底,東方影都「紅毯秀」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影星同時亮相又讓西海岸火了一把。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妮可·基德曼、凱薩琳·澤塔·瓊斯、章子怡等娛樂圈大咖們亮相青島萬達東方影都啟動儀式,規模堪比奧斯卡。將於2016年開辦的青島國際電影節更讓人對此充滿期待。
樓市方面,全新的規劃政策令新黃島的房價「水漲船高」。毗鄰西海岸CBD的新盤,如世茂諾沙灣、保利海上羅蘭瞰海高層價格在8000-9000元/㎡左右,原開發區唐島灣附近的新盤也早已擺脫6字頭,價格一路漲到8000元至上萬元不等。從數據來看,合併後的黃島區成交量與庫存量都「驚人」得高。回想2012年底區劃調整後,不少人擔心老膠南被劃入限購範圍著急買房,掀起一股成交高潮,但事實證明這一想法多慮了,一年多後的膠南仍舊沒有被限購,但成交量仍然高居不下,可見買房「一路向西走」逐漸被置業者所接受。
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建設來說,一年的時間不值得一提,但城市面貌的蛻變就是在不斷流逝的每一年中完成的。遙想上一輪青島規劃調整—1994年5月,經過18年的歷練,市南東部、臺東步行街如今已是島城最繁華的地段,新興商業綜合體的相繼崛起更是讓昔日的城鄉結合部李村「揚眉吐氣」……
有了上一次的成功經驗,讓人們對2012年12月的區劃調整再次升起希望,從宏觀方面看,2013年新市北、新黃島重點項目紛紛上馬,片區內各項配套建設也已拉開帷幕。微觀來看,市民身邊的舊城區、舊村落被高樓大廈取代,人們逐漸接受「大青島」的擴容。
一年時間只是新城建設起步的時間,不久的將來受益的新市北、新黃島將變成啥樣,整個大青島又將何去何從?市民對三年、五年、十年後的大青島前景充滿疑問,同時滿懷希望。(記者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