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歷年行政區劃調整:2012年布局大青島(圖)

2020-12-15 搜狐青島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人口約15000人。百年風雨滄桑,青島行政區劃不斷調整。

  城市功能定位不斷調整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青島市改為山東省轄市,經過區劃調整,1950年全市面積僅210.65平方公裡,劃分為市南區、市北區、臺東區、臺西區、四滄區、李村區、浮山區。 1958年9月,山東省委決定將原屬昌濰專區的膠南縣、膠縣,萊陽專區的即墨縣劃歸青島市管轄。全市為七區三縣,即市南區、市北區、臺東區、臺西區、四方區、滄口區、嶗山郊區和膠南縣、膠縣、即墨縣。此後再經1961年、1978年的兩次調整,青島全市總面積為5966.1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為244.4平方公裡。

  從1957年至1981年間,青島市城市規劃確定青島的城市性質為:具有國防、工業、對外貿易和療養的多功能城市;輕紡工業、外貿港口、海洋科研和風景旅遊城市。

  1994年七區五市定格

  1983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將濰坊地區所屬的平度縣和煙臺地區所屬的萊西縣自10月1日起劃歸青島市管轄。全市區劃由此分為市南、市北、四方、滄口、黃島五區及嶗山、即墨、膠縣、膠南、萊西、平度六縣,全市總面積為10654.1平方公裡。後膠縣、嶗山縣、平度縣、即墨縣、膠南縣、萊西縣撤縣設市、區,成為全國第一個二級城市群。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實行計劃單列以後,滯後的區劃格局嚴重製約和阻礙了城市的發展建設。1994年5月,青島市市區行政區劃作了重大調整,調整後的區劃建制為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即墨市、膠州市、膠南市、萊西市、平度市。市區總面積達到1316.27平方公裡,總人口為2121021人。

  2012年布局「大青島」

  2007年11月,青島市委十屆二次全會上提出「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 2011年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的通車。

  2012年2月,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了青島未來的空間布局,即「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由此拉開了城市空間發展的大框架,「大青島」的宏偉版圖至此輪廓清晰。2012年11月,國務院作出《關於同意山東省調整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撤銷市北區、四方區,設立新的市北區,以原市北區、四方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市北區的行政區域;撤銷黃島區、縣級膠南市,設立新的黃島區,以原青島市黃島區、縣級膠南市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黃島區的行政區域。調整後,青島市轄6個市轄區(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黃島、城陽),代管4個縣級市(即墨、膠州、平度、萊西)。

");}

相關焦點

  • 青島市歷年區劃調整:2012年布局大青島(圖)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人口約15000人。百年風雨滄桑,青島行政區劃不斷調整。此後再經1961年、1978年的兩次調整,青島全市總面積為5966.1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為244.4平方公裡。  從1957年至1981年間,青島市城市規劃確定青島的城市性質為:具有國防、工業、對外貿易和療養的多功能城市;輕紡工業、外貿港口、海洋科研和風景旅遊城市。
  • 青島區域規劃調整1周年大青島樓市現新格局
    [提要]一年以前,隨著國家海洋戰略實施、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迅速推進,青島的內外部情況和條件又發生了重大變化,進行新的區劃調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突出,2012年12月1日,新市北、新黃島的土地被激活,大青島拉開整合資源要素,優化功能布局的新篇章。2012年12月1日,青島的歷史會銘記住這一天。
  • 青島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讓大青島夢想成真(圖)
    據介紹 ,早在1992年,青島市委市政府就已經開始著手研究行政區劃調整的事項,1993年,市民政局還組織專人到武漢考察區劃調整工作,研究調整的可行性。1994年春節前,時任市民政局局長的宗德岱將辛悅偉和原民政處處長李自明、原民政局辦公室副主任張德森三人叫到辦公室,說根據市委決定,要重新對市區行政區划進行調整,讓他們儘快拿出方案。
  • 大青島的新跨越:解讀青島歷次區劃大調整(圖)
    (呂振西攝)  青島,一個承載著800萬居民光榮與夢想的地方,在百年的時間裡,她經歷了一次次蛻變,也成就了一次次發展。承載著一次次蛻變的,是青島每一次區劃大調整。  2012年12月1日,青島市再次經歷區劃大調整。
  • 國務院批覆省政府決定 調整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
    (本網記者) 討論:青島城市人,你們正被你們的青島拋棄》》 延伸閱讀:大青島 新跨越:解讀青島歷次區劃大調整(圖)  青島,一個承載著800萬居民光榮與夢想的地方,在百年的時間裡,她經歷了一次次蛻變,也成就了一次次發展。承載著一次次蛻變的,是青島每一次區劃大調整。
  • 青島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2股有望率先爆發
    日前,國務院作出《關於同意山東省調整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山東省政府發出《關於調整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決定對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實施調整。  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是:撤銷青島市市北區、四方區,設立新的青島市市北區,以原市北區、四方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市北區的行政區域。
  • 青島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本報青島12月2日電(記者丁先明)日前,國務院作出《關於同意山東省調整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山東省政府發出《關於調整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決定對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實施調整。
  • 青島行政區劃調整暢想,升格直轄市、外擴內合是否可能?
    青島行政區劃調整暢想青島成為直轄市的可能性?2、不可能:青島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成為國際自由貿易港,帶動北方經濟發展,直轄市作用並不大。而且青島目前經濟比地級市蘇州、無錫、佛山、東莞要差一些,青島要想發展得好,應該降回地級市,這樣才不會好高騖遠,才可以專注於發展。
  • 青島調整部分行政區劃 撤銷三區一市改設兩新區
    國務院同意青島調整部分行政區劃 舜網-濟南時報時報12月1日訊 日前,國務院作出《關於同意山東省調整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省政府發出《關於調整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決定對青島部分行政區劃實施調整
  • 青島區劃調整滿一年:老四方與老膠南大變樣(圖)
    編者按:  時間回到2012年12月,「大青島」版圖迎來變革,市北四方合併,黃島膠南成一家,一時間新市北與新黃島的發展預測成為全市最熱話題。  走過了風氣雲湧的2013年,2014年的樓市大幕開啟,區劃調整引起的悸動在過去一整年裡慢慢平息。
  • 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
    1、青島市這次區劃調整是在什麼背景下提出的?   姜軍建:青島目前行政區劃,是1994年經省政府和民政部同意、國務院批准調整的,對青島加快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進作用。
  • 青島北部區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7月16日,青島市民政局官網公布即墨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藍村鎮、靈山鎮、大信鎮,分別成立藍村街道、靈山街道、大信街道。這是2017年即墨「撤市設區」後迎來的首次行政區劃調整,至此即墨區行政區劃調整為11個街道、4個鎮。
  • 多地推進行政區劃調整規劃:山東支持青島膠州撤市設區
    多地推進行政區劃調整規劃:山東支持青島膠州撤市設區  近日,官方陸續披露了湖南省株洲市淥口區、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等多個撤縣設市(區)成功獲批的案例。  與此同時,全國仍有多地正積極推進各自行政區劃調整的規劃。
  • 青島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涉這兩大片區
    從膠州市獲悉,  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  《關於同意調整膠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  膠州市將膠萊鎮、膠西鎮  撤鎮設街道辦事處。膠萊鎮、膠西鎮分別於2019年8月2日之前,按照中央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有關規定,自行進行掛牌。區劃調整後,地名標誌物、交通指示牌、居民企業信息變更等工作設一年過渡期。  膠州市要求膠萊鎮、膠西鎮全面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按照行政區劃管理有關規定,堅持「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認真做好有關區劃調整工作。
  • 昔日代表心系青島兩會 用獨特符號讀報告(圖)
    當了25年人大代表的馬鴻冰儘管已經「卸甲歸田」,可他身在會場外,心在兩會上,1月8日上午,綽號「馬大炮」的馬鴻冰來到半島都市報業大廈,用自己的獨特方式點評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感嘆號、三角符號、五角星符號、問號……這些符號被他標註在工作報告的不同位置。
  • 青島晚報「遊大青島·看新變化」再啟動
    「遊大青島·看新變化」是2019年青島晚報響應我市「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策劃推出的一項主題活動,目的是讓更多的市民通過現場採風,了解青島的巨大變化,更加熱愛、更加努力建設美麗的家園。進入9月份,國內疫情得以有效控制,青島迎來金秋豐收的季節,青島晚報再次啟動這一深愛市民喜愛的主題 文旅活動,誠邀你做客青島·上合國家客廳,探尋「一帶一路」國際新平臺的「基站」;一同深入解讀膠州市李哥莊「從鎮到城」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 新版青島行政區劃圖將出爐
    本報1月23日訊(記者 陳之煥) 2013年,青島市民政局將完善區劃地名常態化建設,做好新區劃的勘界工作,新的青島市行政區劃圖、城區行政區劃圖及地名圖將出爐。
  • 廣州市最新行政區劃調整啟動 市轄面積超大上海(圖)
    繼北京、上海、天津之後,廣州開啟了新一輪的行政區劃調整。昨日,記者從廣州市政府官網獲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已正式印發了廣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通知。這意味著,新一輪區劃調整將進入實施階段。記者通過梳理2005年區劃調整同一階段的推進時間表推測,《通知》印發後的3個月左右,從化區、增城區以及新的黃埔區將完成掛牌。
  • 江蘇縣級行政區劃調整十年回顧
    有不少淮安當地網友在江蘇城市論壇1周前的推文《江蘇最強「縣中」,是這7所》留言,提醒稱有一所中學的所在地應是在淮安區,正是源於此一調整。蘇州市在2012年進行兩項大的縣級行政區劃調整,一是撤銷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設立蘇州市姑蘇區,二是撤銷縣級吳江市,設立蘇州市吳江區。姑蘇區從此劃老城而治,吳江區從此全力向北發展融入主城。
  • 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落地 大廣州格局初現(圖)
    這源於近日國務院對於廣東調整廣州市行政區劃的同意批覆。在這份批覆中,原廣州市轄的蘿崗區和原黃埔區將合併為新的黃埔區,而原廣州代管的從化市、增城市則「撤縣並區」。  顯然,這對廣州而言是個巨變。調整完成之後,廣州將由原「十區二市」變為「十一區」,而新廣州的市轄面積也將由3843.43平方公裡擴大到7434.4平方公裡,一舉超過大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