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瘋了孩子也瘋了"? 到底有多少學生在補課

2020-12-15 央視網

"家長瘋了孩子也瘋了"? 到底有多少學生在補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5日 10:51 來源:

來源:遼寧日報 

    到底有多少中小學生在補課

    2月,瀋陽市中小學生寒假裡的一個周日。記者再次來到位於崇山中路的遼寧大學科技園,大樓前已沒有了放假初的人聲鼎沸、門庭若市。「各種補習班早已開課了,快進入尾聲了。」一位辦學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放假的第一個周日記者曾來過這裡,剛走進科技園,還沒等記者反應過來,記者的手裡已經被塞滿了數十張顏色紛雜、規格各異的宣傳單。

    記者問其中的一位發單人,「你為什麼要給我發?」他回答說:「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學生家長,現在哪有不補課的孩子啊,就是你現在不想補,你早晚也得補。」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很得意的神情。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詢問者,他們大多表達了一個非常相似的觀點:現在競爭這麼激烈,不補咋辦呢,別的孩子都在補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補課班老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現在家長對孩子補課特別重視,只要效果好,家長們不惜重金。同時,家長們希望孩子補得越多越好。

    那麼,到底有多少中小學生在補課?記者採訪了瀋陽市一所小學的六年級班主任。據介紹,他們班有40多名學生,常年在外面上課佔90%,這些孩子中少則學習一種,多則學習四五種。假期補課就更多了。其中,學習英語的孩子最多,而且很多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從上幼兒園就開始的。

    瀋陽市皇姑區一所中學初三班主任告訴記者,他們班有60名學生,幾乎每名學生都有過補課的經歷,並且現在也都在外面補課。初中學生補課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誰敢拿自己的孩子做試驗啊張女士是記者所採訪對象中很特別的一位,張女士很坦誠:關於孩子假期補課還是不補課的問題,我現在很矛盾。張女士的眼神帶著困惑。

    張女士的女兒今年9歲,在瀋陽市瀋河區二經二小學念三年級,學習成績不錯。性情恬淡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在女兒一周歲的時候,她給予女兒的祝願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智力正常。從孩子出生一直到現在,除了學校的學習外,課外沒有給孩子學任何其他的課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著。

    「我今天的這種改變就是來自於周圍的壓力。」張女士很坦率,周圍同事的孩子都在外面補課,「我的女兒確實很快樂,但跟別人的孩子一比,我女兒基本就屬於文盲。在各種壓力下,我就給孩子找了一個英語班。孩子每周六、周日各一個半小時。上完課,還要寫作業,孩子玩的時間就不多了,不過和別的孩子比,我的孩子還是很輕鬆的。」張女士笑得很無奈,「孩子放假就該自由輕鬆,我確實不想給孩子找補課班,但看到身邊的孩子都在補課,你不補就該落後了。」張女士告訴記者,很多孩子已經考上重點高中或大學的同事,都給了她很善意的勸告:孩子只靠在學校的學習是無法應對考試的,必須給孩子補課呀。我本意是不願意讓孩子補課的,但誰敢拿自己的孩子做試驗啊!

    嘉嘉是補課大軍其中的一名,嘉嘉是瀋陽市皇姑區一所中學的初一學生。對於記者提出「假期補課你願意嗎」這個問題,嘉嘉天真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我們同學都在補。

    對於孩子假期補課,嘉嘉的媽媽趙女士說「現在的家長『瘋』了,孩子也『瘋』了。」語速有些加快: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我並不願意給孩子補課,但如果不補,孩子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根本滿足不了考試的需要。這簡直就是精神折磨。

    趙女士告訴記者,嘉嘉這個假期補課一共補四科,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每天最少上兩科,最多時一天上四科。

    嘉嘉曾告訴媽媽,聽嘉嘉說他班期末考試排在第一名的同學,在上小學時就把初中物理都學完了。趙女士說,嘉嘉很懂事,在休息與補課發生矛盾時,他很明確地選擇了「補課」,並從來沒有因為補課耍過脾氣。

    魏書生:孩子們背負了沉重的負擔

    和嘉嘉相比,妮妮就是非常輕鬆、快樂的。不過能尋找到像妮妮這樣的採訪對象,記者可謂煞費苦心。

    妮妮是瀋陽市瀋河區一所小學的三年級學生,她的假期生活很簡單,按照老師的要求,每天完成必做的家庭作業,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玩一些喜歡玩的項目,周六、周日和媽媽一起去遊泳。

    妮妮的父母是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對於孩子的教育,他們堅持著這樣的觀點:尊重孩子的個性與意願,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妮妮6歲的時候,李先生讓孩子學習鋼琴,一段時間後,李先生發現孩子壓力很大,並不開心。李先生認為,如果強迫孩子學下去,孩子將產生逆反心理,會對以後的自主學習產生負面影響。李先生尊重孩子的選擇,放棄了鋼琴學習。

    有人曾勸告李先生,你女兒要想考東北育才學校,從現在開始就得系統學習奧數,否則就來不及了。這並沒有影響李先生平和的心態:現在學校的教育已經很豐富了,孩子只要認真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孩子的個人基本能力、性格、綜合素質將得到全面培養。健康的成長經歷和成長過程是課本上無法學到的,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國著名教育改革家、盤錦市教育局局長魏書生的關注,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國外的課程相比,我國的中小學課程已經很難。即使這樣,他們還要超前學習,孩子們確實背負了沉重的負擔。

    魏書生認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正處在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在這個過渡階段,就會出現不同的價值取向。由於我國目前整個社會認識人才的方式及選拔人才的方式,都是通過考試來完成的,學習成績成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所以,整個社會對教育就表現出前所未有「熱情」。「孩子補課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但要因人而異。」魏書生分析說,一些愛學習、對學習有興趣的、但又不懂得怎樣學習的孩子,補課對他們是有益的,學習會給他們帶來很多樂趣;而對於那些不喜歡學習的孩子來說,補課卻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變成一種負擔,反而適得其反。    (柏巖瑛)

     

責編:多國麗

相關焦點

  • 再不開學孩子瘋了,家長瘋了,老師也瘋了
    於是,救世主網課來了,把孩子們安排起來!家長偷偷樂了,好歹能學點東西,小樣兒,薑還是老的辣吧。於是孩子們的痛苦生活就這麼開始了,一個月下來,多少孩子內心對假期的渴望變成了開學???孩子瘋了第一次延期開學:太棒了!
  • 江蘇一所中學強制學生補課,7節課收費2000,不補課還打電話給家長
    江蘇一所中學強制要求初三學生每星期日進行補課,不補課就直接打電話給家長。收費2000元,共7節課。這裡是90熱點,專注社會熱點小事件,解析生活百態萬象,點個關注哦。現在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是學習家長最關心孩子的什麼問題?是學習問題孩子的學習已經成了一個家庭最看重的事,挑學校,挑老師,挑培訓機構,買學區房,種種事情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
  • 補不補課,家長孩子都糾結
    「其實我的要求不高,只希望假期能有這麼幾天,能夠睡到自然醒,看看小說,跟同學一起瘋玩,不用再刷幾何、力學、文言文這些題。」小馬說。和小馬一樣,即將迎來「小升初」的上海市民陸女士的兒子,寒假第一天就進入每日補課生活,直到臘月二十七告一段落,春節休息幾天後還要繼續上課。
  • 寒假尚未結束,老師被迫營業當主播,家長被網課「逼瘋」
    目前,已有很多學校開始了網絡授課,網絡上關於「被網課逼瘋了」、「上網課時的尷尬瞬間」、「當老師變成主播後」等話題一度登上了熱搜榜,引起了大眾熱議,學生、家長、老師紛紛在網上吐槽。很多家長都在網上吐槽,陪孩子上網課快要瘋了,單位讓在家辦公,但孩子還要在線學習,一會要連麥,一會要拍照上傳作業,一會檢查孩子做題是否正確,一會網又不好了.....實在是無語。
  • 三選一:小學、初中和高中這三個學段,到底哪個學段更需要補課?
    「三選一:小學、初中和高中這三個學段,到底哪個學段更需要補課?」有人問。聽到補課這個詞兒,不少家長可能就「炸毛」了:「幹嘛要讓我孩子補課?孩子如果真的補課的話我得花掉多少多少錢!你們老師就是上課不講補課講!
  • 從「致瘋家長」到「作業又回來了」:減負其實左右為難
    從九月份開學,到十一月份的第一個周末,這段時間南京的一些中小學生家長們,可謂「心情複雜」:焦慮、忐忑不安、無所適從……以至於有的家長真的要「瘋」了,簡直比坐上過山車還令人心驚肉跳。為了「順應民意」,今年9月份開學以來,江蘇部分城市教育部門做出「統一」減負行動:不布置筆頭作業,沒有「慣例」的各類單元測試、周測試、月測試,不允許帶作業到學校批改,要求學生不透露自己的課外培訓項目等。這既是切切實實的把減負落到實處,也是響應一些家長的訴求——認為孩子的作業多,孩子累,家長更累。
  • 家長快瘋的時候,孩子開學了!家長真實反應:就差敲鑼打鼓了
    文/可馨育兒說(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由於疫情原因,很多學生不得不和父母長期相處。對於孩子的頑劣,很多家長表示已瀕臨崩潰,孩子開學成為心中唯一的期盼了。他們上學的時候,思念的掉眼淚。
  • 家長搶著送孩子去補課到底是為什麼?說句實話好嗎,別甩鍋給老師
    現在的學生和家長,這麼熱衷於補課了嗎?我也是家長,我家兩個孩子還沒有補過文化課呢,我甚至有點焦慮了:我家的孩子們,是不是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1、補課到底是老師強迫的,還是家長主動的?家長們希望孩子聰明且多才多藝,於是輔導班紅火起來了。那中小學生補課是因為學校老師沒教好嗎?也不是。人的智力有差異,老師同樣地教,不同的學生掌握的程度卻不一樣,成績就有好有差。
  • 「媽媽瘋了」,小學生奇葩作文走紅,網友:孩子們太辛苦了
    近幾年來,在網上大家也看到了很多關於小學生寫的奇葩作文,很多都是關於對媽媽的訴求,這些作文一度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引來無數網友和家長的思考,之前一位小學生寫的一篇奇葩作文,即《媽媽瘋了》在網絡上走紅,很多網友都表示,孩子們太辛苦了。在這篇作文裡面可以看出來,小學生通過直白樸素的話語,將對媽媽的控訴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 家長們都快被網課逼瘋了?瞎說!老師:我們才忙瘋了!
    如今在網上「停課不停學,網絡直播課」被反覆炒,大有被炒糊的架勢。疫情之下,老師、學生、家長都被宅在家裡,共同過著漫長的寒假。停課不停學,老師變身主播,學生在家上網課,家長在旁邊陪著。不過網上說家長現在很焦急,都快被逼瘋了,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現在忙瘋的應該是老師吧。
  • 老師叫給孩子補課,家長怕得罪人不敢不去,有筆帳你要算清楚
    事實上絕大多數最終還是把孩子送去補課的家長,除了說擔心孩子會被老師針對之外,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對這個補課有一定的期待——那就是他們覺得這個錢花了如果孩子成績真的能有提高那也行……我看來真的說完全是因為為了花錢給孩子買平安而給孩子去報這樣的補習班的家長是非常少的。
  • 補課到底是老師強迫的,還是家長主動的?甩鍋沒用,拿事實說話
    現在的學生和家長,這麼熱衷於補課了嗎?我也是家長,我家兩個孩子還沒有補過文化課呢,我甚至有點焦慮了:我家的孩子們,是不是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街上的胎教班、早教班、幼小銜接班、小升初銜接班、初升高銜接班等數不勝數,只要敢開就有家長帶著孩子光顧。 這些輔導班可不會有老師建議去上啊,家長們為什麼還那麼熱衷呢?家長們為什麼要瘋狂地送孩子去補課? 是因為學校老師沒教好嗎?
  • 補課7天要2000?鹽城一中學初三學生被迫補課,老師還向家長要錢
    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就盡力把孩子送到好的學校學習更多的知識,學會如何為人處事,尊師重友等等,他們所認為的學校就像等於一個小的社會,學生會在這裡學到的東西很有可能在以後初入社會之後影響他們的一生。
  • 補課有多燒錢?陪補家長由星巴克改喝街頭奶茶
    ……補課有多燒錢?陪補家長由星巴克改喝街頭奶茶補全科 南京家長一年花了近30萬昨天一早,紫金山記者被新華社的一篇稿子刷屏了——「家裡沒個上學的,根本不知道現在補課有多貴!」「聽說補課花了這麼多錢,別人都不相信,不理解。」
  • 暑假掀起的海量刷題風或"逼瘋"孩子和家長
    年屆九十的著名教育專家於漪老師,昨天下午在出席上海教育出版社舉辦的教育啟蒙論壇時說,放暑假嘛,多看看小說,不比做那些沒完沒了的作業「更有用」?她說,看到有小學生每天忙於一疊疊的習題之中,每做一道題都必須有標準答案,連語文的遣詞造句都有一個標準放在那裡框死孩子們的想像力。比如,有個孩子寫「水很活潑」,因為他看到了大自然裡的潺潺流水正歡快流淌,但一翻答案,如此回答卻是要扣分的。
  • 「媽媽瘋了」,小學生奇葩作文走紅,網友:孩子們太辛苦了
    近幾年來,在網上大家也看到了很多關於小學生寫的奇葩作文,很多都是關於對媽媽的訴求,這些作文一度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引來無數網友和家長的思考,之前一位小學生寫的一篇奇葩作文,即《媽媽瘋了》在網絡上走紅,很多網友都表示,孩子們太辛苦了。在這篇作文裡面可以看出來,小學生通過直白樸素的話語,將對媽媽的控訴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 江蘇這所中學,收費2000強制學生補課,家長:非常不能理解
    學生們在這樣的情況下,接受到的教育也是越來越全面了,培養出的優秀學子,也是越來越多了。但是就是在教育發展逐漸完善的時候,總有一些學校,打著為學生好的幌子,在為自己謀福利,而學生還只能接受不能拒絕。就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的這件事,江蘇這所中學,收費2000強制學生補課,家長:非常不能理解,大家可以來看一下。
  • 「南京家長已瘋」刷屏,背後是我們感同身受卻又缺乏理性的教育焦慮
    近日,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網文,從南京家長的朋友圈迅速輾轉到全國網友,引發網友的熱議。 在這篇網文中,作者聲情並茂地「描述」起了南京正在推進的減負政策的效果:「不許補課,不許考試,不許公布分數,不許按成績分班」「突擊檢查學校,查看學生書包裡有沒有卷子、課外輔導教材、作業本」「抵制花裡胡哨的課外輔導,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輔」…… 最終,文章感慨,這是讓大家一起來做學渣的節奏——也許,用不了多久,很多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活潑靈動
  • 老師叫給孩子補課,怕得罪人不敢不去?這幾筆帳家長要算清楚
    事實上絕大多數最終還是把孩子送去補課的家長,除了說擔心孩子會被老師針對之外,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對這個補課有一定的期待——那就是他們覺得這個錢花了如果孩子成績真的能有提高那也行…… 我看來真的說完全是因為為了花錢給孩子買平安而給孩子去報這樣的補習班的家長是非常少的。
  • 家長如何才能放下「別人補課我不補,孩子跟不上咋辦」的焦慮
    很多家長正在「班比三家」,一心想為孩子的寒假找一個「高質量」的補習班、興趣班……近日,人民日報記者做了個小調查,身邊十多位家長,從幼兒園大班到初一學生,大家的寒假安排幾乎都已妥當。確實,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假期的主角是孩子的學業。「我知道孩子負擔重,我也知道孩子補課作用不大,但是,別人的孩子補課我不補,孩子豈不是更跟不上了呢?誰敢拿孩子的前程作賭注呢?」家長的這種心態,是一種典型的「劇場效應」。所謂劇場效應,是指在劇場裡,當第一排觀眾站起來,後排觀眾也只能無奈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