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近現代建築的設計特色

2020-12-15 建設工程教育網

  歐洲近現代建築運動對中國近代建築的影響是巨大的,現代主義建築作為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的西洋建築文化的最新代表,對中國固有式、西洋復古主義及折衷主義建築無疑形成一種挑戰,它改變了部分近代城市的面貌,它促使建築形式走向簡化。但是,它的影響又是局部的,局部的含義不僅包括了它只對中國局部城市和地區產生影響,並且意指現代主義的建築思想只局部地被從業於中國的建築師所接受並付諸於實踐。

  一、建築現代化發端於19世紀,在20世紀得到成熟及擴展

  尤應指出的是,20世紀有一批倡導改革的建築師,屹立起無數建築經典。所以我們認為,創新與發展是20世紀建築創作的主旋律,也應成為人類應特別把握並借鑑的建築經典。建築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它往往反映出明顯的時代特徵及藝術品質,無論是科學與藝術結合好的,還是或科學或藝術的單體傑作,都是20世紀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清華大學吳煥加教授的《回顧20世紀的建築》一文中用32個字所作的描述作為對本世紀建築輝煌的概括:「推陳創新,全面躍進,百花爭妍,百家爭鳴;曲折演變,持續出新,同而求異,多而流行。」下面針對近現代幾個著名的建築談談自己感想。

  首先是英國的水晶宮,這是英國為了1851年在倫敦舉行第一屆世界工業博覽會而興建的展覽館,由於工業展覽館這種建築類型以前從未有過,所以,英國特地在1850年舉行了這一建築的國際設計競賽,以便尋找一個理想的建築設計方案。結果,歐洲各國建築是送取了245個設計方案,結果無一被採納。原因是這建築要求在一年內建成,而且需要有寬敞明亮的內部空間,以供展覽工業產品之用,同時,又因展覽會的會址定在倫敦的海德公園內。公園內不可能永遠保留這個建築,要求這一建築在展覽會結束後能方便地拆遷。對於這一建築的這些功能要求,當時的建築師們束手無策。正當展覽會準備者為此萬分焦急的時候,英國一位熟悉用鐵和玻璃建造園藝溫室園藝師帕克斯頓(1801~1865)提出了仿照建造園藝溫室的辦法,用鐵和玻璃做構件,利用預製裝配的方法建造展覽館的設計方案。他的這一方案很快被採納了。只用半年時間就建成了一座有巨大室內空間、光線充足的大型展覽館。它的建築面積約7.4萬平方米,長度為564米(合1851英尺,表示這一建築建於1851年),高三層。整個建築大部分為鐵結構,外牆與屋面均為玻璃,通體透明,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建築形象,當時人稱「水晶宮」。展覽會結束後,它被拆遷到倫敦市郊的賽登漢。1936年不幸毀於火災。

  從現在來看,「水晶宮」只是一座功能比較簡單的非永久性建築,但它在世界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一方面表現出金屬與玻璃在建築上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則表明建築預製件和裝配化在建築工程中的優越性。所以倫敦水晶宮成了歐洲近代建築中的劃時代的建築。

  艾菲爾鐵塔是世界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建築。它是1884年法國政府為了慶祝1789年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舉辦世界工業博覽會而興建的一座永久性建築。當時參加這一建築設計競賽的方案有700多個,評委最後評定只有法國著名金屬建築專家居斯塔夫·艾菲爾(1832-1923)設計的鐵塔完全符合要求。鐵塔於1887年11月26日動工,於1889年3月31日竣工,歷時21個月。

  鐵塔佔地12.5公頃,塔原高300米,1959年在塔頂,增設巨型天線後,高度增至320.7米。除了4座塔墩是石砌的外表,塔身全為鋼鐵結構,重達7000多噸。整個鐵塔的大小鋼鐵構件共有18038件,全靠250萬隻鉚釘鉚成一體。由於設計周密(全靠設計圖紙有5300張之多),部件加工精細,組裝時每個鉚孔與鉚釘都準確就位,未用一銼一錘。鐵塔底部有4條向外撐開的塔腿,在地面上形成每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塔腿分別由石砌墩座支起,地下有混凝土基礎。整個塔身自下而上逐漸收縮,形成優美的輪廓線。在距地面57、115、276米處分別設置平臺。自底部到塔頂的步梯共有1710踏步。建塔時安裝了以蒸汽為動力的升降機,後改為可容50~100人的大電梯。人們若想登塔眺望,或沿盤旋的1710級樓梯一步步攀登,或乘可容50~100人的大電梯升上塔的各層平臺。步入平臺,整個巴黎盡收眼底。天氣睛朗時,從第三層平臺上可以遠眺80公裡以外的自然風光。

  艾菲爾鐵塔的出現,預示著採用金屬構件將大大增高建築的高度。但是,這一工程一開始就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貴族和文藝界顯赫人物,聯名寫信給政府反對建造鐵塔。有些報紙也跟著推波助瀾,群起鼓譟,說鐵塔破壞了巴黎的美,損害巴黎的盛名等。在信上簽名的有著名音樂家古諾、小說家莫泊桑、小仲馬等。更有甚者,一位退休軍官居然想法院提出控告,質問:「鐵塔要是塌下來壓了我的房子怎麼辦?」一位支持艾菲爾的記者嘲諷的回答:「先把你壓在下面!面對這種情況,艾菲爾毫不動搖,他願意承擔一切風險去完成這前人沒有做過的但他對此充滿信心的偉大事業。事實證明艾菲爾的確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工程師。為此,當時的法國政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鐵塔,並在塔下建立了他的半身銅像。令人深思的是,直到鐵塔建成之後,依歸有人反對這一新事物。如著名法國詩人保羅·馬裡·魏爾倫認為,這座鐵塔根本」不屑一顧「,他惱怒地告訴人們說:」寧可每天繞一個大彎兒,也要避開這不倫不類的、醜陋可怕的魔王,因為開它一眼,整夜會不得安眠,盡做噩夢。「著名小說家莫泊桑,他對這座鐵塔感到毛骨悚然,猶如芒刺在背。他說:」這一大堆醜陋不堪的骸骨,真是令人深思恍惚,惶恐不安,我被迫逃出巴黎,遠循異國了!「由此可見,一件新鮮事物的出現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到了20世紀初,隨著無線電傳送事業的迅速發展,艾菲爾鐵塔多了一個功能,在塔頂上安裝了強功率的天線。50年代中期,塔頂又增設了一根20多米高的巨型天線;第三層上面還有一個完整的氣象臺,一盞輔助導航、旋轉式的導航燈。建於100多年前的艾菲爾鐵塔還在繼續發揮它的重要作用。

  包浩斯是德語banbans的音譯,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包浩斯」最初是德國魏瑪市的「公立包浩斯學校」的簡稱,成立於1919年。是由現代著名建築師、現代設計教育家格羅皮烏斯任魏瑪實用美術學校校長時,將該校與魏瑪美術學院合併而成的。這一學校專門培養建築設計和工業日用品設計的人材,由格羅皮烏斯任校長。1925年,包浩斯由於在學術見解上同當地名流發生分歧,學校遷至德紹,改名為「設計學院」,習慣上仍沿稱「包浩斯」。包浩斯主張新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學生全面認識生活,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時代並具有表現這個時代的能力為原則。它強調建築師、藝術家、畫家必須面向工藝。為此,包浩斯的教育把車間操作同設計理論教學結合起來,通過手眼並用,勞作訓練和智力訓練並進,使學生獲得高超的設計才幹。在教學方法上,包浩斯認為指導學生如何著手比單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教師必須避免把自己的手法強加給學生,而要讓學生自己去尋求解決辦法,同時強調設計中的集體協作。包浩斯在開展教學的同時,注重設計研究和開發。在十多年中設計和試製了不少便於機器生產的家具、燈具、陶器、紡織品、金屬餐具、廚房器皿等工業日用品,大都達到包浩斯主張的「式樣美觀、高效能與經濟的統一」的要求。在建築方面師生協作設計了多處講求功能、採用新技術和形式簡潔的建築,如著名的德紹包浩斯校舍。從而奠定了它在世界現代設計史上的重要地位。

  還有就是流水別墅,它是美國現代建築大師f.l.賴特的經典作品,是為德國移民考夫曼設計的郊外別墅。這座房屋不大,建築面積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誕生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

  二、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新建築紛紛問世,但流水別墅依然受到人們的讚美,並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加以保護。

  流水別墅位於一片風景優美的山林之中,f.l.賴特將別墅建在地形複雜、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個別墅利用鋼筋混凝土的懸挑力,伸出於溪流和小瀑布的上方。這幢房子隨著四季更迭以「無聲之聲」作出反應和進行著自我的更新使這個別墅就像從這個自然環境中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一樣,完全符合賴特提出的建築應當從屬於自然環境,就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樣,從它所在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的「有機建築」理論。此外,這一別墅的造型也很新穎別致。它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懸挑能力,別墅的每一層樓板向各個方面遠遠地懸伸出來。它們與那一道道橫牆和幾條豎向的石牆,組成一個橫豎交錯、極富變化的構圖,加上光影的變化,使這座建築的形體更富有變化而又生動活潑。建築動勢的性質與瀑布的流速動勢之間的關係就是一個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漲時的強大動勢使建築物看上去更像一組露出地面的巉巖,而當夏日流水涓細之時,倒像是讓別墅進行一種動物冬眠前的肌體蜷曲動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簾般垂現在切斷北巖的花架與點綴出挑的冰凌之間。建築本身疏密有致,有實有虛,與山石、林木、水流緊密交融。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匯成一體,交相襯映。流水別墅不但是f.l.賴特本人作品中特別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紀世界建築園地中罕見的一朵奇葩。流水別墅可以說是一種以正反相對的力量在做妙的均衡中組構而成的建築。也可以說是水平或傾斜穿杆或近幾年推移的空間手法,交錯融合的稀世之作。流水別墅的空間陳設的選擇、家具樣式設計與布置都獨具匠心。同時卡夫曼家人對這幢無價產業付出了愛和關切。他們以偉大的藝術品、家具、勤快的維護工作以及他們私人的物品來陪襯它。建築永遠是建築師的作品,但卻無法供給有關私人的物品。顯然而卡夫曼卻能夠辦到,並能夠珍惜賴特的一切努力。

  歐洲近現代建築對中國的建築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的,我們以歷史的眼光看待近代時期現代建築的發展,現代建築風潮的形成為此後中國現代建築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特別是那些為數不多的現代主義作品對現代主義風格本質的觸摸,為後人提供了參照和路徑;而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在中國建築教育中的滲透,基泰、華蓋等較大規模的中國建築師設計機構的設計作品中現代作品比例越來越多的跡象,以及1949年之後社會穩定並面臨大規模的建設前景,這些不能不使人們欣然看到現代主義建築時代的曙光。

相關焦點

  • 歐洲近現代典型的宮殿、別墅、住宅建築
    別墅區內有很多房舍、公共浴場等豪華建築,公共浴場的供水系統沿臺地建成,十分科學。這棟別墅有兩層樓,面向地中海;別墅牆上色彩絢麗的壁畫和大理石鑲嵌的神話人物形象保存完好。近現代最具特色的別墅有:賴特設計的流水別墅、勒·柯布西耶設計的薩伏伊別墅等。薩伏伊別墅位於法國巴黎近郊,是一位富豪的別墅,1928年由勒·柯布西耶設計,1930年建成。
  • 歐洲現代建築賞析
    自文藝復興以來,歐洲成為世界藝術的發源地,無數的繪畫、音樂、建築作品聞名於世。去歐洲,人們主要的目標都是古典的歐式風情,從中世紀屹立至今的建築和幾百年不變的街景可以給人以震撼和靈感。然而到了近現代,歐洲的建築出現了較大的變化。
  •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建築
    (原標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建築) 全國政協委員單霽翔:
  • 風格迥異特色鮮明的歐洲建築
    從古希臘時代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一直是西方建築文明的中心。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這個中心才逐漸偏移到了北美。總體來說,歐洲的建築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一是石頭的詮釋;二是以教堂為表徵的宗教情懷。在歐洲,和教堂一樣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城堡和森林。沒有城堡,歐洲人會覺得不安全;沒有教堂,居民會覺得靈魂沒有了寄託。
  • 大飽眼福,來欣賞歐洲5大特色建築城市
    歐洲典雅的建築風格,讓人怎麼拍都像置身在電影裡頭。特別挑選了歐洲五大建築城市,愛好建築之旅的朋友,絕對絕對不能錯過!保證讓你的機票值回票價。荷蘭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Holland熱愛建築的人,都知道阿姆斯特丹在歐洲的地位,有多重要。不只是因為歷史建築,阿姆斯特丹在現代設計的重要性,也享譽國際。阿姆斯特丹是歐洲最大的歷史中心之一,由90座島、400座橋組合而成的特殊地形,讓阿姆斯特丹的建築更有特色。
  • 歐洲古典園林的發展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影響
    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徵服西班牙,帶來了伊斯蘭的園林文化,結合歐洲大陸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園林風格。水作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徵與冥想之源,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現,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條河流。各種裝飾變化細膩,喜用瓷磚與馬賽克作為飾面。這種類型的園林極大影響到美洲的造園和現代景觀設計。
  • 融入傳統設計的埃及現代建築
    而阿卜杜勒哈裡姆被認為最具開創性的一點,就是把傳統建築設計的元素和方法融入當下的建築設計。無論是清真寺、藝術館,還是兒童公園,甚至更現代的大學校園,在阿卜杜勒哈裡姆的設計裡,你總能看到埃及傳統建築元素穿插其中,感受到傳統文化和民俗特色把當地社區民眾聯結在一起的力量。這種設計方式的形成跟建築師年輕時的經歷有關。出生於1941年的阿卜杜勒哈裡姆,在上世紀60年代正好是開羅大學建築工程系的學生。
  • 陝西最美的現代建築地標,俯瞰下展現每一個建築的設計特色之處!
    導語:陝西最美的現代建築地標,俯瞰下展現每一個建築的設計特色之處!今天,我們用一個特別的視角,來展現陝西最美現代建築地標,是什麼樣的一個視角呢?就是通過衛星地圖,空中俯瞰的視角來欣賞,也許更加有趣味!1、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市雁塔區,建築藝術上成為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徵」的設計思想,著意突出了盛唐風採,反映出唐代博大輝煌時代的風貌。布局設計上,借鑑了中國宮殿建築「軸線對成,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特點」。
  • 瀋陽創意設計周報導|劉賽文:現代建築空間設計的探索
    中國資深室內建築師,中國建築裝飾與照明設計師聯盟理事,西安九方公設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西安九方無限現代藝術館 創辦人,國家註冊高級室內建築師,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劉賽文劉賽文:復建老建築 讓瀋陽更有味道如何創新瀋陽
  • 鼎泰豐開歐洲首店,藏在英倫建築裡的新中式設計令人嘆服!
    >曾被《紐約時報》評為「全球十大餐廳」的臺灣老字號小籠鼎泰豐去年年底成功在英國倫敦開設了首家旗艦店並計劃在開年伊始開設第二家店鼎泰豐作為名副其實的網紅包子店相信老鐵們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也見過不少橫跨全球14個地區開設了153家餐館現在餐視君就給大家分享分享歐洲新店的設計
  • 來到廈門鼓浪嶼,中國近現代建築的縮影!
    來到廈門鼓浪嶼,中國近現代建築的縮影!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故事,每一個島嶼都有它自己的浪漫和風景,鼓浪嶼也有屬於它自己的故事。去廈門玩不去鼓浪嶼等於沒來,鼓浪嶼已經成為了廈門的一大特色,很多遊客為了專門去鼓浪嶼遊玩才來到廈門的,可以說,鼓浪嶼已經成為了廈門的一大特色,你去過嘛?如果沒去的話,不用著急,請聽小編來給你介紹一下吧!小編先介紹一下鼓浪嶼名字的由來吧。鼓浪嶼旁邊有一塊礁石一直被海水敲打,而發出來的聲音像鼓聲,才因此而得名。
  • 打造特色鮮明的現代城市建築(當今聚焦)
    對於一些建築投資者而言,投入產出比與成本核算是主要考慮因素,建築的個性特色、文化內涵往往被忽略。二是缺乏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一些城市建築設計陷入盲目崇洋、復古的誤區,要麼模仿國外建築,要麼成了「假古董」,這是建築設計者缺乏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的表現。三是「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使然。
  • 西方現代建築簡介
    近二百多年來,西方國家創造了完全不同於封建社會時期的建築——建築的革命。 近代建築——18世紀後半葉至第一次世界大戰 ,現代建築——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今。18世紀末英國工業革命後,西歐和北美於19世紀進入工業化時期,展示工業、商業和交通運輸業大發展的博覽會已興盛,給建築業以顯示成就的機會。
  • 它是歐洲最頂尖的理工大學,在建築、設計和工程界享有盛名
    米蘭理工大學是義大利排名第一的一所理工學校,米蘭理工大學在建築、工程和工業設計方面是歐洲乃至世界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並在許多領域全球領先。在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米蘭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全球第5,建築學全球第9位,土木工程全球第9位。
  • 中國現代建築的歐陸風格
    甚至到了室內設計也不甘落後,不管什麼性質的建築,包括圖書館、旅館、辦公樓、商業用房,乃至家庭裝修都偏愛歐洲古典樣式。  「歐陸風格」的建築可能會使未曾走出國門的人們乍一看或許感到新鮮,但在二十一世紀時期,如果我們在古城西安的大街上矗立一批上個世紀前的歐洲古典建築——既不是中國古典的,又不是現代的,這樣做只是為了迎合現代人的某些需要,成為某些特定階層或行業「標新立異」的手段而已,這著實不倫不類,不知所然。
  • 致敬中國近現代建築五宗師:楊廷寶、童寯、劉敦楨、呂彥直、梁思成
    中國近代建築處於承上啟下、中西交匯、新舊接替的過渡時期,這是中國建築發展史上一個急劇變化的階段。這期間出現了很多建築大師,其中楊廷寶、童寯、劉敦楨、呂彥直、梁思成被並稱為中國近現代建築五宗師。
  • 史密森夫婦與英國現代建築之路
    2004年至今任教於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研究方向為當代城市設計及1950至1970年轉型時期的現代建築,主持研究生課程《現代建築理論與歷史》。,對歐洲大陸的現代主義建築進入英國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
  • 將現代設計融入傳統建築,美到骨子裡!
    現代設計是講究功能主義的技術之美從傳統建築美學中尋找創作靈感通過現代設計的表現手法它主張以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為根基,融入西方文化。把亞洲元素植入現代建築語系,將傳統意境和現代風格對稱運用,用現代設計來隱喻中國的傳統。
  • 我眼中的大連近現代城市與建築
    關於城市的規劃設計,歷史上曾有兩種探索。  一是從德國招了布卡利諾夫斯基和思·李林爾兩位建築專家。  二是請當時的東清鐵道工程師格魯別齊對市區進行規劃。當時的規劃範圍是相當大的,它的市區不僅僅是以前的清泥窪地區,因而是東至老虎灘灣東北角,西至馬欄屯的山坳,北至泡崖,南至黑石礁。同時在規劃思想上也引入了當時歐洲最新的思潮。
  • 貴州兩項建築設計獲歐洲傑出建築師獎最高獎
    近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歐洲傑出建築師獎頒獎典禮上 , 由貴州西線工作室設計的兩處貴州本土建築 " 龍門文化中心 " 和 " 貴安新區消防應急救援中心 ", 分別榮獲綜合體建築類及公共建築類的最高獎。▲圖片來自人民網貴州頻道據悉 , 歐洲傑出建築師獎設立於 2001 年 , 是國際建築設計領域最重要的獎項之一 , 主要頒發給具有革新意義的建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