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江蘇省新沂市,「花樣年華」根植千家萬戶,為老百姓捎上財富、歡笑和溫暖。
「花樣年華」是該市139名大學生村官共同打造的閃亮品牌,是他們開展創業富民、文化惠民、公益助民行動的「群體標籤」。「花樣年華」網站2011年3月創辦,「花樣年華」藝術團2012年10月組建,「花樣年華」慈善集體2013年3月成立。當地群眾深切地感受到,「花樣年華」這一青春的代名詞,與他們的生產生活是那樣的親近、貼心、密不可分。
村官網站,「毛頭小夥」名聲大噪
新鮮冷凍的藏香豬肉、整齊排列的草雞蛋、真空包裝的黑豆,還有時鮮蔬菜、無花果乾……一件件新鮮的農產品被「掛」在「花樣年華」網上。2011年3月,大學生村官楊凱、楊碩、張新、郭海軍投資30萬元註冊成立「花樣年華」商貿有限公司,同時成立了「花樣年華」網站,旨在整合大學生村官的創業產品,以「花樣年華」品牌統一進行包裝,通過在線商城和線下銷售兩種方式對外推廣。如今消費者一看到「花樣年華」,就知道是大學生村官的產品,就會聯想到綠色無公害,大大刺激了購買慾望。前不久,葉莊村大學生村官紀巖成在「在線商城」裡發布了一款「聖泉湖湖心小島鴨蛋」,雖然每枚單價達到1.1元,卻創下了銷售超萬枚的紀錄。
為了保證創業產品的質量,呵護大學生村官品牌,新沂市的大學生村官們走上了抱團創業的道路。港頭鎮11名大學生村官在板橋村聯合成立青色滿園果蔬專業合作社,利用大棚種植芹菜、西瓜、花菜、辣椒等無公害蔬菜,一經面市,便門庭若市,平均每畝效益6000多元。
起初,合作社剛成立,推廣新技術遇到不少阻力,村民王問增說:「我種了一輩子的蔬菜,難道還不如幾個毛頭小子和丫頭片子?」雖說板橋村的芹菜遠近聞名,但農戶大多是自產自銷,產品包裝簡單粗糙,很難打開銷路,即便有經銷商上門收購價格也很低。
農民很實在,認幹不認說。針對群眾的疑惑,大學生村官在生產和銷售兩方面同時發力,胡瀟然、張鵬超主動請纓,以推廣栽培新技術為主要內容,定期開展「農事論壇」,邀請致富能手介紹經驗,組織村民到合作社觀摩。蔣華山、吳昌傑則發揮大學時選修市場營銷的優勢,利用QQ群、微博等現代營銷方式,積極參與「微博村村通」行動,不僅為農產品增加了銷量,也打響了當地瓜菜品牌,從此蔬菜不再低價賤賣。青色滿園果蔬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為當地56名剩餘勞動力解決了就業問題,帶動了20多戶群眾創業致富,並幫帶6戶困難群眾、入社社員人均年增收2500元。
「大學生村官各自擁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優勢互補,擰成一股繩,就開闢了一條創業、富民、富村的『三贏』之道。」新沂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郝其琪說。
藝術團隊,各自亮出獨門絕活
「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近日,新沂市「花樣年華」大學生村官藝術團鎮村行演出在時集鎮舉行,近千名群眾駐足觀看。
大學生村官送文藝下鄉,對於農民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感受。此次鎮村行演出,大學生村官藝術團和新沂市歌舞劇團、柳琴劇團合作,為當地群眾奉獻了一場場文化盛宴。
2012年10月,大學生村官苗中元、陳娜等文藝骨幹提出了組建大學生村官藝術團的構想,首批報名的46名大學生村官,按照各自特長分為歌唱、舞蹈、曲藝和小品四個小組。大學生村官郭海軍告訴記者,演出節目單不再由劇團自說自話,而是讓群眾做主。藝術團每次演出結束後,都與老百姓互動,聽聽大家的意見,真正實現了群眾想看什麼就演什麼的良性互動。新安鎮新北村主任助理、大學生村官金楊創辦廣播《新北之聲》,使「小喇叭」成為村民生活中少不了的「美味」。體育專業畢業的翟大迪利用專業特長,在村裡搞起了體育俱樂部,讓村民在閒暇之餘享受城裡人的樂趣。阿湖鎮大學生村官相繼開辦「農家論壇」20多期,為村民提供手工製作、法律常識、生活保健、心理疏導等專題講座,受到普遍歡迎。港頭鎮大學生村官成立「農無憂」助農服務隊,把每月10號作為「助農日」,通過定期服務和熱線應邀兩種形式,為村民提供農活、調解、維權等方面的免費服務。
「我願用青春化作春泥,在天地間,增添一抹春暉……」一曲《青春翱翔——大學生村官之歌》在陵山沭水間迴蕩,一個個文化音符在廣袤鄉間律動、跳躍。
傾心公益,一抹亮色溫暖城鄉
奉獻的青春最美麗。新沂市的大學生村官們在練就幹事創業本領的同時,也用自己的真誠書寫著 「心繫群眾、貼心為民」的大愛故事。
薛松,窯灣鎮2010級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後發現駱馬湖水上救助資源有限,漁民的生命財產難以得到及時救助。於是,她組織當地漁民成立了民間水上救助隊,帶領數十名村官風雨無阻地為安全站崗值班。至今成功救助落水者11人,協助打撈沉船9次。
馬陵山鎮村官熊潔竹,入村以來一直幫扶一個眼睛近乎失明的殘疾女孩。該女孩從小父母雙亡,熊潔竹多方聯繫使女孩順利進入徐州市特殊教育學校,而且每半個月都會開車接送女孩上學。如今女孩取得了初級按摩師的資格,每個月有了2000餘元的收入,女孩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熊姐姐是我最親的人」。
唐店街道的韓曄陽,創業致富後不忘群眾,近兩年來每月都給八戶村一位67歲的孤寡老人送上300元生活費,2012年八戶村通自來水時,他主動為10多戶五保戶承擔了每戶150元的水錶費。
雙塘鎮大學生村官自發成立了「太陽花愛心團」,在沙溝村建起留守兒童課外輔導站,為村裡貧困兒童送上學習文具,同時幫助一些空巢老人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新店鎮6名大學生村官創辦了苗圃場,為一名愛滋病患者提供就業崗位;瓦窯鎮的村官與一名兔唇孤兒結成了愛心幫扶對子,從生活、學習、思想上給他提供幫助;棋盤鎮大學生村官劉銀屏經常到留守兒童家做免費輔導……
一名大學生村官就是一顆種子,他們服務基層群眾,傳播精神文明,用自己的行動奏響了一曲動聽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