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武威看小康①——沙漠→綠洲→現代農業園的生態蝶變之路

2020-09-26 中國甘肅網

佛山新聞網訊 記者陳潔儀報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銅奔馬的故鄉、國家西部安全生態屏障……位於河西走廊的甘肅省武威市,有多個頭銜。9月24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西部行」活動走進武威,在八步沙林場、武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範基地、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基地、黃花灘五道溝萬畝日光溫室示範基地等地感受生態蝶變之美。

八步沙林場播綠: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

9月下旬,走進武威這片曾經金戈鐵馬、寫滿古代沙場徵戰故事的地方,依舊綠意蔥蔥。在曾經的沙漠——八步沙林場,生態蝶變的故事讓人動容。

四十年前,地處騰格里沙漠南緣的八步沙風沙肆虐,植被稀疏。1981年,隨著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啟動和實施,武威市古浪縣土門鎮臺子村村民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六位老漢帶頭以聯戶承包的方式發起和組建了八步沙集體林場。

八步沙林場(甘曜毓攝)

回顧武威生態治理史,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成為當地人心中「最可愛的人」,他們紮根荒漠、接續奮鬥,積極投身治沙造林事業,累計完成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37.6萬畝。如今,林場正積極轉型,在科學治沙,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發展林下種植、生態旅遊業,邁向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並舉的目標。

武威八步沙林場沙海播綠的實踐,是武威生態環境蝶變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武威市堅持做好生態保護「加減法」,紮實推進國土綠化倍增行動、國家節 水行動,科學防沙治沙,著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近三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18萬畝,年均39.4萬畝。

沙漠上崛起現代農業:瓜果飄香羊兒成群

生態環境的極大改善為武威當地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活力。

武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範基地(陳潔儀攝)

沙漠上一座座大棚排列整齊,大棚內滿目蔥蘢,生機勃勃,黃瓜、番茄等瓜果長勢喜人。隨著武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範基地、黃花灘五道溝萬畝日光溫室示範基地等現代農業項目相繼在古浪縣落地生根,昔日黃沙大漠蝶變為一個個現代農業園。

古浪縣移民區產業辦負責人楊瑞山介紹道,目前古浪縣共有日光溫室大棚6828座,佔地約1.36萬畝。按照一個溫室大棚6.98萬元的成本來算,撇除政府補助4.98萬元,農戶只需掏出2萬元即可當上「棚主」。按照測算,一個大棚年產8噸番茄,年純利潤約1.8-2萬元,一年左右農戶就能收回大棚建設的成本。

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基地(陳潔儀攝)

同樣建在沙漠上的還有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基地。種羊基地在古浪縣黃花灘移民區的不遠處,是為移民配套建設的脫貧產業基地,通過採取「羊銀行」模式帶動5000戶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目前,已在黃花灘鎮金灘村、富康新村和西靖鎮圓夢新村等地建成養殖基地5處,累計引進種羊3.78萬隻,其中從澳大利亞引進純種薩福克、杜泊、澳州白1325隻,共產羔7.1萬隻,向貧困戶投放種羊3.1萬隻,存欄11.2萬隻。

目前,武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範基地、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基地、黃花灘五道溝萬畝日光溫室示範基地等相繼建成,在持續改善地方生態條件的同時,帶動了當地百姓脫貧致富。數據顯示,去年,武威全市生態產業實現增加值141.27億元,佔GDP的28.9%。

相關焦點

  • 走進武威看小康②——文旅融合促發展「天馬」故裡喜迎客
    佛山新聞網訊 記者陳潔儀報導:武威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此外,這座因霍去病遠徵河西「武功軍威」而命名的城市還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銅奔馬的故鄉、國家西部安全生態屏障等多個頭銜。
  • 全力譜寫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武威新篇章
    古浪縣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八步沙林場被命名為甘肅省首個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武威市委將八步沙「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當代愚公精神確定為新時代武威精神。民勤縣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縣」,市政府被授予「2019綠色中國行特別貢獻獎」。踐行綠色發展,感受綠色蝶變。
  • 武威作者19人33幅作品入選「脫貧攻堅 圓夢小康」甘肅省攝影...
    武威作者19人33幅作品入選「脫貧攻堅 圓夢小康」甘肅省攝影大展 2020-12-22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粵港澳大灣區媒體採訪團來武威採訪
    講好武威故事 展示武威形象——粵港澳大灣區媒體採訪團在武採訪側記在古浪縣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紀念館,通過聽解說、參觀一件件實物和一幅幅圖片,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紮根荒漠種樹治沙、荒漠變綠洲的畫面躍然眼前,採訪團成員切身感受著眼前的沙漠與綠色,感嘆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用生命續寫的「愚公」新傳奇之路。「通過採訪報導,我們要把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接續奮鬥防沙治沙的精神傳播給大灣區人民。同時,通過互動宣傳,把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先進理念、資金優勢、商機優勢等帶到武威。」
  • 【一帶一路】武威將建設大漠綠洲生態旅遊文化影視基地
    古浪縣大漠綠洲生態旅遊文化影視基地建設項目,是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中國·河西走廊第六屆有機葡萄美酒節籤約項目。局部重點區域穿插現代風格建築,形成一種古今結合的建築形態;並通過引入具有區域特色的多項非物質文化:如重現西涼鐵騎戰術表演、攻鼓子大型演藝、沙漠風情演藝、社火演藝,以及體驗式釀酒、農耕勞作、西夏陶器製作、西夏文字鐫刻等。
  • 「豐收了·遊甘肅」旅行商考察團走進武威
    首席記者 田蹊11月8日,「豐收了·遊甘肅」暨絲綢之路中國旅行商考察團走進武威,前往武威雷臺漢墓追尋「銅奔馬」的前世今生。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同時組織舉辦武威市冬春文化旅遊推介會,惠民讓利舉措和豐富多彩的冬春文化旅遊盛宴,對全國旅行商極具吸引力。
  • 8條旅遊精品線路發布,這個清明假期武威等你來!
    中國甘肅網4月3日訊 (本網記者 張蘭琴)體驗沙漠綠洲生態,觀賞越季候鳥,生態攝影採風;穿越時光廊道,走進詩意沙漠,感受大漠雕塑的藝術魅力。
  • 碌曲縣尕秀村:「生態旅遊第一藏寨」的蝶變之路
    7月13日,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走進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實地探訪這個遊牧民定居點的蝶變之路。甘肅省政協原副主席、省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李沛文,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張建榮、石玉亭、張富奎、李玉政、李榮珍等參加調研採訪活動。
  • 原來這些都是武威金色大道·馬踏飛燕大景區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圈子武威
  • 甘肅民勤綠洲調查:三大沙漠可能連成一片
    中國北方整個氣候將受到沙漠眾多效應的支派,並將這一影響持續到南方,也就是說中國的氣候將有大的變化。2004年11月,《新世紀周刊》記者深入甘肅,對民勤綠洲生態惡化進行了調查採訪。   民勤綠洲淪落風塵   民勤綠洲的消失將造就大批生態難民,河西走廊、內蒙古、河北等地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中國北方將是一片沙的海洋。
  • 甘肅舉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武威專場)
    原標題:12月7日甘肅舉行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武威專場  12月7日,甘肅舉行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武威專場,請武威市委書記柳鵬,武威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偉,武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市扶貧辦主任楊青山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系列訪談:探索「生態文化村」解放村的繼續「蝶變」之路
    《在美麗的田野上》系列訪談之三:探索「生態文化村」解放村的繼續「蝶變」之路昨天下午三點半,德清縣新聞中心融媒體訪談節目《在美麗的田野上》走進雷甸鎮解放村,與解放村黨總支書記沈建平、中共德清縣委黨校副校長姚文榮一起在解放村的銅藝展示館前,探索解放村作為生態文化村繼續「蝶變」的三樣法寶!
  • 【假日自助遊】|「駕」到甘肅武威,說走就走的旅行。
    4000餘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城市文明,成就了武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美譽。走進武威,既是人文與歷史的雄渾交織,也是心靈與感官的震撼之旅。
  • 生態蝶變看株洲 中央、省級媒體開展集中採訪
    11日至12日,省生態環境廳組織採訪團來株洲市進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典型宣傳報導,人民網、中新社、中國網、中國環境報、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等10多家中央、省級媒體記者,走進清水塘、中車株機以及淥口、攸縣等地,記錄株洲的生態蝶變。
  • 新疆行03:走進西北,初見沙漠——武威沙漠公園
    一致的結論是:旅行中只顧欣賞美景,看手機少了,玩的累,重點是帳篷睡著還是挺舒服滴!查了攻略,武威的沙漠公園是4A級旅遊景點,我們便直奔而去。武威沙漠公園位於武威城東22公裡處的騰格里沙漠邊緣,過去是連綿的沙丘,逐漸栽樹固定沙丘後,建造了一座沙漠公園。始建於1986年,佔地面積1.2萬畝。集大漠風光、草原情韻、園林景致之大成,是中國第一座沙漠公園,被譽為中國「沙海第一園」。對於沒有見過沙漠的我們來說,根據路標,直接朝著沙生植物園而去。
  • 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武威專場實錄...
    新聞發布會現場  12月7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武威專場新聞發布會,武威市委書記柳鵬,武威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偉,武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經濟強市、生態大市、文化旅遊名市,全力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武威」的總體發展思路,大力弘揚八步沙「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新時代武威精神,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 跟著《我和我的家鄉》回鄉之路,領略「沙漠綠洲」塞上榆林
    今天,跟著電影人物喬樹林走進「回鄉之路」取景地——劇情之外,赤牛坬如一幅雋永的山水畫卷,抬頭是蒼莽群山,俯首為孔孔窯洞,豐富的博物館、特色的古窯洞、精彩的實景演出、傳統的農耕文化......一幕幕、一處處書寫著歲月的古老,訴說著環境的蝶變
  • 東莞這個農業園,應該是東莞建設得最美的一個生態農業園了吧
    而各鎮雖然經濟發展很好,擁有恆大工廠,但是,在東莞,很多鎮都建設有一個生態農業園,這些生態農業園(農業科技園)成為了在東莞工作生活的人日常休閒的好去處。小編在東莞的時候,去過很多個農業園,不過,個人覺得,建設得最好最漂亮的一個農業園,應該當屬東坑生態農業園!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清風徐來新綠洲
    清風徐來新綠洲——探尋徐州轉型蝶變的動力密碼中國電力新聞網記者 劉泊靜 謝文川 沈偉民 通訊員 陸夢龍 李堃  初秋的潘安湖碧波蕩漾,湖面上飛鳥蹁躚
  • 衛星掃過中國的一片沙漠——庫布其沙漠變綠洲的奇蹟令世界點讚
    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奔小康,從脫貧攻堅到大規模綠化佔國土近四分之一的荒漠,中國的發展速度全世界都看在眼裡。美國衛星掃過中國上空傳回的一張照片,讓聯合國專家都大為震驚。    中國內蒙古庫布其,這本該是沙漠的地方,現在卻是大片綠色,沙漠變成了綠洲。外國也不禁感嘆中國在沙漠治理問題上的成效確實很大,讓人吃驚。  荒漠化一直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環境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