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聞網訊 記者陳潔儀報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銅奔馬的故鄉、國家西部安全生態屏障……位於河西走廊的甘肅省武威市,有多個頭銜。9月24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西部行」活動走進武威,在八步沙林場、武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範基地、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基地、黃花灘五道溝萬畝日光溫室示範基地等地感受生態蝶變之美。
八步沙林場播綠: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
9月下旬,走進武威這片曾經金戈鐵馬、寫滿古代沙場徵戰故事的地方,依舊綠意蔥蔥。在曾經的沙漠——八步沙林場,生態蝶變的故事讓人動容。
四十年前,地處騰格里沙漠南緣的八步沙風沙肆虐,植被稀疏。1981年,隨著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啟動和實施,武威市古浪縣土門鎮臺子村村民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六位老漢帶頭以聯戶承包的方式發起和組建了八步沙集體林場。
八步沙林場(甘曜毓攝)
回顧武威生態治理史,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成為當地人心中「最可愛的人」,他們紮根荒漠、接續奮鬥,積極投身治沙造林事業,累計完成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37.6萬畝。如今,林場正積極轉型,在科學治沙,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發展林下種植、生態旅遊業,邁向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並舉的目標。
武威八步沙林場沙海播綠的實踐,是武威生態環境蝶變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武威市堅持做好生態保護「加減法」,紮實推進國土綠化倍增行動、國家節 水行動,科學防沙治沙,著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近三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18萬畝,年均39.4萬畝。
沙漠上崛起現代農業:瓜果飄香羊兒成群
生態環境的極大改善為武威當地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活力。
武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範基地(陳潔儀攝)
沙漠上一座座大棚排列整齊,大棚內滿目蔥蘢,生機勃勃,黃瓜、番茄等瓜果長勢喜人。隨著武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範基地、黃花灘五道溝萬畝日光溫室示範基地等現代農業項目相繼在古浪縣落地生根,昔日黃沙大漠蝶變為一個個現代農業園。
古浪縣移民區產業辦負責人楊瑞山介紹道,目前古浪縣共有日光溫室大棚6828座,佔地約1.36萬畝。按照一個溫室大棚6.98萬元的成本來算,撇除政府補助4.98萬元,農戶只需掏出2萬元即可當上「棚主」。按照測算,一個大棚年產8噸番茄,年純利潤約1.8-2萬元,一年左右農戶就能收回大棚建設的成本。
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基地(陳潔儀攝)
同樣建在沙漠上的還有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基地。種羊基地在古浪縣黃花灘移民區的不遠處,是為移民配套建設的脫貧產業基地,通過採取「羊銀行」模式帶動5000戶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目前,已在黃花灘鎮金灘村、富康新村和西靖鎮圓夢新村等地建成養殖基地5處,累計引進種羊3.78萬隻,其中從澳大利亞引進純種薩福克、杜泊、澳州白1325隻,共產羔7.1萬隻,向貧困戶投放種羊3.1萬隻,存欄11.2萬隻。
目前,武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範基地、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基地、黃花灘五道溝萬畝日光溫室示範基地等相繼建成,在持續改善地方生態條件的同時,帶動了當地百姓脫貧致富。數據顯示,去年,武威全市生態產業實現增加值141.27億元,佔GDP的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