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兆會
本報通訊員 何多豐 董金防
中山杉、黃河流域,兩者在河南有了交集。
河南的常綠樹種很少,而半常綠樹種中山杉為河南黃河流域增添了新綠。
近幾年,耐水溼、耐鹽鹼的高大喬木中山杉「入駐」河南,種植成功並且表現出色,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水源涵養方面開始擔當重任。
在河南,中山杉是國儲林「河南第一林」的主角,是引黃入冀補澱生態涵養帶綠化項目的第一樹種,是黃河大壩防護林的新生力量,是黃河溼地保護區和黃河溼地公園建設的優勢樹種。
近日,記者來到濮陽縣、清豐縣、範縣等地,了解中山杉在河南黃河流域的種植情況。
擔當「河南第一林」主角
中山杉是河南國儲林的頭號種子選手。
2016年3月,河南省被列為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首批試點省之一。同年11月,濮陽市被確定為河南省國儲林基地建設試點市。2017年,河南省首個國家儲備林基地項目在濮陽縣落地。
到南京中山植物園和靖江市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考察後,濮陽市把中山杉列為國儲林首選樹種。
在濮陽縣渠村一片田地間,一塊巨石上「河南第一林」5個大字十分醒目,周邊是成片的中山杉。
考察當天,天氣特別悶熱,大家下車後很快鑽進高大的中山杉林中乘涼。
「看這片林子多好!樹幹筆直挺拔,高度基本一致,樹形也特別漂亮。我估計按市場價格,這些中山杉年畝產值一萬多元。」濮陽縣林業局副局長王洪武由衷贊道。
這片中山杉共1500株,2017年3月種植,胸徑已由4釐米增至平均12釐米,最大15釐米。
周圍還有一大片小苗,3萬株,2019年春天種植,胸徑6釐米。
「這是河南省按照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建設的第一片國儲林,所以命名為『河南第一林』。」王洪武說。
濮陽市林業局辦公室主任吳紅臣介紹,濮陽市從2017年開始建設國儲林,計劃6年建設35萬畝,投資99億元。中山杉被列入主打樹種。
目前,全市種植中山杉近20萬株。
引黃入冀生態涵養主要樹種
駛過省道S215,路邊一排排中山杉小苗從眼前掠過,十分顯眼。
據靖江市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銷售部經理孫峰介紹,這些中山杉今年3月種植,共9萬株,長度達10公裡。
在另一側,是黃河引水渠沉沙池。
在濮陽縣渠村有個「亞洲分洪第一閘」。在分洪閘旁邊,是渠村引黃入冀補澱渠首閘,黃河水由此引入,再經過沉沙池沉澱,流入河北白洋澱。
在沉沙池旁種植中山杉,目的是保護生態、涵養水源。這也是國儲林的一部分。
雖然在雜草中生長,土壤是厚厚的沙土,而且有些板結,中山杉依然長勢很好。「目前,已澆了5次水,成活率近100%。」王洪武說。
引黃入冀補澱工程是雄安新區生態水源保障項目,工程在濮陽市全長84公裡,其中清豐縣境內全長24.5公裡,地處黃河故道沙區。
清豐縣從2018年開始,規劃實施引黃入冀生態涵養帶綠化項目,在渠道單側綠化200米,新增造林1.2萬畝。
綠化工程依託國儲林項目,主要栽植中山杉、銀杏、楸樹、金枝槐、白蠟、刺槐、椿樹、苦楝等樹種。中山杉被列為第一個可選樹種。
在引黃入冀補澱工程巡護道路兩旁,有兩排胸徑8釐米的中山杉,挺拔聳立在厚厚的沙土地上。清豐縣林業局副局長何佔利介紹,這些中山杉2019年冬天種植,800多株,沿公路種了3公裡,全部成活。
黃河大壩邊的國儲林樹種
範縣靠近黃河,辛莊鎮毛樓村就在黃河邊上。在毛樓村的黃河大壩內側,有一片2650畝的國儲林。其中,中山杉與眾不同。
這片中山杉共210畝,分別於2018年底和2019年3月兩次栽種,栽時胸徑3釐米,現在基本都超過了5釐米。
範縣森茂林業發展有限公司是為管理國儲林專門成立的企業。公司董事長劉建華很看好中山杉,認為中山杉成活率高,生長量大,樹形美觀,冬季葉色變紅,景觀價值高。
範縣的農田都在黃河沿岸的灘區,水多,土壤偏鹼性,57萬畝農田中有30多萬畝是水田。中山杉耐鹽鹼、耐水溼,對於這樣的立地條件很適應。
「濮陽可以作為中山杉的南北過渡帶。我們計劃以後引進更多中山杉,把小苗培養成大苗,向更北的地區銷售。」劉建華說。
河南黃河流域的綠化樹種
鶴壁市濬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9年,在古城一隅新建了一個萬字符長廊,長廊外種植了高大的中山杉。
濬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委員會副主任趙文明說:「古城裡大多是樹冠渾圓的樹,我一直想找挺拔高聳的樹,為古城添彩。在鶴壁看到中山杉,我一眼就相中了。」
趙文明的選擇非常正確。在古城另一個地方,原來種植的水杉、池杉不是死掉就是長勢很差。2019年10月種植的中山杉,雖然是大規格移栽,但適應性很好,全部成活,並且長勢旺盛。
中山杉與河南其實早有緣分。
2006年,洛陽在建設隋唐城遺址公園時就種植了中山杉,現在都已是參天大樹。
2014年,在洛陽市南湖公園種植的中山杉,現在胸徑接近20釐米。
2015年,在鶴壁市浚鶴快速通道兩旁、淇水樂園,也大量種植中山杉。
2015年,在南陽市白河沿岸種了中山杉作為防護林帶,種在商丘市漢梁文化公園的中山杉始終長勢良好。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2018年,河南系統謀劃,在沿黃河南段711公裡兩岸新建溼地公園18個,形成溼地公園群。今年,河南啟動大運河沿河生態廊道建設,在有水段兩岸各1000米範圍內,集中連片植樹造林。
吳紅臣介紹,濮陽市計劃將黃河防護林帶由100米增加到500米。在濮陽縣渠村周邊,將對現有4.9萬畝土地改造,建設黃河溼地保護區;在範縣毛樓村周邊,將規劃建設1.7萬畝的黃河溼地公園。
重大規劃產生巨大的苗木需求。靖江市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總經理施建中表示,中山杉在河南各地種植成功,表明在當地適應性強,河南黃河流域將成為中山杉「大展身手」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