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牧城公園種植的中山杉。顧海燕 湯鵬供圖
靖江市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銷售經理孫峰今年格外忙,不過他忙得喜笑顏開,「今年上半年基地中山杉出圃量達80餘萬株,已達到去年全年的量。」
據了解,中山杉是北美落羽杉屬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個樹種的優良種間雜交後代,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經多年試驗研究後選育而成,具有耐鹽鹼、耐水溼、抗風性強、病蟲害少、生長速度快等特性。從1990年起,靖江與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引進中山杉試種。2000年以後,中山杉大量上市,很快就受到各地林業和園林部門的認可,在上海、重慶、浙江、安徽、天津、石家莊、昆明、大連等地大量種植,助力當地生態建設。
中山杉的不俗表現引發媒體關注。2018年4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直播節目《直播長江》,對重慶市萬州區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進行了長達6分多鐘的報導,報導中提到消落帶治理「功臣」——中山杉,並譽之為「淹不死的樹堅強」。今年5月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長江經濟帶:守護一江碧水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及6月長江流域十二省市聯合大直播節目播出的《治理長江消落帶,水上森林初現》,都提及耐旱耐水溼的「兩棲植物」——中山杉。
「央視等媒體關於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修復的報導,讓靖江中山杉廣為人知,也讓靖江市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名聲大噪。」孫峰說,隨著「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深入人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各地將中山杉作為加強生態保護和治理的「頭號種子」,紛紛向靖江基地拋出「橄欖枝」。
今年以來,基地在萬州區三峽庫區專項招投標中一舉中標,首批3萬株已運至當地栽種完畢;位於鹽城的江蘇省國家儲備林項目將中山杉作為主要樹種,也從靖江訂購了20萬株。除了傳統的沿江、沿海應用區域,耐水溼的中山杉在黃河流域有了新拓展。在河南等中原地區,大型喜水喬木品種不多而河灘溼地卻不少,今年河南鄭州、濮陽、鶴壁等地陸續把中山杉運用於河灘溼地的植被生態修復,目前也移栽了5萬株。另外,靖江中山杉還在湖北、湖南、江西等省開拓了市場。
據介紹,靖江中山杉的銷售價格普遍比市場價高10%,但依然很受歡迎。靖江中山杉的出圃量目前已佔全國市場的八成以上。「這離不開我們持續多年的技術投入。」從事園林工作50多年的靖江中山杉良種基地顧問周仁山介紹,中山杉繁育時間長了,其品質會退化,為了保持其優良特性,基地依靠技術優勢,每兩年對中山杉繁育圃和採穗圃進行幼化復壯更新,保持了各品系的遺傳優勢。
近年來,靖江國家中山杉基地在全國多地設立了中山杉移植基地,基地總面積已達7000多畝。不僅如此,靖江還大力推進中山杉在本地的應用,在城市道路兩側、農田林網、防護林帶、遊園綠地內廣種中山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山杉耐水溼、生長快,經過三至五年的時間,景觀效果就會顯現出來。」靖江市林業中心主任仲秀林說,靖江擁有全國最大的中山杉良種基地,通過在本地大力推廣種植,營造不同模式的示範林,可以更直觀地向外宣傳中山杉,在全國更好地推廣靖江中山杉。(記者 顧海燕 通訊員 湯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