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中山杉破解消落帶生態治理難題

2020-12-21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6月1日消息:滾滾江水中,載著央視記者的輪船駛向重慶三峽庫區的消落帶。遠遠望去,在江邊寬闊的消落帶上,很多工人正在種樹。這是4月29日中央電視臺大型直播節目《直播長江》中的一幕。長達6分鐘的報導主角,是來自江蘇省靖江市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的中山杉。

直播現場位於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五土村的「長江三峽庫區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兩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灘涂,每年庫區蓄水3個多月後,之前長出的植物都會因浸泡而死。2016年5月,萬州區法院倡導建設「長江三峽庫區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在這裡種下了500餘畝中山杉。兩年後,2米多高的樹苗已經長到了4米多,長成了鬱鬱蔥蔥的樹林。每到春夏之際,三峽水位下降後,這些中山杉都會準時發芽,生機勃勃。

有萬州的成功案例做參考,江西鄱陽湖、湖北荊州近兩年也引進了中山杉,進行消落區的治理試驗。

不僅在三峽庫區消落帶,在長江經濟帶的許多區域,中山杉在水生態治理、生態修復、防護林、綠化建設等方面的表現也十分突出。

三峽庫區消落帶的綠化奇蹟

消落帶的生態治理是世界級難題。每年水漲水落,非澇即旱,植物難以生存,泥沙俱下。

三峽庫區消落帶是指位於最低枯水位145米和最高蓄水位175米之間的坡岸部位,面積300多平方公裡。消落帶土壤貧瘠,水位落差大,蓄水期和枯水期都很長,耐旱植物在蓄水期會被淹死,耐淹植物則會在枯水期乾死。沒有植被覆蓋,導致整個庫區消落帶每年被帶入長江的泥沙有1億多噸。

萬州有23平方公裡的消落帶。中山杉在這片區域種植成功的案例,成為解決消落帶生態治理世界難題的「良方」。

中山杉是落羽杉屬的種間雜交種優良無性系的總稱,具有耐鹽鹼、耐水溼、抗風性強、病蟲害少、生長速度快的特性,是由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選育的。

1990年,靖江市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開始與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是國內最早,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引進、種植、推廣中山杉的企業。

2002年,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將中山杉引入萬州進行栽種試驗,性狀表現良好。

2009年,配合三峽水庫首次蓄水,萬州區林業科學研究所工程師任憑帶領團隊,在沱口福利院外江邊170米的消落帶裡種植了208株米徑3-5釐米、苗高3-4米的中山杉。第二年三峽庫區蓄水到175米,這些中山杉近3個月處於「沒頂」狀態。水落後,其他植物幾乎全部枯死,中山杉只死亡了兩株。10年後,這些中山杉保存率達98%,胸徑18-26釐米,樹高8-10米,已鬱閉成林。

2012年3月,任憑又帶領團隊在新田鎮五溪村、瀼渡鎮等地的江邊消落帶營造了近500畝試驗示範林,種植了兩萬多株中山杉。2013年4月,在被江水沒頂浸泡4個多月後,中山杉順利發芽,苗木保存率達85%以上。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媒體都在報導中把中山杉稱為「樹堅強」。

此後,萬州陸續從靖江良種基地引種中山杉,用於消落帶治理、長江防護林和城區綠化中。目前,在消落帶栽植的中山杉約1500畝,成活率超過85%,綠化岸線長度近40公裡,逐步形成了綠色生態長廊。

如今,這些消落帶的中山杉已成為萬州一景。

江河湖泊水治理的重要角色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裡。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考察長江,明確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和生態建設引起人們高度關注和重視。長江經濟帶區域內河流縱橫,溼地遍布,水治理自然成為生態治理中重要的一環。

20多年來,靖江良種基地的中山杉已在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的河道、湖泊、溼地治理中「大顯身手」。

2008年,昆明開始對滇池進行治理,在滇池周邊種植中山杉成為重要工作。至今,上百萬株中山杉已在滇池沿岸長成非常壯觀的水上森林。2014年5月,《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在滇池沿岸看到,中山杉在水中長勢旺盛,樹幹粗壯,在海埂大壩一處汙水中,中山杉依然長得非常好,胸徑都達到了25釐米以上。

在蘇州市虎丘溼地公園,中山杉是基調樹種。去年8月,記者在虎丘溼地公裡看到,池塘裡、水岸邊、低洼處,都有挺拔的中山杉,與柔軟的蘆葦互相呼應。在靖江市牧城溼地公園,記者走在明湖岸邊臨水的棧橋上,隨處可見中山杉泡在1米多深的湖水中,樹幹挺拔,枝葉繁茂,形成美麗的水景。

明湖是靖江市的應急水源,中山杉種在湖中或岸邊,既能構成水景,維護生態環境,還能涵養水源。

昆明生態研究所的實驗表明,中山杉對水體中全氮的去除率為13.6%,對鹼解磷的去除率為45.3%,相對於其他樹種,中山杉去氮磷汙染能力比較強。

近幾年,靖江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一直在與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林業大學合作,對中山杉在治理水汙染、土壤汙染、空氣汙染方面進行科學研究。

無錫市從2002年開始引進中山杉,時任市政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周正明隨後幾年都在項目中設計、使用中山杉。因為周正明發現,太湖汛期時河道水位猛漲,在持續一周的高水位中,很多植物死掉了,泡在水中的中山杉安然無恙。此外,他還發現,中山杉綠期長達250天左右,樹冠稠密,耐瘠薄,沒有明顯的病蟲害。因此,他認為中山杉可以作為河道治理的先鋒樹種。

中山市2013年試驗性種植1000株中山杉後,發現性狀表現良好,以後陸續逐年增加種植數量,在民眾鎮、阜沙鎮、東鳳鎮、黃圃鎮、板芙鎮、西區等鎮、區的濱水、河道區域種植。截至2017年底,共種植約1.2萬株,不僅生長情況良好,秋天葉子變紅後,還能給中山增添嶺南水鄉的風韻。

青島環境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副院長李彩民現在將中山杉作為河道、溼地綠化杉類樹種的首選,因為中山杉在青島、臨沂多個項目中種植多年,表現優秀。據李彩民介紹,中山杉給他的最深印象是「潑辣」,樹幹挺拔,比水杉緩苗好,不僅極耐水溼,還耐旱。2015年青島一場大旱,很多大規格水杉旱死了,中山杉卻沒有乾死的。

有專家認為,經過多年種植實踐檢驗的中山杉,完全可以成為長江經濟帶區域水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的骨幹樹種。

木材材質優良經濟效益可期

中山杉不僅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也很值得期待。

中山杉木材材質優良,據南京林業大學教授朱一辛介紹,中山杉木材纖維特性好,含有特殊的芳香味,耐腐性好,有「永不腐朽木」之稱。此外,木材加工產品韌性強,彎曲性能好,不易翹裂,紋理美觀,著漆性能好。據測定,中山杉材積率高,材性性狀均比落羽杉和水杉高,可用於實木材料、膠合板材、紙漿材等,具有很大的工業用材潛力。

在靖江中山杉良種基地的辦公區,有一棟木屋,從外到內包括地板全部用中山杉木材建成,不僅外觀漂亮,而且冬暖夏涼,舒適宜人。

任憑認為,中山杉生長速度很快,在保證消落區有效治理的前提下,適當撫育間伐,還能出產木材,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真正能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三豐收。

湖北荊州因為近幾年成功種植中山杉,所以對於通道綠化和農田林網,已經準備用中山杉替代楊樹。中山杉幹直,樹冠小,種植時株行距小,落葉期才1個多月,生長量大,綜合對比下來,每畝的栽種量可以比楊樹大,因此單位面積產量要大,遮陰面積小的特點還能被老百姓接受。如果用中山杉發展木材加工產業,也會產生很高的經濟效益。

將中山杉用在農田林網中,逐漸改變長江流域平原綠化中楊樹一家獨大、樹種單調的局面,一直是靖江中山杉良種基地在做的工作。據基地總經理施建中介紹,中山杉已經在安徽淮南、巢湖和湖北荊州等地進行批量種植,一些地方還將中山杉作為造林的「一號樹種」、更新升級的示範樹種。

過硬的表現讓中山杉一直供不應求。施建中告訴記者,基地將進一步加大中山杉的生產量,增加容器苗的生產和供應,並與科研單位共同研發新品種,讓中山杉在保護長江生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推薦閱讀:

江蘇:首屆中山杉種苗繁育及推廣應用技術交流會

重慶萬州:引種10萬株中山杉為三峽庫區兩岸增綠

萬州:有望依靠中山杉形成萬畝生態經濟帶

浙江:中山杉亮相苗木良種推介會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相關焦點

  • 靖江中山杉破解消落帶生態治理難題(上接B1版)
    明湖是靖江市的應急水源,中山杉種在湖中或岸邊,既能構成水景,維護生態環境,還能涵養水源。    昆明生態研究所的實驗表明,中山杉對水體中全氮的去除率為13.6%,對鹼解磷的去除率為45.3%,相對於其他樹種,中山杉去氮磷汙染能力比較強。
  • 靖江中山杉為長江生態修復立功
    靖江牧城生態園內的中山杉種植區。顧海燕 盛義 攝中國江蘇網5月15日訊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直播節目《直播長江》聚焦重慶萬州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治理成果,其中提到了消落帶治理的「功臣」——中山杉。記者從靖江市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獲悉,重慶萬州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治理選種的正是該基地「中山杉302、118」兩個品系。三峽庫區消落帶是指位於三峽最低枯水位145米和最高蓄水位175米之間的坡岸部位,面積300多平方公裡,分布在重慶市、湖北省所有庫區區縣。
  • 耐水中山杉,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的明星
    近日,重慶萬州區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陳敏爾的指示,按照將萬州區打造成為長江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示範區的要求,重慶市林森耐水中山杉研發有限公司立即行動,支持配合萬州區相關職能部門開展消落帶生物治理的再次全面調查,以及中山杉苗木儲備量市場摸排工作,擬計劃用兩年時間實現三峽庫區萬州段消落帶利用中山杉進行生物治理全覆蓋。
  • 我的家鄉奔小康 | 小小樹苗助力生態建設:靖江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
    基地成立初期的銷售範圍大多局限于靖江及周邊地區。它的優良性能還沒有被更多城市認識,不少地方只是抱著嘗試的態度,沒有大批量接納。中山杉基地很難進一步擴大影響範圍,加量生產,回流技術研發。  2018年4月,中央電視臺大型節目《直播長江》一場對重慶市萬州區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長達6分多鐘的報導改變了基地的窘境,這場報導的主角正是靖江中山杉。
  • 靖江中山杉出圃量佔全國市場八成以上
    2000年以後,中山杉大量上市,很快就受到各地林業和園林部門的認可,在上海、重慶、浙江、安徽、天津、石家莊、昆明、大連等地大量種植,助力當地生態建設。中山杉的不俗表現引發媒體關注。2018年4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直播節目《直播長江》,對重慶市萬州區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進行了長達6分多鐘的報導,報導中提到消落帶治理「功臣」——中山杉,並譽之為「淹不死的樹堅強」。今年5月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長江經濟帶:守護一江碧水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及6月長江流域十二省市聯合大直播節目播出的《治理長江消落帶,水上森林初現》,都提及耐旱耐水溼的「兩棲植物」——中山杉。
  • 1800畝中山杉為萬州45公裡江岸築起生態屏障
    隨著三峽庫區水位下降,江邊的消落帶再次展現在市民眼前——一隻只歡暢的白鷺、一片片綠色的草坪、一棵棵蔥蘢的中山杉……處處是一幅碧水綠洲的美麗畫卷,儼如一座「綠廊」鑲嵌在長江兩岸。萬州,一江碧水。水在城中,城映水中。眾所周知,在江河兩岸隨著水位漲跌,會有一層時而被水淹沒,時而露出水面的岸帶,這就是消落帶。
  • 河湖生態治理緣何偏愛中山杉
    滇池治汙的「杉家兵」  《建議》中有一條「強化河湖長制,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溼地生態保護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昆明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實行河長制,治理的重點是滇池,使用的植物「主角」是中山杉。
  • 這片水中森林,解決了一個世界級治理難題
    熊媛媛 攝  穿過日月廣場,來到長江邊上,這裡是長江三峽庫區消落帶。  消落帶是河流、湖泊、水庫特有的一種現象。冬季,長江水位上升至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間30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帶。
  • 重慶萬州:栽植1500畝中山杉為治理三峽消落帶投石問路
    消落帶,又稱消落區,主要是指季節性水位漲落導致被淹沒土地周期性露出水面的區域,是河流、湖泊、水庫特有的一種現象,它的形成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季節性水位漲落,二是周期性蓄水。據了解,近年來,針對消落帶的治理,有科研機構採用了硬質護坡和植被護坡的方式,即用空心混凝土治理消落帶,這種方式解決了坡浪、地表徑流等侵蝕問題,但卻喪失了生態功能,不利於植被生長。
  • 破解世界性難題 三峽庫區最大消落帶變溼地公園
    破解世界性難題 三峽庫區最大消落帶變溼地公園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本報記者 雍 黎  初夏時節,在重慶市開州區的漢豐湖邊,環湖步道上楊柳依依,駐足遠眺,湖面水鳥嬉戲、波光粼粼。看著這「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很難想像,在10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水體汙染、讓人掩鼻的水潭。
  • 從清漂船到中山杉 多管齊下護這一江清水
    一年可清理水域及消落帶垃圾和漂浮物近3萬噸。可即便這樣,每年汛期還是讓陳渝很頭疼,因為上遊洪峰過後漂下來的樹枝殘葉加上消落帶的垃圾,讓工人們根本來不及清理。如何最大限度的減少江面垃圾,這也是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治理消落帶 三峽庫區創造了綠化奇蹟萬州區林業科學研究所工程師任憑告訴記者 ,目前在減少消落帶垃圾方面已經有所突破。
  • 靖江中山杉「牆裡開花牆外香」外地市場受青睞
    從本次展會上傳來好消息,靖江市綠化工程公司送展的中山杉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的肯定。參展時,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特地來到靖江展臺前,大力推介中山杉。《中國花卉報》為此配發了張建龍在中山杉展臺前的照片。     今年7月,靖江中山杉推介會在上海蘆潮港中山杉基地舉行,國內知名園林專家、上海市園林設計院景觀二所所長還洪葉重點推薦了中山杉。
  • 1500畝中山杉林 守護長江45公裡江岸
    1500畝中山杉林 守護長江45公裡江岸萬州央媒關注萬州長江清漂。都市傳媒記者 李斌 攝消落帶的生態治理是世界級難題。三峽建庫後,冬季蓄水發電水位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形成了漲落幅度30米、總面積達300多平方公裡的消落帶。消落帶內,耐旱植物會在蓄水期淹死,耐淹植物則會在枯水期乾死。在萬州境內,大約有24平方公裡的消落帶。
  • 2公分中山杉_靖江中山杉苗圃
    2公分中山杉,靖江中山杉苗圃,「誠信」是我們的創業之本,「顧客至上,薄利多銷」是我們的經營理念,「以較優惠的價格提供完美的服務」是我們的服務宗旨。2公分中山杉, 42近日,鬥魚次元女神做客鬥魚LPL臺直播間,為廣大的遊戲迷及粉絲們上演了一場「男友視角」的精彩直播。
  • 耐水中山杉 長江母親河的守護者
    採訪中,萬州和雲陽在消落帶治理、長江防護林建設、長江水域清漂及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取得的成就,給採訪團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新社等中央新聞媒體的目光聚集在了被譽為「淹不死的樹堅強」,解決了消落帶治理的世界性難題的中山杉上。
  • 三峽庫區中山杉的生命沉浮
    模仿一行酈道元《水經注》裡的句式「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自三峽七百裡裡,大壩牽山,兩岸消落,苦無良策……所謂「消落」,是指庫區蓄水後形成的兩岸消落帶,多在175米和155米之間。大壩每年都要蓄水到175米高程,以發揮防洪、發電、通航最大效能;每年都有降低水位到150多米的必要,以兼顧下遊生活、生態。沉浮年年有,消落歲歲見。
  • 中山杉小苗_靖江中山杉苗圃
    中山杉小苗,靖江中山杉苗圃,我們真誠期待在更廣泛的領域裡與全國各地客戶真誠合作,互通有無,共同促進環境綠化事業的大發展。中山杉小苗, 季節性花的生長、開花和結果受溫度變化等外部環境的影響。組織培養繁殖組織培養繁殖在確保品種特性一致性的同時,阻止普通病蟲害的傳遞。
  • 興化【中山杉苗】多少錢_靖江中山杉苗圃
    興化【中山杉苗】多少錢,靖江中山杉苗圃,靖江市中山杉基地是全國最大的優質中山杉培育基地。興化中山杉多少錢, 是蘇北大主要從事綠化苗木培育。第:我們在與江蘇省中山植物研究所陳永輝授合作指導下,中山杉扦插苗全部採採穗圃枝條。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山杉品種純正。這也是挑選中山杉為關鍵一步!
  • 100多株中山杉 落戶紅砂磧公園
    新栽種的中山杉本報訊(記者應豔麗文/圖)三峽庫區周期性蓄水形成的消落帶如何治理才能呈現盎然生機?這是個世界性難題。萬州培育出的中山杉經受住了考驗,如今就要在城市親水綠地廣泛運用了。昨日,記者從萬州區城管局了解到,本周,100多株中山杉落戶紅砂磧濱水生態公園。昨日,記者在紅砂磧濱水生態公園看到,梯級荷花池周邊和濱江草坡一帶,已經種上了近百株中山杉。這一帶為173米水位上下,在蓄水時會沒入江水中,過去只有野草蘆葦和荷塘裡荷花作為綠化,景觀稍顯單調。尤其在盛夏季節不能滿足市民陰涼休閒的需求。
  • 萬州:歷經水漲水落 1500畝中山杉守護長江萬州段江岸
    消落區治理被稱為世界級難題,因為在消落區內,耐旱植物會在蓄水期被淹死,耐淹植物則會在枯水期乾死。任憑種下的中山杉,為何能在消落區內歷經水漲水落,蔚然成林?6萬元起步移栽208株中山杉其實,早在2002年初,萬州就已經引進了兩萬株中山杉進行試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