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畝中山杉林 守護長江45公裡江岸

2020-12-21 中國日報網

1500畝中山杉林 守護長江45公裡江岸

萬州

央媒關注萬州長江清漂。都市傳媒記者 李斌 攝

消落帶的生態治理是世界級難題。三峽建庫後,冬季蓄水發電水位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形成了漲落幅度30米、總面積達300多平方公裡的消落帶。消落帶內,耐旱植物會在蓄水期淹死,耐淹植物則會在枯水期乾死。

在萬州境內,大約有24平方公裡的消落帶。為讓消落帶復綠,萬州林科所的科研人員花了9年時間,反覆嘗試,成功種植了總面積超過1500畝的中山杉,守護45公裡的長江兩岸,也為解決消落帶生態治理提供了「良方」。

9年前,萬州區沱口福利院外側的長江消落帶是一片荒蕪的灘涂。時任萬州林科所所長的任憑在這裡種下了200餘株中山杉,如今已長成茂密的杉林,守護著這片消落區。

任憑介紹,中山杉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南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用雌性落羽杉母本和雄性墨西哥落羽杉母本雜交而成的。「中山杉為半常綠高大喬木,樹幹挺拔、樹形優美,具有耐鹽鹼、耐水溼,抗風性強,病蟲害少,生長速度快的特點。中山杉的根系非常發達。通過調查,樹根根幅範圍可以達到冠幅的3倍。」任憑說,中山杉根系發達,可深入3米以下土層,通常有數條主根和大量細根,能起到良好的固土防沙的效果,有效緩解降低消落帶的水土流失。

回憶起當年種植中山杉的過程,任憑至今仍記憶猶新。「2009年2月份,我們在沱口福利院外側的消落帶種了208株中山杉,都是三指粗、高2.5米左右的苗子。」任憑說,栽種結束後,他一直很擔心,一方面林科所人手緊缺,無法派專人來管護這208株中山杉;另一方面,到了蓄水期,這些樹苗會被全部淹沒,「至少有4至5個月的時間,從樹根到樹梢都浸泡在水中。能否經得住考驗,大家心裡都沒底。」任憑說,第二年江水退至160米水位,杉林浮出水面,208株中山杉竟有204株長出了新芽,存活率超過98%。

2012年,在萬州區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任憑帶著團隊在新田鎮、瀼渡鎮等地的江邊消落區165米至175米範圍內又種植了近500畝中山杉試驗示範林,苗木平均存活率達到80%以上。如今,長江萬州段江邊消落區內,已累計栽植了中山杉試驗示範林逾1500畝,綠化消落區岸線長度45公裡,逐步形成了消落區綠色生態長廊,有效緩解了消落區水土流失,並逐步形成了沿江水上森林的壯美景觀。

任憑還介紹,由於試驗的成功及良好的經濟前景,除了萬州,江西鄱陽湖、湖北荊州近兩年也引進了中山杉,進行消落區的治理試驗。

相關焦點

  • 萬州:歷經水漲水落 1500畝中山杉守護長江萬州段江岸
    在消落區內歷經水漲水落1500畝中山杉仍蔚然成林 守護長江萬州段45公裡江岸萬州區新田鎮五溪村長江邊,萬州區林科所在消落帶區域種植的310畝中山杉長勢良好。在這片灘涂上,時任萬州區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任憑,種下了第一株中山杉。8年後的今天,51歲的任憑已被歲月的風霜染白了雙鬢;8年前他種下的200多株中山杉,已經長成茂密的杉林,守護著這片消落區。不僅是這片曾經荒蕪的灘涂,8年來,任憑和他的團隊,還在萬州區的新田鎮、瀼渡鎮的消落區內,成功種植總面積超過1500畝的中山杉,守護著45公裡的長江兩岸。
  • 1800畝中山杉為萬州45公裡江岸築起生態屏障
    作為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長江沿岸因為每年三峽工程蓄放水,庫區水位周期性大幅度的漲落,產生了大面積的消落帶。每到夏季,萬州長江段45公裡的庫岸便形成了消落區。消落帶的形成會給庫區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一方面,庫區水位周期性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極易產生地質災害和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不耐水植物在枯水期快速生長,遭受蓄水期長時間水淹後,腐爛於水體中,造成嚴重內源汙染。
  • 萬州:萬畝中山杉將築起庫岸「綠色長城」
    新華網重慶9月1日電(應豔麗)近日,隨著「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安全過境,萬州消落帶上,一片片碧綠蒼翠的中山杉抖落水珠,絲毫無損,風姿煥發。未來兩年,中山杉在三峽庫區萬州段消落帶的種植面積將增至上萬畝,築起牢固綠色長城。
  • 河湖生態治理緣何偏愛中山杉
    讓研究人員欣喜的是,中山杉在汙水環境中生長更為良好,「水越肥中山杉長得越壯」,可以淨化水質。滇池生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徐杉做的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中山杉除氮磷汙染物能力較強,對全氮的去除率是13.6%,對鹼解磷的去除率達到45.3%。
  • 重慶萬州:栽植1500畝中山杉為治理三峽消落帶投石問路
    中國園林網8月2日消息:在重慶市萬州區新田、燕山等5個鄉鎮長江沿岸的消落帶,長著數片鬱鬱蔥蔥的林木,不僅「遮醜」,還起到了修復沿岸生態的作用。巧的是,2002年初,國家外國專家局從江蘇省南京植物研究所引種了約兩萬株「中山杉118」到萬州區進行栽植試驗。得知這一消息後,任憑開始關注這一樹種。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接觸,任憑發現,中山杉為半常綠高大喬木,樹幹挺拔、樹形優美,具有耐鹽鹼、耐水溼,抗風性強,病蟲害少,生長速度快的特點。
  • 靖江中山杉破解消落帶生態治理難題
    2016年5月,萬州區法院倡導建設「長江三峽庫區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在這裡種下了500餘畝中山杉。兩年後,2米多高的樹苗已經長到了4米多,長成了鬱鬱蔥蔥的樹林。每到春夏之際,三峽水位下降後,這些中山杉都會準時發芽,生機勃勃。有萬州的成功案例做參考,江西鄱陽湖、湖北荊州近兩年也引進了中山杉,進行消落區的治理試驗。
  • 耐水中山杉 長江母親河的守護者
    採訪中,萬州和雲陽在消落帶治理、長江防護林建設、長江水域清漂及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取得的成就,給採訪團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新社等中央新聞媒體的目光聚集在了被譽為「淹不死的樹堅強」,解決了消落帶治理的世界性難題的中山杉上。
  • 靖江中山杉為長江生態修復立功
    靖江牧城生態園內的中山杉種植區。顧海燕 盛義 攝中國江蘇網5月15日訊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直播節目《直播長江》聚焦重慶萬州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治理成果,其中提到了消落帶治理的「功臣」——中山杉。粗略計算,萬州區域水庫面積達到100平方公裡,庫岸線長度達到334公裡,庫岸線上形成了23平方公裡的消落帶。「中山杉具有耐鹽鹼、耐水溼,抗風性強,病蟲害少,生長速度快的特性。」靖江市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總經理施建中介紹,中山杉是北美落羽杉屬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個樹種的優良種間雜交後代,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經多年試驗研究後選育而成。
  • 耐水中山杉,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的明星
    ▲在新田鎮,茂密的中山杉林構築成綠色生態屏障。  中山杉所具有的經濟、生態及特殊栽植應用價值,決定了中山杉在我國未來用材林、能源林、碳匯林、休閒林和水源涵養林的營造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現已廣泛運用於我國消落帶治理、溼地生態修復、沿海防護林建設和鹽鹼地綠化造林,以及城鄉綠化和農田林網等方面。
  • 中山杉為河南黃河流域添新綠(園林綠化)
    在河南,中山杉是國儲林「河南第一林」的主角,是引黃入冀補澱生態涵養帶綠化項目的第一樹種,是黃河大壩防護林的新生力量,是黃河溼地保護區和黃河溼地公園建設的優勢樹種。  近日,記者來到濮陽縣、清豐縣、範縣等地,了解中山杉在河南黃河流域的種植情況。    擔當「河南第一林」主角  中山杉是河南國儲林的頭號種子選手。
  • 重慶萬州:11萬株中山杉「染綠」三峽庫區消落帶
    盛夏時節,萬州江南新區、高峰、新田、大周等鄉鎮的1800多畝三峽庫區消落帶內,栽種的一株株中山杉在風中舒展新綠。近年來,萬州堅持綠色發展守護一江碧水,先後在庫區消落帶栽植中山杉11萬餘株,逐步構築起沿江綠色生態廊道。
  • 萬畝中山杉構建水上森林(圖)
    中山杉,除了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湖濱生態的良性循環,吸收水體中的大量富營養化物質外,還能以其優美、挺直的樹形,在溼地中打造出一片水上森林,構建出人在水上,林在水中的宜人景象。」這是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長柳偉,針對市政府決定今年內在滇池水體與陸地過渡到溼地中種植1萬畝中山杉,為記者描繪的一幅秀美畫面。
  • 靖江中山杉出圃量佔全國市場八成以上
    靖江市牧城公園種植的中山杉。顧海燕 湯鵬供圖靖江市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銷售經理孫峰今年格外忙,不過他忙得喜笑顏開,「今年上半年基地中山杉出圃量達80餘萬株,已達到去年全年的量。」2018年4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直播節目《直播長江》,對重慶市萬州區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進行了長達6分多鐘的報導,報導中提到消落帶治理「功臣」——中山杉,並譽之為「淹不死的樹堅強」。今年5月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長江經濟帶:守護一江碧水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及6月長江流域十二省市聯合大直播節目播出的《治理長江消落帶,水上森林初現》,都提及耐旱耐水溼的「兩棲植物」——中山杉。
  • 重慶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
    萬州區新田鎮五溪村長江邊,萬州林科所在消落帶種植的三百一十畝中山杉長勢良好。   庫區消落帶變身沿江水上森林   萬州栽種中山杉破解世界級生態難題   4月28日,萬州區百安壩街道坨口(小地名)外的長江邊上,船隻靜靜地在一江碧水中航行,岸邊70多畝中山杉鬱郁成林,江岸綠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 貴州三公分中山杉苗
    貴州三公分中山杉苗,經中科院研究選育而成的中山杉,具有生長迅速、耐水溼、耐鹽鹼、抗風力強、適應廣、樹形優美、病蟲害少、綠色期長、抗汙染、栽種成活率高等特點,並在上海、浙江、安徽、山東、連雲港等地區建有育苗分基地5000多畝,圃存量500萬株,規格齊全、價格合理、品種純。
  • 從清漂船到中山杉 多管齊下護這一江清水
    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7月30日訊(記者 餘麗燕)7月28日晚,記者跟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採訪團登上了長江上的一艘客輪,開啟了乘船沿江而下的採訪之旅。一夜行船後,於次日一早抵達萬州。
  • 我的家鄉奔小康 | 小小樹苗助力生態建設:靖江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
    中山杉基地很難進一步擴大影響範圍,加量生產,回流技術研發。  2018年4月,中央電視臺大型節目《直播長江》一場對重慶市萬州區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長達6分多鐘的報導改變了基地的窘境,這場報導的主角正是靖江中山杉。
  • 中山杉為何叫好難「叫座」
    「沒見過長得這麼快的樹」   中山杉是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選育出的落羽杉和池杉的雜交種,1990年拿了幾百株到如東做試點,並委託如東海堤林業管理站進行試種、管理。「在隨後的3年中,我們自己又種了200畝。」海堤林業管理站的宋萬平介紹,在上海搞大樹進城的那幾年,這些中山杉大部分賣到了上海。
  • 廣西中山杉大苗_中山杉
    廣西中山杉大苗,中山杉,經中科院研究選育而成的中山杉,具有生長迅速、耐水溼、耐鹽鹼、抗風力強、適應廣、樹形優美、病蟲害少、綠色期長、抗汙染、栽種成活率高等特點,並在上海、浙江、安徽、山東、連雲港等地區建有育苗分基地5000多畝,圃存量500萬株,規格齊全、價格合理、品種純。
  • 現代林業(中山杉)產業園項目落戶彭澤
    本報訊  11月30日,由重慶市林森耐水中山杉研發有限公司投資的現代林業(中山杉)產業園項目在江西省彭澤縣成功籤約。    該項目總投資3.5億元,是集科研開發、林業科普、繁育基地和林業生態觀光於一體的示範項目。項目建設規模2200畝,建設周期分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