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的行政區劃

2020-12-13 中國江西網

  新中國的行政區劃基本沿襲了民國時期的市制,包括直轄市(華北事務部直轄市)、大區直轄市、省轄市(專級市)和專轄市(縣級市)、專轄鎮(縣級鎮)、縣轄鎮(鄉級鎮)等。

至1956年撤銷大區之後,中央政府第一次全面直接管理整個國家(除臺灣地區),民國時期推行的「市縣分立、省直管縣」帶來很大弊端。首先是直轄市的糧食問題,基於「地區自治」的原則,直轄市很難從一路之隔的鄰省調糧,於是乎各直轄市紛紛擴地,形成了市管縣的先例。到八十年代,各省主要的城市地區均實行了「市管縣」,因此八二年《憲法》將中國的行政區劃描述為「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憲法忽略了省派出機構「地區行署」和市轄區派出機構「街道辦事處」,也直接忽略了直轄市和較大的市以外其他市的市下區劃。

  改革開放以後,各地逐步將地區行署改為市。

  過去,由於交通不便,省直接管理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設置「行署」這個省政府派出機構,對縣直接管理。就是這樣,行署的個數很有限,權力也不大,對縣的管理更多的是為之協調以解決困難。 [1-2]

  現在,交通已經極其方便,加上通信發達,尤其是網際網路的網上處理公文的能力,省直接管理縣已經是十分方便的事了,更應該嚴格按《憲法》的規定,省直接管理縣。過去,把由縣直接改為地級市,實際就是「省直管縣」,只是平白地增加了許多廳級幹部,而地級市為了能夠符合《憲法》,竟然不顧一切,把縣改成區,使自己成了「設區的市」,這些做法在地級市本身經濟實力不強的條件下,往往不是為縣域經濟輸血,而是搜刮縣域經濟的能力,不利於縣的發展,拉大了城鄉差距。

  今天進行「省直管縣」的行政體制改革,如果依然把地級市看成是一級政權,不是由縣人大會議直接選舉省人大代表,而是由地級市人大會議選舉省人大代表,在省與縣之間橫插了一級政權—地級市,這從根本上講是「違憲」的,實際就是對行政體制膨脹的妥協。

  改革必須在這些方面勇於先行先試,闖出一條體現民權、關注民生的人民政府為人民的路子。

  事實上,只有撤銷違憲的地級市,才能真正實現簡政放權,才能真正做到精兵簡政,才能強縣擴權。

  審批

  ①全國人大審議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設立、撤銷、更名;

  ②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行政區劃界線的變更,地區、盟、自治州、地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縣級市、市轄區、林區、特區的設立、撤銷、更名或者改變隸屬關係;

  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特別行政區政府審批縣級部分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鄉、民族鄉、鎮、街道、蘇木、民族蘇木的設立、撤銷、更名或變更行政區域界線;

  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三個級別;

  中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實行如下:

  一級省級行政區: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二級地級行政區:包括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

  三級縣級行政區:包括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林區、特區。

  四級鄉級行政區:包括街道、鎮、鄉、民族鄉、蘇木、民族蘇木、縣轄區。

  機構

  (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政府機構名稱:省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直轄市人民政府、特別行政區政府;

  (二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政府機構名稱:地級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自治州人民政府、盟行政公署;

  (三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政府機構名稱:市轄區人民政府、縣級市人民政府、縣人民政府、自治縣人民政府、旗人民政府、自治旗人民政府、林區人民政府、特區人民政府;

  (四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政府機構名稱: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鄉人民政府、民族鄉人民政府、蘇木人民政府、民族蘇木人民政府、區公所。

  在中國省、縣、鄉三級的政府機關構成基本行政區政府機構。

  數量

  (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共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二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共333個,包括293個地級市、7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

  (三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共2845個,包括963個市轄區、382個縣級市、1329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林區、1個特區(2019年10月)

  (四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共39954個,包括8414個街道、21296個鎮、9108個鄉、981個民族鄉、153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1個縣轄區(2019年6月)

相關焦點

  • 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
    著名學者、行政區經濟理論開創者、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劉君德先生回顧了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成立的過程,三十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對未來做了展望。 作為改革開放大潮中誕生的中國唯一的行政區劃研究機構,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於1990年3月由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國地理學界泰鬥譚其驤、胡煥庸、李春芬等都對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寄予厚望。
  • 11期 韓茂莉 中國行政區劃與地方行政管理
    主題:中國行政區劃與地方行政管理 時間:2008年10月18日(周六)地點:北京大學主辦單位:北京大學主講人:韓茂莉有國就有行政區劃問題,可以說行政區劃問題是伴隨文明出現的步伐而產生的。早在《周禮》中,「體國經野,設官分職」就形象的概括了行政區劃與地方行政管理的實質。從分封制到郡縣制,中國的行政區劃幾經反覆。到今天,中國雖然繼續延續傳統的郡縣制,但實際狀況遠比想像中的複雜。中國的行政區劃究竟存在哪些問題,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韓茂莉:大家好,我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內容叫做「中國行政區劃與地方行政管理」。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修訂版發布 還原先秦至民國的行政區劃變遷史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12月9日報導:今天,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推出的《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修訂版新書正式發布。該書不僅是中國第一部大型行政區劃變遷通史,也是繼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之後在政區地理研究方面最為重要的學術成果,將我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 中國行政區劃——湖南張家界
    慈利縣桑植縣張家界市行政區劃圖湖南省行政區劃圖境內有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因旅遊而建市,是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 初中地理《中國的行政區劃》教案
    一、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能夠在行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記住他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3.通過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分,增強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 初中地理《中國的行政區劃》說課稿
    現在開始我的說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國的行政區劃。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本節教材講述我國的行政區劃,內容比較簡單。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編制完成並發布
    2006年1月6日,民政部、國家測繪局、中國地圖出版社在北京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發布會暨首發式。民政部副部長羅平飛、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出席發布會,並分別介紹了建國後我國行政區劃、地名和行政區域界線等方面的成就和編製圖集的有關情況。
  • 關注中國行政區劃改革:質疑中國分省傳聞
    兩年以前,他和國內許多熱心於行政區劃研究的網友們在中國行政區劃網站上開辦了論壇。如今他已經在這個網站的「畫紙為界」論壇上擔任了一年半的版主。這個以研究各種「分省方案」為主要宗旨的論壇每天都能吸引大量關注行政區劃的發燒友。  「無形」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這個擁有2000多名註冊網友的論壇已經成長為「規模最大的專門討論中國行政區劃」的論壇,大量的國內外網友參與其中。
  • 版圖專題丨中國版圖——中國的行政區劃
    可快速關注我們行政區劃指國家為便於行政管理,對國家領土進行的區域分級劃分。我國疆域廣大,幅員遼闊,因此古往今來都非常重視對國家進行有效的分級管理,把國家疆域劃分為不同層次的行政區域。目前,我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劃為省、縣、鄉三級。省級行政區域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 十三張湖南長沙歷朝行政區劃圖,一特點實屬鳳毛麟角
    圖中虛線範圍為當代長沙市的行政區劃,長沙的行政區劃建制能追溯到秦朝的長沙郡。此時的長沙郡相當於省級行政單位,但其行政區劃建制能傳承沿襲到至今的長沙市,基本未中斷,實屬鳳毛麟角。西漢初改長沙郡為長沙國,轄區縮小,公元7年廢除。東漢又改回長沙郡,轄區進一步縮小。
  • 中國行政區劃——湖北孝感
    縣級市:漢川市應城市安陸市孝感市行政區劃圖湖北省行政區劃圖
  • 中國各級行政區劃數量,統計到鄉鎮一級
    目前中國的行政區劃分為省級、地市級、縣區級、鄉鎮級(含街道辦)四級行政架構,可能很少有人對各級行政區划具體的數量有一個了解。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對此進行了一個明確數量統計,我們一起來看看。註:其中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算在地級市裡面。
  • 浙江衢州行政區劃史,先有新安後衢州,金華管轄三百年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衢州市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衢州市地區姑篾國、越國、楚國屬地。秦國一統六國後,在這一帶置會稽郡,今衢州市地區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元朝上圖為公元1330年元朝時期。與北宋相比,行政區劃並無大變化,只是衢州改置為衢州路。
  • 中國行政區劃——湖南永州
    江華瑤族自治縣永州市行政區劃圖湖南省行政區劃圖
  • 銅陵市行政區劃史,銅陵從池州析出,樅陽由安慶而來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銅陵市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銅陵市地區先後歸屬吳、越、楚等國。及至秦朝統一,開始設郡置縣,方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不過秦朝時銅陵市境內並沒有縣級行政機構,直到西漢時期。明朝時,池州路改為池州府,安慶路改為安慶府,其餘行政區劃並無變化。之前的樅陽縣遷走後,原地還是存在樅陽鎮。且在明清時期,樅陽鎮為古桐城四大名鎮之一。清鹹豐六年(1856年)和八年,太平天囯將領曾二度會集於此,舉行重要軍事會議,詳見「樅陽會議」。在今銅陵市這一帶,清朝延續了明朝的行政區劃,故不累述。
  • 廣西第一個「省級」行政區劃,也是越南的第一個「省級」行政區劃
    一.廣西行政區劃建制,始於秦朝:廣西雖然是自治區不是省,但是廣西與其他省一樣,都經歷了清朝、明朝、元朝、宋朝、唐朝、隋朝、晉朝、漢朝、秦朝。而廣西的行政區劃建制,就是始於秦朝。雖然在先秦時期,今廣西境內存在有西甌古國、駱越古國。
  • 中國行政區劃的特例:五個沒有市轄區的地級市
    中國標準的地級市下面是要管轄市轄區的,在這點上面地級市和直轄市類似,都是下面的行政區劃架構形式。直轄市和地級市->縣級行政區(市轄區、縣、自治縣、縣級市)->鄉級行政區(鄉、鎮、街道)中國大部分地級市(也包括直轄市)都管轄市轄區,有些沒有管轄縣、自治縣、縣級市。
  • 廣東千年行政區劃變化圖,一朝屬江西,一朝被九分
    除了車同軌、書同文等以外,在全國實行郡縣二級制,統一划分行政區劃也應該算一個。秦朝時的廣東地區由南海郡、蒼梧郡、象郡三郡構成,南海郡為主體佔了廣東大部分地區,象郡佔有今天的湛江市一帶,蒼梧郡佔有陽江市、茂名市、肇慶市、雲浮市一帶,粵北還有連州市等小部分地區此時屬長沙郡。在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後,廣東地區的行政區域一直持續到了東漢滅亡。
  • 連雲港市行政區劃史,千年海州延續至今,與沭陽縣關係緊密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連雲港市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連雲港市地區先後屬魯、楚等國管轄。及至秦朝一統天下,設郡置縣,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元朝和明朝實行三級和四級行政區劃並行,此時的海寧州依然下轄著數縣,治朐山縣。同時上屬淮安路管轄,淮安路屬河南江北行省管轄,海寧州為第三級行政區劃。
  • 阜陽市行政區劃史,汝陰潁州阜陽,三者一脈相承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阜陽市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阜陽市境內存在過沈、胡等國,後逐漸被楚、鄭等國所滅。及至秦朝一統六國,設郡置縣,其境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此外,雖然上圖看潁州和其他三縣都屬汝寧府管轄,但實際上元朝在這一帶是四級行政區劃。即省、府、州、縣四級制,上面諸縣還是屬潁州管轄,潁州屬汝寧府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