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行政區劃改革:質疑中國分省傳聞

2021-01-20 網易新聞

  儘管分省之說流傳甚為廣泛,但是記者從民政部門了解到,近期大規模對省級區划進行調整並無可能。對一個局部地區的區劃調整,要想做到平穩過渡,不造成人心振蕩,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涉及30多個省級區域,新增數十套省級政府的改革,要想得以順利推行則更需要長時間的醞釀

  ■本刊記者/孫展

  歲出頭的「無形」(網名)在一家通訊公司工作,但他最大的業餘愛好卻是研究與通訊毫不相干的行政區劃。兩年以前,他和國內許多熱心於行政區劃研究的網友們在中國行政區劃網站上開辦了論壇。如今他已經在這個網站的「畫紙為界」論壇上擔任了一年半的版主。這個以研究各種「分省方案」為主要宗旨的論壇每天都能吸引大量關注行政區劃的發燒友。

  「無形」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這個擁有2000多名註冊網友的論壇已經成長為「規模最大的專門討論中國行政區劃」的論壇,大量的國內外網友參與其中。「每天都有近百條帖子,每周都有數十種分省的方案被提出。」在這些分省方案中,最多的有將中國劃分成200個郡州,最少只設幾個大區,網友們就這些方案在論壇上進行著激烈的爭論。

  但是這種情況從4月初開始有了改變。一則中國即將進行行政區劃改革,現有的省區將被調整到50個左右的消息在各類媒體和網絡中廣為流傳。中國行政區劃網站論壇的網友們顯然是注意到了這一點。「從那時起,大家的方案就日趨一致,基本上都是圍繞著50個省份來設計自己的藍圖。」無形告訴記者。

  民間分省熱

  這則來自香港《文匯報》的消息說,中國民政部地名區劃司司長戴均良在接受該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省的規模過大,既不利管理,對國家長治久安也沒好處。從中國國土面積和人口考慮,中國設50個左右省級政區比較合理。戴均良同時透露說,中國行政區劃改革的總體思路可能是「縮省並縣,省縣直轄,創新市制,鄉鎮自治」,未來兩年,民政部等有關部委將對此進行專題調研,改革方案料於2005年完成。。

  有媒體針對此評論說「此項改革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影響之深無異於對中國現行行政區劃體制動一場大手術。」

  儘管之後戴均良多次通過媒體聲明該思路為其個人想法,並不代表任何官方意圖,但還是被外界猜測為中國行將對行政區划進行大規模變動的信號。

  此番言論的出臺更是引發新一輪民間分省熱潮。就在此消息刊登後沒多久,一幅刊有重新繪製後的49省區圖以及相應的文字說明也在各個網站中流傳開來,在這幅構想圖中,有些省區被一分為二,有些則被重新組合,新增了諸如渤海、雁雲、平原、淮海、淮河等省區,省級建制變成3個都、6個自治區、40個省。大多數人對此一笑了之,但仍然有不少人對此半信半疑。「過兩年回家就不再是江蘇人了。」一位網友留言說,他的家在江蘇徐州——在這幅地圖中,徐州被繪成新成立的徐海省省會。

  分省熱並不僅僅停留在民間。民政部中國地名研究所副所長浦善新最近被問及最多的也正是這個問題。4月30日,中國《新聞周刊》專訪這位曾參與重慶直轄論證的區劃專家時,他苦笑著表示現在外界把分省問題「炒作得太熱了」。

  浦善新介紹說,從現存的文字資料來看,至少在清末就有人提出分省的主張。近代中國也數次面臨分省的局面,其中有些近乎到了操作階段。1917年,段祺瑞執政之時就曾經由當時的內務部發表《改革全國行政區域意見書》,規劃中的方案將建立新省47個,特別區7個,共有54個一級行政建制單位。

  此後,國民黨政府亦曾分別於1939年、1944年、1948年三次出臺詳細分省方案,將全國重劃為50個以上的省、地方或者特別區。

  以上種種方案儘管經過專家論證,同時獲得政府支持,但是最終因為國家動蕩,戰亂紛起而未得到實施。

  浦善新提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在經過最初的小範圍調整之後,省制相對穩定,行政區劃研究也中斷了相當一段時期。直至1988年民政部首次行政區劃研討會召開,劃分省份的議論才又形成一次高峰。

  針對分省論在事隔十多年之後又一次形成熱潮的局面,浦善新分析說,這一方面源自人們看到了海南設省和重慶直轄後取得的效果,從而對省制改革有一種期盼。另一方面則是對戴均良言論的一種誤解。在戴均良的言論中,更多的是談論行政區劃改革未來的發展方向,而非具體操作方案。

  分省的現實困境

  82歲高齡的歷史地理學家,浙江大學終身教授陳橋驛則強烈地反對大規模分省的主張,他指出行政區劃變革不但要考慮經濟因素,還要考慮地區原則、語言原則和歷史原則。省制變革是涉及國家發展,民族自立的重大問題,不能不慎重決斷。有些省區在當初設立之時雖然並不完全符合科學依據,但是在運行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後,當地群眾的心理已經有了很深的認同感,所以絕不可以隨意進行激烈的調整,否則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陳橋驛同時指出,行政區劃的改革不可能脫離其它改革而單獨進行,既要因勢而變,又要進行相應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配套改革,這樣才能收到改革者所期望的效果。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主任劉君德教授多年來一直參與區劃調整的論證工作。他向記者表示,現有的區劃矛盾主要表現在行政區劃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剛性約束方面。這主要是地方政府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過分地對地方經濟進行不合理的幹涉,使得區域經濟帶有強烈的政府行為色彩,從而造成當地的經濟運行狀態成為一種「行政區經濟」。在這種行政區經濟的支配下,地方政府的利益一旦與其它省份或是中央利益相衝突,就會演變成地方本位主義和保護主義。

  劉君德認為,分省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中央對省級政府的調控能力,但是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種行政區經濟帶來的矛盾。要解決這種矛盾,只能從改變政府職能、完善市場機制這些根本性的制度改革著手。「運用行政手段對區划進行調整,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而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此對省區的輕微調整是有必要的,但激烈變革卻要慎重。」

  浦善新則提到區劃改革中的一個難點就是幹部的調整。即便是對一個局部地區的區劃調整,要想做到平穩過渡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涉及30多個省級區域,新增數十套省級政府的改革,其難度可想而知。他舉例說,重慶直轄從實施到真正完成花費了兩年——還不包括前期的醞釀時間。以此推測,要進行大規模的分省,絕不是短時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儘管分省之說流傳廣泛,但是記者從民政部門了解到,近期大規模對省級區划進行調整並無可能。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張新民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民政部內部近期沒有在任何正式場合談及省制改革的相關事宜。記者從其它相關省區的民政部門了解到的情況也與此類似。

  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顧朝林教授亦認為近期分省並無可能。「只關注行政區劃而不關注市場,是對市場調節機制不熟悉,對市場力沒有信心的表現。」顧朝林認為,這實際還是反映出對行政力過於依賴。

  中國歷史的經驗表明,每一次重大的行政區劃改革無不是伴隨著激烈的政治、經濟變革。而在目前的形勢下,如果要進行大規模的分省,決策層不可能不考慮由此引發的風險。因此「無論任何時候,對此問題決策層都會慎之又慎的」。

  5月10日,戴均良通過中國新聞社記者聲明:(媒體關於分省的)報導僅是他的個人看法,不具官方意圖,希望有關媒體尊重事實,不要隨意炒作。■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相關焦點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集》首發 省級行政區劃全涵蓋
    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套涵蓋我國全部省級行政區劃的分省系列地圖集——《中國分省系列地圖集》,經星球地圖出版社編制出版,6月16日該地圖集在北京首發。出席首發式的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指出,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百種重點圖書中率先出版的大型出版項目《中國分省系列地圖集》的出版發行,是出版界獻給共和國60華誕的一份厚禮,它填補了我國地圖出版領域的一項空白。    中國版協主席於友先、總參作戰部副部長王家聲、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聶震寧出席了首發式。
  • 當代中國的行政區劃
    新中國的行政區劃基本沿襲了民國時期的市制,包括直轄市(華北事務部直轄市)、大區直轄市、省轄市(專級市)和專轄市(縣級市)、專轄鎮(縣級鎮)、縣轄鎮(鄉級鎮)等。至1956年撤銷大區之後,中央政府第一次全面直接管理整個國家(除臺灣地區),民國時期推行的「市縣分立、省直管縣」帶來很大弊端。
  • 全國重新劃分50個省?為何行政區劃話題始終讓人無法釋懷?
    全國重新劃分50個省?為何行政區劃話題始終讓人無法釋懷?有沒有發現,我國很多人都喜歡行政區劃的問題。幾乎在每個地方,都有一個熱門的行政區劃問題。比如,在河北,總有人討論省會是不是應該搬到保定或唐山。比如在江蘇,總有人說南京是安徽的省會。就連在我們這個呂梁山區,總有人要說當年那一半是鬼子,那一半是國軍。
  • 海南深化市縣機構改革細節:圍繞行政區劃調整等設置機構職能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海南日報》10月12日第A02版一篇題為《海南省級55個黨政機構實現組建運行》的文章,披露了海南省深化市縣機構改革與行政區劃調整之間的關係:圍繞行政區劃調整等設置市縣機構職能。
  • 版圖專題丨中國版圖——中國的行政區劃
    可快速關注我們行政區劃指國家為便於行政管理,對國家領土進行的區域分級劃分。我國疆域廣大,幅員遼闊,因此古往今來都非常重視對國家進行有效的分級管理,把國家疆域劃分為不同層次的行政區域。目前,我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劃為省、縣、鄉三級。省級行政區域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 四川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成效顯著 順勢推進村級建制調整改革
    四川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成效顯著 順勢推進村級建制調整改革 2020-03-27 20:38: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周馳 責任編輯
  • 揭秘:中國最早的分省地圖(圖)
    從《廣輿圖》之輿地總圖可以看出「計裡畫方」繪製之法最早繪製出中國分省地圖的人是誰?中國地理學界有專家最近破解了這個歷史謎團:江西吉水縣人羅洪先繪製了中國最早的分省地圖。羅洪先為明代學者,因繪製《廣輿圖》成為當時東方最偉大的地圖學家。羅洪先,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地圖學家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他是怎樣繪製出中國最早的分省地圖的?
  • 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
    著名學者、行政區經濟理論開創者、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劉君德先生回顧了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成立的過程,三十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對未來做了展望。 作為改革開放大潮中誕生的中國唯一的行政區劃研究機構,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於1990年3月由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國地理學界泰鬥譚其驤、胡煥庸、李春芬等都對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寄予厚望。
  • 初中地理《中國的行政區劃》教案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中國的行政區劃,進而導入新課。環節二:新課講授1.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教師講解】什麼是行政區劃呢?舉個例子,我們想要快速在學校裡找一個同學,你會告訴我他在某年級某班,甚至明確到第幾個小組第幾個,之所以這樣劃分是為了方便學校的管理。一個國家為了便於管理,也會將國土分為若干地區,並設立若干個級別,這就是行政區劃。
  • 國、郡、縣、州、道、路、府、省、廳——概述中國古代的行政區劃
    本篇文章是我中國古代行政區劃系列文章的終章,從開篇的秦朝到上一篇的清朝,發布後的閱讀量一直不高,好一點的有2000多閱讀量,最差的只有幾十。這樣的成果確實讓我有些傷心,但自己開的篇章,還是要給它畫上一個句號,算是給自己的一個交代吧!
  • 多規合一 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推進海南行政區劃體制改革的10條...
    ——推進海南行政區劃體制改革的10條建議與國內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不同,海南是在全島3.54萬平方公裡範圍內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與國際其他自由貿易港不同,海南是在農村佔相當大的比重的情況下建設自由貿易港。海南的資源要素配置、城鄉關係、行政區劃結構等要與全島建設自由貿易港的特點相適應。
  • 海南將整合成東西南北中五大行政區域,推進行政區劃改革創新
    2018年5月13日,中國共產黨海南省第七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海南省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
  • 中國會不會撤銷地級市,實行省直管縣市
    中國目前一共34個省級行政區劃,平均1個省級行政區劃就約有10個地級行政區劃。可以說,中國的地級行政區數量總體來說是偏多的。3. 中國應該撤銷地級市:中國應該撤銷地級市,乃至撤銷所有地級行政區。只保留省級行政區劃、縣級行政區劃、鄉鎮級行政區劃,即實行3級制行政區劃。
  • 八年級地理教學教案: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
    課題名稱: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第一節 中國的疆域(1課時)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2課時)   課型:一、二課時新授課 第三課時複習課   課程標準:   1、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 省之下,府之上,清朝承上啟下的「道」到底是不是行政區劃?
    明清之後,中國的行政區劃大體就是三級:「省(正式稱呼是布政使司)——府——縣」,通常一個人在報自己籍貫的時候會說「某某省某某府某某縣」;而科舉放榜的時候,往往連府這一級也省略不說,直接說「某某省某某縣」。
  • 中國行政區劃代碼背後的那些事兒,其實一切都源於數字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國家在必要時設立特別行政區。
  • 帶你了解一下省、路、州、郡、府、縣這些行政區劃名詞的淵源!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大約一千個縣,中國正式的行政區劃由此開始。2、 漢朝時期的刺史部及郡、國、縣制。西漢時期,除了郡縣外,還有大量的功臣及皇親的封國。西漢末年,郡和國有103個,縣級政區有1587個。由於一百多個郡國太多,漢武帝就在郡級政區之上設置了14個刺史部。
  • 走近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
    原創 中國測繪學會 中國測繪學會可快速關注我們本文內容摘自《中國測繪》2020年第11期在民政部的領導下,由中國地圖出版社精心組織實施,充分利用權威的成果資料,完成了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的編制出版工作。本圖集匯集了行政區劃調整、地名普查、行政區域界線最新成果,從全國、區域、省域、市域等不同層面全面系統反映了當前我國法定的行政區劃設置情況,簡要介紹了我國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圖文並茂,信息量大,內容詳實可靠,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文獻價值。
  • 初中地理《中國的行政區劃》說課稿
    現在開始我的說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國的行政區劃。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本節教材講述我國的行政區劃,內容比較簡單。
  • 中國多個城市調整行政區劃 或形成示範效應(圖)
    [提要] 近一年來,國內數個城市陸續進行大手筆改革,調整行政區劃:北京城區「四合二」,整合利用核心區資源;深圳特區範圍擴至全市解決「一市兩法」;廈門特區擴至全市,將建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上海南匯併入浦東新區;天津撤三區並為濱海新區;重慶設中國內陸唯一國家級新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