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海軍「敦睦艦隊」官兵感染新冠病毒後,島內輿論在批評軍方隱瞞疫情的同時,也在猜測艦隊到底在執行什麼「特殊任務」,似乎比防疫還重要。
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3日通報稱,島內當天新增一例確診病例,患者是「敦睦艦隊(磐石艦)」上的軍人。臺灣累計確診病例達427例,其中「磐石艦」已有29人確診。與此同時,有關軍艦執行的任務也在島內引發諸多猜測。
這些猜測起源於軍方疫情暴發後,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在臉書的一段文字。他稱,「敦睦艦隊」2月21日進行人員集結,3月5日出發、12日抵達帛琉,用了7天多;可是回程3月15日從帛琉出發,抵達高雄左營軍港的時間是4月9日,用了25天多,「這當中多了近19天的額外航程,據了解『額外航程』是進行訪問帛琉(即帛琉)以外的重要機密任務」。王定宇接著稱,4月11日和12日,大陸遼寧艦和5艘護衛艦正好在臺灣東部外海,而剛剛遠航回臺的海軍「嶽飛艦」及「康定艦」官兵還沒有離艦。民進黨「立委」蔡適應還稱,本來「敦睦艦隊」3艘軍艦9日回臺後都應該隔離,但11日和12日臺灣周圍海域有其他船艦經過,「康定艦」等又出海執行任務,「那時候發生什麼,大家一查地點,中國對臺灣最大威脅是什麼,答案就出來了」。
這番爆料隨即引發批評。國民黨「立委」吳斯懷批評王定宇的做法不道德,認為攸關臺灣安全的事情,不該由個別「立委」披露。「立委」葉毓蘭說,若王定宇說的是事實,應要追究洩露機密的刑責;他若是唬爛,也要依特別條例中的散布不實信息罪重罰。《中國時報》23日稱,自王定宇打出這個「額外行程」的啞謎後,全臺大猜謎,猜得最多的是「敦睦艦隊」去關島,這個效果說不定也是他想製造的,因為「在大陸機艦繞臺後,讓國軍和美軍連在一起,有激勵反中者的軍心效果」。也有人猜艦隊到了澳大利亞或是和「印太戰略」有關的地區,「總之,只要軍方不說,這個與盟軍交流的猜想可以一直收到邊際效應」。
臺「國防部長」嚴德發22日到「立法院」進行疫情檢討報告時回應稱,「其他的地方當然有去,但這些地方我們不方便說;如果有安排機密報告,我們來報告」。蔡英文在臨時記者會上則回應稱,艦隊這次是有一些比較特殊的任務,不方便在公開場合說,「但是你問我除了帛琉之外,有沒有去別的地方,我的答案是沒有」。嚴德發22日隨即改口稱,「敦睦艦隊」沒有去其他地方,就是去帛琉。前臺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劉培柏23日撰文稱,本以為航行海上近40天軍艦染疫的疫情,分析其感染源將是一件富有挑戰和科學意義的病毒流行病學問題,「原來只是政治軍事上不能說的秘密而已」。有「國防部」官員透露,艦隊回程途中確實曾執行「特別任務」,不過相關任務雖然重要,也有一定的敏感性,但並非所謂「錯過以後就沒有機會再做」。還有官兵爆料稱,原本出發前要進行全體人員普篩,但最後取消。
臺軍方23日終於公布「謎底」。「國防部」公布了「敦睦支隊」每天兩次匯報的「安全資料」,其中包括每次報告時的經緯度。可以看出,艦隊最遠時曾走到南海的最南端,接近新加坡的位置。「國防部」還罕見公布遼寧艦空拍圖稱,解放軍遼寧艦及所屬5艘軍艦本月12日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22日結束南海航訓後,再次經巴士海峽繼續向東航行,其間「國軍」除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全程監控外,並在臺「防空識別區」派遣海軍8艘軍艦擔任警戒、監控及側護任務。
《中國時報》評論稱,軍方愛搞神秘,戰備演訓常扣上機密帽子,躲避外部監督,或許正如被調職的艦隊支隊長陳道輝所言,他寧可死在海上,因為從「磐石艦」官兵染疫這件事可以看出,岸上比海上的問題還大。聯合新聞網稱,「磐石艦」造成臺灣防疫破口,民眾迫切想知道感染源始自何人,但王定宇、「國防部長」嚴德發和蔡英文卻接連拋出機密、戰備或特殊任務等說法,試圖轉移焦點,並帶有「就是不告訴你」的政治操作痕跡。文章說,機密能因特殊情況而立即解密,更何況是嚴德發說的「戰備」、蔡英文說的「特殊任務」,「又怎可能比及時防堵危及整個臺灣的防疫破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