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卅路文化街

2020-11-06 立志好學

上海福州路文化街應該是跟南京路步行街,城隍廟豫園,黃浦江外灘等一樣的重要上海旅遊歷史景點。

上海福州路「四馬路"曾是上海「海派文化」起源。從古至今文人騷客、富豪商賈聚集,報刊書肆、筆墨箋扇鱗次櫛比,戲園茶樓、遊樂舞廳、中西菜館,洋行藥鋪等更是欣欣向榮。20世紀30年代,到福州路上的書店「淘寶」,到沿街茶樓喝下午茶,是文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從20世紀初起,福州路就有 「文化第一街」之稱,最多時福州路一帶有大小書店300餘家,中華、大東、世界、傳薪、開明、商務等大型書局書店都先後開設,還有周虎臣、周兆昌、曹素功、胡開文等筆墨莊紛紛遷入。

福卅路文化街離我老家很近,我幾乎每天會走過福卅路。福州路也稱四馬路,我老家在五馬路廣西路,斜對面就是著名的格致中學。實際上,我就是在福卅路文化街上長大的孩子。從小就看著福卅路充滿著濃濃的文化氣息而成長。一提起福卅路文化街,老上海的人們就會想起文化學習和書籍的購買的好地方。要買書和文化用品,自然就會到福卅路文化街逛逛。

福州路歷來是上海第一文化街,給大家學習文化提供了很好邦助,也是上海可貴的文化景點。在中學時代,我幾乎每個周未要逛福州路,福州路書店林立,在福卅路河南中路有著名的上海圖書發行公司。福卅路上的舊書店,外文書店和古藉書店是我最愛❤。在舊書店裡我主要買一些歷年以來的高考參考書籍和世界翻譯名著小說。在外文書店我會買今日朝鮮(英文版)和北京週刊(英文版)。我是66屆高中畢業生,那時準備報考大學,參加年度的高考。除了數理化,語文和政治考試外,還加上了英語作文,所以我也跑外文書店,不但買外文雜誌,還看一些英文原著。背誦許多在英文雜誌上的文章,提高自己英文寫作能力,自己也試著寫英語文章。因為我就讀在黃浦區教改重點班,兩位班主任都是上海著名高級教師。我校上屆高中(65屆)的大學入學率為100%,而且,超過二十多名學生進入北大,清華,復旦,交大和中國科大繼續深造。在古舊書店裡我也會買一些字帖,練習書法。我家一本破舊的王義之草書字帖,就是從上海古籍舊書店裡買的。在福卅路上還有許多文具用品商店。一到開學,我會在福州路文具店裡購買藍墨水,鉛筆和筆記本,近接新學期的開學。福州路文化街是跟我初中和高中的緊張學習分離不開的,是我從小學習文化的好邦手和好夥伴。

福州路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仍具有很高的文化影響力。1998年12月30日上海書城福州路店開業時,一時風光無限。營業面積超一萬平方米、大手筆的七層零售空間,開張初期要花三元錢買進場票,讀者仍爭先恐後探店嘗鮮。很多上海80後、90後當時在開學前都必來福州路上的上海書城買教輔補習書。直到2010年前後,福州路上的客流量還是很大,可謂南京路步行街后街中的「流量擔當」。「福州路現在的人氣與影響力,肯定不可與過去同日而語。」上世紀90年代進入外文書店工作的零售部經理這樣感慨。

隨著人們的購書習慣向網購轉移,各種新型書店在上海各處興起,很多上海人可能幾年也不會再來福州路買書,上海書城也不再出現人頭攢動的景象;由于越來越多文化娛樂形式的出現,「接棒」的00後們可玩的東西多了,福州路早已不再是他們心中殿堂級的地方。去年,外文書店又引入了受國內年輕人喜歡的國潮原創手辦品牌「潮玩星球」,門店設在「animate」旁邊,一下就火了,不少年輕人幾乎周周來逛。

可惜,這幾年福卅路也沒有象以前那樣風風火火,也不及以前的濃濃的文化的氣氛。上海書城雖然還在福卅路,當年新開的上海書城的熱鬧,已一去不復返了。這裡,當然跟網絡書店和網絡文化發展有關,許多書籍都可在網上買到,但是,我想,網絡書店與現實的書店還是有區別的。

我們堅持要把傳統的福卅路的文化街發展和發場起來,這是上海文化的可貴文化景點。我希望把電腦商務和電腦城也引進到福卅路的文化街上,現在文化學習是離不開電腦的邦助。

福卅路文化街是上海人民喜愛的傳統文化街。我們要發揚中華文化,把福卅路文化街搞得火熱起來,把中華文化的學習更加深入,更加發揚廣大。

徐志學寫於美國洛彬磯,10/13/2020

相關焦點

  • 探尋「中華文化第一街」,上海福州路的書店文化
    探尋「中華文化第一街」,上海福州路的書店文化 澎湃新聞 2020-04-30 19:04 來源:澎湃新聞
  • 漫步福州路,探尋「上海文化第一街」風雲歲月
    聲色書香,漫步福州路記者參與了當日以「聲色書香」為主題的福州路漫步之旅,探尋「上海文化第一街」風雲歲月。受邀擔任領隊的朱申生是「趾讀」青少年人文行走活動創始人、資深旅行線路規劃師,醉心上海文化發展歷史,拿出了他多年的研究和經驗,從福州路誕生及其背景年代說起。
  • 微·百景 上海 衡山路休閒街
    上海百景之 衡山路休閒街  試試看「吼」出個衡山路來~
  • 乍浦路美食街?其實它是一條文化街
    原標題:去處‖乍浦路美食街?其實它是一條文化街  據樂遊上海,乍浦路是虹口區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原先是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安靜的小馬路。上個世紀90年代,這裡有上百家餐飲店鋪,成了名副其實的美食街。前些年開始乍浦路美食街衰逐漸衰退。但,你可能不知道:乍浦路本是一條文化街。
  • 上海---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從"L"型的尾巴步入這條文化街,最先看到的是多倫現代美術館,再往前有座基督教教堂,是當年住過不少外籍人士和留學歸來的新派人士的鴻德堂。繼續向前,可見一家舊書店隔壁是棟黃色外牆的新式洋房,這裡曾為日本海軍武官住所。
  • 「中華文化第一街」上海福州路欲擺脫老態變年輕
    文化周主辦方供圖中新網上海10月19日電 題:「中華文化第一街」上海福州路欲擺脫老態變年輕中新網記者 李佳佳「對於任何一個上海人來講,福州路真的是不容言說,那就是他們的文化記憶,也曾是他們生活方式的一種。我覺得現在的福州路正在轉型,它正朝向年輕化轉變。」
  • 去處‖乍浦路美食街?其實它是一條文化街
    前些年開始乍浦路美食街衰逐漸衰退。但,你可能不知道:乍浦路本是一條文化街。一起來看看這裡的文化地標有什麼傳奇故事?乍浦路橋是上海開埠後,由美國蓬恩主教建造的一座浮橋。1873年改為木橋稱蓬恩橋,因為東鄰外白渡橋,故又稱二白渡橋。1927年改建鋼筋混凝土橋命名乍浦路橋。
  • ...福州路文化街 馬勒別墅 慢遊 巴士 公交線路-上海頻道-東方網
    沿線站點上的武康路,沿街有優秀歷史建築14處,保留歷史建築37處,也是著名的名人街。秦怡、巴金、孫道臨、唐紹儀等都曾在這裡居住。還有充滿歐風的武康庭休閒街區,畫廊、餐廳、商鋪、花店。陝西南路站附近是建築愛好者們的天地,優秀歷史建築國泰影院,和宛如童話城堡的馬勒別墅都很有看頭。終點站老西門站一下車,就離老上海的代表豫園、城隍廟不遠了。
  • 福州路,上海最著名文化一條街,值得一逛再逛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說到 「上海最著名文化一條街」在大多數上海人的腦海中今天再來走一遍吧▼▼▼福州路,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西藏中路,約1600米長從20世紀初起,福州路就有 「文化第一街」之稱。
  • 探尋「上海文化第一街」風雲歲月
    聲色書香,漫步福州路記者參與了當日以「聲色書香」為主題的福州路漫步之旅,探尋「上海文化第一街」風雲歲月。受邀擔任領隊的朱申生是「趾讀」青少年人文行走活動創始人、資深旅行線路規劃師,醉心上海文化發展歷史,拿出了他多年的研究和經驗,從福州路誕生及其背景年代說起。
  • 我的旅行日記——魔都尋夢舊時光第二站上海武康路歷史文化名街
    在我看到的那篇引得我無比嚮往老上海的文章中說,如果來上海,最值得推薦的老街便是「武康路」。這條只有1000多米、被譽為上海中心城區最具歐陸風情的街區之一的街道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呢?原來武康路是上海著名的歷史文化名街,這條路上有37處歷史建築,巴金、黃興、宋慶齡等都曾居住於此,另還有李鴻章的丁香花園,義大利總領事官邸、周佛海私宅等,是名副其實的「名人路」。更令我心動的是這裡的街道建築極富特色,充滿歐陸復古風情,加上兩旁鬱鬱蔥蔥古樹,非常適合散步拍照。哇,這麼有歷史底蘊又辣麼美的地方,GO!GO!GO!
  • 走進上海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 我曾經走進上海市多倫路的文化一條街,多倫路,原名竇樂安路,位於虹口區東江灣路146號,路不過550米長,卻曲徑道幽。再現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滬上的人文風情。 聳立著高4米、寬3.8米的牌樓,具有上海石庫門建築風格,上海市老領導汪道涵親筆題寫的「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 上海文化新地標亮相 僑福上海芳草地打造文藝聖地
    隨著北京芳草地獲得市場公認的成功,其開發商——僑福集團也逐漸為人所熟知。作為打造出香港陽明山莊、法國聖特羅佩灣、新加坡僑福廣場等無數頂尖奢華地標的建築藝術先驅,僑福集團開發的項目已遍及亞洲,更已將觸角邁向歐陸。近日,RET睿意德正式攜手僑福集團,為其僑福上海芳草地項目提供招商代理服務。
  • 漫步上海武康路文化街
    去過上海很多次,還是第一次知道有一條路叫武康路。這條路上有很多古建築,吸引了不少遊客。十月二號去的時候,看到整條街上密集的人群真的被驚住了。路兩旁都是高大的樹木,濃蔭匝地。街道兩邊都是一些古建築,大多是歐式的。牆上釘有介紹牌,還可以掃描二維碼聽詳細的講解。一邊看建築,一邊聽介紹,倒是不錯。
  • 上海的藏龍臥虎之地,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多倫路位於上海虹口區東江灣路有一條文化名人街,路長只有550米,卻是近代中國文化史上具有濃墨重彩的一幅作品。多倫路的路面皆用石塊鋪成,路的兩邊是各式各樣的小洋樓,洋樓已經陳舊,但近期被粉刷一新。已經成為商鋪,都是售賣與文化有關的商品:字畫、古董、紅木等。民國7年,多倫路的原名為英國傳教士「竇樂安」的名字命名,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改名為多倫路,從建成到抗日時期,這條500多米的街道上居住了幾十位名人:周恩來、郭沫若、葉聖陶、矛盾、魯迅等。
  • 上海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多倫路(原名竇樂安路)是上海的一條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貿鬧市,北鄰魯迅公園、虹口足球場,背靠內環高架、輕軌明珠線,動靜相間一裡有餘。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夾街小樓,櫛比鱗次,風格各異。小街雖在地圖上難有立錐之地,但在近現代中國文化史上卻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上海衡山路酒吧街風光不再:乾杯 再見
    不過記者走訪發現,酒吧一條街昔日的繁華已一去不返,唯有衡山路東西兩端依託各自特色開始發展起來,呈現了「中間冷兩頭熱」的新格局,衡山路到底怎麼了?曾經,「買電腦到徐家匯」、「泡吧到衡山路」是上海市民的兩大消費習慣,數碼和酒吧也成為徐匯區兩大標誌性業態。而今,經歷20年輝煌之後,太平洋數碼城率先拆除,衡山路酒吧街也迎來了它的生命周期。舊業態消亡的同時,徐家匯商圈也進入「升級」新時代。
  • 海口美食新坐標,福地美食街,古城牆下的文化與美味相遇
    在海口,有這麼一條古色古香的美食街:文化與美食相結合,街區內各類特色小吃應有盡有……這裡就是位於府城忠介路培龍后街的福地美食街。252米,是一條以瓊山古建築傳統文化特色為主,集休閒娛樂、餐飲美食、購物消費為一體的古城文化特色美食街。
  • 廣豐卅八都,一個藏於贛浙邊境的古村
    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一直流傳至今,相傳一日晚上,有人下山辦事,半夜回去,發現原路已無,百思不得其解。原來是山上的神尼石和神僧石耐不住人間煙火的薰陶,凡心蠢動,趁夜間施法將兩山密合,封閉了原路,直至三更雞鳴,才得以分開,天庭大怒,遂命雷神電母將其終身定位,至今,兩石仍然相視而立,唯呈奇景一道。
  • 上海十三大美食街 上海有特色的美食街有哪些 上海有名的美食街排行榜【上海美食】
    本文就為你整理了上海十三大美食街及排行榜,其中就包含了上海城隍廟小吃街、雲南南路美食街、乍浦路美食街、黃河路美食街、吳江路美食街等,這些上海小吃、美食、夜市街應有盡有,一起隨我們來看看吧。上海市十三大美食街1、上海城隍廟小吃街上海城隍廟小吃街與豫園毗鄰,位於方浜中路,東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舊校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