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州路文化街應該是跟南京路步行街,城隍廟豫園,黃浦江外灘等一樣的重要上海旅遊歷史景點。
上海福州路「四馬路"曾是上海「海派文化」起源。從古至今文人騷客、富豪商賈聚集,報刊書肆、筆墨箋扇鱗次櫛比,戲園茶樓、遊樂舞廳、中西菜館,洋行藥鋪等更是欣欣向榮。20世紀30年代,到福州路上的書店「淘寶」,到沿街茶樓喝下午茶,是文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從20世紀初起,福州路就有 「文化第一街」之稱,最多時福州路一帶有大小書店300餘家,中華、大東、世界、傳薪、開明、商務等大型書局書店都先後開設,還有周虎臣、周兆昌、曹素功、胡開文等筆墨莊紛紛遷入。
福卅路文化街離我老家很近,我幾乎每天會走過福卅路。福州路也稱四馬路,我老家在五馬路廣西路,斜對面就是著名的格致中學。實際上,我就是在福卅路文化街上長大的孩子。從小就看著福卅路充滿著濃濃的文化氣息而成長。一提起福卅路文化街,老上海的人們就會想起文化學習和書籍的購買的好地方。要買書和文化用品,自然就會到福卅路文化街逛逛。
福州路歷來是上海第一文化街,給大家學習文化提供了很好邦助,也是上海可貴的文化景點。在中學時代,我幾乎每個周未要逛福州路,福州路書店林立,在福卅路河南中路有著名的上海圖書發行公司。福卅路上的舊書店,外文書店和古藉書店是我最愛❤。在舊書店裡我主要買一些歷年以來的高考參考書籍和世界翻譯名著小說。在外文書店我會買今日朝鮮(英文版)和北京週刊(英文版)。我是66屆高中畢業生,那時準備報考大學,參加年度的高考。除了數理化,語文和政治考試外,還加上了英語作文,所以我也跑外文書店,不但買外文雜誌,還看一些英文原著。背誦許多在英文雜誌上的文章,提高自己英文寫作能力,自己也試著寫英語文章。因為我就讀在黃浦區教改重點班,兩位班主任都是上海著名高級教師。我校上屆高中(65屆)的大學入學率為100%,而且,超過二十多名學生進入北大,清華,復旦,交大和中國科大繼續深造。在古舊書店裡我也會買一些字帖,練習書法。我家一本破舊的王義之草書字帖,就是從上海古籍舊書店裡買的。在福卅路上還有許多文具用品商店。一到開學,我會在福州路文具店裡購買藍墨水,鉛筆和筆記本,近接新學期的開學。福州路文化街是跟我初中和高中的緊張學習分離不開的,是我從小學習文化的好邦手和好夥伴。
福州路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仍具有很高的文化影響力。1998年12月30日上海書城福州路店開業時,一時風光無限。營業面積超一萬平方米、大手筆的七層零售空間,開張初期要花三元錢買進場票,讀者仍爭先恐後探店嘗鮮。很多上海80後、90後當時在開學前都必來福州路上的上海書城買教輔補習書。直到2010年前後,福州路上的客流量還是很大,可謂南京路步行街后街中的「流量擔當」。「福州路現在的人氣與影響力,肯定不可與過去同日而語。」上世紀90年代進入外文書店工作的零售部經理這樣感慨。
隨著人們的購書習慣向網購轉移,各種新型書店在上海各處興起,很多上海人可能幾年也不會再來福州路買書,上海書城也不再出現人頭攢動的景象;由于越來越多文化娛樂形式的出現,「接棒」的00後們可玩的東西多了,福州路早已不再是他們心中殿堂級的地方。去年,外文書店又引入了受國內年輕人喜歡的國潮原創手辦品牌「潮玩星球」,門店設在「animate」旁邊,一下就火了,不少年輕人幾乎周周來逛。
可惜,這幾年福卅路也沒有象以前那樣風風火火,也不及以前的濃濃的文化的氣氛。上海書城雖然還在福卅路,當年新開的上海書城的熱鬧,已一去不復返了。這裡,當然跟網絡書店和網絡文化發展有關,許多書籍都可在網上買到,但是,我想,網絡書店與現實的書店還是有區別的。
我們堅持要把傳統的福卅路的文化街發展和發場起來,這是上海文化的可貴文化景點。我希望把電腦商務和電腦城也引進到福卅路的文化街上,現在文化學習是離不開電腦的邦助。
福卅路文化街是上海人民喜愛的傳統文化街。我們要發揚中華文化,把福卅路文化街搞得火熱起來,把中華文化的學習更加深入,更加發揚廣大。
徐志學寫於美國洛彬磯,10/1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