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經典《大海盜》:張徹、倪匡強強聯手,狄龍、姜大衛絕世雙生

2020-12-16 迷影人生

1866年,邵玉軒出生在大清寧波府鎮海縣,祖上雖是名門望族,但到了他這一代,已然家道中落。

為了謀生,邵玉軒只身前往大上海,從顏料行的夥計做起,靠著自己的勤勉努力,最終創立「錦泰昌」顏料號,盛極一時。

邵家有四個兒子,可惜四個兒子對父親的顏料生意毫無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剛剛傳入中國沒多久的「西洋影戲」。

邵逸夫、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四兄弟從創立天一影片公司開始,逐漸把自家娛樂產業觸角伸向了南洋和香港。

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邵氏電影公司從成立至今一共拍了近千部電影,準確的數字不得而知,迷影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的有700多部。

豔情、黃梅調、武俠、民間傳說、黑幫、邪典……邵氏電影包羅萬象,不同的人能找到不同的心頭好。

這麼多邵氏電影中,除了桂治洪《魔》、《蠱》、《邪》系列電影外,最喜歡的當屬上映於1973年的《大海盜》。

豪華的主創陣容

《大海盜》的導演就有三位,張徹、鮑學禮和午馬。

張徹的邵氏武俠人盡皆知,鮑學禮曾是張徹的攝影師,跟隨張徹拍攝了多部電影。午馬資歷比以上兩人淺,是張徹和胡金銓的得意門生。

午馬在做演員的同時,也在幫助張徹做一些助理導演的動作,1970年獨立執導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怒劍狂刀》。

編劇倪匡寫武俠小說出身,當時還是《明報》主編的金庸發現了倪匡的才能,兩人建立起了深厚友誼。倪匡有「快手編劇」的美譽,在邵氏期間,一共操刀近500個劇本,其中只有一半拍了出來。

80後、90後對倪匡的記憶除了《新獨臂刀》、《楚留香》這些邵氏武俠片外,另一個記憶點要數他的著作《衛斯理》系列。

雖沒有讀過原著,但肯定看過2002年劉偉強執導,劉德華、關之琳、舒淇主演的電影《衛斯理之藍血人》,電影爛歸爛,但記憶是最珍貴的。

張徹的電影,主演自然是狄龍和姜大衛,這兩人就像如今耽美劇中的男主角一樣,縱使衝突有多麼激烈,其間總夾雜著一絲難以言說的曖昧,其實幾十年前觀眾們都好這一口。

狄龍1968年考入邵氏的演員訓練班,當時已經22歲,姜大衛進入影視圈則更早,4歲開始就當起了童星,成年後短暫離開過影視行業,後被發掘做起了邵氏的武師,就是如今的武術指導。

兩人第一次合作是在1969年的《死角》中,之後陸續合作出演了《保鏢》、《十三太保》、《新獨臂刀》、《刺馬》、《大海盜》等20多部電影。

狄龍和姜大衛的成就不相伯仲,但狄龍更為影迷熟知。一是狄龍和李小龍、成龍、梁小龍四人有「香港四小龍」的稱號,二是因為《英雄本色》這部電影太著名,離我們的年代也比較近。

主創團隊中有一個比較容易被忽視的人,那就是負責配樂的陳勳奇

陳勳奇人如其名,非常傳奇,有一句話是用來形容他的才能。

香港導演裡最出色的配樂,配樂裡最出色的製片,製片裡最著名的演員之一,演員裡最成功的導演之一。

1996年,《墮落天使》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背後的那個人就是陳勳奇。

當然,1973年的陳勳奇還是一個剛入行的後生,跟午馬一樣,當時誰也想像不到他們日後能取得怎樣的成就。

傳奇的民間故事

《大海盜》改編自清朝末年廣東沿海著名大海盜張保仔的故事。

張保仔確有其人,15歲時張保仔被海盜鄭一擄走,開啟了一段非常傳奇且夾雜著很多狗血的故事。

最狗血的傳說是,鄭一喜愛男色,看上了張保仔,鄭一的老婆也喜歡上了張保仔,張保仔喜歡上了鄭一的老婆,於是一段離奇的三角戀就這樣誕生了。

後來鄭一莫名其妙死了,張保仔和鄭一老婆結為夫妻,張保仔順理成章成了海盜王。

以上只是離奇的傳說,至於真相如何已經無法探究了。

張保仔之所以能成為傳奇,是因為他的海盜集團喜歡劫富濟貧,打劫專挑官方的和外國的船,張保仔最強盛的時期有部署三萬餘眾,船百餘艘,曾多次與清軍、葡萄牙船隊開戰。

張保仔最後還是歸順了清軍,最高被授水師副將。

其實看了上面的描述,你會發現在那個時代,沒有人比狄龍更適合這個角色。

在《鄉村愛情11》裡面有一個叫李奇偉的角色,一個臉部已經完全垮掉的老頭。

但是你知道嗎?這就是狄龍啊,那個迷倒無數少男少女,如假包換的狄龍。說句實在話,如今的那些小鮮肉有一個算一個,都會被當年的狄龍秒成渣。

言歸真傳,張保仔的故事在廣東沿海、香港地區有很深厚的群眾基礎,自然也就被多次搬上大熒幕、小熒幕。

除了《大海盜》之外,前後出現過4部講張保仔的電影和一部電視劇,最近的改編是2005年TVB拍得32集電視劇《張保仔》,質量比較一般。

「男色」電影

《大海盜》的敘事結構沒有什麼彎彎繞繞,就是簡單的緣起、發展、高潮、結尾,線性敘事

由於倪匡眾所周知的不嚴謹,劇情中間會有一些漏洞,但是無傷大雅。

電影以張保仔海盜團打劫外國商船開始,面容俊朗、身形矯健的張保仔在船上閃轉騰挪、如履平地。赤裸的上身因常年在海上活動呈現出了發亮的古銅色。

促使狄龍飾演的張保仔和姜大衛飾演的水師將軍相遇的劇情點是海盜團的船漏水,一行人必須上岸尋找木材修船。

茶館賭場的初次見面劍拔弩張,兵與賊勢不兩立。

張保仔一路行俠仗義,將軍得知後態度發生了轉變,從勢不兩立變成了猜疑。

隨後發生了有趣的「身份錯位」,張保仔被衙門錯認成將軍,將計就計準備騙錢接濟漁民,將軍則被錯認成張保仔。

將軍對海盜的認識經歷過一系列變故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土豪劣紳比海盜更可惡,海盜就是他們逼出來的。」

這也為結局埋下了伏筆。

為何小標題是「男色」電影?因為這部電影劇情是居於次要地位的,狄龍和姜大衛的雙生對手戲才是最大的看點,電影無處不在渲染二人的俊美外形,從劍拔弩張到惺惺相惜,直到最後十分鐘兩人在海邊對打的名場面,比如今的腐劇不知道高了多少。

姜大衛和狄龍在沙灘策馬奔騰,狄龍一句「我是海盜,你是水師將領」像不像戀愛中的男女因家世阻隔有感而發的痴言怨語。

而姜大衛從一開始就決定放走張保仔,四周山上全是官兵,但從黃昏到暮色沉沉,官兵成了觀眾,沙灘成了舞臺,「海闊天空,一望無際」是個打情罵俏的好地方,哦不對,是個比武的好地方。

武打場面其實沒多少看頭,都是邵氏經典的招式套路,重點在打鬥中間的打情罵俏,哦不對,是言語交鋒。

「你這一掌為什麼不用盡氣力?」張保仔問。

一番打鬥後,將軍將這句話原本還了回去。

都是些什麼虎狼之詞。

結局自然是放走,字幕上說「本性善良狹義的張保仔,經次一役,深有感觸,終於清嘉慶十五年脫離海盜生涯,向兩廣總督百齡投誠。並因平盜立功,歷官守備、都司、賞戴花翎,位極二品。」

其實細究起來,《大海盜》的缺點蠻多,但因為有了最後十分鐘的沙灘劇情,沉醉於「男色」之中的觀眾自然也不好意思開口批判了。

姜大衛、狄龍真是萬靈藥,「絕世雙生」可比「博君一肖」好磕多了。

相關焦點

  • 邵氏雙子星的巔峰歲月:10部經典電影,第3部讓「狄姜」分道揚鑣
    「邵氏出品,必屬精品」,談及邵氏電影,不能不說張徹。他是邵氏的四大導演(另三位是李翰祥、楚原、胡金銓)之一。張徹門下幾代弟子,為邵氏電影帝國貢獻力量,其中不得不提的自然是被譽為「邵氏雙子星」的狄龍和姜大衛。
  • 70年代的邵氏電影,你見過青春最美好年華的狄龍嗎?
    邵氏電影一直建構著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勝境與「文化中國」的憧憬。每個人對於電影都會有自己的偏愛,對於演員也同樣如此,邵氏巔峰期流傳著一句話:「邵氏明星,多如天上繁星」,許冠文,李小龍,王羽,姜大衛,這些在香港影史上有著濃墨重彩一筆的巨星們都與邵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誰能想到原本只是出於對邵氏三大導演的興趣,可最終卻喜歡上了彼時正是青春好年華的狄龍。
  • 曾親如兄弟後老死不相往來,時隔多年姜大衛和狄龍再同臺
    在六七十年代邵氏,狄龍和姜大衛是最火的武打明星,火到啥程度?凡是有狄龍的地方,就沒有姜大衛;凡是邀請姜大衛的飯席,狄龍必定推辭。對於二人的矛盾,其實並無明確的原因。當年李翰祥拍《傾國傾城》時向張徹借用狄龍,張徹同時也將姜大衛借出。在片中狄龍飾演男一號皇帝,而姜大衛則飾演一名小太監。看到劇本後姜大衛覺得角色不適合就有些不願意,而這部戲狄龍很看重,對此狄龍就有點不開心了,他就勸說姜大衛以前自己給你做了這麼多配角,怎麼這次讓你給我作配角就不行了呢。聽到這些,姜大衛也就不好推辭了,誰知在片中姜大衛因會國語便用了原音,並且表演得也很出色,李翰祥就不斷給他加戲。
  • 1971年香港電影票房榜前十名,影壇雙俠狄龍姜大衛是最大贏家
    2、《拳擊》票房:172萬張徹執導,狄龍姜大衛主演,兩人這次真的做了兄弟,共同懲治拳壇惡霸。取得票房榜第二名,除了姜大衛那勾魂一笑,自然還有狄龍那銷魂的身材,雖然兩人都有紅顏知己,不過還是喜歡兩人親密鏡頭。兩人的服飾造型放在現在的話也不過時,同時也介紹了不少泰國文化。
  • 50年後再同框,狄龍已老態盡顯,姜大衛頭髮烏黑顯年輕!
    狄龍和姜大衛可以說是最早的「CP」了,兩人相差十個月,同樣高大帥氣,渾身散發魅力。五十年前(1968年),兩人首次在電影《死角》出演雙主角,並一舉徵服觀眾,成為大導演張徹的御用武生,開啟了長達16年的合作之路。
  • 昔日邵氏電影的9位「頂梁柱」男星,你熟悉幾位?
    狄龍經典武俠片裡的絕代英豪狄龍,本名譚富榮,1946年8月19日生於廣東新會。動作演員、導演、編劇。1973年憑藉復仇題材電影《刺馬》獲得第1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優秀演技特別獎」和第19屆亞太電影節「優異演技獎」。狄龍威武帥氣,一向以硬漢形象示人,武打招式豐富多彩是武俠電影中的美男子,曾在港臺東南亞風靡一時,並且與李小龍、梁小龍、成龍並稱「香港四小龍」。
  • 「每人頭上一片天」——狄龍
    邵氏公司小生眾多,都有各自的代表作。但綜合拍片數量、影響力、影壇地位,邵氏「一哥」非狄龍莫屬。狄龍年輕時很帥,也是因為相貌實在突出,才在邵氏選拔新人時,在眾多競爭者中突圍。要想成為巨星,光帥是不夠的,還得勤於研習,加強自身修養,才能演繹各種有深度的人物,這些狄龍都做到了。狄龍初始跟隨大導演張徹(我上一篇文章專門介紹過這位導演),搭檔姜大衛,演過很多經典的電影,狄姜二人也成為影壇赫赫有名的「雙子星」。後又與導演楚原合作,演了不少以古龍原著改編的電影,票房很好,在港臺少女心中是白馬王子,狄龍甚至在臺灣比在香港更受女觀眾歡迎。
  • 《上海灘十三太保》:張徹弟子傅聲去世,22歲劉德華入替演學生
    >,由香港著名的武俠片大宗師張徹導演,主演幾乎匯齊了他的門生弟子,包括狄龍、姜大衛、陳觀泰、李修賢、王羽、王青、梁家仁、程天賜、戚冠軍、常楓、張泰倫、江生、鹿峰等,都是當年的動作明星。 張徹是香港影壇資深的武俠片大導演,拍過很多經典的武俠電影,也捧紅過很多動作明星,包括《獨臂刀》的王羽,《金燕子》的鄭佩佩,《雙俠》的狄龍姜大衛,等等。
  • 三位大佬不同姓,卻是親兄弟,聯手造就了香港無釐頭電影開山之作
    姜大衛也是由童星出道,後來跟隨哥哥秦沛拍戲時,被介紹給了劉家良做了武行。剛入行時姜大衛也只是做替身和群演。後來因為身手敏捷被導演張徹發掘,正式籤約做了演員。雖然起初很多人認為姜大衛只是靠父母的關係才得到了機會,但姜大衛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有著恰如其分的人氣和才華,並非只依賴他人扶持。
  • 圖文:邵氏片庫-鐵觀音勇破爆炸黨
    導演:張徹、午馬;類別:武俠;年份:1973;演員:鍾玲玲、狄龍、姜大衛、陳觀泰  4、《鐵觀音勇破爆炸黨》:本片拍於1968年,導演羅維因應《佔士邦熱潮》,找來大美人何莉莉飾演綽號鐵觀音的特警009,滿足中國觀眾的需求。
  • 74歲狄龍《鄉村愛情11》後再來內地拍戲,影迷:狄龍演也打一顆星
    曾志偉曾在《魯豫有約》裡這樣評價狄龍:他是百分百好丈夫、好父親,年輕的時候他幫過我們很多,他一輩子都是我們大哥。而狄龍對這樣的評價,顯得很淡泊:當初都是水幫魚,魚幫水啦,沒什麼大不了。狄龍和《大魚》主創我們可以從狄龍的三件軼事來看看他的個性。第一件是狄龍與姜大衛的關係。狄龍和姜大衛「雙星閃耀」的年代,是邵氏最輝煌的歲月。
  • 爾冬陞、姜大衛、秦沛,三位香港大咖,竟然是一個媽生的
    1981年,秦沛與弟弟姜大衛合夥成立了一家電影公司,並拍攝了由爾冬陞編劇的武俠喜劇電影《貓頭鷹》,該影片在當時引起了不少的關注,這也是兄弟三人首次聯手合作。
  • 民國女明星紅薇,生了秦沛、姜大衛和爾冬陞3個優秀兒子
    香港影視圈大佬秦沛、姜大衛和爾冬陞。說他們是一個老媽生的,秦沛是大哥,姜大衛是老二,爾冬陞是老三。很多人會吃一驚。姓不同,名不同,咋回事?邵氏大導演張徹是姜大衛的貴人。姜大衛和狄龍1968年,姜大衛在《金燕子》劇組當替身,張徹把姜大衛推薦給邵氏,成了籤約演員。當年,張徹跟嚴化交情很好,張徹的第一個劇本,男演員就是嚴化,自然都嚴化的兒子很照顧。
  • 狄龍:年輕演大俠,中年落魄被吳宇森拯救,出演《還珠3》後息影
    但要說哪個演員被低估了,那麼絕對是飾演皇阿瑪的狄龍。很多年輕人可能沒聽過狄龍這個名字。熟悉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的人或許對他有印象。沒錯,他出演過了吳宇森《英雄本色》主角之一的宋子豪,扮演一個黑幫老大,和周潤發飆起了對手戲。那一年狄龍40歲,一年前他離開了為之效力十八年的邵氏,手中拿著一封辭退信。處於人生的最低潮。
  • 73歲姜大衛近照曝光!與妻恩愛46年,曾有富婆願花百萬共度一宵
    近日,汪曼玲在社交動態上曬出了一組朋友生日聚會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大家歡聚一堂,氣氛非常好,而且聚會中名人眾多,有佘詩曼母親、張國榮經紀人陳淑芬,姜大衛李琳琳夫婦。從照片中看出,如今73歲的姜大衛雖然半頭白髮,但一身精幹西裝,白色T恤,搭配上黑色眼鏡,顯得非常精幹,儒雅有氣質。
  • 鄒文懷離開邵氏,只因和邵逸夫的「寵妃」起了惡戰!
    方逸華的出現就猶如一把導火索,讓鄒文懷有種莫名的挫敗感,徹底將他推出了邵氏的大門。隨後,鄒文懷就和老友張徹,以及影星王羽協商了「想要自立門戶」的想法。沒成想,王羽和張徹也表示想離開邵氏,三人一拍即合。王羽脾氣比較爆,先離開了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