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懷離開邵氏,只因和邵逸夫的「寵妃」起了惡戰!

2020-12-19 平行娛樂空間

【作者:葉公子】第281篇

期待您的關注、轉發和點讚,麼麼噠^~^

01邵氏大哥的「用自己人」信念

在邵氏家族的企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是大哥邵醉翁留下來的:公司主要職位一定要用自己人。

大哥邵醉翁早年和朋友做生意被騙,不料卻被朋友騙了個底朝天,從此認為「只有自家人才最可信」。他的這種理念,在日積月累的身體力行中,也漸漸影響了他的弟弟們。

後來,「天一影業」培養的巨星蝴蝶被其他公司挖走,邵醉翁更加堅信「只有自己人才可靠」。隨後,為了防止巨星再被挖走,他就娶了陳玉梅。當大美女屈服在他的西裝褲下之後,他才斥巨資捧她,不然壓根兒不放心。

這老爺子好像有點兒「被迫害妄想症」,對任何人都不相信,有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意思。

他這種經營理念,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自己人把持大權確實很可靠,壞處就是本人太累,不給公司員工機會,很可能會引起他們的不滿。

邵逸夫人生中的前50年,一直跟著大哥混,很少有自己當家做主的機會。等到大哥邵醉翁在1950年退休之後,邵逸夫就再也管不住自己那顆蠢蠢欲動的心了,想大幹一場。

可是此時,在他的前面還有二哥,沒辦法,邵逸夫只好和三哥聯手以「二哥年事已高需要清淨」為由,架空了二哥,從而拿到了掌權的機會。

以此看來,家族大的人家,兄弟多了真的不好,一是爭權,二是爭財產,不亞於古代的皇子們爭皇位。

02邵逸夫被二哥釜底抽薪

1957年,邵逸夫的二哥邵邨人退位,邵逸夫和三哥邵仁枚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估計邵逸夫也沒想到,邵氏公司的Logo在多年會成為「傻逼」的意思。

這一年,鄒文懷恰好從美國回到香港,就加盟了邵氏影片,做了宣傳經理。此時,鄒文懷有個英文名字叫「雷蒙」,邵逸夫也習慣這樣稱呼他。

邵邨人被兩個弟弟逼迫退位,一直心裡有口氣,不知該如何發洩。邵邨人的這口氣不洩不甘,最後就發到了兒子邵維瑛身上。

邵邨人有三子,其中以邵維瑛最為能幹,很得邵逸夫的喜歡。秉承著「重要職位家人擔當」的原則,邵維瑛一直是邵氏兄弟的總經理。

到了1960年,邵邨人卻突然發難,非要兒子從邵逸夫那裡辭職,聲稱:「不要再給別人打工!」

就這樣,孝順的邵維瑛在父親的逼迫下離開了六叔邵逸夫,遠走日本。邵維瑛的下半生籍籍無名,成了千萬人中最普通的一個。而邵逸夫卻建立了無人能及的電影王國。

要知道,邵逸夫對邵維瑛非常看重,完全是當接班人在培養的,未曾想被二哥釜底抽薪,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而邵維瑛也被父親這一攪局,失去了成為電影界大咖的機會。

03鄒文懷順勢而上

邵維瑛離開後,能幹的鄒文懷滿心以為自己可以坐上總經理的位置,誰知道邵逸夫壓根就沒有考慮把這個位子給他。

雖然邵逸夫很喜歡鄒文懷的才幹,但他卻更堅信大哥的處事原則,絕對不能讓外人掌控大權。

隨後,他將總經理的位子給了周乃文。為了安撫鄒文懷的心,又將他提拔到了製片經理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鄒文懷認識了何冠昌和梁永昌等一班好友,後來一起出走創辦了「嘉禾」。

大導演張徹曾經一針見血的評價邵逸夫的用人方針:「頭等人才,三等職務,特等權力。」

這個用人方針,在鄒文懷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那些年,鄒文懷在公司的地位用「位卑權輕」來形容,非常貼切。

在工作上,鄒文懷極其認真努力,從不懈怠,但卻從未得到過實權。邵逸夫始終不想把總經理的位子給鄒文懷。

鄒文懷在邵氏最大的職位也就是副總經理兼製片經理,儘管在各方面他都是一流的人才,邵逸夫卻還是不放心他。

後來,邵逸夫將一個叫方逸華的美豔女子調入了採購部。

不久,公司的人就紛紛奔走相告:原來,方逸華是老闆的「寵妃」,怪不得能爬到採購部的位子上。

從此,一陣妖風颳進了邵氏,「逼走」了很多大人物。

方逸華的母親是老上海灘夜總會的一位歌手,嗓音清涼,婉轉動聽。她的這個優點也遺傳給了女兒,小小年紀的方逸華以溫柔嫵媚著稱,自小喜歡唱歌,17歲時就已跟隨歌舞團奔走各地唱歌,是歌舞團的臺柱子。

估計那時候的方逸華自己也沒想到,未來的某一天,她能成為身價幾百億的大富婆。

50年代中期,方逸華奔走各地獻唱,名聲達到鼎盛時期,在澳大利亞、印尼等地區非常知名。

邵逸夫也是在此時認識了方逸華。兩人相識後,方逸華不求名分陪伴邵逸夫多年,直到60年代中期,邵逸夫才完全信任她。

邵逸夫秉承著「公司重要職位必須是自己人的原則」,將方逸華納入了自己的西裝褲下,隨後,就將方逸華調入了採購部。

04鄒文華和方逸華的惡戰

方逸華入駐採購部之後,行雷霆之手段,做吝嗇之能人,成為員工口中的「Cutting Manager」,翻譯過來是「切割經理」,以此來形容她的吝嗇。

因為在方小姐的手中,不管是誰遞上來的採購申請單,她永遠都是「cut掉一半」,有時候甚至更狠。

據傳,早已享有盛名的大導演李翰祥,在劇組需要10個小孩子吹泡泡,於是就將申請單遞到了方逸華那裡。不料,方逸華直接砍掉了一半,只批了5個吹泡泡的玩具,李翰祥知道後怒火攻心,差點犯了心臟病。

方逸華凡事追求節儉,不管是服裝道具還是拍攝器具,都需要親自找她報銷,稍有不合理就打回不批。

就這樣,一幹老臣都和方逸華起了衝突,一場老臣和寵妃的惡戰,正在蓄勢待發。

最先出走的是大導演李翰祥,他先是對邵氏感到不滿,又恰好受到國泰和聯邦公司的支持,就成立了國聯電影公司。

可惜的是國聯電影公司僅僅堅持了5年,就遇到了財務危機,難以為繼。

上天就像在幫助邵逸夫一般,本是李翰祥後臺的龍芳和夏維堂乘坐的飛機墜毀了。這架飛機上還有邵氏兄弟的死對頭:電懋的老總陸雲濤及一眾幹將。

邵逸夫怎麼可能放過這個弄李翰祥的機會?邵逸夫不但帶著合約起訴了李翰祥,還專門和李翰祥對著幹。

李翰祥拍攝《七仙女》,他也拍同名同題材的電影;李翰祥拍武俠劇,他也拍個差不多的,而且拍的比李翰祥快,上映的快,還向法庭申請禁止令,讓他拍了也上映不了。

就這樣,邵逸夫慢慢拖垮了國聯,讓李翰祥無處可去,最後又回到了邵氏的懷抱。

1970年,鄒文懷已經成了「邵氏兄弟」的能臣,既能宣傳也能製片,既能發行也能拍攝,簡直是全能型人才。

但就是這樣的全能型人才,反而引起了邵逸夫的不滿,所以才派來了方逸華壓制著一幹老臣。

自從方逸華到達採購部之後,更是大幅度消減了鄒文懷的拍片開支,讓他縮手縮腳,根本無法施展本領大展雄風。

05鄒文懷出走

除此之外,邵氏給藝人的薪酬也極其低,曾有市民打投訴電話稱:「為何鮮少在公眾場合看到邵氏明星?」

說到原因,一是邵氏演員的薪水太低,只能住在簡陋的公司宿舍,不適合採訪;二是有宴會邀請也不敢去,因為沒有華麗的衣服,要想出席就要和邵氏的服裝部借衣服,程序非常繁瑣;三是明明是大明星,出門卻要做公車,極其影響個人形象。

所以,邵氏的明星就直接不出門,除非是公司安排的統一活動。

鄒文懷對這種薪酬制度和管理模式極其不滿,再加之,邵逸夫對鄒文懷的冷遇,早已寒了鄒文懷的心。方逸華的出現就猶如一把導火索,讓鄒文懷有種莫名的挫敗感,徹底將他推出了邵氏的大門。

隨後,鄒文懷就和老友張徹,以及影星王羽協商了「想要自立門戶」的想法。沒成想,王羽和張徹也表示想離開邵氏,三人一拍即合。

王羽脾氣比較爆,先離開了邵氏。王羽走後,邵氏才開始啟用姜大衛和狄龍,讓他們成了新一代武俠男神,風靡一時。(姜大衛和秦沛、爾冬陞是同母異父的三兄弟,他們的老媽是明星紅薇,蠻有意思的)

王羽走後,突然有一天,邵逸夫約張徹在半島酒店見面,和他說:「雷蒙(鄒文懷)打算離開,是留住他還是放他走?

張徹稍微一思索,就說了一個字:「放。」

張徹回去之後,寫了一幅字送給鄒文懷。鄒文懷看到之後,再也沒有回頭的餘地,毅然離開了邵氏。(在這幅字之前,鄒文懷一直在猶豫要不要離開邵氏,因為他和邵逸夫奮戰12年,確實有些情分,而且當時的邵氏沒了電懋和國聯的夾擊,堪稱行業老大,想和他抗衡,真的超級艱難。)

鄒文懷壓根沒想到,好友張徹會臨時反悔,不但沒有離開邵氏,還將自己推出了邵氏的大門。

張徹此人的做法,引起了邵氏很多鄒文懷好友的不滿,紛紛罵他「玩弄權術」。

王羽知道張徹的做法之後,曾當面指著張徹的鼻子說:「張先生,我叫您一聲張先生,可您做的事。。。。。。」失望之餘,王羽就再也說不下。

最右側是王羽,帥,碾壓現在的鮮肉

此後,張徹在邵氏的風評一直不太好,《吉祥賭坊》的編劇張曾澤曾經撰寫回憶錄說:(如下圖)

以此來表達自己對張徹的不滿。

就醬紫,鄒文懷被邵逸夫用職位打壓,又不滿邵氏對薪酬制度的管理,又被邵逸夫的「寵妃」用金錢壓制,後又被好友釜底抽薪,終於被迫離開了邵氏。

種種原因之下,為邵氏拼殺12年的鄒文懷終於出走,帶著好友何冠昌和梁風,成立了嘉禾公司。

嘉禾成立之後,以明星分紅和享有獨立拍攝權籤到了李小龍,從此開始了輝煌時刻,讓邵氏恨到牙痒痒。

當然,在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多年後,麥嘉和黃百鳴的「新藝城」崛起後,成了電影界的新霸主。邵氏和嘉禾不得不聯手和新藝城抗衡,成了香港電影史上的經典時刻。

—END—

原創作者:葉公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鄒文懷:最大願望是華語電影抗衡好萊塢 | 逝者
    84歲的鄒文懷,這天下午也有要事,他約了朋友打橋牌。在香港電影史上,上世紀中期後相繼崛起過兩大王國:邵氏兄弟和嘉禾影業。與此呼應的是,香港電影的發展也繞不開兩個人:邵逸夫和鄒文懷。作為邵逸夫幕後智囊,鄒文懷在邵氏有兩大重要貢獻。五六十年代,邵氏的主要對手是國泰(電懋)。邵氏正處上升期,急需人才。鄒文懷重金從國泰挖走名導嶽楓、陶秦、嚴俊以及當紅小生陳厚等,而林黛、李麗華、林翠等幾大花旦也為邵氏拍了不少電影。此外,鄒文懷又向邵逸夫提出重點拍武俠片,並拍出拳拳到肉的真實感。
  • 嘉禾老闆鄒文懷捧紅眾多巨星,開闢了香港電影空前繁榮的時代
    鄒文懷從上海聖約翰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如願在香港的美國新聞處擔任記者及播音主持。他在大學就讀期間認識了吳嘉棠,就是這個人改變了鄒文懷一身的命運。1958年,邵逸夫從新加坡返回香港準備進軍電影製作領域,成立了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 「香港電影傳奇」字頭的誕生:邵氏春秋
    邵山客到了南洋後,發現不少戲院雖然和「明星影業」有渠道合作,但是片源不穩定,一些鄉下地方就更不用說了,於是採取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為了家族生意,邵逸夫放棄考大學,與哥哥拉著放映車在東南亞打起了遊擊,直到1930年,南洋邵氏兄弟公司才正式掛牌。一次,邵逸夫為了採購有聲電影設備去了趟好萊塢,實實在在地開了眼界,他暗暗發誓自己也要做出一個東方好萊塢。
  • 嘉禾影視的崛起與沒落,與邵氏抗衡十幾年,終被收購的連渣都沒剩
    巔峰時期的嘉禾,是唯一一位能夠和邵氏電影相抗衡的存在,兩家的恩恩怨怨長達幾十年。奈何,最後嘉禾還是沒有逃過衰敗的結局,被收購的連渣都沒剩下。1958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影業」,當時在全國各地搜尋有實力的導演、演員等,鄒文懷、何冠昌、蔡永昌、梁風等人就是這個時候進去的。
  • 影視大亨邵逸夫安詳離世 88年影視路大盤點
    1977年  事業不斷壯大,但親人也在不斷離去,1973年和1975年,邵逸夫的大哥、二哥分別去世。受此影響,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開始慈善事業。為表彰邵逸夫熱心公益,1977年,他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冊封為爵士勳銜,成為香港娛樂圈獲得爵士頭銜的第一人。  1973年  1971年,邵氏上市,製片量亦進入頂峰期。
  • 鄒文懷拍《忍者龜》將華語片推向國際,獲封「香港電影教父」稱號
    鄒文懷嘉禾電影《忍者龜》據臺灣媒體報導,香港電影大亨鄒文懷2日傳出死訊,享年91歲。他從法庭翻譯轉行踏入電影圈,因為嫌邵氏電影公司低薪,走出來自立門戶創辦『嘉禾』,如果你常看香港電影,一定對4個金塊組成方型,背景音樂『登登登登』的旋律感到非常熟悉,這正是嘉禾電影的片頭。
  • 鄒文懷今日出殯,殯儀館拒收劉德華花牌
    新京報訊 (記者 滕朝)11月12日上午,鄒文懷先生在香港殯儀館出殯,整個過程十分低調,以家祭形式進行,沒有對外開放,殯儀館水牌上也沒有鄒文懷名字。11月11日,鄒文懷先生已於香港殯儀館設靈,喪禮按照鄒文懷生前意願,儘量低調從簡。
  • 影視大亨邵逸夫製造華語經典 看走眼錯失李小龍【2】
    邵逸夫和李翰祥為「電影到底是要票房還是要藝術」產生分歧,李翰祥因此遭到雪藏。但因電懋陸運濤支持嚴俊導演黃梅調歌唱片《梁山伯與祝英臺》,邵逸夫為了「鬥氣」,重新起用李翰祥和他人搭檔用半個月拍出了同題材作品,邵氏和電懋的競爭達到白熱化。1963年,李翰祥版本的「梁祝」在臺灣引起巨大轟動,並獲金馬獎多項大獎,演員凌波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人瞬間變成了大明星。
  • 邵氏電影的傳奇之路上,邵逸夫的大哥和二哥被新加坡首富先後逼走
    1964年,對於邵逸夫和他的公司來說是一個禍不單行的年頭,2月5日,他的長子邵維銘突然被綁架,七月,邵氏當紅明星林黛自殺身身亡,同年,邵氏最倚重的導演李翰祥和邵逸夫談判破裂,帶上人離開,而那個時候,邵氏與電懋的競爭業進入了你死我活的狀態,壓力如同香港的颱風,滾滾而來,壓城欲摧;而截止到1964年,邵氏在香港從事電影製片發行已經有32年,其中幾經波折,在邵逸夫之前
  • 藍潔瑛去世,劉德華被罵;送別鄒文懷,又有人盯上了他
    鄒文懷10月30日去世,享年91歲,按照他生前意願,喪禮低調從簡,不設共祭,只有家人在香港殯儀館設靈,舉行家祭儀式,甚至殯儀館水牌上都沒有鄒文懷的名字。雖然葬禮從簡,深感鄒文懷栽培之恩的劉德華還是送來了鮮花表示敬重。殯儀館按家人要求,拍了照片後婉拒。
  • 香港邵氏,大哥邵醉翁才是開拓者,親兄弟後來分道揚鑣
    說到華語電影的百年發展,就繞不開香港邵氏家族。邵氏家族最有影響力的無疑就是邵逸夫。邵逸夫的崛起,絕不是個人單打獨鬥,他有大名鼎鼎的親兄弟四人,他被稱為「邵老六」。說到邵氏電影,要從邵逸夫的老爸邵玉軒說起,更離不開大哥邵醉翁。
  • 都看過邵氏電影,卻不知邵逸夫故居就在鎮海
    也許你看過很多邵氏電影,卻未曾踏入過邵逸夫先生的故居,沒關係,今天小編就帶你瞧一瞧~邵逸夫簡介邵逸夫生活照邵逸夫是中國有聲電影的鼻祖,1958年他在香港設立了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他旗下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慣稱無線電視)主導著香港的電視行業。
  • 文化輿情第065期 邵逸夫辭世 邵氏精神何去何從-文化產業頻道-中國...
    六叔在香港,名叫邵逸夫。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總監卓伯棠表示,邵逸夫成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曾經每年出產數十部電影,對行業的貢獻好大,而且電影都以中國文化為主題,能夠給一些在當時未能返回內地的海外華人觀眾一種心靈上的滿足。
  • 林正英和他的「殭屍喜劇消亡史」
    打虎親兄弟,這一年邵逸夫收購重組「邵氏父子」公司,取名「邵氏兄弟」。邵逸夫是個聰明人,你不是拍時裝嘛,那我就拍古裝,看膩了男歡女愛的觀眾對邵氏有了好感,江湖再也不是一家獨大。一場較量也就此悄然無聲地展開。
  • 邵逸夫:逸夫樓遍布全國
    邵氏易主 逸夫歸隱  他的邵氏電影曾經幾乎壟斷了香港的電影工業,他的TVB迄今仍是屹立香江不倒的電視巨無霸,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及其它文化藝術、醫療機構遍布中國各地……他就是邵逸夫。  但從明年起,TVB這個巨無霸長達31年的「邵氏時代」正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