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十裡洋場,上海「明星影業」董事周劍雲聯合「大中華百合」、「民新」、「友聯」、「上海」、「華劇」一同限制邵家的「天一影片」的發行,頗有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之勢,史稱六合圍剿。
面對壓力,老大邵醉翁決定與老二邵村人留守上海,派老三邵山客去南洋開拓市場,在家中排行老六的逸夫童鞋此時還是中學生,距離這個名字出現在你們學校的教學樓上還要半個世紀。
邵山客到了南洋後,發現不少戲院雖然和「明星影業」有渠道合作,但是片源不穩定,一些鄉下地方就更不用說了,於是採取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
為了家族生意,邵逸夫放棄考大學,與哥哥拉著放映車在東南亞打起了遊擊,直到1930年,南洋邵氏兄弟公司才正式掛牌。
一次,邵逸夫為了採購有聲電影設備去了趟好萊塢,實實在在地開了眼界,他暗暗發誓自己也要做出一個東方好萊塢。
不久,淞滬會戰爆發,大哥邵醉翁輾轉來到香港,因為有了有聲設備,邵氏拍出了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終結了默片時代。
但是,不正當的競爭行為依舊存在,公司片場庫房連續遭受兩場大火,邵醉翁苦心經營的一切付之一炬,自己也生了場大病,從此一蹶不振。
二哥邵村人因為是做會計出身,拍片策略保守,接棒後的幾年都沒有大熱的電影,乾脆搞起了地產,這不禁讓邵逸夫擔憂了起來。
這期間的故事有兩個版本,一說是邵逸夫「杯酒釋兵權」,逼二哥退位讓賢,也有說邵逸夫向哥哥們主動請纓,總之最後邵逸夫成為了邵氏電影的一把手,這一年,他已經50歲了。
邵逸夫上臺後,一下就問二哥要了清水灣80萬平方英尺的地皮,用來興建片場影棚,著手打造東方好萊塢。未來,無數耀眼的新星、經典的影片將從這片土地走出。
當時,公司最大的對手是電懋,而林黛是電懋的頭牌女星,老爺子花雙倍的片酬將林黛挖了過來,打得電懋措手不及。
為了解決影片的宣發問題,邵老六又去請老朋友幫忙,但此時大家都已年近花甲,力不從心,於是老朋友向他推薦了在報社工作的鄒文懷。
鄒文懷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整個團隊都要由他來組建,邵逸夫不得插手,老爺子當時求賢若渴,就一口答應了,這也為後來鄒文懷的出走邵氏創辦嘉禾埋下了大大的伏筆。
至於邵逸夫三擒三縱名導李翰祥的故事,小編之前已經單獨撰文講過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小編的舊文,這又是一段傳奇。
鄒文懷帶著一票兄弟,為邵逸夫打下了香港電影的半壁江山,創就邵氏的輝煌。這看起來欣欣向榮的一切,在當時已經61歲的邵逸夫遇到方逸華之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