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大亨邵逸夫安詳離世 88年影視路大盤點

2020-12-12 中國青年網

  【電視期1980年-2002年】

  重心移至電視,TVB出名劇

  1970年代末

  上世紀70年代後期,受嘉禾電影的衝擊,邵氏的電影產業受到影響,邵逸夫將重心轉投新興的電視行業,邵氏電影開始減產,租出或賣出院線。

  1977年

  事業不斷壯大,但親人也在不斷離去,1973年和1975年,邵逸夫的大哥、二哥分別去世。受此影響,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開始慈善事業。為表彰邵逸夫熱心公益,1977年,他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冊封為爵士勳銜,成為香港娛樂圈獲得爵士頭銜的第一人。

  1973年

  1971年,邵氏上市,製片量亦進入頂峰期。1973年推出《七十二家房客》,刷新票房紀錄,重振了粵語電影的地位。1974年拍片達到50部,單一公司有如此年產量,是香港影業史上罕見的。這一時期邵氏的全球戰略穩健推進。在新加坡建成總統戲院後第五年,邵氏再添三條院線。包括新加坡在內,邵氏機構的全球連鎖戲院已達230家。

  【鼎盛期 1965年-1977年】

  立新武俠電影,失巨星李小龍

  1970年

  1970年,李小龍回到香港尋求發展,並找到邵氏尋求合作,因為要求每部影片1萬美元的片酬,最終未能合作成功。同年,鄒文懷因和邵逸夫、方逸華(1969年進入邵氏,邵逸夫前妻去世後,兩人於1997年結婚)經營理念不合,離開邵氏成立了嘉禾公司,並籤下李小龍拍攝了《唐山大兄》,影片獲得成功,嘉禾也藉此成名,和邵氏形成競爭關係。

  1967年

  張徹認為要改變邵氏影片「陰柔」風格,就要從劇本開始著手,1965年支持胡金銓拍出由嶽華、鄭佩佩主演的《大醉俠》,正式開創香港新派武打片的熱潮。但影片票房不佳,導致邵逸夫不高興,並不再支持他拍攝《龍門客棧》。1966年張徹執導了《獨臂刀》,1967年該片上映,首周就獲得了百萬票房,刷新香港電影票房紀錄。這部影片成為新派武打片中影響最深的一部,也成為邵氏武俠片的代表作。之後,則陸續拍出了無數武俠電影,張徹更是成為一代名導。

  雖然《獨臂刀》大獲成功,邵逸夫卻被指責「看走眼」,放走了之後胡金銓在臺灣獲票房紀錄的《龍門客棧》。

  1980年

  1980年6月26日,TVB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去世,邵逸夫成為新任董事局主席,自此又開始自己的電視大業。接棒TVB後的邵逸夫,把之前在邵氏電影公司貫徹的「明星」理念帶到TVB,不僅挖來了汪明荃,也更重視無線藝人培訓班。在這之後,藝人培訓班中湧現了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劉嘉玲等數不盡的耀眼明星。邵逸夫接棒的1980年,TVB推出的劇集《上海灘》紅遍亞洲。

  1987年

  1987年,邵氏電影公司正式停產,邵逸夫加大力度發展TVB。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後期,TVB迎來鼎盛發展,成為首個以及唯一一個能夠覆蓋兩岸三地的華語電視媒體(大陸的廣東地區可以收看)。所播劇集更是創下一個個高收視,其中的金庸武俠劇、《大時代》等商戰題材劇至今仍為經典。競爭對手亞視收視不敵TVB,也因經營問題屢次易主,TVB卻一直是邵逸夫的電視帝國。

  【謝幕期 2002年-2012年】

  百歲老人卸任

  2010年

  2003年,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宣布斥1.8億美元,重新在將軍阝奧興建邵氏影城,在2006年局部落成,當時有消息稱該影城全面啟用之後邵氏會再拍攝電影。

  2010年1月1日,邵逸夫卸任TVB行政主席職務,由其妻方逸華接任,但仍出任董事局非執行主席。2012年1月1日卸任TVB非執行主席及非執行董事職務,由副行政主席梁乃鵬接任行政主席。邵逸夫在105歲之際,才真正放手自己執掌一生的邵氏娛樂帝國。

相關焦點

  • 107歲影視大亨邵逸夫家中仙逝 TVB播紀念特輯
    1月7日清晨,107歲的邵逸夫在香港家中安詳辭世,百歲傳奇人生畫上句號。 邵逸夫1907年出生於浙江寧波,是香港知名的電影製作人、娛樂業大亨、慈善家。據悉,邵逸夫追思會的詳情將另行公布。 家中昏迷搶救無效 昨天上午,香港無線電視(TVB)在官網上發布消息,稱邵逸夫爵士於當天清晨6時55分,在家人陪伴下於家中離世。據了解,當時邵逸夫被發現昏迷在西貢嘉澍路清水灣大廈住所內,救護車到場進行搶救,最終搶救無效,享年107歲。 香港無線電視昨天發訃告,對邵逸夫的離世表示哀悼。
  • 邵逸夫的一生:一部香港影視現代史
    邵逸夫的一生:一部香港影視現代史   昨天上午,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上海商會成員,香港知名電影製作人、娛樂業大亨、慈善家邵逸夫被家人發現昏迷於香港西貢嘉澍路清水灣大廈住所之內,隨後趕到的救護車將昏迷的邵逸夫送醫。
  • 影視大亨邵逸夫製造華語經典 看走眼錯失李小龍【2】
    1977年   事業不斷壯大,但親人也在不斷離去,1973年和1975年,邵逸夫的大哥、二哥分別去世。受此影響,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開始慈善事業。為表彰邵逸夫熱心公益,1977年,他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冊封為爵士勳銜,成為香港娛樂圈獲得爵士頭銜的第一人。   1973年   1971年,邵氏上市,製片量亦進入頂峰期。
  • 特別策劃|大亨小事:邵逸夫的20段軼聞掌故
    搜狐娛樂訊(背背山/策劃 馬嫚麗/文)【前言】2014年1月7日清晨,香港著名企業家、電影製片人、慈善家邵逸夫爵士在家人的陪伴下,於私人寓所安詳去世,享年107歲。作為一代大亨,邵逸夫給公眾留下來的「遺產」不僅僅是遍布中國各大院校的「逸夫樓」,還有一段段傳奇。在人人都在稱頌他的豐功偉績的時候,我們選擇了以下20個小掌故,也許看過這些之後,你才會感到真正結識了這位傳說中的人物。  No.1 名字的故事——其實,「逸夫」只是他的別號  邵逸夫原名叫「邵仁楞」。
  • 傳奇大亨玫瑰原型是誰 玫瑰結局是什麼
    ­  ­ 《傳奇大亨》以愛國愛港的華語影視教父邵逸夫先生以及中國早期影視拓荒者為原型創作,展現中國影視與香港發展的百年變遷,以及華人百折不撓的精神,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  ­ 邵逸夫叱吒娛樂圈大半個世紀,打造出邵氏、無線兩個影視王國,培育了數之不盡的演藝人才;同時,他熱心公益,多年來捐出龐大善款。­  ­ 為了紀念邵逸夫以及中國早期影視的拓荒者,電視劇《傳奇大亨》塑造出主角顧延枚,講述一代華語影視傳媒大亨的個人成長史。
  • [網易旅遊]-就這一分鐘vol.8 紀念邵逸夫
    【新聞一 紀念邵逸夫 盤點各地逸夫樓】1月7日早晨6時55分,邵逸夫在香港家中安詳離世,享年107歲。邵逸夫叱吒娛樂圈大半個世紀,打造邵氏、無線兩個影視王國,培育了數之不盡的演藝人才。在中國,來自不同地域的年輕人常常可以找到共同點,那就是在他們曾就讀的學校裡都有一座「逸夫樓」。邵逸夫叱吒娛樂圈大半個世紀,打造邵氏、無線兩個影視王國,培育了數之不盡的演藝人才。在中國,來自不同地域的年輕人常常可以找到共同點,那就是在他們曾就讀的學校裡都有一座「逸夫樓」。
  • 哈爾濱老伯赴港向邵逸夫致敬
    南都訊 記者何薇 香港影視巨子、大慈善家邵逸夫的追思會於上周五舉行,多位香港立法會的議員在會後追思與六叔生前的點滴,由於當日的追思會是向公眾開放的,因此也有不少與邵逸夫素未謀面的市民自發到現場向邵逸夫致敬。追思會結束後,邵逸夫的骨灰稍後將會安葬於新加坡。
  • 影視路華麗變身 盡展老上海風情——車墩鎮持續推進「美麗街區」建設
    車墩鎮唯一一條影視特色風情街改造完畢。近日,記者從車墩鎮社區服務中心了解到,歷時三年,車墩鎮影視路華麗變身,通過統一店招、綠化升級、設置停車場等項目,提升了周邊整體環境風貌,為居民打造身邊看得見的「美麗街區」。
  • 邵氏電影的傳奇之路上,邵逸夫的大哥和二哥被新加坡首富先後逼走
    2014年1月17日,107歲的邵逸夫先生在香港逝世,各界紛紛哀悼,讚頌他的傳奇人生,邵逸夫是香港當之無愧的影視大亨,他旗下的邵氏兄弟出產了上千部的電影,他當年執掌的TVB王國是目前目前亞洲最大中文內容的供貨商,在香港有著近乎壟斷的競爭狀況,他自1957年來到香港,此後在香港影視界的競爭中他堪稱是遇神殺神
  • 《傳奇大亨》:跟著張翰一起,重溫百年電影傳奇
    作為香港電影的拓荒者,邵逸夫成立的邵氏,在超過半個世紀的起伏跌宕中締造過無數經典,邵逸夫先生則堪稱傳奇。那麼,以邵逸夫那一代影視教父為原型的電視劇《傳奇大亨》自然不能錯過,看完四集,感慨良多。《傳奇大亨》中,張翰飾演的顧延枚雖有諸多邵逸夫的影子,但劇情的編排上卻做了很多取捨,開篇選電影淘汰戲曲為切入點就牢牢的把觀眾釘在熒幕前。
  • 邵逸夫107歲仙逝時,4個兒女卻無人願繼承他的遺產,這是為何?
    千磨萬擊依然堅強生活1907年,邵逸夫於浙江寧波鎮海出生,那時邵逸夫的父親經營著一家顏料公司,家庭比較優渥,因此邵逸夫從小就受到了先進文化的薰陶,這也為他以後走上娛樂業這條路奠定了基礎。漸漸地,邵逸夫在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等地也有了的知名度,於是邵逸夫在新加坡成立了他們自己的影視公司。邵逸夫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影視製作中,在邵逸夫十八歲的時候,他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攝影師,拍攝很多作品。在獲得小小成功後,他並不安於現狀。
  • 成都一百歲老人生日當天安詳離世
    成都一百歲老人生日當天安詳離世   9月28日晚8時55分,百歲老人程巧聰在成都家中安詳離世1911年農曆九月初二,她出生在榮縣邱家灣,幼年時家境富裕,讀書成績優異。後來家道中落,她初中畢業後求學受阻。當時,母親希望她早點嫁人,但遭到她強烈反對。父親悄悄給她湊足盤纏,她得以和同學一起赴蓉求學。從此,她走上一條進步青年之路。在成都,程巧聰入讀師範學校,接受了不少進步思想,積極參加進步活動。抗日戰爭勝利後,她和進步青年陳治波結為夫妻。
  • 傳奇大亨顧氏四兄弟有原型嗎 真實歷史原型都是誰
    (更多劇情看點:傳奇大亨梅燕喜歡顧桑落嗎 顧大哥為何讓她梅燕去龍城)­  此外,孫瑋飾演的是顧家二哥顧屠蘇、譚凱飾演的是顧家三哥顧若下。顧延枚是顧家老么,他是一個有夢想,並為夢想執著付出的電影人。他敢於追求夢想,敢於自我轉型,即使遇到了行業的排擠與各種困難」。面對殘酷的商戰,顧延枚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他耗盡心血,恢復戰亂後的香港電影市場,最終成長為一代「影視大亨」。
  • 邵逸夫:逸夫樓遍布全國
    邵家兄弟幾乎都進入娛樂圈,大哥邵醉翁於1924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開始闖入當時尚屬草創時期的中國電影業。  1926年,剛從中學畢業的邵逸夫,應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協助開拓南洋電影市場,從此開始其一生與電影業的不解之緣。1930年,經受多番磨難的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掛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  1929年到1933年,美國的經濟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蕭條。
  • 數風流人物,看傳承套路:香港娛樂大亨傳承記
    如何來處理好家族財產分配,成了風流大亨們的「垂暮」之憂。「風流但不下流」邵逸夫邵逸夫,這位香港影視大亨,因家中排行老六,生前常被人直呼作「六叔」。以前,一聽到人家喊他「六叔」, 他會隨和回應一聲「大家好!
  • 都看過邵氏電影,卻不知邵逸夫故居就在鎮海
    邵逸夫一生拍了1000多部電影,開了200多家影院,打造出最賺錢的「東方好萊塢」;他還是全球最大的中文電視節目製作商,製作出《上海灘》、《射鵰英雄傳》等經典電視劇;他一手捧紅了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等一大批影視巨星。
  • 香港影視大亨向華強申居留臺灣 島內綠營「警惕」上了
    香港影視大亨向華強申居留臺灣 島內綠營「警惕」上了 2020-12-25 09:19:55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朱延靜 責任編輯:朱延靜
  • 「小氣」邵逸夫:一生捐了3萬棟逸夫樓為什麼少了「逸夫」二字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2073字,閱讀約5分鐘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發,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同度過這一難關。當時,此人捐資1億港元,支持汶川地區重建。邵逸夫的邵氏家族曾是江浙一帶的名門望族,但到了邵逸夫這一代,家族早已淪陷。邵逸夫成年時,邵家只有一棟上海老房子和一個叫「笑舞臺」的上海劇場。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電影公司」,這也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前身。此時,肖正在讀高中。1926年,高中畢業的邵逸夫應三弟邵仁美之邀南下新加坡,協助開拓南洋電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