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過年出門要注意哪些

2020-12-19 小龍論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過年出門要注意哪些

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從古至今遺留下來了無數的文化瑰寶。就像大家在博物館中看到的那些一樣,這些有形的東西能夠最直接的將那一個時期的歷史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可是既然說了,我們國家的歷史悠久,在我們身邊肯定不可能就只有在博物館中的那一些,才能夠被叫做中國的精粹。其實在我們身邊,也存留著許許多多的非物質的精神遺產,只不過有時候是我們大家並不怎麼去注意它罷了。

那今天小編將就想給大家說的就是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俗語。俗語一直都存在於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接觸俗語,可能也只是拿來隨口說說,並沒有做過多的思考,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又會覺得這些俗語頗有它們的含義,也算是老一輩的經驗總結。當然其中也不乏帶有迷信色彩的玄說,這種大家忽視就可以了。農村人的精神交流中,最普遍的就是習俗,雖然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內涵,但村民們一聽就能夠知其中表達的意思。

因此很多的村民們,雖然看似並沒有多少文化,卻能夠將這些俗語凸顯出來。到了今天過後,日子變得更好了,這些俗語也漸漸被年輕人所遺忘。春節每次回家的時候,總能聽到老人們對晚輩們傳頌著很多的俗語,聽起來讓人回味不已。比如說「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這句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過年出門要注意哪些?

這句老話在今天,依然在有些農村裡的老人還會遵守的。其字面的意思是說,每個月逢七的日子不能出遠門,比如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宜出遠門。而每個月逢八的日子不宜動身回家,也就是初八、十八和二十八這幾天最好不要歸家。另外每個月在初九的時候也最好不要出門,因為古人認為這一點出門很容易惹是非。所謂七不出,不知道在別的地方指的是什麼時候,反正小編的家鄉一般都是指大年初七,也就是正月初七。

現在有許多農村的青壯年勞力紛紛外出打工,而一般的單位都是初八上班,可即使如此,我們這裡的人也會儘量避免初七出門,寧願提前到初六。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樣一句民俗。其實之所以形成這樣一種講法,最初來源於中國古時候人們講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人們認為只要這七件事沒有處理好,就不能出門,出門也不會安心。久而久之就在過年期間形成了這樣一種民俗了。

「初八不能回家」又該如何理解呢?這其實和古代的一個典故有關,那便是古代的八大準則,這裡面說的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如果有家裡有後輩犯了這些錯誤時,家人就會很不歡迎他回家,所以說「八不回家」還真不是迷信傳說。但是一開始的八不回家只是一種比喻,後來才慢慢演變成初八這一天具體的時間,這就是八不回家的全部解釋。

初九出門惹事非這一條,這句話則是沒有什麼講究了,很多人認為「九」是最大的單數,所以這一天則會有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讓村民們的身心疲憊,被這些瑣事煩心。但實際上也有一些人則認為,在這一天福氣多。在土家族人的聚集區,雖然歷朝歷代受漢族的影響,可但他們卻有著自己的民俗、文化,因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講究。

在土家族的習俗中,冬月的雞日,也就是三、六、九,和臘月的牛日,在土家族文化都被認為是紅煞日,這幾個日子裡,這些地區的人們是非常忌諱出遠門的,認為會有血光之災。古人出門要講究黃道吉日,「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看起來像在說,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宜出門,初八(十八、二十八)不宜從遠處歸家,初九出門的話,可能就會惹是非!

其解釋是,七字象匕首,出門會不吉利,而八字是撇開的,宜出不宜進,回家之路會遭遇坎坷。這些解釋,聽起來就有些牽強附會。還有一種解釋,七不出是指古代的休妻,如果妻子沒有犯七條戒律,男人是不能修的。七條是指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這個解釋在這裡也有點解釋不通。可能很多人在了解完這一句俗語之後,會覺得這些不過就是古人們的無稽之談。

確實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現如今,這樣的說法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去信的依據了。可是小編覺得,這樣的一種俗語的出現,不過就是老祖宗們對平安的一種追求,還有對自身的一種約束罷了。畢竟在古代那種很是落後的社會,我們並不能夠那現在的這種眼光去看待他們。現在這句話也被很多人運用至今,小編覺得俗語就是這樣具有魅力,只要我們拋開迷信部分,就能從中看出古人的生活習慣,以及他們的觀點和思想,也是很有意思的,大家過年出門注意交通安全就好了,畢竟春節交通不好,對待俗語還是要科學看待,那麼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過年出門要注意哪些?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過年出門要注意哪些文丨蟈蟈論農村人的精神交流中,最普遍的就是習俗,雖然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內涵,但村民們一聽就能夠知其中表達的意思。現如今就有很多的老人,還是會經常的根據俗語中的知識來生活,那現在已經2019年了,再過一個月就該到了我們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春節了。說起過年,小編就想起來了一句與之有關的俗語,也就是: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咋一聽起來好像講的是在過年期間的禁忌,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19年過年的時候到底要注意哪一些東西呢?
  •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七不出說道七,筆者第一反應就是「頭七」,逝者第一次回家的日子,聽起來確實有些避諱。
  • 年底了,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就比如這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有的人就是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八不歸也是非常的好理解,就是農曆的初八,十八,二十八這幾個日子不能從外地趕回家,因為這個日子回家的話,不但是影響到自己的運勢,還會影響到家人的運勢,所以老人都是千叮囑萬囑咐的告訴我們啥時候出門回家是最好的。
  •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究竟是什麼意思,長見識!
    俗語背後的智慧,才是俗語文化魅力所在。雖然現在農村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農村文化和淳樸的民風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這句話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含義,說得有道理嗎?仔細看過之後,還真是漲了不少見識!
  • 農村老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出遠門的時候,都要選個黃道吉日,目的就是圖個順風順水。到後來有了一句「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的老話。農村人為什麼「逢七不出門」呢?由於各地的風俗不同,對這句話的解釋也有所不同。第一種解釋是:「七」諧音「妻」,逢七出門就等於說是「七(妻)離」。
  • 農村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
    眼看春節臨近,農村人即將走親訪友,互相祝福,由於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老百姓都很重視,所以春節人們做事都很講究,比如初一不能打罵小孩,正月裡不能剪頭,但是對於何時歸家出門也講究黃道吉日,比如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這又是啥講究呢?
  • 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例如在農村有句非常流行的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在普羅大眾的認知裡,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農曆初七的時候,一般是不允許出門的,而在農曆初八,則是不歸家。為何在農村人的眼裡,七和八會有獨特的意思呢,難道說初七出門或者初八回家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嗎?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 正月初九|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出門一大堆」啥意思
    ,一旦不加珍惜地將它倒掉,肯定會惹惱玉帝,以致招來損失。全家人在這一天都要開心,不生氣,也不打罵小孩子,生怕玉帝不開心,怪罪,俗話說「打生日,罵壽日」,他老人家過生日,再怎麼不開心,也要忍耐一下,不要讓玉帝生氣。我中華民族以九為大,正月為一年開始,初九日傳聞不管辦事還是許願,王皇大帝都賜天下萬民心想事成,好夢成真。
  • 俗話說:「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有何講究?七和八分別指什麼?
    從國家到省縣形成了行政秩序,從國家到宗族形成了倫理秩序,曾有一本書這樣寫道「國權不下縣,縣下唯宗族」,足以見得到宗族的勢力有多強大了。有了宗族關係,就會有綱常倫理和道德體系出來,它是控制人們日常生活的文化枷鎖。「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就是這樣一句俗語,經常會有人說是因為出門和回家的時候要挑選好日子,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它實際也是和封建綱常倫理有關。
  • 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忠告
    民間俗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脈,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因而在民俗廣為流傳,很多民間俗語的後面還蘊涵很深刻的大道理,就比如說《鬼谷子》中記載的農老一輩人說的「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便有很多人不理解真實的意義。
  • 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是什麼意思
    中國傳統節日多,節日裡總有著有趣的傳說,有些是你能理解的,有些不能,這不你理解民間傳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是什麼意思嗎?這裡的上九是指大年初九,你知道2018年大年初九是幾月幾號,大年初九是什麼節日嗎?民間傳說是民俗節日的一種,大年初九的風俗和禁忌都有哪些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初九是什麼日子?正月初九傳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介紹
    初九是什麼日子?正月初九傳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介紹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三界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有什麼講究?古人經驗不能不知!
    因此很多的村民們,雖然看似並沒有多少文化,卻能夠將這些俗語凸顯出來。到了今天過後,日子變得更好了,這些俗語也漸漸被年輕人所遺忘。春節每次回家的時候,總能聽到老人們對晚輩們傳頌著很多的俗語,聽起來讓人回味不已。
  •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七不出門,八不回家」,到底有什麼忌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而俗語就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在長期的勞動與交往過程中,通過對人、以及事物的細心觀察、分析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影響著後世人們。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句俗語是:「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其中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 正月初九,玉皇誕辰,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
    今天是正月初九,在傳統中被稱為天公生。天公就是指玉皇大帝,就是說今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猶如人間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聖、人間、地府的一切事。簡單的說就是天上的老大,掌管宇宙中的一切事物。
  •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 有哪些考究習俗?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是玉皇大帝的誕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他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這一天的漢族民俗,婦女多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這一天寄託了百姓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 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一大堆,原來正月初九還有這樣的講究
    民間傳說正月初九這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每到這天,人們總會以各種方式為玉皇大帝慶生,以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而在天庭,同樣也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為玉皇大帝應祝生日。民間傳說,每年到正月初九這天,無論天上還是地下的各種神仙都會來天庭向玉皇大帝祝賀生日,所以這天也被稱為「玉皇會」。舊時,各地的道觀和民間都要燒香念經,虔誠迎送,舉行各種祭典活動。
  •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都有哪些習俗呢?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在中國民俗信俗中,在古代人們將正月初九視為玉皇聖誕,民間俗稱「玉皇會」,傳說這天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都集中在一起慶賀。「玉皇大帝」在臘月廿五會會親自降臨下界,巡視察看各方情況,百姓是否安居樂業。
  • 正月初九,拜天公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玉皇大帝又叫天公,因此正月初九又俗稱「天公生」或者「玉皇會」。 傳說正月初九這一天,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大帝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示慶賀,自午夜零時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都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
  • 2019年新春專輯 | 敬畏天地 佛教與春節習俗之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傳說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求天公賜福,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民間傳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七不出。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