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2020-12-23 騰訊網

這又到了年底了,這個時候農民幾乎是沒有農活做的,大家都是聚在一起聊天,要麼就是在家裡待著,像我們北方地區冬季天氣寒冷,多數人都是喜歡貓在家裡,沒有事的時候大家就會在一起喝點小酒,聊聊天。你別看農民在家裡喝酒不幹啥,但是農民聊天起來都是帶有「學問」,比如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就會聊一些俗語,有的俗語也是意義比較深刻,帶有很多的警示意思。

雖然說有的俗語比較短,但是從細節上來看,是屬於短小精湛的話語,這個也是咱們說的通俗易懂,其實在農村裡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基本都會說上幾句俗語,但是有的人會說俗語,但是裡面的意思就很難懂了,就比如這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有的人就是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

首先在農村裡,很多的老人都會告訴我們一些關於出門的禁忌,比如你要是出遠門的話,那麼家裡的老人就會建議你哪天出門比較合適,畢竟在以前的時候,大家出門都是要看黃曆的,並不是糊裡糊塗的就走了,不過要是走的不遠的話,老人是不會在意的,但是出遠門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甚至是影響到我們的運勢,比如你初七要是出門的話,這個日子就是不太好。

所謂的初七是指的是農曆的初七,比如初七,十七,二十七都是單日子,在初七這天要是出門的話,那麼老人就會覺得這天不好,因為是單日子,在農村裡一般白事都是選擇單日子,加上白事有七的說法,所以初七這天出門不會有好的運勢,另外說八不歸是指的什麼意思呢?八不歸也是非常的好理解,就是農曆的初八,十八,二十八這幾個日子不能從外地趕回家,因為這個日子回家的話,不但是影響到自己的運勢,還會影響到家人的運勢,所以老人都是千叮囑萬囑咐的告訴我們啥時候出門回家是最好的。

最後說的這個就是「逢九出門惹是非」,這句話也是說逢帶九的日子不能出去,意思也是和前兩句差不多,那麼對於這些俗語來說有沒有道理呢?其實有的俗語也是根據老一輩人的經驗總結而來,這些俗語也是老人為了讓後人少走彎路總結出一些俗語,但是有的俗語就帶有迷信的意思了,時至如今科技那麼發達,一些迷信自然就是不攻自破了。

另外像這句「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來說,這句俗語也是出自南方地區,比如湖北,湖南,廣西等地比較流行,像土家族的人對這個還是比較相信的,但是像我們北方地區,多數都是按照「要想走三六九,要回家二五八」的說法來,所以說有的時候俗語也是分為南北方,不是所有的地區都受用的,你說呢?

相關焦點

  •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其中提著禮物走親戚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過年出門要注意哪些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過年出門要注意哪些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從古至今遺留下來了無數的文化瑰寶。就像大家在博物館中看到的那些一樣,這些有形的東西能夠最直接的將那一個時期的歷史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 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例如在農村有句非常流行的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在普羅大眾的認知裡,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農曆初七的時候,一般是不允許出門的,而在農曆初八,則是不歸家。為何在農村人的眼裡,七和八會有獨特的意思呢,難道說初七出門或者初八回家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嗎?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過年出門要注意哪些?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過年出門要注意哪些文丨蟈蟈論農村人的精神交流中,最普遍的就是習俗,雖然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內涵,但村民們一聽就能夠知其中表達的意思。說起過年,小編就想起來了一句與之有關的俗語,也就是: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咋一聽起來好像講的是在過年期間的禁忌,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19年過年的時候到底要注意哪一些東西呢?出門在外,最讓家裡人擔心的就是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了,在過去不比現在。
  • 農村老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出遠門的時候,都要選個黃道吉日,目的就是圖個順風順水。到後來有了一句「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的老話。其實農村還有句老話叫做「三六九,往外走」。這裡的「三」諧音「散」,「六」諧音「溜」,「九」諧音「久」。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說,逢三、六、九出行很溜,順風順水,在外面經商或做官會很長久。
  • 正月初九|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出門一大堆」啥意思
    也是寓意日子紅紅火火,一家人越過越富有的意思。全家人在這一天都要開心,不生氣,也不打罵小孩子,生怕玉帝不開心,怪罪,俗話說「打生日,罵壽日」,他老人家過生日,再怎麼不開心,也要忍耐一下,不要讓玉帝生氣。我中華民族以九為大,正月為一年開始,初九日傳聞不管辦事還是許願,王皇大帝都賜天下萬民心想事成,好夢成真。
  • 農村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
    眼看春節臨近,農村人即將走親訪友,互相祝福,由於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老百姓都很重視,所以春節人們做事都很講究,比如初一不能打罵小孩,正月裡不能剪頭,但是對於何時歸家出門也講究黃道吉日,比如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這又是啥講究呢?
  •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究竟是什麼意思,長見識!
    雖然現在農村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農村文化和淳樸的民風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這句話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含義,說得有道理嗎?仔細看過之後,還真是漲了不少見識!七不出首先我們說「七不出」,古人認為七這個數字不吉利。
  • 農村老人常說的「七不出,八不歸,遇九財出空人回」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的「七不能出,八不能歸,遇九出門空手回」什麼意思?這是農村一句古老的俗語,是每個出家門的人,都必須遵循的,後來就形成了例規,逢七不出門,逢八不回家,逢九不出外也不回家。這在農村究竟有什麼講究嗎?是什麼原因呢?
  • 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是什麼意思
    中國傳統節日多,節日裡總有著有趣的傳說,有些是你能理解的,有些不能,這不你理解民間傳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是什麼意思嗎?這裡的上九是指大年初九,你知道2018年大年初九是幾月幾號,大年初九是什麼節日嗎?民間傳說是民俗節日的一種,大年初九的風俗和禁忌都有哪些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有什麼講究?古人經驗不能不知!
    農村人的精神交流中,最普遍的就是習俗,雖然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內涵,但村民們一聽就能夠知其中表達的意思。因此很多的村民們,雖然看似並沒有多少文化,卻能夠將這些俗語凸顯出來。到了今天過後,日子變得更好了,這些俗語也漸漸被年輕人所遺忘。春節每次回家的時候,總能聽到老人們對晚輩們傳頌著很多的俗語,聽起來讓人回味不已。
  • 在農村,老人常說「六酒,七宿,八飯,九坐」,啥意思?
    在農村,老人常說「六酒,七宿,八飯,九坐」,啥意思?文/猿飛日月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都不為人所熟知,這些俗語既然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如果我們不了解的話,我們可不能隨意的去揣摩其中的意思,若是揣摩錯了,被村裡人察覺的話,那可真的是貽笑大方,說實話,有些俗語說得十分精闢,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其中的意思,甚至能夠讓我們的人生受益無窮。
  • 農民常說:「逢九」不能種韭菜?啥意思?有道理不?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農民常說:「封九」不能種韭菜?啥意思?有道理不?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生活也得到了質的變化。
  • 農村老人說:「19年頭7年」寡「,7年難逢九,百年難逢一」說的啥
    在咱們農村人的生活中,農曆曆法一直站主要地位,可這樣說城市朋友記新曆,咱農民老百姓記舊曆,農村人的舊曆中,有著有趣又有重要意義的農曆節氣,比如我們皆熟知的農曆24節氣,在這24節氣中的每一個節氣日都對我們農村人有著不尋常意義及影響。
  • 俗話說:「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有何講究?七和八分別指什麼?
    從國家到省縣形成了行政秩序,從國家到宗族形成了倫理秩序,曾有一本書這樣寫道「國權不下縣,縣下唯宗族」,足以見得到宗族的勢力有多強大了。有了宗族關係,就會有綱常倫理和道德體系出來,它是控制人們日常生活的文化枷鎖。「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就是這樣一句俗語,經常會有人說是因為出門和回家的時候要挑選好日子,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它實際也是和封建綱常倫理有關。
  • 年底將至,農村老人說「豬7,狗8,羊對中」,這話是啥意思呢?
    ,羊對中」,這話估計你都不太清楚是啥意思?這句俗語也是在春節或者其他的節日的時候,很多的老人經常說的俗語,畢竟這時間距離春節也是不遠了,農村裡就開始流行起了走親戚,你走親戚總不能空著手去吧?其次說的說的這個狗8,也是說的肉狗的出肉率,一般老人認為肉狗的豬肉率在8成左右,根據老人的說法是狗在生長的時候,身上的肉比較緊實,所以出肉率就高一點,不過這些數據來看呢,主要還是農村裡的一些土狗,要是養殖的肉狗那麼出肉率還要高一點,另外就是羊肉了,說的這個羊對中啥意思呢?
  • 正月初七: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我們誤解了好多年
    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農曆初七這一天不出門,初八則不回家。更有人連農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這幾天都算了進去。對此,有人批評說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糟粕。「七不出,八不歸」實際上是老祖宗留下來教育人的話,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宰豬講究多:「逢亥不殺豬」是啥意思?屠夫不能殺自家的豬?
    農村宰豬講究多:「逢亥不殺豬」是啥意思?屠夫不能殺自家的豬?又到了年底,在進入到臘月之後,中國新年馬上就要開始殺年豬過新年了。農村的古老諺語經常說,「小寒大寒,殺豬過年」是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的習俗。然而現在,由於大量農民在外工作,留在農村的都是老人和婦女,而且豬肉又很便宜,養豬成本又高,所以在農村養豬的人越來越少,養了那麼久的豬,卻賣不到好價錢,最後都紛紛放棄了養豬。由於現在養豬的少了,在農村殺豬也非常罕見了。只有運氣好,偶爾才能看到一兩次。這也表明,「我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的老話也過時了。由於這些原因,許多年輕人對殺豬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