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發掘王安石父親墓,專家剛開挖,王安石後人拿族譜趕來:住手

2020-12-18 騰訊網

王安石,生於公元1021年,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在詩詞上,「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時至今日還為人傳唱。在思想上,他的「五行說」為中國唯物主義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而在改革上,他反對保守的舊派黨羽,實行徹底的新法改革,雖然其中有些弊病,但還是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

就是這麼一個家喻戶曉的名人,其膝下雖然僅僅只有四個兒女,但卻有好些個兄弟姐妹,因此整個王家算是一個很大的家族了。而王家經過一千年的歷史滄桑,到現在還有多少後人呢?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在2009年9月的時候被揭曉了。當時有專家在南京發現了一座古墓,經過年代鑑定後,確定是一千年前的北宋古墓。當時這個古墓有些部分已經遭到了破壞,可能在這一千多年裡遭到了盜墓賊的發掘。

為了保護古墓守衛墓中文物,專家開始對古墓進行保護性的發掘。開掘的時候發現,這個墓葬其實相當儉樸,專家起初以為是普通地主之類的墓穴,直到看到了墓碑上的墓志銘,發現這墓志銘居然出自曾鞏之手。

曾鞏是生於北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能夠讓曾鞏題字的墓必定不像表面這麼簡單,經過專家的再三研究之後,確定這座古墓屬於王益,也就是北宋名臣王安石的父親。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全國媒體大肆報導,就在專家為這次的重大發現感到開心時,一個穿著樸素的村民卻突然出現,大聲喊著讓發掘隊伍趕緊停下。而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王水清。

王水清自稱是王安石的後人,讓考古隊停止挖掘祖先的墳墓,並希望將墓內的遺骸移葬到老家江西上池村裡頭。專家當然不能這麼輕易相信一個來路不明的人的話,但王水清隨後拿出來的族譜卻讓專家啞口無言。

在中國傳統中,安土重遷、落葉歸根是永遠逃不開的話題,而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修身齊家幾乎是每個古人的追求,因此,家族血脈在古人看來就十分重要。而為了保證家族血脈延續和後人認祖歸宗,族譜便應運而生。

即使時至今日,很多地方也依然在記族譜,而王水清能掏出族譜來,在專家看來也是並不令人驚訝的事。專家趕緊接過族譜,根據譜系往上溯源,最終確定王水清等人確實是王安石後人。

再加上王水清手裡有著上池村王家各戶的聯名籤字以及村委會的蓋章,這件事的可信度幾乎是百分之百了。最後,這件事也被媒體進行了跟進報導,南京文物保護部門確定王水清等人的身份之後,也應了他們的要求。

專家們先是將王益等人的遺骸和棺槨移除,交給了王水清等人,而後在妥善處理了墓穴內一應文物等,在不會傷害到古墓的前提下,將墓葬回填了。之後,南京文物保護部門還幫助王水清等人將王益棺槨送回了上池村。

而王水清以及村裡的王家後人一同將王益安葬在了螺峰之下。不僅如此,由於這一事件在新聞上多次報導,讓全國各地的王家後人都紛紛趕來上池村祭拜先祖。

他們手裡都拿著一本本族譜,就是這些族譜,將零落於全國各地的王家後人重新聚集起來,倒也真是令人感覺到世事的奇妙了。

相關焦點

  • 南京發現王安石父親之墓,剛開始發掘,其36代後人趕來:快停手
    但王安石父兄並未葬在王家家族墓地中,具體位置由於年代久遠,已經失去準確的信息記載,不過據傳聞稱是葬在了牛首山上;直到2009年,有人在南京將軍山上,發現了兩塊古老的石碑,隨後上報給當地文物局;考古專家根據其上所書碑文,才發現此地竟然是王安石的父親,王益的墳墓。
  • 王安石父親墓被發現,專家挖到一半,王安石後代聞訊拿著家譜趕到
    小編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座王安石父親墓被發現的事情,這座墓當時在被工地工人意外發現並且專家在挖到一半的時候,卻被王安石的後人給阻止了,王安石後代聞訊拿著家譜趕到,對專家大喊道:停手,這個事情是怎麼樣的呢?且聽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一下。
  • 南京發現王安石父親墓,剛挖到棺槨,王安石36代孫趕來:馬上停手
    這是王安石在1052年為父兄掃墓時寫下的詩句,王安石之父王益只活了46歲,長兄王安仁也是英年早逝,此詩代表了王安石對親人的無限追思。但王安石的父兄並未葬在家族墓中,相傳是葬在了牛首山,多年以來並未被發掘。
  • 南京發現王安石父親墓,考古隊挖到一半時,後人拿家譜趕到
    2009年,南京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就在修建別墅的時候,挖到了大量的墓磚,考古隊知道後立刻讓他們停止了項目,因為這個地方很有可能 是古代墓葬群。而且他們修建別墅的這個地方離沐英家族墓很近,很大可能是沐英的後代。所以立即進行了修復,考古隊判斷這是一座明代墓葬。但是因為來得晚了,古墓還是被施工隊破壞的很嚴重,已經沒有了考古的價值。準備把墓葬掩埋了。
  • 考古專家挖掘王安石父親古墳,王氏後人前來制止
    ——王安石《元日》王安石是一位很有遠見的政治家,他為官期間,做了很多次改革,雖然受到百姓以及其他同僚的反對。但是從朝廷角度來說,這些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整個國家的發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上有很大影響力之外,在文學也有很大造詣。此前在南京就發現一座古墓,最後經過考證,這座墓其實是王安石父親的墓。
  • 南京發現王安石父親墓,專家挖的正起勁,王家後代現身:不準挖
    其實後來的時候王安石之所以能成功,也多虧了他的父親 ,他的父親王益發現王安石自幼聰慧,酷愛讀書,王益認為,與其讓王安石呆在家裡跟著先生學習,不如讓王安石跟著自己遊歷天下,畢竟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也正是他的父親帶著他去巡遊私訪,讓當時的王安石真正的有了見識,了解當地的民生民情。
  • 考古專家在南京發現王安石父親的墓,挖掘一半時,被王氏家族阻止
    早在100到120萬年前,南京就已經有了古人類活動。35到60多萬年前,便有猿人在這裡生活。在同一個地點發現兩個人種,全世界只有南京一個地方,為「人類多地起源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而且還證明了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後來的歷史中,南京是六朝古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不少考古專家都來這裡考查,想要發現了解更多有關古人的東西。
  • 南京發現王安石父親墓,專家挖到一半遭人阻攔,自稱王家後人
    眾所周知南京有著7000多年的歷史文明,地理位置優越,因此南京也有500多年的建都歷史,在南京歷史上留下的文化遺產更是數不勝數。在2009年的一天,南京一處工地正在施工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工地的負責人便馬上聯繫了南京的文物局,文物局很快派考古專家來到了現場,趕到現場的考古人員看到古墓後馬上展開了對古墓勘察。
  • 王安石之父墓穴在南京出土,考古專家剛開始挖,一群人大喊:住手
    但正是因為墓主會在自己的棺材中放上眾多金銀珠寶,於是便出現了一個職業:盜墓,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無數高樓從地而起,這就導致了很多古人的墓穴被發現,於是便會有專門的考古學家前來進行保護性挖掘。今天小編就要跟大家講一個關於古代陵墓的故事。在南京西南部的將軍山是一處較為著名的古遺址,而在這裡建造的沐英家族墓被當地人稱為繼十三陵之後最豪華的家族墓園。
  • 南京意外發現王安石父親墓,考古專家挖掘一半,王氏36代孫找來了
    但無論千秋功過後人如何評說,都不可否認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及至今日,他在歲月裡留下的濃墨重彩仍未褪色。往事越千年,與王安石有關的一切早已散落在時光深處,有些在史書上飛揚,有些在土地下絮語,等著今人的發掘。
  • 南京將軍山出現怪石,考古隊挖到王安石父親墓,卻遭村民聯名制止
    南京工人挖到石板,專家以為是朱元璋義子墓,卻發現與王安石有關文/一休道在南京有一座非常有名的沐英墓,沐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義子,沐英的家族墓群就在南京的將軍上南京也是許多古代文人喜歡居住的地方,隋唐時期的李白、劉禹錫、李商隱等著名詩人都曾經到南京居住過,還有北宋時期的名相王安石也在這裡擔任過職位,最後定居於此,終老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王安石祖籍是在江西,但是卻在江蘇南京發現了王安石父親古墓的原因了。
  • 安徽發現清朝大內侍衛墓,專家剛開挖,墓主後人趕來怒斥:住手!
    在我國的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這些地方就有非常多的古墓。事實跟專家推測的並無兩樣,這裡面發掘出了一座合葬墓和一座單人墓,按照陪葬的物品看,墓主人生前應該是清朝五品官員。
  • 安徽發現清朝大內侍衛墓,專家剛開挖,墓主後人趕來怒斥:快住手
    經過考古專家們的初步勘測,斷定這是一處「家族性墓葬」,時間約在清朝時期,他們立馬展開了搶救性發掘,果然,3座古墓接連出土,其中包括夫妻合葬墓2座、單棺墓1座。考古專家們瞬間眼睛一亮,要知道,在清朝,漢人想要成為宮廷侍衛必須通過武舉選拔,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同時,清朝的大內侍衛雖然有官階,但武官和文官不同,他們只有頂戴,沒有花翎,如此一來,墓主人的身份就能更容易地確定了。
  • 王安石後人遠赴南京祭祖 取抔墳土返回江西故裡
    王安石後人來寧祭祖 取抔墳土回江西故裡  去年9月份,晨報第一時間披露出在將軍山某工地發現王安石父兄墓葬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多方的關注。而在今年4月,王安石遠在江西的後人趕到南京,祭掃祖墳,並通過晨報表達了「想將祖先墓葬移到江西」的想法。
  • 韋力︱歐陽修、王安石與「三蘇」的祠與墓
    在這座葫蘆形的大墓右側是一片竹林,這片竹林有數畝之大,所種為早園竹,竹林中有十餘座墳丘,從石碑看都姓歐陽,估計是歐陽家族後人。歐陽修墓薛夫人墓王安石祠堂王安石故裡、祠堂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
  • 開門望鐘山——王安石寄情南京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他的名頭很多,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除了作為官員外,王安石最廣為人知的則是他在文學上的巨大成就,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泊船瓜洲》、《元日》、《梅花》等詩作皆影響深遠,知名度很高。王安石雖然籍貫江西,但他的一生卻與南京有著不解之緣。
  • 王安石在南京:丁憂江寧,靜待天時
    早在寶元二年(1039),王安石的父親在江寧(今南京)通判任上去世,臨終囑咐兒子們將他安葬在江寧,從此,王安石和兄弟們就在江寧定居了。嘉祐八年(1063) 八月,王安石(43歲)的母親吳氏在京城去世,王安石扶靈柩回江寧府安葬,之後在江寧丁憂。這次,王安石在江寧住了五年之久,一直到神宗在位的熙寧元年(1068)。
  • 褒禪山是王安石的過客,王安石是褒禪山的千年
    對褒禪山情有獨鍾由來已久,當年我在中學講授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覺得1054年的王安石太牛,居然在半途而廢的褒禪山華陽洞裡領悟出那麼多深刻的道理來,所以我就對學生們說,「找個禮拜天,你們也去遊一遊褒禪山,也弄一些哲理出來,放上八九百年,就成為名人名言了」。學生們搖頭晃腦地笑著,很興奮,似乎自己快跟王安石平起平坐了。
  • 王安石曾在南京購置半山園 不設圍牆且過於簡陋
    讓我們來看一看王安石在南京時和房子有關的那些故事吧。  少年隨全家遷居江寧,  家境清寒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撫州)人,卻與南京頗為有緣,多次來南京,三度在南京生活。景祐三年(1036年)他隨做官的父親王益來到南京生活,閉門苦讀5年,「桃花石城塢,餉田三月時。
  • 經典詠流傳:王安石《泊船瓜洲》
    鐘山就是南京的鐘山,「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也叫紫金山。鐘山上有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所以這個詩裡邊出現了三個地名,一個是位於南京的鐘山,一個是位於南京以東,就是從南京沿長江東下的江蘇鎮江和江蘇揚州。只不過這個京口呢,鎮江位於長江南岸,瓜洲位於長江北岸。從這個地理的方位上來講,王安石當時應該是從南京出發,沿江東下,到達了瓜洲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