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財大:產業成為富民「聚寶盆」

2020-12-24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盾 通訊員 羅玉燕 張紫欣)鄉村文化形象規劃設計、美麗塔頭·廣財同行文藝匯演……近日,廣東財經大學在廣東揭陽揭西縣塔頭村,開展新時代鄉村風貌提升深調研「美麗塔頭」藝術鄉建活動。學校以塔頭鄉村、鄉民、鄉產為中心主體,通過藝術介入激活傳統文化。

此次調研活動以「文化服務、藝術鄉建」為主題,探索人文建設、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融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發展新機制,成果豐碩。鄉村文化形象規劃設計高度凝練塔頭村歷史、文脈與鄉村定位,提取塔頭村本土潮客文化元素。美育系列講座通過教授音樂知識、舞蹈藝術啟蒙等方式,啟發小學生創造性思維。

這只是廣東財大深化對口幫扶,助推塔頭村鄉村振興的縮影。廣東財大校長於海峰介紹說,自2016年對口幫扶塔頭村以來,學校發揮高校人才、學科專業優勢,開展智力、文化、產業扶貧等活動,堅持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雙管齊下,致力於走出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有特色的精準扶貧長效之路,幫助塔頭村「產業發展富口袋,精神扶智富腦袋」。

塔頭村下轄4個自然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原來都比較落後。塔頭村總人口6286人,全村農田總面積948畝,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落。原來由於實際可使用耕地面積偏少等,塔頭村沒有發展出規模化的農業產業項目,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農作物及外出務工。

夜幕降臨,在亮如白晝的塔頭村文化廣場,廣場舞隊的村民們正手持羽毛扇,隨著音樂的律動歡快起舞。在過去,這裡還只是一片荒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傳播鄉風文明,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東財大推動下,當地政府及村委籌集400餘萬元資金,建設了塔頭村老年人文化活動中心及廣場等6個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如今,塔頭村的池塘從惡臭難聞的垃圾池,變成了村民飯後散步的好去處。

廣東財大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利用省財政資金,分別在塔頭村委辦公樓和塔頭小學教學樓樓頂鋪設光伏發電設施,將塔頭村豐富的光照資源轉化為鄉親們的「聚寶盆」。光伏發電項目已完成一期、二期建設,年收益率為13%左右,可為貧困戶戶均年增收約2300元。

「學校採取『政校搭臺、村企合作』模式,激發塔頭村『造血』功能。」廣東財大黨委副書記羅賢甲表示,為推動塔頭村經濟發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學校引入社會資源,為塔頭村建設草坪種植基地,首期種植面積19畝,向當地貧困戶提供20餘個就業崗位。草坪種植基地預計從2021年起,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以上。

塔頭村產業的長效發展不僅要靠「輸血」,更要靠「造血」。廣東財大依託塔頭村周圍的大北山、京明溫泉度假村等旅遊資源,為塔頭村制定2016至2025年鄉村旅遊發展規劃。規劃幫助塔頭村因地制宜,發展集休閒、觀光、農村生產實踐、農家樂於一體的美麗鄉村旅遊產業,讓遊客走進來,綠色農產品走出去,著力建成農村觀光旅遊、休閒娛樂和特色小鎮的生態旅遊示範點,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感謝廣東財大對我一家的幫扶,我會讓我的子女們念好書,畢業後回饋社會。」塔頭村村民吳和興激動地說。為切實增強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廣東財大堅持分類指導、分類實施,結合塔頭村及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制定「一戶一策」脫貧計劃,確保每一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為貧困戶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困難。截至今年10月,學校29個二級黨組織100餘名幫扶責任人到塔頭村,開展調研和結對幫扶工作。

出真招見實效,塔頭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5984.3元增加到2019年的22248.6元。截至今年11月,塔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04戶全部脫貧。

作者:劉盾 羅玉燕 張紫欣

相關焦點

  • 富民產業-土地資源網
    芡實種植已經成為了當地最大的農字號富民產業。強村的「聚寶盆」。形成規模效益,成為富民產業。   ,成為一個千億級的新型產業、富民產業和朝陽產業。,成為一個千億級的新型產業、富民產業和朝陽產業。
  • 李炳軍:把贛南蔬菜打造成為富民產業
    李炳軍主持召開《贛州市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匯報會強調  把贛南蔬菜打造成為富民產業  曾文明講話 王林雲出席  6月22日上午,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李炳軍主持召開《贛州市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年)》匯報會。
  • 浙江遂昌農旅結合風生水起 小紅提撐起富民大產業
    浙江遂昌農旅結合風生水起 小紅提撐起富民大產業奚金燕攝浙江遂昌農旅結合風生水起 小紅提撐起富民大產業 奚金燕 攝中新網麗水9月15日電(記者奚金燕)品嘗親手採摘的美味紅提、觀賞精妙的竹編藝術品、欣賞沿途如詩如畫的風景
  • 藝術夢想之歌 廣東財大愛樂樂團演奏會報導
    在廣東財經大學,有這樣一群師生,他們醉心於音樂,他們執著於藝術,在各方的鼓勵和期待之中,他們聚在一起,為音樂、為生活、為真善美,演奏出自己心中最美的音符,這群師生的名字叫「財大愛樂樂團」。 2014年5月23日,《碩美科特約--廣東財經大學愛樂樂團演奏會》成功舉辦,財大愛樂樂團把經過兩個月的精心準備、付出無數汗水和堅持的表演奉獻給大家。
  • 湖南江永:以富硒產品打造富民產業
    8月16日,湖南省江永縣夏層鋪鎮上甘棠村喜硒葡萄現代產業園內,水果採購商譚夏丹笑著告訴記者,首屆富硒農產品(葡萄)採摘節當日,她採摘了1000多斤葡萄,發貨至廣東。十幾年前譚夏丹就去了廣東,去年回家吃到老家的富硒葡萄後,就萌生了一個想法,要讓更多人品嘗到江永的富硒產品。於是,她開始做兼職微商,在朋友圈「吆喝」江永富硒農產品。
  • 安徽涇縣:茶產業成為強村富民的「綠色銀行」
    從古至今,飲茶成為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雲霧山中出好茶,作為全國生態縣,涇縣地理位置優越,孕育出雅茶富民的茶產業,在推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強村富民的「綠色銀行」。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 做大做強牛產業,海原縣讓牛產業成為富民產業
    今年以來,海原縣聚焦高端肉牛產業主攻方向,按照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調優種養結構、調大經營規模、調強加工能力、調長產業鏈條「四化四調」總要求,創新「基礎母牛銀行」模式,推動高端肉牛產業由脫貧產業向富民產業轉變。
  • 【走進財大】玩轉財大必備秘籍
    繞過月牙潭公園,沿著龍泉路漫步,靜靜佇立。飲食篇 民以食為天,整理好行裝以後,去食堂轉悠一圈,在南院,丁香餐廳、銀杏餐廳、海棠餐廳、旅服餐廳各有特色,考慮到雲南少數民族聚集,學校還專門設立了回族餐廳和清真餐廳;北院主要有梧桐餐廳和英華風味餐廳。
  • 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原標題: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本報訊 (記者 張居正 亓 鴻) 近日,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調研組來雲南開展「以鄉村富民產業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專題調研。9月10日下午,調研組在昆明與省政協、省級有關部門座談交流。
  • 西財大曲江創新創業園·翠華裡,遇見城市更新新樣本!
    打造「城市更新」的理想人居產業教育融合構築全新城市生活空間西財大曲江創新創業園·翠華裡是曲江新區聯合西安財經大學,在產學研一體化發展與文化產業升級的雙重背景下,基於聯合辦學模式共同打造的綜合型創意教育園區。
  • 藍鋒傑:寧明縣將以三大產業來興邊富民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6日訊(記者 郝紅波) 「寧明縣與我們國內的六個縣交接,跟周邊兩個國家的十個縣交接,起著守邊護邊的責任,在產業發展,我們主要以三大產業來做寧明縣興邊富民的發展規劃。」藍鋒傑書記這樣介紹說。
  • 廣州花都區赤坭鎮:著力做好「六篇文章」讓小盆景成為富民興村大產業
    把瑞嶺打造成「產業發展核」。依託瑞嶺村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建設盆景產業基地。成立瑞玲盆景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盆景產業扶持資金和盆景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資金,全力支持盆景協會發展、壯大盆景合作社實力、幫扶盆景龍頭企業成長,實行「協會+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帶動群眾從房前屋後零星種植向全村家家戶戶皆有盆景園的轉變。
  • 臨洮 特色富民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臨洮 特色富民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祁玉潔 臨洮牛超市 近年來,臨洮縣堅持把培育富民增收產業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核心任務,針對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缺資金缺技術、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的問題,創新提出了
  • 高明大布村:「富貴樹」種出「富民果」
    近年來,大布村大力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率先開展了農村集體股份制改革,因地制宜打造堅果花卉特色產業,不僅盤活了閒置荒山、鞏固了生態環境,還帶領村民致富增收。有了特色產業的加持,大布村發展駛上快車道,去年成為高明區首批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村之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為大布村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精神動力。
  • 大埔縣成功燒制第三個全國最大的青花骨質瓷「聚寶盆」
    日前,廣東大埔縣怡豐園實業有限公司成功燒制出第三個全國最大的青花骨質瓷「聚寶盆「,並在第十二屆廣東省陶瓷藝術創作設計創新作品評選活動中榮獲金獎。  一直以來,廣東大埔縣怡豐園實業有限公司秉承「工匠精神」,加強研發創新,不斷推出精品,朝著打造成為中國高端青花骨質瓷知名品牌的目標奮進。2016年,該公司成功燒制第一個全國最大的青花骨質瓷「聚寶盆」《錦繡河山》,並於2018年入選「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
  • 在長汀,檳榔芋「種」出富民大產業
    今年,他再加把勁,將種植規模擴大到26畝,「這是我的脫貧芋,更將成為我的致富芋」。在長汀,像曹德明一樣通過種植檳榔芋脫貧致富的例子不勝枚舉。昔日默默無聞的小檳榔芋,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發展成產值超5億元,從業人員過3萬人的富民增收大產業。
  • 黃平縣舊州鎮:發展產業強村富民
    黃平縣舊州鎮:發展產業強村富民 發布時間:2020-12-14 11:23:00      來源:黔東南日報   近年來,黃平縣舊州鎮寨碧村以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帶動貧困群眾實現增收的有力抓手
  • 治水富民的「慶雲樣板」
    近年來,慶雲結合全縣特點,將河長制與全域旅遊、生態振興、富民產業相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河長制」模式,為鄉村振興增添亮麗底色,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河長+」加出全域美景俯瞰馬頰河慶雲段,四季皆有景,各季景不同。
  • 雲南省金平縣:政府引導 企業帶動 「甜蜜產業」富民興縣
    2011年12月,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根據云南省及紅河州政府產業發展總體部署,為如期實現精準脫貧目標,引進元江金珂集團糖業有限責任公司,這就是金平縣「甜蜜產業」的開始。如今8年過去了,金平縣的」甜蜜產業「已經成為富民興縣的支柱產業。
  • 葉縣仙臺鎮:牛羊養殖成富民產業
    針對這一現象批評教育制止的同時,該鎮積極召開工作會議,商量調整養羊方式,向養殖戶宣傳啃青的危害,並依託資源優勢,積極推行圍欄圈養牛羊模式,發展牛羊圈養、規模化養殖,打造現代畜牧生態循環業產業體系。如今,仙臺鎮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破解群眾增收難題,以發展肉羊、肉牛養殖業為突破口,以「合作社+養殖大戶+農戶」為主要模式,推動牛羊圈養養殖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