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盾 通訊員 羅玉燕 張紫欣)鄉村文化形象規劃設計、美麗塔頭·廣財同行文藝匯演……近日,廣東財經大學在廣東揭陽揭西縣塔頭村,開展新時代鄉村風貌提升深調研「美麗塔頭」藝術鄉建活動。學校以塔頭鄉村、鄉民、鄉產為中心主體,通過藝術介入激活傳統文化。
此次調研活動以「文化服務、藝術鄉建」為主題,探索人文建設、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融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發展新機制,成果豐碩。鄉村文化形象規劃設計高度凝練塔頭村歷史、文脈與鄉村定位,提取塔頭村本土潮客文化元素。美育系列講座通過教授音樂知識、舞蹈藝術啟蒙等方式,啟發小學生創造性思維。
這只是廣東財大深化對口幫扶,助推塔頭村鄉村振興的縮影。廣東財大校長於海峰介紹說,自2016年對口幫扶塔頭村以來,學校發揮高校人才、學科專業優勢,開展智力、文化、產業扶貧等活動,堅持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雙管齊下,致力於走出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有特色的精準扶貧長效之路,幫助塔頭村「產業發展富口袋,精神扶智富腦袋」。
塔頭村下轄4個自然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原來都比較落後。塔頭村總人口6286人,全村農田總面積948畝,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落。原來由於實際可使用耕地面積偏少等,塔頭村沒有發展出規模化的農業產業項目,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農作物及外出務工。
夜幕降臨,在亮如白晝的塔頭村文化廣場,廣場舞隊的村民們正手持羽毛扇,隨著音樂的律動歡快起舞。在過去,這裡還只是一片荒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傳播鄉風文明,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東財大推動下,當地政府及村委籌集400餘萬元資金,建設了塔頭村老年人文化活動中心及廣場等6個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如今,塔頭村的池塘從惡臭難聞的垃圾池,變成了村民飯後散步的好去處。
廣東財大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利用省財政資金,分別在塔頭村委辦公樓和塔頭小學教學樓樓頂鋪設光伏發電設施,將塔頭村豐富的光照資源轉化為鄉親們的「聚寶盆」。光伏發電項目已完成一期、二期建設,年收益率為13%左右,可為貧困戶戶均年增收約2300元。
「學校採取『政校搭臺、村企合作』模式,激發塔頭村『造血』功能。」廣東財大黨委副書記羅賢甲表示,為推動塔頭村經濟發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學校引入社會資源,為塔頭村建設草坪種植基地,首期種植面積19畝,向當地貧困戶提供20餘個就業崗位。草坪種植基地預計從2021年起,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以上。
塔頭村產業的長效發展不僅要靠「輸血」,更要靠「造血」。廣東財大依託塔頭村周圍的大北山、京明溫泉度假村等旅遊資源,為塔頭村制定2016至2025年鄉村旅遊發展規劃。規劃幫助塔頭村因地制宜,發展集休閒、觀光、農村生產實踐、農家樂於一體的美麗鄉村旅遊產業,讓遊客走進來,綠色農產品走出去,著力建成農村觀光旅遊、休閒娛樂和特色小鎮的生態旅遊示範點,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感謝廣東財大對我一家的幫扶,我會讓我的子女們念好書,畢業後回饋社會。」塔頭村村民吳和興激動地說。為切實增強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廣東財大堅持分類指導、分類實施,結合塔頭村及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制定「一戶一策」脫貧計劃,確保每一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為貧困戶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困難。截至今年10月,學校29個二級黨組織100餘名幫扶責任人到塔頭村,開展調研和結對幫扶工作。
出真招見實效,塔頭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5984.3元增加到2019年的22248.6元。截至今年11月,塔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04戶全部脫貧。
作者:劉盾 羅玉燕 張紫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