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2月14日消息 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首要任務是要把鄉村產業發展起來。廣州市花都區赤坭鎮作為農業大鎮和鄉村振興示範鎮,正依託百年盆景之底蘊打造嶺南盆景小鎮,紮實做好規劃、布局、市場、人才、電商、「文旅+」六篇文章,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助推鄉村振興,把盆景做成推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大產業。目前,全鎮盆景從業人員已超過3000戶、1.5萬人,佔全鎮人口的四分之一,盆景年銷售額達5億元。
一是做好規劃文章,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堅持科學規劃為先導,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以規劃強基礎。把村莊規劃作為發展盆景產業的基礎性工作,圍繞嶺南盆景小鎮瑞嶺-竹洞核心片區,發揮政府組織、村民參與、專家領銜的作用,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紮實推進村莊產業謀劃和空間安排,將瑞嶺村定位為廣東省特色產業精品示範村、嶺南盆景園藝文化藝術名村,竹洞村定位為灣區風情文化與農業觀光休閒勝地、華南高端苗木種植和盆景展銷基地。以規劃謀布局。在先行推進瑞嶺-竹洞片區規劃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規劃範圍至整個小鎮13個村莊,構建「產業中心+種植基地」的盆景花木產業「1+N」發展模式,劃定盆景精品種植示範區、盆景花木特色規模化種植區和盆景花木現代標準化種植區。以規劃促融合。把「農業為基、旅遊疊加」作為盆景產業發展的核心內容、產業振興的主導方向,以盆景花木特色農業為主業,驅動盆景藝術、古村文化、生態環境融合發展,構建「旅遊大本營+區域會客廳+遊憩驛站」的全域旅遊「1+N」發展模式,形成三產融合的經濟發展新格局。
二是做好「雙核」文章,突出產業發展新架構。瑞嶺村和竹洞村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是推動嶺南盆景小鎮發展的雙核引擎。把瑞嶺打造成「產業發展核」。依託瑞嶺村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建設盆景產業基地。成立瑞玲盆景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盆景產業扶持資金和盆景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資金,全力支持盆景協會發展、壯大盆景合作社實力、幫扶盆景龍頭企業成長,實行「協會+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帶動群眾從房前屋後零星種植向全村家家戶戶皆有盆景園的轉變。強化研發創新、教育培訓、交易展示,做好產業發展和提升文章,促進盆景花木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瑞嶺村成功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盆景)示範村。把竹洞打造成「文旅發展核」。明確竹洞村是支撐盆景產業發展的「驛站」這一功能定位,作為全域文旅集散大本營,反向提振盆景花木產業發展。成功探索出垃圾處理和垃圾分類示範的「竹洞模式」,大力開展以村莊基礎環境改善、村容風貌提升的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推進竹洞湖和嶺南盆景小鎮中心公園生態景觀提質建設,為後續產業業態進駐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竹洞村設立粵菜師傅工作室,布局一批高端盆景園,建設一批精品民宿、竹洞客棧和農家樂,構建「吃、住、行、遊」的服務體系,為盆景商貿和發展鄉村旅遊提供全方位的功能保障。
三是做好市場文章,凝聚產業發展新動能。搶抓政策機遇。抓住花都區省級盆景花卉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時機,以赤坭鎮獲評省級「一鎮一業」(盆景)專業鎮為契機,積極申報重大項目,整合資金投入,提升嶺南盆景小鎮「創意研發+交易展示」核心功能,將資金、技術、人才及品牌實力企業「引進來」,讓盆景花木產品「走出去」。培育龍頭企業。加大對盆景花木企業的政策傾斜支持力度,大力開展「暖企行動」,指導和幫扶市場主體增強風險抵抗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盆景「小戶」「散戶」向「大戶」邁進、向龍頭企業晉級,不斷湧現出了金興園藝、松林園藝、松藝園、文苑園藝、童童園藝、頤天園林等一批規模化盆景苗木生產的龍頭企業,在推動盆景產業發展中持續發揮市場引領作用和帶動效應,形成以古樹大道為軸的「十裡百園」市場核心區。加大招商力度。以市場導向為原則,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嶺南盆景小鎮建設。引進保利集團,投資5000萬元啟動小鎮慢行系統、竹洞客棧工程、竹洞粵菜農家樂、洪熙官故居展示館、盆景大師工作坊建設。引入逸翠園、滿春園等高端現代農業企業,引領打造一批具有高端品牌的規模化的精品盆景園,不斷提升盆景產業的檔次和品牌效應。
四是做好人才文章,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推動產學融合。建立一批盆景大師工作坊(室),成功引進全國知名盆景大師入駐,每位盆景大師分別對應帶動一批農戶,實現盆景種植能手向「盆景大師」轉變。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共建瑞嶺博士工作站,加大盆景產業的研發、加工、轉化力度,推動苗木樹樁向盆景藝術品轉變。加大人才培育。設立嶺南盆景園藝技術培訓中心,聯合廣東省盆景協會實施「嶺南盆景特色小鎮」「廣東技工」技能提升行動,與廣州市花都區人社局、廣東省盆景協會三方合作共建廣東技工盆景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由政府牽頭培養盆景技師已超過500人、其中省市級持證工匠5人。感召人才回鄉。積極引導本地外出人才回流,參與嶺南盆景小鎮建設。號召在外鄉賢回鄉投資興業,鼓勵進城務工本土人才返鄉擔任村幹部,支持本地農村青年人才返鄉創業就業。
五是做好電商文章,拓展產業發展新平臺。加快電商基地建設。利用竹洞村原礦場辦公樓建築改造建設嶺南盆景小鎮電商直播中心,完善基礎配套服務,構建電商服務體系,發展「網際網路+盆景」銷售模式,打造盆景集中展示銷售窗口,打通盆景產業的銷售瓶頸,拓寬盆景產業發展市場,推動盆景產業由單一線下銷售向線下線上相結合方式轉變。壯大電商隊伍。在建成嶺南盆景小鎮電商直播中心的基礎上,加大資金、人才支持力度,打造電商人才培養主陣地,為小鎮各盆景產業經營者提供直播電商培訓、孵化和產業鏈整合等公共服務,與廣州市和花都區人社部門共建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基地。引導盆景經營戶通過微信群、直播平臺和嶺南盆景網等網絡銷售平臺,把盆景從自家院子「搬」上網際網路。培育跨境電商。依託海外銷售渠道,通過「網際網路+渠道」互聯,積極消除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多部門聯合提供跨境全程訂單履行服務,盆景遠銷荷蘭、西班牙、義大利等地。今年前三季度,共出口盆景56.3萬株,同比增長5%。
六是做好「文旅+」文章,彰顯產業發展新氣象。依託「盆景姿態之美、嶺南文化之韻」,三產融合發展,打開「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富民通道。讓「散落」盆景串成連片美景。以古樹大道為軸形成「十裡盆景長廊」,連片建設盆景苗木景觀區域,打造集觀光農業和嶺南文化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區,形成「一園一美景、一村一幅畫、一線一風光」的景觀格局,賣盆景同時也「賣風景」。讓生態美景轉化富民「錢」景。發揮盆景產業基礎優勢,深挖古村民俗、黃花風鈴木風景區、洪熙官故居遺址、打鼓嶺、時花種植基地、田園風光等歷史人文和自然資源,積極開發洪熙官武術文化節、盆景藝術節等鄉村新型業態。以竹洞村「文旅核」集聚文旅配套服務,以嶺南盆景小鎮為核心構建「1+N」全域旅遊發展模式,把嶺南盆景小鎮建設成農旅融合生態示範小鎮,打造花都特色文旅融合發展樣板。「盆景花木+旅遊+文創」效應已日益凸顯,每年慕名而來的遊客量已初步達到30餘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