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化的傳送帶上,種子落到泥炭土的培育基底內,經過催芽房、潮汐苗床、水培區等環節,一杯杯帶著營養液的「活體」蔬菜從這裡產出,年產量最高可達600噸。這是記者在廣州綠沃川高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沃川公司)見到的一幕。
綠沃川公司是廣州市花都區赤坭鎮政府引進的一家公司,也是赤坭鎮推進城鄉融合全面發展的縮影。2020年上半年,赤坭鎮農業總產值7.787億元,增幅達到7.10%,規模和增速均居花都各街鎮第一。
引入智慧農業企業為大灣區菜籃子提供保障
赤坭鎮位於花都區西北部,臨近廣清高速、距廣州北站12公裡、白雲國際機場23公裡,與廣州市區形成1小時生活圈,轄區內青山綠水環繞,多個古村落與成片農田水塘相映成趣,百畝黃花風鈴木每年吸引遊客過萬。擁有豐富農業資源的赤坭鎮,一直著力於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花都區赤坭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提出,全面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提升農業產業化和企業化水平,積極推進農業龍頭企業上市。在這個背景下,綠沃川公司南下廣州,在藍田村租用了359.3畝地,正式加入赤坭鎮鄉村振興的發展藍圖。
在綠沃川公司的蔬菜種植項目,記者看到,一棵棵蔬菜正在傳送帶上自動完成播種、催芽、施肥等一系列種植流程,只需要幾名熟練的操作工,便可實現「全天候」運行。這種自動化流水線作業的模式帶來的是每天最高2噸的蔬菜產量,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提供有力保障。
綠沃川公司負責人陳維新介紹說,該項目運用自動化無土栽培蔬菜新技術,全程自動化種植葉菜類蔬菜。引進與荷蘭團隊共同研發的智能化種植系統——智能立體催芽系統、智能播種移栽育苗系統、循環控制系統、智能收割系統,顛覆了傳統農業依賴季節、土地、氣候等因素,實現了四季循環複種,工廠化、標準化、智能化、規模化生產,年畝產量可達到20噸。
赤坭鎮黨委書記馬鋒表示,一方面,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者、推動者、實施者,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示範作用是關鍵,赤坭鎮在鄉村振興連片打造示範區——嶺南盆景小鎮建立「大黨委」,就是要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另一方面,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其核心是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使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我們引入培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揮市場集聚效應,如同為推進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抓項目促投資上半年農業生產逆勢增長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赤坭鎮上半年農業生產逆勢增長,農業總產值7.787億元,增幅7.10%,規模和增速均位居花都各街鎮首位。
今年7月,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廣州研究院落戶赤坭鎮。該項目規劃投資規模6.25億元,包含納米農業、智慧農業等世界一流的都市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
在綠沃川公司,空中草莓園的開業給赤坭鎮帶來了人氣。草莓種植運用「懸掛移動式栽培床技術」,一排排嬌豔欲滴的草莓掛在空中,根據採摘高度還可以實現自動升降,遊客只需要抬抬手就可以將草莓摘下放入果籃中。據悉,園區最高每日接待500名遊客。
在鄉村振興推進過程中,赤坭鎮村居環境得到改善。據了解,赤坭鎮深入推進「五個美麗」行動,全鎮30條村全部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其中,23條村達到美麗宜居標準,藍田村、瑞嶺村達到特色精品村標準。農村廚餘垃圾不出村的「竹洞模式」得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高度肯定,志惠農場和竹洞村被評為花都區2019年十佳「賞花地」。
以「1+2+3」計劃為抓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在赤坭鎮竹洞村逸翠園,白牆灰瓦內立著造型各異的盆栽。赤坭盆景種植歷史始於清末,種植面積達3萬多畝,被列入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盆景)之鄉。
「產業振興需要結合當地實際產業,赤坭鎮擁有百年歷史的盆景產業,要以這個為抓手發展品牌化和高端化種植,走出一條特色化發展道路。」赤坭鎮鎮長徐容雅說。
為此,赤坭鎮加快推進廣東省花卉盆景產業園赤坭園區建設,以區域內的盆景產業、洪熙官故裡等自然人文資源為依託,通過植入盆景藝術文化節、盆景藝術大師工作坊等元素,建設嶺南盆景小鎮,打造全國盆景產業品牌。
嶺南盆景小鎮現有建設項目共36項,其中約40%已進場施工,約84%計劃今年10月底前完成。小鎮將構建「產-加-研-運-銷-旅」產業鏈條。
記者獲悉,赤坭鎮將以「1+2+3」計劃作為抓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我們將重點建設九曲河小鎮和嶺南盆景小鎮,推進『一村一品』、農家樂提升和民宿建設三大工程,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鄉村振興示範鎮。」徐容雅說。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曉宜、徐靜 通訊員 赤坭宣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