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活動發布會舉行,全省共有123個美麗鄉村、124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329個特色名村參與評選,花都區赤坭鎮竹洞村獲得第二屆「廣東特色產業村」稱號。這條廣東特色產業村有何「特色」?
竹洞村由鄺宗志在清康熙三十年開基而成,因村內廣泛種植竹子,以至於村子就像在竹林中的洞府而得名。如今,「竹洞」的含義得到了升華,現在的「竹洞」代表的是:門口竹林幽徑,深處別有洞天。
近年來,竹洞村引進南美喬木「黃鐘木」,現有100多畝黃花風鈴分布在路邊和山間,其中小山坡有數千棵樹,每年2-3月黃花風鈴盛開,形成一片金黃燦爛花海。2019年,竹洞村舉辦第三屆洪熙官武術文化節暨黃花風鈴攝影比賽,利用竹洞村數千株從赤坭鎮古樹大道延伸到村中道路的黃花風鈴,吸引遊人觀賞。
圖源:赤坭宣
竹洞村是嶺南盆景種植的重要集散地,盆景苗木種植從業人口佔全村總人口三分之一,種植總面積達5000畝,年產值達2500萬元。目前,竹洞村已把盆景產業作為戰略主導產業,逐步實現一二三產業格局。著力打造高端產業鏈,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充分利用建設嶺南盆景小鎮契機,引導滿春園、逸翠園、松藝園、金興園藝等一批龍頭企業升級發展,通過「協會+企業+農戶」的模式,形成高端苗木種植、展銷的集聚規模,逐步打造成華南地區頗具影響力的高端苗木種植和展銷基地。
隨著垃圾分類的政策和理念的推廣,竹洞村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廚餘垃圾漚肥的處理方式,實現了「廚餘垃圾不出村」,其他垃圾定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垃圾分類處理「竹洞模式」,向全市進行推廣。
竹洞村共有2個廚餘垃圾漚肥點,每個坑長2米,寬1.3米,高1米,每次漚肥前,先撒上一定量的石灰進行消毒殺菌,再將餐廚垃圾倒入事先挖好的漚肥坑,堆放好後撒上石灰粉殺菌防蟲,大約20天左右的時間,廚餘垃圾就完全降解了。竹洞村委副書記鄺銳星說:「通過廚餘垃圾漚肥的方式,村子每天可以處理大約0.2噸的廚餘垃圾,基本實現了廚餘垃圾不出村。」
近年來,竹洞村被評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廣東省健康促進示範村、廣州市衛生村、廣州市文明村、廣州垃圾分類示範村等榮譽稱號。如今,竹洞村的垃圾分類效果顯著,100%的村民參與到垃圾分類,分類投放準確率已達70%以上,以點帶面,逐步擴大推廣。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張曉宜 通訊員 花宣、赤坭宣、古能文配圖:廣州日報圖片記者 邱偉榮(除署名外)攝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曹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