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特色產業村」連山蒙洞村·生態旅遊

2020-12-14 瀟湘晨報

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蒙洞村,距離永和鎮中心9千米,戶籍人口937人,其中壯族527人,瑤族135人,少數民族人數佔總人口的70%,村中98%以上的人都姓蒙。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蒙姓從廣西賀縣遷入立寨,祖先夜裡夢見住址梅花盛開,取名夢洞、梅村,別名永吉村。主要山嶺為鍋蓋嶺,海拔650 米;大水口水從村西面流過。全村土地面積524萬平方米,耕地面積59.5萬平方米。自然環境良好,生態植被豐富。

蒙洞葵園

蒙洞村曾經是連山的落後村莊之一。近年來,永梅行政村蒙洞村利用農村綜合改革、扶貧開發、美麗鄉村建設等惠民政策,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把當地壯瑤特色融入村莊建設中,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在村莊環境變好的同時,特色農業、旅遊業也迅速崛起。

蒙洞村色彩斑斕的創意花海

在村黨總支部、理事會的帶動下,通過財政獎補、一事一議資金、上級支持和村民自籌等方式,先後共籌集資金258萬元建設了1200多米長的村道及下水道;完成了首期26棟有壯族特色的外牆裝飾;建成了休閒娛樂的文化公園、具壯族特色的蒙洞橋以及垃圾焚燒爐等,同時,在村道兩邊、文化室旁種植了1000株梅花。

蒙洞村門樓(唐振嚴攝)

2016年,蒙洞村種植了百畝9個不同品種的葵花,都是觀賞性的菊科向日葵;百畝葵園的效果是震撼的,攝影效果很好。向日葵花朵明亮大方,適合觀賞,到了9月,一朵朵綻放的向日葵仿佛在向人招手,放眼望去,壯觀美麗。

山楂果(唐振嚴攝)

為了進一步優化環境,建造環境優美、和諧美麗鄉村,蒙洞村黨支部做出規劃,將旅遊觀光項目加入進來作為該村建設的重要一環。接下來的幾年,蒙洞村計劃繼續完善特色村莊建設工程,引資在村內建設100萬平方米山楂基地;在村道兩邊打造一條長達4.5千米的山楂花觀光帶;並建設一個以原有1000株梅花為基礎的梅花園;完善農家樂等硬體設施,建成集觀光、旅遊、農家樂為一體的現代生態休閒農莊。

休閒迴廊(唐振嚴攝)

來源:廣東特色產業村

【來源:史志清遠】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連山太保:美麗鄉村完成「蝶變」,深山梯田打造成為最靚生態旅遊資源
    ,藉助此輪農綜改,建設美麗鄉村,將傳統稻田打造成生態旅遊資源,遊客在這裡可以吃、住、遊、玩、購,實現了化「蛹」成「蝶」的美麗嬗變。除了生態良好之外,黑山和歐家兩村還有一個共同的優勢,那就是兩村周圍或附近,均擁有數百畝甚至上千畝的梯田。早在2013年之前,廣東省的一些攝影發燒友已發現了這裡,通過照片無形中將兩村推介了出去。作為擁有良好生態和美麗梯田兩大優勢的黑山和歐家兩村,在連山較早地開展了美麗鄉村建設。
  • 「廣東特色產業村」清新區牛逕村·民宿
    因村落昔日有一條路口僅容得一頭牛通過的山逕而取名牛逕村,曾稱牛逕林場。該村位於濱江山區,在架凳嶺山腳下,臨近龍鬚帶水庫。村莊始建於1977年,因龍鬚帶水庫建設需要,原村落被淹,村民搬遷至此。牛逕村村貌(羅煒彬攝)該村旅遊資源有石灰石、桃花湖。桃花湖就是原來的龍鬚帶水庫,經旅遊開發,在周邊廣種桃花而改稱桃花湖,離燕子巖大約1千米。
  • 粵西北邊城連山旅遊駛上快車道
    這讓人興奮的一幕,均在每年的廣東(連山)「七月香」壯家戲水節上華麗呈現,形成「連山七月效應」。   連山縣委書記溫國偉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連山要做強特色旅遊,首先創新思路,把「生態連山,壯瑤風情」作為連山民族生態旅遊的主題,做到自然和人文相結合;根據連山生態環境良好,壯瑤風情獨特的特點,著力打造悠閒養生基地、影視拍攝和攝影基地、鄉村旅遊基地和戶外運動基地。
  • 2020年廣東(連山)「七月香」壯家雲上戲水節正式開幕
    8月25日上午,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連山永和鎮蒙洞村,在延綿不斷的蒙洞河上,2020年廣東(連山)「七月香」壯家雲上戲水節在「嶺南避暑之都」連山隆重開幕,線上觀眾通過網絡直播,間接參與連山的戲水狂歡。
  • 清遠8條旅遊路線,覆蓋8大縣市區,齊齊被省裡點名啦!!
    金龜泉被稱為「蘇州山水園林式生態旅遊村」精於生態旅遊,專於中華養生區內湖光山色,陸路通衢,湯塘氡溫泉遠近馳名地址:清遠市佛岡縣黃花湖溫泉度假區金龜山谷圍鎮村舞被獅佛岡縣湯塘鎮圍鎮村裡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十六是舞被獅祈福的日子上元當天
  • 孫軼就葫蘆島市農業產業化及旅遊產業發展到連山區調研
    孫軼就全市農業產業化及旅遊產業發展到連山區調研時強調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推動全市農業發展提檔升級加大文物本體保護力度 不斷延伸旅遊產業鏈條  5月4日上午,市委書記孫軼帶領市直部門相關同志,就全市農業產業化及旅遊產業發展到連山區進行工作調研
  • 「廣東特色產業村」清新田塱村·大霧山蒲坑茶
    田塱村村貌(謝雲龍攝)清遠有眾多好茶,如筆架茶、浸潭茶、後山茶、奪元茶和蒲坑茶等,蒲坑茶是名氣十足而又頗具平民色彩的好茶,曾號稱廣東省名茶「四大驕子」之一。2010年蒲坑茶被清新縣(2012年12月清新縣變更為清新區)定為「一鄉一品」,並獲得清新旅遊 「金牌手信」稱號。
  • 連山獲授「嶺南避暑之都」
    廣州市綠化公司規劃在連山小三江鎮省洞村建設廣州建築園林生態集團連山苗木生產示範基地,以點帶面,通過「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全縣苗木產業和鄉村旅遊業發展,助推連山鄉村產業振興。項目計劃總投資1000萬元,分三期建設,計劃首期投資300萬元、二三期投資700萬元。
  • 連山金子山:嶺南賞雪勝地
    這是連山繼獲授「嶺南避暑之都」後的又一生態氣候品牌和全域旅遊新名片,將對推動當地生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有效提升連山知名度和美譽度。嶺南地區家喻戶曉的最佳賞雪點氣候是獨特的旅遊資源。每到冬季,連山金子山都會出現冰雪景觀,佔據了廣東罕見雪景的C位,成為廣東遊客看雪的打卡之地。
  • 就是清遠連山的……
    今後,連山該如何為運用好「嶺南賞雪勝地」這張「金名片」?廣東省氣象局二級巡視員常越建議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委、縣政府要進一步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旅遊市場,加大生態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品牌宣傳力度,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
  • 醉美風情,魅力連山-助力連山區全域文化旅遊
    - 連山區全域文化旅遊推介會活動目的以旅遊產業帶動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特色產業拉動地方經濟。大力發展區域旅遊經濟是經濟復甦的第一步基石。金九銀十的季節裡,我們迎來了中秋節、國慶節,特在靈山風景區廣場舉行大型文藝演出,打造魅力連山文旅的底蘊和內涵,激發以靈山、紅螺山等秀麗河山為核心的周邊氣域旅遊,及通過新媒體、新思維、新動能的直播產業帶動相關文化特色產業發展,並為此次活動宣傳。
  • 葫蘆島:「文化+」為連山旅遊業提質
    這裡不僅是生態連山,也是省水果生產基地,還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古箏之鄉」。  這座由古驛演變而來的濱海小城,既是一條山海擁懷的塞外走廊,又是一處山水交匯的靈秀之地。擁有多彩文化和旖旎風光的連山自身就是一幅多彩的旅遊和文化畫卷,但當地旅遊業的大發展、快發展,還需要一個點石成金的機會。  去年5月,葫蘆島市旅遊產業大會召開。
  • 殷昭舉到連山調研 打造好「嶺南避暑之都、廣東冰雪勝地」品牌...
    殷昭舉到連山調研 打造好「嶺南避暑之都、廣東冰雪勝地」品牌 努力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2020-12-20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清遠連山壯族自治縣五個值得一去的景點,看看有你喜歡的嗎?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隸屬廣東省清遠市,地處南嶺五嶺之一的萌諸山脈之中,總面積的87%為山地,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森林覆蓋率達86.2%,居廣東首位。縣內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大旭山、福林苑、霧山梯田、鷹陽關、連山茅田界等。
  • 入選廣東特色產業村,花都這條村有何特色?
    日前,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活動發布會舉行,全省共有123個美麗鄉村、124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329個特色名村參與評選,花都區赤坭鎮竹洞村獲得第二屆「廣東特色產業村」稱號。這條廣東特色產業村有何「特色」?
  • 從「寶石項鍊」到科技紐帶,一座公園城市生態、產業轉型「原力」
    同時,公園成為城市以環境吸納人才的重要因素,並為城市積累了豐富的生態技術,吸引新能源技術領域的公司,以及「綠領」(從事環境保護、環境科研的相關人員)在此集聚。寶石項鍊成為明尼阿波利斯通過環境塑造,推動吸引人口策略的主戰場,城市進一步推進寶石項鍊「生態品牌」建設。
  • 現場籤約8個項目,總投資40多億元——2021年連山招商推介會廣州...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黃常雄介紹了連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投資環境,現場還展出了連山的特色生態有機產品。現場籤約的項目還有,廣東聯大房地產置業有限公司投資的舊城改造項目,連山與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合作建設的農村電子商務網紅學院等。
  • 揭陽這兩個村子榮獲廣東美麗鄉村特色村
    依託葉劍英紀念園、雁南飛、靈光寺等國家級景區,串聯千畝茶園和古村、生態、人文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充分發揮「葉帥故裡、國際慢城」的品牌效應。六祖文化是新興在廣東乃至全國獨一無二的名片,線路以六祖文化為龍頭,以「水境之參、故裡之悟、傳音之梵、龍山之靜、林野之行」等線路主題亮點,讓人沿途感受六祖人生五大軼事。
  • 陽山、連南、連山將獲省級榮譽!!
    、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 廣東鄉村旅遊季暨清遠市首屆鄉村旅遊節正式開幕
    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南方日報訊 (記者/赫鵬翀 焦瑩 陳詠懷 通訊員/徐小華)9月19日下午,「上山下海·廣東人遊鄉村」旅遊季(清遠主會場)活動暨清遠市首屆鄉村旅遊節,在英德九龍小鎮景區拉開帷幕。全市各分會場將舉辦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全面展示清遠農旅融合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