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普普通通的雞蛋富含著豐富的營養成分,而且極易被人體吸收。根據一些相關的科學研究表明,每人每天只需食用一枚雞蛋,就能夠從中攝取到滿足機體一天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營養。而且雞蛋還有著頗為親民的價格,正所謂好吃不貴、營養美味,因此雞蛋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日常食用的最為廣泛的食材之一。
同時雞蛋也是人們公認的一種極為容易烹飪的食材,其擁有著百搭的個性。即使是不會做飯之人,只要有雞蛋就能免除飢餓之苦,畢竟最最簡單的白水煮雞蛋可是不需要任何廚藝技巧的。不過在這裡,小編要介紹的並非是關於雞蛋的做法,而是要給大家普及幾個處理雞蛋的小妙招。言歸正傳,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個小技巧。
首先介紹一下高級技能:單手打蛋。在這裡要說說那些廚房老手是如何打雞蛋的。廚房老手們做飯往往都是有條不紊的,他們在看到油鍋冒煙後會一邊緊握鍋鏟不丟,並用另外一隻手拿過雞蛋,然後行雲流水般就將雞蛋磕進了鍋中。如此鎮定有序的動作,不禁令人讚嘆而又嚮往。其實單手打蛋並不是那麼難,其中是包含著一定的技巧。
第一步,單手緊握雞蛋,用一隻手打雞蛋的時候務必要單手緊緊地將雞蛋握住。第二步,然後分開無名指與中指並留有適當間距,以便使兩根手指能夠夾住雞蛋比較大的一端。第三步,同時將大拇指放在雞蛋的另一端。第四步,讓蛋的中部磕向桌邊稜、灶臺沿或者鍋邊,輕敲之下蛋殼就會裂開一條裂。第五步,裂開後順勢用力將無名指與中指同大拇指向兩邊掰開,蛋殼繼續開裂,裡面的蛋液也就順利落下。
接著大家還會發現一個問題,蛋殼內壁常常會粘上一些蛋液,那麼這又該怎麼辦呢?其實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要在打雞蛋之前搖一下。緊握雞蛋後搖晃手腕,注意不要太過用力,因為強烈的搖晃易把蛋液搖散。但是如果在食用諸如鴨蛋、鵝蛋等體型較大的蛋類時,搖晃的時間就要相對長一些,而且晃動的強度也比搖雞蛋時稍大一些。
這其中的原理也是很簡單的。因為黏住蛋液的並非是蛋殼,而是其內壁上附著的那層薄膜。而適度的搖晃能夠有效地降低這層蛋膜與蛋液之間的黏合,也就能夠促使膜、液之間分離。所以經適度搖晃過的雞蛋在打開後,於蛋殼的內壁之上是少有或不會再有蛋液附著了,如此自然也就不會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了。
接下來要分享的小妙招是如何快速分離蛋液,喜歡烘焙的親們可以詳細了解一下,先講一下簡單的方法。最簡單的莫過於使用分離器或者漏勺了。在這裡就不用細說了吧。但是如果沒有如此趁手的工具,我們就要開動腦筋了。在這裡推薦如何利用空塑料瓶來分離蛋液。所需要的物品很簡單:空盤子兩個,塑料瓶一隻。將空塑料瓶衝洗乾淨,礦泉水瓶、雪碧瓶亦或者是可樂瓶都可以。
將雞蛋打入一隻空盤中,接著要捏緊空瓶,將其中的空氣排出部分即可。再將瓶口朝下對準蛋黃並輕輕貼上去,然後迅速地鬆開緊緊捏住瓶子的手,隨之蛋黃就會被快速吸進瓶中。最後要做的就是將瓶中的蛋黃倒入備用的空盤子中。於是如此簡單的一番操作後,蛋液與蛋黃便被完美地分離開來了。在這裡要提醒親們的是,妻不可操之過急,務必要逐個吸取蛋黃,以免造成失敗與浪費。
再說兩個進階級的技巧。一是將雞蛋輕輕敲出一條稍大的裂縫,然後用食指與中指夾住雞蛋,並使縫隙置於兩根手指之間。接著要輕輕抖動手指,將蛋清出並經手指的縫隙流進容器中。如此便也巧妙地將蛋清分離出來了。此法操作之前可以先將手指打溼,這樣可以更好地令蛋清流下,而且事後也好清洗乾淨。
第二招進階技能也不難。在完好的蛋殼上小心地敲出一個小孔來,洞口朝下並對準容器,然後抖動手中的雞蛋。直待蛋清完全流出後再將蛋殼破開,這樣就可以得到一顆比較完整的蛋黃。需要注意的是,開孔的時候切不可用力,以免將蛋殼弄碎。抖動雞蛋時也不宜用力過大,防止將蛋黃搖散,這將會直接導致蛋液分離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