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健康美食資訊,ID:jkmszx88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有個「負卡路裡食物」的概念讓很多減肥的人心動。
據說這樣的食物吃下去,不僅不會「產生熱量」,而且會「消耗熱量」。換句話說,越吃越瘦,而且,吃得越多,就會變得越瘦。
是真的嗎?
食物熱效應跟很多因素有關係。比如說,食物種類不同,熱效應也不一樣。蛋白質的熱效應最高,在消化蛋白質時,20%~35% 的能量都轉化成了熱;糖類、脂肪低一些,大約是 5%~15%。
當然,這只是人群平均起來的情況。如果具體到某個人的話,數據可能會千變萬化。有些人不管吃什麼,食物熱效應都很高,有些人則一直保持很低。
如果存在一種食物,它的熱效應超過了 100%,那麼我們吃下這種食物時,我們身體因消化過程而產生的熱,就會比食物本身的能量還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吃下 100 卡路裡的白糖,身體為了消化這些白糖,消耗了 10 卡路裡的熱量,這時白糖的熱效應是 10%。
我們吃下 100 卡路裡的食物 X,為了消化食物 X,身體居然消耗了 150 卡路裡的熱量,這時食物 X 的熱效應就是 150%。
這時,食物 X 就成了「負卡路裡食物」,吃進去不但不產生能量,反而消耗能量。越吃,耗能越多。
如果你上網查一下的話,你會發現,有很多食物都被宣稱為「負卡路裡食物」。最常見的比如芹菜、蘋果、菠菜等等,也有人會宣稱乳製品和燕麥是負卡路裡的。
但殘酷的事實是,常見的水果、蔬菜,乳製品和穀物中沒有任何一種的食物熱效應能超過 30%。比如芹菜,它的食物熱效應平均也只有 15% 左右。也就是說,消化這些食物,並不需要費太大力。
簡單想想,如果這些食物的熱效應能超過 100%,人們為了消化這些常見食物付出的能量比它們本身的能量還多,那麼人類是怎麼撐到今天的?
那麼,「負卡路裡食物」難道真的不存在嗎?不能這麼說。因為可以輕易想到一種食物符合要求,那就是:冰水。
運動後再吃東西
能讓消化時消耗熱量變多
好吧,既然這條路走不通,我們就換條路想想吧:前面我們有提到,有些人不管吃什麼,食物熱效應都很高,這種人消化食物更「費力」。有些人則一直保持很低,消化食物比較「省力」。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我們消化食物時變得「費力」一些?這樣不管吃什麼食物下去,都會消耗很多的熱量,從此再也沒有減肥的煩惱了!
這個可以有。那就是 —— 多運動!不管是長時間有氧運動,還是短時間無氧運動,都能有效提高人體的食物熱效應。 換句話說,如果運動之後再吃東西,那麼吃東西的時候消耗的熱量也會變多!
有可能超過 100% 嗎?
希望渺茫。每鍛鍊 1 小時,增加的「食物熱效應」帶來的能量消耗也只有 7~8 千卡。這個數值和鍛鍊本身造成的能量消耗都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三餐只吃蘋果的「蘋果減肥法」和三餐只吃香蕉的「香蕉減肥法」,這種類似的「單一食物」減肥方法,短期內可能成效顯著,但長時間很難堅持,之後很大可能會反彈。
想靠譜減肥,還是控制能量攝入 + 多運動。不要盲目相信一些奇奇怪怪的「減肥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