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目前韓國出口的現狀的話,江河日下似乎很合適。曾經風靡一時,現如今卻跌跌不休,已經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這對韓國經濟而言,可以說是非常可怕的一個趨勢,出口的連續性下跌,會對韓國經濟形成非常大的拖累。那麼,到底是什麼讓韓國出口進入了這般頹靡的境地呢?
當地時間7月22日,據韓國關稅廳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7月份的前20天,韓國的出口下降13.6%。
韓國6月份的出口量為441.8億美元,同比下降13.5%,創出3年來最大降幅。這已經是韓國出口連續第7個月下滑。而如今,日本對韓國實行了出口管制。按照這種趨勢,7月整月出口同比減少的可能性極高,這將會是韓國出口連續第8個月下滑。
從出口對象國來看,面向中國的出口同比減少31.8%,為74.1億美元;面向美國出口減少19%,為15.4億美元;面向歐盟和日本出口分別減少12%和11%。面向越南出口連續第三個月增加,漲幅為7.7%。
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半導體產品出口銳減30.2%,此類產品佔韓國總出口的1/5。也就是說,韓國7月份的出口下滑,主要是因為半導體出口不佳。
韓國半導體出口的低迷,主要是因為全球半導體需求非常的疲軟。所以整個半導體的局勢都非常的不妙。
早前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四月,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銷售額度僅321億美元,同比跌幅達14.6%,環比跌幅在0.4%。
數據上來看,全球半導體都進入了寒冬。而2019年一季度,全球半導體的銷售額與2018年的第四季度相比,跌幅就達到了15.5%。這是半導體35年的歷史上,季度跌幅最大的一次。
注意的是,韓國的半導體原料大多從日本進口,而日本掌握著的原料佔全球90%以上。所以日本實行出口管制,對韓國的各大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韓國中小企業製造業聯盟的調查報告指出,近60%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日本持續實施禁令,公司將面臨危機,甚至有運營中斷的風險。
據韓媒報導,自日本宣布出口管制後,韓國中小企業製造業聯盟對269家受禁令影響的半導體中小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59%的受訪公司表示,他們無法長期承受日本的出口管制,最多只能支撐6個月。
正因為如此,韓國很多企業已經開始轉向其他國家購買原料,比如中國。據電子化工新材料產業聯盟消息,經過多批次的檢測和試驗,部分韓國半導體廠商已經和中國綜合型化工生產商濱化集團籤訂了有關電子級氫氟酸的批量訂單,有的韓企還建立了正式合作夥伴關係。
韓國的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企業也已經在近日派出高管前往中國,尋找新供貨商。《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導稱,三星電子已著手對非日本廠商的氟化氫進行性能試驗,供應商很可能是中國大陸、臺灣或韓國企業。
來源: 第一黃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