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統一、吃泡菜、恨日本,是一個普通韓國人應該具備的三觀。正統的韓國人,通常對日本有國恨家仇。主要是歷史原因,在歷史上日本多次侵略朝鮮半島,而且在1876年強迫籤訂《江華條約》,1894年佔領朝鮮全境,1910年吞併了整個半島,統治朝鮮半島50多年。民間都這樣,那麼國家層面就更不可能和睦。
日韓兩國持續一年多的貿易摩擦,主要誘因就是兩國所存在的歷史問題所引起。為了反制韓國法院對二戰勞工索賠案的判決,日本悍然對韓國採取出口限制措施,禁止半導體材料的對韓出口,給韓國相關企業造成重創。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兩國的貿易爭端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環球網最新消息稱,韓國法院3日決定採取公告送達方式,向二戰韓國勞工索賠案被告新日鐵發送「扣押資產」判決書。這就意味著,韓國法院將會變賣這家日本企業在韓國的資產。
消息傳出之後,韓國民眾紛紛拍手叫好,但日本方面卻欲哭無淚,指責韓方的行為「將嚴重破壞日韓關係」。日本外相茂木敏充甚至對韓外長康京和發出威脅,稱變賣日企在韓資產「將導致嚴重的後果」。但韓國民眾卻反懟稱「日韓關係還有惡化的餘地嗎」?並希望青瓦臺趁此機會,徹底跟日本算清這筆帳。
事實上,韓國之所以會下如此重的狠手,皆因日本方面在取消對韓出口限制問題上,仍然持強硬態度。5月31日是韓國要求日本,就恢復對韓出口原狀加以表態的最後期限。不過,日本至今仍未做出任何回應。
儘管韓國方面仍對日本敞開對話的大門,但對日本極端限制措施的反制行動,卻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當地時間6月2日,韓國政府決定重新訴諸世貿組織,以應對日本對撤銷對韓貿易限制反應的冷淡。
這已經不是韓國首次就日韓兩國貿易爭端,將日本告上世貿組織了。不過,韓國心裡也明白,想要利用國際規則來迫使日本取消對韓貿易限制,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迫使日本取消貿易限制的最好辦法,就是想辦法將它打疼了,才有可能讓安倍政府改變對韓國的強硬態度。在此之前,韓國也試圖通過終止「日韓軍事情報交換協定」,暫停與日本的所有軍事交流活動等方式,迫使日本放棄對韓國的出口限制。不過,最終都沒能如願。
韓國一次次的嘗試都遭到失敗,無疑更助長安倍政府對韓強硬的決心,因此對對韓國所提要求都不予理睬。日本的強硬,顯然把青瓦臺給激怒了。因此,通過法院的判決,對日本在韓企業強行扣押並變賣,在捍衛韓國司法尊嚴的同時,也是文在寅政府迄今為止,對日本最為嚴厲的反制措施。
受疫情影響,韓國經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而日本拒絕取消對韓高科技材料出口的限制,無異於就是在給本來就已陷入困境的韓國經濟,來一次落井下石的打擊。同時,日本首相安倍日前甚至反對川普有意邀請文在寅,參加在美國舉行的G7峰會的舉措,這足以說明,日本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對韓國進行打壓的企圖。
從此次韓國法院決定扣押日本在韓企業資產的行動來看,在對日關係方面,文在寅顯然已經不抱多大希望了。既然日本不想給韓國留一點面子,美國也在日韓爭端中保持曖昧態度,甚至還有偏向日本的跡象。那麼,韓國也就只能撕破臉皮,與日本死扛到底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在寅乾脆破罐子破摔,對日本發起絕地反擊。反正,日本出口限制政策給韓國造成傷害,已成既定事實。韓國向日本服軟妥協,也換不來安倍政府的憐憫。因此,通過採取撕破臉皮的措施,對日本發動背水一戰,或者還有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