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柵潔省長談唐詩之路:率先啟動浙東唐詩之路建設 高標準打造詩路...

2020-12-10 澎湃新聞

12日下午,浙江省詩路文化帶建設暨浙東唐詩之路啟動大會在天台召開。省委書記袁家軍作出批示,省長鄭柵潔出席大會並按下浙東唐詩之路啟動鍵。

同志們:

詩路文化帶是詩畫浙江大花園的標誌性工程,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也是一項很有內涵的工作,具有從古至今走向未來的重大意義,也是文化浙江建設的一張「金名片」。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決策部署,部署啟動全省詩路文化帶暨浙東唐詩之路建設。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1、規劃布局思路明晰。繼2018年我省出臺《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後,2019年發布實施《浙江省詩路文化發展規劃》,今年又印發實施了《浙東唐詩之路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浙東唐詩之路建設的目標、要求及路徑。

2、詩路沿線各地積極有為。一是浙東唐詩之路:天台今年4月被稱為「中華第一高瀑布」的天台山大瀑布建成運營,新昌位於天姥山風景名勝區的鼓山公園建成開放,上虞、嵊州等地完成「詩畫剡溪」曹娥江綜合整治,柯橋謀劃建設稽山鑑水唐詩路,蕭山著力打造浙東唐詩之路起點漁浦,餘姚建成「唐詩之路」景觀小品等。二是大運河詩路: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公園等12個標誌性項目列入國家文化公園重大工程建設方案。三是錢塘江詩路:今年5月蘭溪至建德水上詩路復航,梅城、壽昌等千年古城復興有序在推進。四是甌江山水詩路:麗水縉雲仙都成功創成5A級旅遊景區。

3、詩路建設助推文旅產業加快發展。2019年我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0%,佔GDP比重7.4%;旅遊總收入破萬億,旅遊產業增加值增長9%,佔GDP比重7.9%。從文旅產業的增速看,二者均超過了GDP的增速,說明我省文旅產業的增長空間還很大,未來都將能夠成為我省的支柱產業。

詩路文化帶是大花園建設的標誌性工程,浙東唐詩之路又是詩路文化帶的領頭羊,具有非常寶貴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推進詩路文化帶建設,首先是啟動浙東唐詩之路建設。浙東唐詩之路建設的目標是,到2022年,基本建成「一園三地」,即幸福美好家園、綠色發展高地、健康養生福地、生態旅遊目的地。重點要抓好以下5項工作:

1、加快恢復浙東唐詩之「路」。一是水路。啟動實施浙東運河至剡溪航道串聯提升工程,加快打通從浙東運河、曹娥江、剡溪的水上旅遊航線。省水利廳要研究詩路河道的小水電清理整治,力爭到2022年完成剡溪的河道暢通。二是山路(古道)。啟動實施浙東唐詩之路古道驛站修復工程,重點修復提升自新昌天姥山經天台山至寧海的千年唐詩古道。三是文化之路。要通過對歷代名人故居、名人題刻等搶救保護,深入挖掘經世致用、義利並舉等浙東傳統文化思想,以「詩」串文,還原浙東文化之路。

2、加快挖掘浙東唐詩之路的文化價值。一是詩畫文化。要通過對沿線王羲之等名人的詩詞、書畫作品的挖掘、整理,保護再現一批詩畫實景地。二是山水文化。圍繞鑑湖、東錢湖、剡溪等文化水脈,天台山、天姥山等名山文化,加強對山水自然生態的保護修復。三是佛道文化。挖掘提升以司馬承禎、寒山等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智顗、濟公等為代表的佛教文化,展現行道立德、濟世利人等佛道文化的當代價值。四是名人文化。重點推進陽明故居、書聖故裡等保護與建設,高標準建設一批文化特色小鎮。

3、加快擦亮浙東唐詩之路的「珍珠」。一是詩路文化名山。實施文化名山景區提升(擴容)工程,著力打造天台山、神仙居等千萬級核心景區。二是詩路人文水脈。深入推進「美麗河湖」「幸福河」等建設,保護修復水上詩路沿線的古纖道、古堰壩、古渡口等文化遺址。三是詩意森林古道。完善徒步道路、休憩驛站等設施建設,有序恢復會稽山香榧古道、括蒼古道等森林古道。四是文化遺址公園。實施一批詩路文物保護展示工程,重點建設提升上林湖越窯遺址公園、蘭亭景區等一批遺址公園。五是詩路名城古鎮。要編制名城古鎮保護專項規劃,實施千年古城復興計劃,建設復興一批名城古鎮、詩路古村、美麗鄉村、海島公園。

4、加快推進串「珠」成鏈。一是文脈串「珠」。深化浙東唐詩之路文化挖掘研究,依託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全方位宣傳浙東唐詩之路。二是交通串「珠」。實施「百江千河萬溪」水美工程,實施萬裡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工程,推進健身步道、登山步道、遊步道、古道串聯成線。三是遊線串「珠」。重點打造唐詩古道體驗遊、水上詩路觀光遊、「名山仙境」自駕遊、「浙學尋蹤」研學遊、海上詩路起航遊等旅遊線路。四是數字串「珠」。加快建設全省「數字詩路」平臺,加快布局一批「數字詩路e 站」體驗中心。

5、加快做強做大文旅產業。一要打造一批文旅產業發展平臺。重點建設寧海「十裡紅妝」文化街區等文化特色街區和小鎮,打造一批詩路特色旅遊企業。二要設計一批新抓手新載體。系統挖掘梳理唐詩、宋詞資源,謀劃設計一批唐詩宋詞研學遊、體驗遊等旅遊路線。三要完善市場化投入機制。創新BOT、PPP等模式和投融資機制,以政府投入撬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詩路項目建設。

總體看,詩路建設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鑑,四條詩路「一文含四帶,十地耀百珠」,串連了我省文化精華之「鏈」、山水之「鏈」、全域發展之「鏈」,各地要根據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充分發揮特色優勢,有條件、有基礎的地方都要抓緊動起來,大力實施「四十百千」工程,形成一批新的景觀亮點和旅遊景點,人人成園丁、處處成花園,努力把詩路文化帶建設成為魅力人文帶、黃金旅遊帶、美麗生態帶、富民經濟帶、合作開放帶,為「重要窗口」增光添彩。

1、完善工作協同機制。省級層面,在省「四大建設」聯席會議工作機制下,建立工作專班,加強部門協同和省市縣聯動,研究實施詩路統計指標體系。市級層面,要建立詩路區域一體化推進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推進例會。縣市區層面,要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把工作落細落實。

2、完善要素保障機制。土地方面,支持將浙東唐詩之路涉及的重大項目納入省重大產業項目,按有關政策配套用地指標。鼓勵利用存量工業、倉儲用房發展文旅產業。資金方面,設立20億元詩路文化帶建設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擦亮「珍珠」、串「珠」成鏈等項目建設。

3、完善評價考核機制。將浙東唐詩之路建設納入省推進「四大建設」考核內容,建立年度重點項目實施績效評價制度。堅持保護優先,加強對文化和自然遺產修繕保護的全過程監管。定期評選激勵一批詩路文化帶建設先進市縣,創新工作舉措,系統性推進詩路文化帶建設。

同志們,以浙東唐詩之路率先啟動為標誌,我省詩路文化帶建設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擦亮詩路明珠,推進串珠成鏈,努力將詩路文化帶打造成為「重要窗口」的標誌性成果,把浙江大花園建設成為國內外遊客嚮往的「詩和遠方」!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鄭柵潔省長談唐詩之路:率先啟動浙東唐詩之路建設 高標準打造詩路文化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浙江省詩路文化帶建設暨浙東唐詩之路啟動大會在天台召開 袁家軍...
    >12日下午,浙江省詩路文化帶建設暨浙東唐詩之路啟動大會在天台召開。省委書記袁家軍作出批示,省長鄭柵潔出席大會並按下浙東唐詩之路啟動鍵。 12日下午,浙江省詩路文化帶建設暨浙東唐詩之路啟動大會在天台召開。省委書記袁家軍作出批示,省長鄭柵潔出席大會並按下浙東唐詩之路啟動鍵。 袁家軍在批示中指出,高水平建設詩路文化帶是全面展示浙江詩畫山水、推進美麗浙江和文化浙江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重要舉措。
  • 浙江啟動「浙東唐詩之路」建設:將恢復沿線山水和文化之路
    澎湃新聞 作為王羲之、李白、孟浩然等名人雅士探訪佛宗道源的求慕朝覲之路,以浙東運河轉道古剡溪為主線的浙東唐詩之路率先啟動文化帶建設。
  • 越劇、文創、水上遊線、唐詩之城……浙東唐詩之路建設結出碩果
    一出越劇小戲、一首原創越歌、一個文旅IP項目、一系列文創產品……12月24日,「詩路建設 浙東先行」浙東唐詩之路建設成果發布會在嵊州舉行,地處浙東唐詩之路核心位置的嵊州,對外發布系列詩路建設成果。這也是今年吹響浙江詩路文化帶建設新號角、啟動浙東唐詩之路建設以來,嵊州積極響應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號召,率先落地的詩路碩果。
  • 重走唐詩路 打造精華地!「浙東唐詩之路」文學採訪活動在柯橋舉行
    」文學採訪活動走進柯橋,並舉行啟動儀式。  據悉,浙東唐詩之路是一條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文化走廊,是詩路文化帶的領頭羊,具有非常寶貴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而紹興柯橋則是浙東唐詩之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涉及會稽山、若耶溪、日鑄嶺、雲門寺、鏡湖等十餘處歷史古蹟,是唐代詩人云遊浙東的必經之地,僅在鏡湖、若耶溪、雲門寺寫下的詩篇就有百餘篇。
  • 天台:高水平建設「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
    「近年來,天台縣在全省詩路文化帶建設大局中找準定位,深入挖掘天台山歷史文化內涵,精心設計文化載體,高水平建設可看、可聽、可學、可體驗的『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打造山水與詩情相互交融、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歷史與當代相互結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天台縣分管文旅工作的負責人說。
  • 浙東唐詩之路核心區建設結碩果
    一出越劇小戲、一首原創越歌、一個文旅IP項目、一系列文創產品……12月24日,「詩路建設 浙東先行」浙東唐詩之路核心區建設成果發布會在嵊州舉行。活動由嵊州市委、嵊州市政府主辦,嵊州市委宣傳部、嵊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天目新聞客戶端承辦,現場發布多項詩路文化產品,共享詩路建設發展成果。
  • 浙報專版丨唐詩的輕吟漫步 天台高水平建設「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
    《全唐詩》收錄了寫於浙東或有關浙東的詩作1500多首,其中涉及天台的有1300多首。天台山正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目的地和精華所在。而詩路文化帶是全省大花園的標誌性工程和十大名山公園的重要內容,是浙江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兩個高水平」建設的點睛之筆。詩歌裡有美麗的鄉愁與遠方,讓千古名篇找到最恰當的承載、紀念、傳播方式,既是歷史呼喚,更是時代命題。
  • 浙東「唐詩之路」的來龍去脈
    「唐詩之路」成為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的又一條文化古道,並且產生了國際影響。近10年來,許多中外遊客來到浙東,尋覓中國古代詩人的足跡,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感受「連峰數十裡,修竹帶平津」的旖旎風光。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是其中最絢麗的花朵;攜一卷唐詩進行浪漫的山水人文之遊,可以從中領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 跟著唐詩遊天台!「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是浙江天台山!
    省長袁家軍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劃了重點  要「打造浙東唐詩之路」  天台是這條「詩路」的目的地  1月25日,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省長袁家軍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天台是這條「詩路」的目的地,報告為咱天台送來了特大利好消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400多位詩人從錢塘江南岸出發,一路南下,棹聲帆影,載舟揚帆,直達天台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 「浙東唐詩之路」如何串起柯橋好風光?
    有一條路,雖沒有路牌,卻是400餘位唐代詩人用1300多首詩歌鋪就的翰墨詩情長廊;有一條線,長近200公裡,雖沉寂千年,卻難掩其輝,璀璨的文化遺韻仍恣意流淌……這條路線,就是「浙東唐詩之路」。而「詩路」紹興路段的第一驛站、首到之地、核心之區,便在柯橋。  泛舟於悠悠鑑湖,聆聽歷史的迴響,激蕩詩意的碰撞。
  • 範周|浙東唐詩之路文旅產業發展思考
    今日看點 浙東唐詩之路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與深厚的產業基礎,吸引了諸多文人墨客、學者專家的注意,沿線各地以唐詩為主題,挖掘詩路內涵,凝練文化底蘊,積極打造唐詩之路共同體。
  • 新昌傾力建設天姥山國家風景名勝區 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
    新昌傾力建設天姥山國家風景名勝區 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
  • 百度地圖「浙東唐詩之路」上線 來天台山遊玩更便捷
    百度地圖「浙江詩路電子導航地圖」正式上線。現在,來自四海八方的遊客來到天台只要在百度地圖搜索詩路文化帶就可以進入專題頁面,跟著導航暢遊浙東唐詩之路了!浙江詩路電子導航地圖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大運河詩路「四條詩路」貫穿浙江全域,是浙江省要重點打造的文化高地、文明高地,是浙江大花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浙江建設的重要內容。
  • 全媒體快報|「浙東唐詩之路暨海上詩路啟航地——舟山研討會」在舟...
    舟山網(大海網)訊(舟山網記者 吳建波)「浙東唐詩之路暨海上詩路啟航地——舟山研討會」今天上午在舟山報業傳媒集團城市書房舉行。本次研討會旨在對接浙江「海上詩路暨浙東唐詩之路」建設,謀劃舟山「浙東唐詩之路」項目的落地。
  • ...皆風景 「走讀唐詩之路 · 書香公益行」 助力浙江詩路文化帶建設
    11月7日,在第六屆浙江書展期間,「走讀唐詩之路·書香公益行」活動發布會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1號館舉行。活動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和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指導,浙江省出版物發行業協會主辦,浙江出版物發行業協會民營工作委員會承辦,靈感來源於正在進行中的浙東唐詩之路建設。浙東唐詩之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路,而是跨越地理障礙的文化上的連結。它涵蓋杭州,新昌,台州,寧波,舟山等地,與大運河詩路、錢塘江詩路和甌江山水詩路共同構成浙江詩路文化帶建設的重要內容。
  • 這條歷經千年的浙東「唐詩之路」,依舊獨得國人偏愛!
    浙東「唐詩之路」   鑑湖泛舟   浙東「唐詩之路」是唐代詩人穿越浙東蕭山、紹興、寧波、台州等地的一條山水人文之路,詩人們從錢塘江邊的蕭山西興(越州屬地)登岸,一路沿浙東古運河向東南延伸,經鑑湖,過會稽山、若耶溪、雲門寺...
  • 詩畫浙江.神秀天台:在中華第一高瀑天台山大瀑布邂逅浙東唐詩之路...
    詩畫浙江.神秀天台,這裡不光景色如畫,這裡也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目的地和精華所在。 在浙東唐詩之路上,李白也有創作不少詩作。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 這是李白遊歷至天台時,在《瓊臺》一詩中的佳句。 可為何李白在天台時沒有創作出類似「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詩句來形容瓊臺仙谷中的飛瀑呢?
  • 「浙東唐詩之路」文化旅遊商品(非遺作品)創意大賽正式啟動
    大賽報名請登錄藝集網首頁浙江省詩路文化發展需要近一步物化、深化、轉化,為了做好浙東唐詩之路的文化傳播,發揮嵊州「浙東唐詩之路」核心區資源優勢,挖掘「兩聖一祖」和歷代詩人入剡吟風弄月的景觀和故事,傳承非遺文化,由嵊州市文廣旅遊局、嵊州市經信局主辦,嵊州市非遺保護中心、嵊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承辦的「嵊」情相邀 共創「剡」品——「浙東唐詩之路」文化旅遊商品(非遺作品
  • 「唐詩之路」與嵊州文創
    」的目標要求,挖掘嵊州浙東唐詩之路相關資源,全力打造浙東唐詩之路核心區,做好剡溪文化這篇大文章,使之成為我市一張新的文化旅遊名片。以嵊州根雕、竹編、紫砂等為特色的嵊州工藝文化,在我市工藝大師們的手中,發揮文化優勢,全面挖掘唐詩之路題材,創作出更多藝術精品,使這塊土地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唐詩之路」指的是晉唐以來文人墨客往來頻繁、對唐詩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的一條山水人文旅遊線。古人自錢塘江入紹興古鏡湖,而後由浙東運河、曹娥江至剡溪,再溯源至石樑而登天台山,這是貫穿於浙江東部的一條古道。
  • 文史漫談:浙東唐詩之路是如何形成的
    今年6月3日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版刊登了《浙東唐詩之路是如何形成的》訪談。我在那次會議最後的總結時提到過,唐詩之路不止浙東條,還有其他幾條路。「隴右唐詩之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路。唐朝在隴山以西設置隴右道,經營西北,既保障了絲綢之路的通暢,又增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融通與互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