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傾力建設天姥山國家風景名勝區 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

2020-12-13 浙江在線

新昌傾力建設天姥山國家風景名勝區 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

  浙江在線杭州10月25日訊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大花園建設,積極打造浙江唐詩之路。《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深情地寫道: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把天姥山、赤城山、天台山刻在了中國文化史上,我們要敬畏大山、保護大山,讓「座座青山如畫屏」。

  對此,新昌縣作為唐詩之路的策源地和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行動,紮實推進研究、規劃、保護、利用和宣傳五大工程,力爭建成浙東唐詩之路文化研究的新高地、浙東唐詩之路文旅融合的樣板地、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

  坐落於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段的天姥山,2009年由國務院批准設立天姥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際著名哲學家任繼愈教授在新昌天姥山親筆題寫「天姥山」碑;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收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中語文教科書,並註明天姥山在浙江省新昌縣境內。2016年5月,「天姥山周邊源流考察區」通過徐霞客遊線標誌地認證,加入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行列。

  「浙東唐詩之路」是1991年由新昌學者竺嶽兵經過考察醞釀提出,自錢塘江經紹興,而後經上虞曹娥江至剡溪、嵊州、新昌,直至台州天台以及溫州等地的詩意之路,在唐代至少有450餘位詩人留下了1500餘首詩,其中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是浙東唐詩之路上的主題歌。1993年8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正式行文定名。從此「浙東唐詩之路」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專用名詞,成為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又一條文化古道。今新昌縣的天姥山就是李白夢遊和登臨之地,為浙東唐詩之路上最為著名的文化地標,譽稱「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

  天姥山文化源遠流長

  天姥山,地處今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東南部。吳越國王錢鏐析剡縣十三鄉置新昌縣,天姥山處縣城東南五十裡。周圍天台、四明、會稽、大盤,名山簇擁,盤亙交錯,唯剡東之天姥,孤峭迥拔,蒼然天表,為一地之望,眾山之主。晉宋謝靈運開山,唐李白天姥吟,明徐霞客科考,即此山。

  天姥山從晉唐以來至明清,中國古代地理總志等權威的歷史地理文獻中,屬地明確,史載不絕。距今約1700年西晉張勃所撰的《吳錄》最早有天姥山的記載:「剡縣有天姥山,傳云:登者聞天姥歌謠之響。」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地理總志,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剡縣條記載:「天姥山,在縣南八十裡。」宋代及以後的全國性地理總志,都分別記載了天姥山這座歷史名山在新昌東南部,並分別附有謝靈運登天姥岑詩和李白夢遊天姥詩。除歷代全國性地理總志外,浙江地方志,對天姥山有更翔實的記載。明嘉靖吳宗憲、薛應旗撰《浙江通地》新昌條記載:「天姥山,東接天台華頂峰,西北聯沃洲山。道書謂第十六福地」。新昌現存最早的縣誌明成化《新昌縣誌》記載:「天姥山,在縣東五十裡。」另外,還有與天姥山相關的歷代輿地圖,如明嘉靖刻本《廣輿圖·浙江輿圖》、南宋《紹興府境域圖》、明萬曆《紹興府志·明紹興府八縣總圖》及《天姥山圖》,當代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等均標註天姥山在新昌縣境內東南部。由上可見,天姥山不僅史載不絕,而且歸屬確切,即在古剡縣今新昌境內,東接天台華頂,西北連沃洲,處於天台縣西北方,與天台山相對,並與李白夢遊天姥一詩關聯。

  明代徐霞客在《遊天台山日記(後)》,詳細記述了崇禎五年(1632年)四月十八日自天台萬年寺抵新昌沿天姥山脈徒步考察周邊源流的經歷。日記記述:「萬年為天台西境,正與天封相對,石樑當其中……又西逾小嶺三重,共十五裡。出會墅,大道自南來,望天姥山在內,已越而過之,以為會墅乃平地耳。復西北下三裡,漸成溪,循之行五裡,宿班竹旅舍。」「天台之溪,餘所見者:……又正西有關嶺、王渡諸溪,餘屐亦未經;從此再北有會墅嶺諸流,亦正西之水,西北注於新昌;再北有福溪、羅木溪,皆出天台陰,而西為新昌大溪,亦餘屐未經者矣。」從而科學界定了天姥山山脈水系和核心區範圍。

  天姥山歷史盛衰流變

  地以山望,山以人名。天姥山之所以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山,與晉宋謝靈運開山、唐代李白夢遊、明代徐霞客科考,因緣際會,相得益彰。

  天姥山得名於秦漢時期,至晉宋,天姥山一帶發生了一系列歷史上有影響的事件,使天姥山名聞遐邇。一是東晉支遁等十八高僧、王羲之等十八名士,會於天姥之陰沃洲山,共創佛教般若學,號稱「六家七宗」「支竺遺風」,影響深遠,這裡成為佛教中國化發祥地。二是晉宋時謝靈運伐木開道始通臨海。據《宋書·謝靈運傳》載:「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從者數百人。」史稱「謝公道」。謝靈運曾作詩:「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成為中國早期山水詩和名山志的開山之作,天姥山因而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三是南朝宋元嘉朝廷遣畫師楷模山狀於團扇。天姥山,上接臺雲,下臨剡曲,群峰過峽,層巒疊嶂。故東晉大畫家顧愷之讚嘆:「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更有影響的是「元嘉團扇」,宋《太平御覽》「天姥山」條載:「元嘉中,遣名畫(師)寫狀於圓扇,即此山也」。唐徐靈府《遊天台山記》也有相關記載。此後,「元嘉團扇」成為中國山水畫的代名詞,而天姥山則成為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再是梁武帝命高僧僧祐赴天姥餘脈石城山雕鑿彌勒大石像,號稱江南第一大佛,劉勰特為之撰《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記》,成為剡東佛教般若學興盛的標誌。從此,剡東天姥,靈山秀水,人文勝跡,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奠定了天姥山天下名山、風景名山、宗教名山、人文名山、詩畫名山的重要地位。

  時至大唐,詩仙李白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成千古絕唱,遂使天姥山名聲大振,如日中天,進入天姥山名揚天下的全盛期。李白一生曾多次暢遊浙東,其中最有名的當數《夢遊天姥吟留別》。據考證,李白此詩作於天寶六年(747年)第二次入剡中臨行之前,即李白奉詔入京又賜金還山次年(746年),在山東兗州留別東魯諸公時所作,表達了李白傾慕謝公高風、不畏朝中權貴,魂歸天姥仙山的曲折心跡。此詩一出,名揚天下,成為歷史上頌揚天姥山的千古絕唱!據唐詩之路學者竺嶽兵先生考證,在唐代,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維、皎然、劉長卿等著名詩人追慕先賢,吟詩感懷,踏出了一條「浙東唐詩之路」,成就了一條飄逸著翰墨清香的山水人文長廊。同時,唐代杜甫,年輕時曾裘馬輕狂,入剡有年,晚年作《壯遊》詩,憶及剡中,仍心馳神往:「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詩人白居易於太和六年(832年),為剡東撰《沃洲山禪院記》:「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

  鬥轉星移,時至宋元明清,天姥山麓的子民奮發圖強,耕讀傳家,儒風昌盛,南宋朱熹諸多理學大儒,往來新昌,集賢傳道,一時成理學名儒往來麇集之地。新昌唐末至清代,科甲連綿,登進士者近200人。名公巨卿,接踵而出,宋代的黃度、石公弼、王爚,明代的何鑑、呂光洵、潘晟等,都是入朝理政的天姥驕子;更不乏高僧名士流連忘返。歷代有錢鏐、羅隱、陸遊、朱熹、張即之、徐渭、範仲淹、宋濂、方孝孺、湯顯祖、張岱、徐霞客、袁枚、方苞、俞樾、金農、蒲華、鬱達夫、蔡元培、弘一、印光等名人,日本高僧最澄、成尋、榮西、奝然等,均蒞天姥,追慕先賢,眷戀山水。他們入則遊弋,出則詠言,為天姥山留下無數精彩篇章。

  天姥山建設方興未艾

  新昌縣,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為弘揚唐詩文化,下足了內功苦功。至今,該縣共承辦了12次大小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使「浙東唐詩之路」的學術價值、遺產價值和現實意義,一次一次得到凸顯。該縣唐詩之路研究中心,與大陸70多所大學、臺灣20多所大學建立了學術往來,這在縣級研究機構中是相當罕見的。正是在濃鬱的民間研究氛圍下,加之政府的高度重視,截至目前,新昌縣的研究人員已經正式出版《剡溪——唐詩之路》《唐詩之路綜論》《唐詩之路唐詩總集》等專業著作14本,發表《李白行蹤考異》《「天姥即王母」補證》《李白「移家東魯」考》等相關研究論文400多篇,收集整理與浙東有關的唐詩1505首。累計拍攝製作《浙東唐詩之路專題片》《國際學術討論會·唐詩之路》《小石佛懷古》等相關人文地理片30多部。歷年來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中國旅遊報》、《浙江日報》等主流媒體刊發浙東唐詩之路的相關報導近百篇(條)。

  「新昌在『浙東唐詩之路』上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學術研究和理論支撐,我們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自信地說,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超越。」新昌縣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說,1991年新昌學者竺嶽兵正式提出「唐詩之路」概念後,同年,新昌縣成立了全國首家具有法人資格的民辦唐詩學術研究機構——新昌唐詩之路研究開發社。1993年夏,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對「浙東唐詩之路」作了專題論證,並對其正式行文命名。2007年,新昌縣成立了「浙東唐詩之路申報世界遺產領導小組」。2012年正式成立了「唐詩之路研究中心」。2014年參與創作大型詠誦交響套曲《唐詩之路》。2014年入選浙江省第九批文化精品扶持工程,2015年4月新昌舉行首演後,先後在北京、西安、上海、廣東等地作了巡演,2017年列入國家藝術基金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今年在浙江音樂廳精彩上演,以唐詩與交響樂相結合,創意形式,創新表達,向更多的人展現了「浙東唐詩之路」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歷史之美和精神之美。

  在此基礎上,新昌縣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旅遊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旅遊委員會和旅投集團,具體指導「浙東唐詩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天姥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開發等工作,為了申報天姥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編制「天姥山」旅遊區總體規劃,新昌縣以高起點、高品位建設的要求,邀請專家就有關工作開展了前期調查,對新昌縣旅遊資源進行了普查,設立了規劃編制領導小組。2011年正式委託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規劃》。2012年,《規劃》通過專家評審,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天姥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執法情況進行了檢查、肯定了成績。2013年4月,《規劃》通過了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組織的專家評審。2017年6月、10月住建部兩次召開名勝區修改意見審查會議,對總規內容的完善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今年8月份,林業和草原局對天姥山總規進行審核後提出了修改意見,目前正根據修改意見對規劃做相應完善。

  新昌縣大力推進文化與旅遊的融合,打造「唐詩之路體驗區、佛教之旅感受區、茶道之源品味區」,真正體現「魏晉高風遠,南朝聖跡南朝寺;盛唐翰墨香,一路風光一路詩」的情景,將新昌打造成為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段,使之成為真正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旅遊目的地,讓這條文化之路真正成為產業之路、發展之路、經濟之路。

  註:有關天姥山歷史文化的表述依據徐躍龍《天姥山考論》

  (本版圖片由新昌縣委宣傳部提供)

相關焦點

  • 天姥山總規發布 吹響新昌文旅融合「重要窗口」建設新號角
    為積極踐行「兩山理論」,貫徹落實浙江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打造「四條詩路」,推動文化與旅遊消費升級,助力「重要窗口」建設,新昌縣委、縣政府圍繞打造「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目標,經過多年的謀劃和論證,對天姥山旅遊資源進行科學規劃
  • 天姥山總規發布,吹響新昌文旅融合「重要窗口」建設新號角
    「重要窗口」建設,新昌縣委、縣政府圍繞打造「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目標,經過多年的謀劃和論證,對天姥山旅遊資源進行科學規劃,有效整合,合理利用。「浙東唐詩之路」是詩畫浙江大花園的標誌性工程,新昌是「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所在。希望新昌縣以今天的活動為契機,把「浙東唐詩之路」打造成助推產業富民、鄉村振興、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幸福之路。
  • 新昌天姥山形象宣傳片在浙江衛視《中央新聞聯播》前播出哦~快來圍觀!
    我縣天姥山形象宣傳片於2021年2月5日18:58(首播)在浙江衛視播出
  • 鄭柵潔省長談唐詩之路:率先啟動浙東唐詩之路建設 高標準打造詩路...
    繼2018年我省出臺《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後,2019年發布實施《浙江省詩路文化發展規劃》,今年又印發實施了《浙東唐詩之路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浙東唐詩之路建設的目標、要求及路徑。2、詩路沿線各地積極有為。
  • 行走唐詩路·尋夢天姥山 新昌十二時辰體驗遊正式啟程
    新昌,有「東南眉目」之美譽,是唐詩之路的首倡地和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素有「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之稱。是一座以山水人文資源豐富著稱的時尚山城。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提出15周年,15年來,新昌遵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落實浙江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在後疫情時代積極推動文化與旅遊消費升級。
  • 一座天姥山 半部全唐詩 新昌帶你邂逅詩和遠方
    為積極踐行「兩山理論」,貫徹落實浙江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打造「四條詩路」,推動文化與旅遊消費升級,助力「重要窗口」建設,新昌縣委、縣政府圍繞打造「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目標,經過多年的謀劃和論證,對天姥山旅遊資源進行科學規劃,有效整合,合理利用。
  • 一座天姥山 半部全唐詩,新昌帶你邂逅詩和遠方
    」,推動文化與旅遊消費升級,助力「重要窗口」建設,新昌縣委、縣政府圍繞打造「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目標,經過多年的謀劃和論證,對天姥山旅遊資源進行科學規劃,有效整合,合理利用。中共新昌縣委副書記、縣長黃旭榮在活動致辭上表示,新昌作為「浙東唐詩之路」首倡地和精華地,是全省大花園典型示範建設和培育單位,是旅遊勝地、投資福地、發展寶地,熱忱歡迎各位企業家關注新昌、投資新昌。
  • 浙東「唐詩之路」的來龍去脈
    上世紀90年代初他撰寫的關於「唐詩之路」的論文一經刊發,立即受到學術界的重視。竺嶽兵提出這一概念後,還多次邀請國內外研究唐代文學的專家學者沿曹娥江、剡溪至新昌、天台等地踩線考察。專家們經過縝密論證後指出,這是一條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詩歌文化旅遊線路。  1993年8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正式發文批准「浙東唐詩之路」的專用名稱。自此之後,在新昌召開了6次全國性和國際性的唐詩之路研討會。
  • 行走唐詩路﹒尋夢天姥山 新昌十二時辰體驗遊正式啟程
    新昌,有「東南眉目」之美譽,是唐詩之路的首倡地和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素有「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之稱。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提出15周年,15年來,新昌遵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落實浙江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在後疫情時代積極推動文化與旅遊消費升級.
  • 最美詩路四月天丨新昌:唐詩盛宴入夢來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新昌縣正全力打造浙東唐詩之路文化研究新高地和文旅融合樣板地。無論是打造「浙東唐詩名城」5A級景區城,投資60億推進天姥山旅遊區新開發,還是將唐詩路上的文化村、景點等串珠成鏈,新昌一直在追夢……近日,記者走進新昌,看復工復產下新昌如何打造「唐詩之路」。
  • 從懷舊到創新,新昌將打造水陸「唐詩之路」吃、遊、娛「一站遊」線路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希林 楊子宸/攝「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新昌縣一直全力打造浙東唐詩之路文化研究新高地和文旅融合樣板地。2019年,新昌發布唐詩之路IP形象 「李夢白」及相關文創產品,並將唐詩文化與新昌特色美食結合,推出「天姥唐詩宴」;2020年,自復工復產後,新昌著力打造「浙東唐詩名城」5A級景區城,推進天姥山旅遊區新開發,並將唐詩路上的文化村、景點等串珠成鏈……5月16日,在2019浙江文化和旅遊總評榜頒獎儀式上,新昌縣獲得「22019詩畫浙江·百縣千碗工程示範縣區」獎。
  • 新昌縣61億元分序打造天姥山景區
    8月28日下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周建明博士代表規劃編制團隊,在杭重磅發布《「浙東唐詩之路」新昌天姥山旅遊區總體規劃》(2019-「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新昌唐詩底蘊深厚、名人足跡頻繁、名篇詩作頻出,僅唐代就有李白、賀知章等450餘位詩人留下了1505首唐詩,給新昌的山水草木浸潤了文化的靈魂,成為詩仙李白和古代文人墨客魂牽夢繞的「打卡地」。
  • 新昌以唐詩之路串起鄉村振興粒粒珍珠
    天姥山近在咫尺,謝公古道穿村而過,一草一木盡現唐詩風雅……處在浙東唐詩之路上的新昌縣南明街道班竹村,通過修復古驛道、挖掘唐詩文化、建設玻璃棧道等發展鄉村旅遊項目,人人參股、戶戶分紅,建成了詩意濃濃的唐詩文化景區村。截至11月底,該村今年旅遊總收入已達300多萬元。
  • 石城觀光巴士上線運營 串聯「唐詩之路」秀麗風景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新昌汽運公司新開通的城市旅遊觀光巴士。本網訊 為積極做好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浙江省AAAAA級景區城創建,9月6日,新昌汽運公司開通了城市旅遊觀光巴士,帶你領略「唐詩之路」精華地秀麗風景。
  • 2019第三屆唐詩之路-天姥山越野賽圓滿落幕
    12月8日清晨,零下4度的浙東小鎮新昌儒岙,空氣中還透露著絲絲寒意,由新昌縣教育體育局、新昌縣發展和改革局、新昌縣文化廣電旅遊局、新昌縣總工會、共青團新昌縣委、新昌縣婦聯、新昌縣旅遊集團、儒岙鎮人民政府主辦、紹興蔚瑞體育、浙江跑神體育運營的2019第三屆唐詩之路-天姥山越野賽圓滿落幕。
  • 範周|浙東唐詩之路文旅產業發展思考
    今日看點 浙東唐詩之路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與深厚的產業基礎,吸引了諸多文人墨客、學者專家的注意,沿線各地以唐詩為主題,挖掘詩路內涵,凝練文化底蘊,積極打造唐詩之路共同體。
  • 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古鎮新篇
    【新春走基層·親歷改革時刻】  光明日報記者 俞海萍  大年初一,車從錢塘江出發,向南蜿蜒行進,經紹興,自鏡湖向南過曹娥江,溯源而上,經新昌的沃洲湖、天姥山,至天台山石樑飛瀑。這一帶留下了名篇詩章無數,被稱為浙東「唐詩之路」,相傳是唐代詩人穿越浙東七州(古代越州、明州、台州、溫州、處州、婺州、衢州)走出來的山水人文之路。  在1月剛剛召開的浙江省兩會上,省長袁家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抓好大花園建設,開展人人成園丁、處處成花園行動,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和錢塘江唐詩之路。
  • 新昌「浙東天姥唐詩宴」示範店大賽帶你感受舌尖誘惑!
    新昌是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是一座生活在文人溫柔筆墨裡的城市。詩仙李白一首洋洋灑灑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使得新昌天姥山成為了文人墨客寄託情懷的精神家園。千百年來,唐代詩人們的氣韻孕育出最仙的煙火氣--- 「浙東天姥唐詩宴」。
  • 暢遊中國名山之「道家七十二福地,第十六福地」——新昌天姥山
    今天第五十九期,新昌天姥山。浙東名山天姥山位於新昌儒岙鎮10公裡,圍30公裡,志載:"派自括蒼至關嶺界層巒疊嶂,蒼然天表,千姿萬壯,為一邑主山"。屬於道家七十二福地,第十六福地--天姥嶺--在剡縣南,屬真人魏顯仁治之。
  • 年度文旅品牌推廣創新優秀案例24、浙東新昌唐詩之路李夢白IP形象...
    年度文旅品牌推廣創新優秀案例24、浙東新昌唐詩之路李夢白IP形象及系列文創產品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