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街村人民公社吃過午飯,我們繼續南下,先後轉戰G107、G345、G230以及S開頭的好幾條國省道,下午5點左右,我們來到了駐馬店下轄的汝南縣城邊,開進國道旁的天中山文化園停車場,計劃在此過夜。
這裡的環衛非常友好,有的跟我聊天,有的去逗孩子,從他們口中了解到,這裡的公共衛生間徹夜不關門,自來水和旁邊的直飲水設施都很實用,晚上也很安全,經過實地檢查,完全如他們所說,還有一點就是晚上還不到9點時,喧鬧的廣場舞就已經徹底結束了。
這個汝南縣地處淮北平原,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境內僅文化遺址就有280多處,是我國歷史上的千年古縣之一,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這裡暫時賣個關子,因為後續會路過,一會再說。
對於駐車的天中山文化園,我們也並沒有進去遊玩,僅僅是晚上帶著孩子在廣場上看了一會廣場舞,白天又去拍了些照,算是路過一瞥,但就這麼看一眼,就已經覺得非常霸氣了,因為廣場大牌樓上寫著「天下之中」四個大字,估計天中山即得名於這四個字,但是敢稱為天下之中想必也是需要膽量的。
回到房車上仔細研究,發現這個天下之中還真是名副其實,據某歷史文獻記載:「禹分天下為九州,豫為九州之中,汝為豫州之中,故為天中。」,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古代無鍾,白天的時辰只能用日影的變化來計算,而汝南舊志記載:「自古測日影,以此為正,故築土累石以記之」,所以稱汝南為天中。
解決了天下之中的困惑,下面輪到天中山了,據說僅僅是一座高3.6米的圓形小土包,還是由歷史上的周武王命人築起來的,所以說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山」,或者說根本就不是一座山,它只是一個標誌,一個象徵,或者說一種圖騰,是汝南人的精神所在。
如此小的山堪稱天下最小,但是它卻有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親書的「天中山」碑文,以及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登天中山、遊南海寺(也在汝南縣城)後寫下的不朽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加持,從而形成了天中山文化旅遊園獨具魅力的生態旅遊資源。
第二天上午,在環衛的協助下,為房車加滿了水,我們又開始南下,中午時分,路過「梁祝故裡」,看到門樓旁有一塊空地,便開過去臨時駐車吃飯,這裡的梁祝就是前文賣的那個關子,為此這個曾經叫做馬鄉鎮的地方還改成了現在的名字梁祝鎮。
在「梁祝故裡」的門牌處,我還看到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路牌「北馬鄉」,查了很多資料和地名,都沒有這個地方,不知到底是何意,或者說指的是哪裡,有清楚的朋友歡迎請留言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