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古遺址考古表明,古蜀先民建立了古蜀王國。古蜀國以其燦爛輝煌的青銅文明而舉世聞名。然而,創造神奇青銅文化的古蜀王國突然消失,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至於是何種原因,眾說紛紜。
三星堆博物館是個很值得去的地方。裡面展出了大約3400至5000年前大量的青銅器和陶器,從這些出土文物中可以了解巴蜀文化,這在其它地方是很難看到的。
為紀念三星堆遺址發現90周年,三星堆博物館在2019年12月20日展出286件文物,重點文物包括直徑長50-60釐米的商代大型石壁、近30年首次公開展出國寶級文物——玉邊璋等,梳理三星堆自1929年發現玉石器迄今的考古發掘全過程,進而揭開西南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
走近三星堆博物館,恍若翻開了一本厚重的史詩,滄桑古老的氣息迎面撲來,神秘的古蜀文明漸漸在我眼前掀開了她神秘的面紗。真的太震撼了!
三星堆遺址距成都40公裡,是我國迄今為止已發現的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古蜀都城遺址。迥異於我們熟知的任何古代中原文明:高鼻深目、闊嘴大耳、神態詭異的大型青銅縱目面具,與真人頭部大小相似的青銅人頭像,高260釐米,重達300餘斤的大銅人立像,雕有精美紋飾、長142釐米的純金杖,掛有飛禽走獸和各種果實、高395釐米的青銅神樹、帶有異域文化特徵的青銅器和陶瓷酒杯,等等等等。
1929年,四川廣漢月亮灣的農民在自家水溝中無意發現一個玉石坑,這批玉石器經專家鑑定為商周遺物,分別收藏在四川大學博物館、四川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館等單位。1934年,三星堆考古發掘工作首次啟動,共採集出土逾600件器物,為後續考古工作提供重要線索。
1980年,四川文管會與廣漢文化部門組織三星堆遺址試掘工作,發現新石器晚期的陶片和部分石器,三星堆從此開始大規模的科學考古。1986年發現距今4800年至2600年的地層疊壓堆積,為四川新石器晚期至夏商周的考古研究建立了年代學體系。同年,三星堆兩大祭祀坑出土青銅神樹、青銅縱目面具、象徵權威的金杖等重要文物,揭開了古蜀王國鼎盛發展時期的面貌。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據說鎮館之寶通天神樹便是《山海經》扶桑樹的原型。學者認為,這尊青銅神樹是古代傳說中扶桑、建木等神樹的一種複合產物,功能就是「通天」,反映了古蜀人天人合一、人神互通的宗教觀念。
三星堆可謂是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考古發掘,長江流域文化發源地,中華民族文明的母體,沉睡5000年的青銅。展館全面系統地介紹古蜀歷史及三星堆古蜀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彰顯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作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與考古,最大意義是證明了長江流域文化與黃河流域文化的同等重要性,也證實了傳說中的遠古巴蜀王國的確真實存在過,且其文明與遠古中原文明不相上下,當然,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神秘疑團沒有解開,而這些正是三星堆博物館的魅力所在,值得細細參觀,認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