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必須知道的散文的基本常識(一)中,首先對散文做了一個簡短的概述,然後介紹了散文的四種類型。本篇主要介紹散文的三個特點、散文的寫作線索,以及散文的主要表達方式。
二、散文的特點
1.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都是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選材上特別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繫,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以作品中的「我」作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2. 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像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託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 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採。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因為散文不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採,所以素有「美文」之稱。
三、散文線索
散文的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
(1)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
(2)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
(3)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
(4)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
(5)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6)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通過對線索的分析,能夠更好地把握散文的行文脈絡,明晰文章層次,從散亂的「形」中發現和感悟不散的「神」,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散文,同時兼有多條線索。
四、散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是文章的四個基本表達方式,不同類型的散文中所選用的表達方式各有側重,但抒情是散文中最根本,也是最突出的表達方式。
1. 記敘:指作者對人物的經歷、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和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說明,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多採用平實的陳述性語句。
2. 描寫:就是用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生動形象的文字語言把表述對象的狀態,生動、具體地描繪出來,給人以栩栩如生、身臨其境之感。描寫的任務是具體形象地描繪人物和事物的狀貌,追求的效果是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是一種「形神兼備」的表述方法。散文中的描寫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肖像描寫:描寫相貌、神情、打扮,以行傳神,揭示身份個性,傳達內心世界,甚至還可以暗示人物際遇。
②動作描寫:描寫人物的行為舉止,表現人物的個性特點。
③語言描寫:言為心聲,用語言反映性格特點。
④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也可以表現人物的個性特點。
⑤細節描寫:描寫小舉動、小事情,可以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個性特點。
⑥白描手法:不用修辭,質樸無華,寥寥幾筆勾勒形象或環境,效果是突出事物的關鍵。
⑦景物環境描寫:可以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寄託思想感情;從側面表現人物個性;推動情節發展。
3. 抒情:就是作者在行文過程中表達對其所記人物、事物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之一。抒情是作者思想、觀點、立場的流露,是作者對事物的審美與評價,表現著對所寫事物、人物的態度和所闡述哲理的理解,往往與敘述、描寫、議論配合運用。抒情在散文中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渲染氣氛、表達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的基本手法。散文的抒情方式主要有:
①直接抒情: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態度,所謂直抒胸臆,具有強烈性、震撼性的效果。
②間接抒情:可以融情於景,也可以融情於事,好處是含蓄蘊藉。
4. 議論:指作者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道理表明自己的意見、主張和看法。在記敘、寫景、抒情性散文中,議論使用比較少,而在哲理性散文中運用相對較多。
(連載,請持續關注)
說明:要獲得更多語文中考閱讀資料,可以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美文精讀。
圖片來自網絡,若侵犯權利,反饋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