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的天氣瞬間涼爽了!小夥伴們是不是也想著出門走走!
小編為大家挑選了諸暨有幾條絕美古道常年仙霧繚繞,恍若仙境值得一去哦!
馬劍秦皇古道
在馬劍鎮有一條秦皇古道,坊間相傳公元前二百多年秦始皇外出巡遊曾途經此道。當年秦皇乘騎馬車,從甲數千,戰旗獵獵,浩浩蕩蕩。
古道沿線有眾多古蹟,全長約8公裡,2016年被評為紹興市最美的森林古道之一,從馬劍出發經慄金村、金家山村、金沙村,最終至富陽。沿路可呼吸山野氣息,欣賞秀美山水景色,亦可在馬劍鎮上參觀戴氏宗祠,觀賞馬劍面、豆腐皮等古老製作工藝。
同山仙日古道
仙日古道,又稱仙過嶺下古驛道,起點位於同山邊村,經仙日村仙過嶺下自然村、南日茶廠至浦江中餘村,全程7.5公裡,乃百年鹽商古道。
古驛道,2016年被評為紹興市最美的森林古道之一,沿途風景綺麗,竹海幽林,古樹茶園,田園果林,「可走、可看、可聽、可吃」。
從仙日村的南日茶廠進山翻嶺至浦江中餘村,還有一條在諸暨已經很少見的約2公裡左右保存完好的石板古驛道。踏上石板路,仿佛可見古時候的仙日村商賈雲集、繁華如市。
趙家諸嵊古道
「諸嵊古道」,顧名思義,就是古時諸暨通往嵊州的道路,起點在外走馬崗腳下,由大大小小的石頭依山鋪成不規則的石階。
半小時左右的跋涉,就能從山腳登上外走馬崗,因崗巖起伏,千嶂迭翠,俗名鋸山。相傳,越王勾踐兵敗後就是通過這條古道,登上走馬崗練的兵。因此,這一段也被稱為「古越棧道」。
楓橋芝塢古道
在楓橋大溪村內,有一處被稱為「小灕江」的地方,海拔703.8米,為會稽山的一個主峰,山勢雄偉景色秀麗。它是一座古老而神奇的浙東名山,也是若耶溪的發源地,「溪澗水潺流,翠竹戀青山」,這裡更是唐詩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它因秦始皇登臨山頂親祭大禹並命丞相李斯書文立碑等歷史遺蹟,以及山間有若耶溪源頭,而名刻石山,又稱鵝鼻山、峨眉山。現在的它則是一條集竹林、森林、茶園、水庫、山地、小溪等一體的千年古道。
在芝塢古道上,抬頭即可見響洞巖,響洞巖旁還一奇石,石上大下小,面方底尖,上面可坐數人,下部只有幾顆鍾乳小石頂住。看似搖搖欲墜,卻已在山中挺立千年。堪為芝塢山中一奇觀。有芝塢山先人登響洞巖,在石畔觀仙人弈棋之傳說,所以稱棋盤石。
浬浦千歲古道
千歲古道在大巖塢深山峽谷中逶迤,全長約15公裡。途中設多處應急通道,可下山直通公路。古道上:雲深林密,山青水秀,崖陡石怪,澧泉清幽,滿壑松風,疏柯片石,目不暇接。
沿著古道賞寶掌山美景,探唐代古剎。大巖寺開山祖師是印度過來的大和尚,唐代高僧,號千歲和尚。宋代文獻記載:千歲和尚壽一千零七十二歲,真儀在半巖。至今廣泛流傳:「植杖成樹」、「鳥化頻伽」的傳說。訴說人與自然和諧,青山綠水美。步道故取名「千歲古道」,寓意健康長壽。
紫閬長春古道
應店街紫閬有條長春古道,早在宋朝時期就比較有名氣。據富陽縣誌記載,當年縣裡進入紫閬村必須走十裡長春嶺。
長春古道起點新橋頭,終點長春亭,因大約有十裡路程就叫十裡長春嶺,而宋朝時期稱紫閬為長春十四莊。
隨著歲月變遷如今的長春古道有一種新說法,由此出發可到玉京洞路口,路經懶蛇涼亭,到章家坪,過新橋頭,外旺,經過裡旺涼亭。沿山腳到蘇州殿,再上百步興到長春嶺崗聚善亭,稱十裡長春嶺。
應店街富諸古道
諸富古道是諸暨市應店街鎮寨頭村深塢通往富陽區常綠鎮黃彈村池頭塢口的古山道,從諸暨深塢村開始,沿著山溪彎彎曲曲一路向上,翻過安雞坪後,便來到富陽的田木灣,再經過黃來坪、攤開牛皮,到達黃彈村池頭塢口,全程約8公裡,最高海撥約750米。
諸富古道寓意很好,諧音「祝福」古道,是古代通往兩地務工、商販、訪親最便捷的通道,隨著當今交通工具的發達,逐漸成了一條很好的休閒路。
璜山黃家店古道
黃家店南面有苦馬嶺古道,是7公裡的山野小路,沒有青石板鋪就的刻意,也沒有鋼筋水泥的氣息,有的只是草綴黃泥的「野茅路」和無際的山海。
西面丁涼山古道,可以發現紫堇、蒲兒根、夏天無、堇菜、延胡索等身影,風吹樹搖花草閒,自然的氣息能讓你從煩雜的思緒中走出來,氣定神閒,與自然相融。
東面老鼠夾紅色古道,有「香蓮媽媽」的故事,相傳抗戰時期,老鼠夾的山彎裡住著一位婦人,金蕭支隊在黃家店落地後,她像親人一樣的接待隊員,並多次為金蕭支隊傳情報、送衣給糧,戰後整休時她家成了養傷,訓練的場所,老鼠夾成了抗日遊擊隊的義務聯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