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抗美援朝,絕對繞不過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究竟有多慘烈,提起一些數字記錄,或許你就能感受到。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6萬餘人的兵力、300餘門大炮、170多輛坦克和3000多架戰鬥機。整場戰鬥中,美軍向我志願軍僅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更是高達5000餘枚,整個上甘嶺的山頭幾乎被炸平。
不止如此,在電影《上甘嶺》中有一幕,是一群志願軍戰士在坑道中圍坐在一起,一個蘋果在每個戰士手中來回傳遞,每個戰士在接到蘋果咬一口後再將其遞出去,直到整個蘋果被咬完,這一幕取自上甘嶺戰役中的真實情況。
上甘嶺陣地是位於38線附近的一個小山頭,其戰略意義非凡,可以說,上甘嶺陣地掌握在誰手中,誰就有了對周圍地區發動進攻的主導權。因此,雙方在此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戰鬥剛剛打響,美軍就憑藉強大的炮火優勢,向我軍陣地發動了猛烈的炮火攻擊。成百上千的炮彈傾瀉而下,連高地上的土石都被震鬆了。在這種高強度的炮火攻擊下,我志願軍將士不得不轉入坑道作戰。
當時美軍的炮火密度已經高達一秒鐘落彈六發,這種強度已經遠超二戰。據當時的倖存者稱,志願軍的守備部隊全部窩在坑道中,可在如此猛烈的炮火進攻下,他們就像是坐在汪洋大海的小船上一樣,強烈的衝擊破不斷的撞擊著每一個志願軍戰士,有一個年僅17歲的小戰士甚至被活活震死了,可見其慘烈程度。
美軍經過七天的炮火進攻,幾乎摧毀了我志願軍在上甘嶺的所有表面陣地。美軍儘管佔領了表面陣地,但對坑道中的志願軍毫無辦法。
我志願軍在這種情況下充分發揮了夜戰的優勢,每次都會在夜間出動,打美軍一個措手不及。因此,美軍想了很多辦法想要除掉坑道中的我方志願軍。
但不管是用炸彈爆破,還是用煙燻,不管什麼手段都不能對坑道中的志願軍戰士造成實質性的傷害。最終,美軍想到了一個辦法,封鎖坑道,讓坑道中的志願軍彈盡糧絕,無法生存。
美軍這一歹毒的方法確實奏效了,坑道中陰冷潮溼,空氣混濁。加上沒有食物和水源,很多志願軍戰士都渴的嘴唇開裂,嘴中甚至連唾液都沒有了。
當時,坑道口距離我軍的後方陣地只有不到一公裡的距離,可以說一抬頭就能看到,可美軍居高臨下,有無數把機槍盯著坑道口,而且後方的大炮隨時待命,一旦我軍向坑道口運送物資,必然會遭到美軍的猛烈進攻。
為了向坑道中輸送物資,我軍上級調集了近2000多人的運輸部隊,他們不畏犧牲,前赴後繼,分別採用匍匐前進和接力運輸的方法。可美軍的炮火過於密集,運輸隊的傷亡高達百分之八十,仍舊沒能將物資送進坑道。
當時,坑道中最缺的就是水,可裝水的容器在運輸過程中經常被流彈打碎,因此,我軍上級決定向坑道中運送蘋果。當時,我軍共籌集了近6萬斤的蘋果,向上甘嶺陣地的坑道中運輸。
可想要運輸進坑道根本不容易,司令員秦基偉站在後方陣地,看著運輸員一個個倒下,一籮筐一籮筐的蘋果散落在地上,心中說不出的難受,眼淚更是在眼眶中打轉,就連他身邊的警衛員都在運輸過程中不幸犧牲了。
後來,還是一個名叫劉明生的志願軍戰士成功衝進了坑道,帶進去了一筐子蘋果。準確地說,完全不是一筐子,因為扛著一筐蘋果根本無法快速進入坑道,劉明生運進去的蘋果是他在路上,從每一個犧牲的戰友身上撿的。
1952年11月25日,持續了43天的上甘嶺戰役宣告結束,坑道中的志願軍戰士也終于堅持到了戰鬥的最終勝利。
上甘嶺戰役,我軍雖取得了最終勝利,但也付出了4.3萬人的慘重代價。據統計,光是在這場戰役中湧現出來的戰鬥英雄就高達1.2萬人,而這些英雄,大多都已經犧牲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場慘烈的戰役,也不會忘記那些在這場戰役中犧牲的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