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志願軍6萬斤蘋果,竟連一筐都送不進坑道

2020-12-20 喬沐說

提起抗美援朝,絕對繞不過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究竟有多慘烈,提起一些數字記錄,或許你就能感受到。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6萬餘人的兵力、300餘門大炮、170多輛坦克和3000多架戰鬥機。整場戰鬥中,美軍向我志願軍僅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更是高達5000餘枚,整個上甘嶺的山頭幾乎被炸平。

不止如此,在電影《上甘嶺》中有一幕,是一群志願軍戰士在坑道中圍坐在一起,一個蘋果在每個戰士手中來回傳遞,每個戰士在接到蘋果咬一口後再將其遞出去,直到整個蘋果被咬完,這一幕取自上甘嶺戰役中的真實情況。

上甘嶺陣地是位於38線附近的一個小山頭,其戰略意義非凡,可以說,上甘嶺陣地掌握在誰手中,誰就有了對周圍地區發動進攻的主導權。因此,雙方在此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戰鬥剛剛打響,美軍就憑藉強大的炮火優勢,向我軍陣地發動了猛烈的炮火攻擊。成百上千的炮彈傾瀉而下,連高地上的土石都被震鬆了。在這種高強度的炮火攻擊下,我志願軍將士不得不轉入坑道作戰。

當時美軍的炮火密度已經高達一秒鐘落彈六發,這種強度已經遠超二戰。據當時的倖存者稱,志願軍的守備部隊全部窩在坑道中,可在如此猛烈的炮火進攻下,他們就像是坐在汪洋大海的小船上一樣,強烈的衝擊破不斷的撞擊著每一個志願軍戰士,有一個年僅17歲的小戰士甚至被活活震死了,可見其慘烈程度。

美軍經過七天的炮火進攻,幾乎摧毀了我志願軍在上甘嶺的所有表面陣地。美軍儘管佔領了表面陣地,但對坑道中的志願軍毫無辦法。

我志願軍在這種情況下充分發揮了夜戰的優勢,每次都會在夜間出動,打美軍一個措手不及。因此,美軍想了很多辦法想要除掉坑道中的我方志願軍。

但不管是用炸彈爆破,還是用煙燻,不管什麼手段都不能對坑道中的志願軍戰士造成實質性的傷害。最終,美軍想到了一個辦法,封鎖坑道,讓坑道中的志願軍彈盡糧絕,無法生存。

美軍這一歹毒的方法確實奏效了,坑道中陰冷潮溼,空氣混濁。加上沒有食物和水源,很多志願軍戰士都渴的嘴唇開裂,嘴中甚至連唾液都沒有了。

當時,坑道口距離我軍的後方陣地只有不到一公裡的距離,可以說一抬頭就能看到,可美軍居高臨下,有無數把機槍盯著坑道口,而且後方的大炮隨時待命,一旦我軍向坑道口運送物資,必然會遭到美軍的猛烈進攻。

為了向坑道中輸送物資,我軍上級調集了近2000多人的運輸部隊,他們不畏犧牲,前赴後繼,分別採用匍匐前進和接力運輸的方法。可美軍的炮火過於密集,運輸隊的傷亡高達百分之八十,仍舊沒能將物資送進坑道。

當時,坑道中最缺的就是水,可裝水的容器在運輸過程中經常被流彈打碎,因此,我軍上級決定向坑道中運送蘋果。當時,我軍共籌集了近6萬斤的蘋果,向上甘嶺陣地的坑道中運輸。

可想要運輸進坑道根本不容易,司令員秦基偉站在後方陣地,看著運輸員一個個倒下,一籮筐一籮筐的蘋果散落在地上,心中說不出的難受,眼淚更是在眼眶中打轉,就連他身邊的警衛員都在運輸過程中不幸犧牲了。

後來,還是一個名叫劉明生的志願軍戰士成功衝進了坑道,帶進去了一筐子蘋果。準確地說,完全不是一筐子,因為扛著一筐蘋果根本無法快速進入坑道,劉明生運進去的蘋果是他在路上,從每一個犧牲的戰友身上撿的。

1952年11月25日,持續了43天的上甘嶺戰役宣告結束,坑道中的志願軍戰士也終于堅持到了戰鬥的最終勝利。

上甘嶺戰役,我軍雖取得了最終勝利,但也付出了4.3萬人的慘重代價。據統計,光是在這場戰役中湧現出來的戰鬥英雄就高達1.2萬人,而這些英雄,大多都已經犧牲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場慘烈的戰役,也不會忘記那些在這場戰役中犧牲的英雄們。

相關焦點

  • 上甘嶺戰役,美軍用了什麼手段,我軍6萬斤蘋果一筐也送不進坑道
    自從《一個蘋果》的故事上了小學課本,上甘嶺戰役便在我國家喻戶曉。然而,還是有很多人不大明白:志願軍當時在平壤買了6萬斤蘋果,竟然一筐也沒有運送到坑道,美國人到底使用了什麼手段,可以封鎖得如此之嚴?美軍弄清了我軍藏在表面陣地下的坑道裡,坑道對美軍的威脅相當大:白天志願軍藏在坑道裡做準備,晚上他們就鑽出來向表面陣地的美軍發動襲擊,多次重新奪回表面陣地。美軍死傷嚴重,每天晚上連覺都不敢睡。所以,他們視坑道內的志願軍為眼中釘、肉中刺,急欲除之而後快。
  • 上甘嶺戰役,美軍用了什麼手段,我軍3萬斤蘋果一筐也送不進坑道?
    上甘嶺戰役,美軍用了什麼手段,我軍3萬斤蘋果一筐也送不進坑道?「現在的一瓶礦泉水,在上甘嶺戰役的時候,可以救一個連的士兵。」——一位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老兵如是說。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
  • 上甘嶺戰役究竟有多慘烈?戰地記者:送一個蘋果進坑道就記二等功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中最激烈的一場戰役,聞名國際,而不管是看過《上甘嶺》這部電影或是紀錄片,還是參觀過戰地記者冒死拍攝下來的現場舊照,沒有一個人不說這場戰役是慘烈的,然而親歷者的感受永遠是最深刻、最直白的。
  • 上甘嶺戰役打的有多慘烈?坑道被打短五六米,送一個蘋果立二等功
    課本中曾經出現過一篇名為《一個蘋果》的散文,名字看起來很普通,但實際包含了無數的心酸。故事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八位志願軍戰士在防炮洞裡,儘管乾渴得很厲害,卻捨不得吃完一個蘋果的故事。乍一看或許有人會覺得誇張,可這個蘋果真的來得很不容易,它的背後是上甘嶺戰役慘烈的一角縮影。
  • 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上級:誰能送一個蘋果進坑道,就立二等功
    看過電影《上甘嶺》中有這樣一幕:一個蘋果,在指揮員、戰鬥員、傷員手中來回傳遞,誰都不忍吃第一口,後來連長帶頭咬一小口,往下傳遞,一個蘋果,在坑道裡傳遞了兩圈,才被咬完。這一幕,取材於真實歷史。1952年,10月14的凌晨,美第8集團軍加上韓第2師集結了40餘架飛機,120輛坦克,400多門大炮,向537.7,597.9高地全面開火,戰況極其慘烈。我方工事地面工事,幾乎全面被毀,在敵人全面封鎖下,被迫轉入坑道中。
  • 上甘嶺戰役中,只要往坑道送進一筐蘋果就給二等功,但沒人能完成
    在我國抗美援朝的戰爭中,上甘嶺戰役是很有名的一次戰役,在那場戰役中,美國人上了武裝到了牙齒的部隊,用飛機大炮輪番轟炸,卻怎麼也攻不下只有我國軍隊兩個連防守的上甘嶺陣地,這讓美國人一直沒有想明白。其實,美國人的飛機大炮幾乎都趕上了二戰的水平,但是中國志願軍還是堅持了那麼多天,靠的就是一種就算死也要堅守的信念。
  • 上甘嶺戰役:坑道、炮火、手榴彈,取得勝利的法寶
    其中,志願軍八連的1號坑道,是597.9高地最大的也是主坑道,呈「F"形,全長近80米,高1.5米,寬1.2米,左右還各有一個叉洞,頂部是厚達35米的石灰巖,坑道的兩個洞口都向北朝著五聖山方向。堅守坑道的我志願軍缺糧缺水缺彈藥,不少志願軍戰士都是渴暈的,許多重傷員在得不到有效治療中犧牲,第15軍軍長秦基偉下了死命令,誰能給坑道裡送進一筐蘋果記二等功一次。
  • 上甘嶺戰役打得有多慘烈?山頭被削平兩米,送一個蘋果記二等功
    這場戰爭之中湧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大家最熟悉的或許要屬上了教科書的「上甘嶺戰役」。此役最後以我志願軍的勝利而告終,不過這個勝利來之不易,可以說是非常慘烈!從1952年10月14日凌晨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與我志願軍圍繞著上甘嶺一帶僅3.7平方公裡的地區進行反覆拉鋸戰,打得異常艱辛,歷時43天,最終在11月25日結束。其實在這場戰役之前,雙方的目標都沒有那麼大,而且都有過改變戰局的機會,但彼此都沒信投誠者說的話。
  • 上甘嶺戰役坑道戰雖苦沒水喝最難
    1952年10月14日早晨,上甘嶺戰役打響了。  艱苦卓絕坑道戰  上甘嶺戰役是敵軍「金化攻勢」的一部分,敵軍為此戰專門制定作戰計劃,總共投入6萬餘人的兵力。我軍的兩個高地上僅僅有某軍45師135團的兩個連把守。當時一個加強連的人數才100多人,實力懸殊。  上甘嶺戰役進入第四天,越來越慘烈,陣地一天之中幾度易手。
  • 上甘嶺戰役坑道裡的戰友情——向志願軍致敬
    一個蘋果夠幾個人吃?在現代這個國泰民安的環境裡,蘋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水果了,一個成年人一次吃上兩個都不算多。在六十六年前水果還屬於奢侈品,只有身在上層社會才能夠享用的存在。今天要說的主題是在半個世紀前的一場戰爭中志願軍戰士分享一個蘋果的故事,看過上甘嶺電影的人應該基本上了解那場戰役的重要性。志願軍戰士在不足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與聯合國軍進行殊死決鬥。
  • 戰地記者憶上甘嶺戰役:誰能送進坑道一個蘋果就能立二等功
    即使對戰爭史毫無了解的中國人,也會因為電影《上甘嶺》及那首插曲《我的祖國》而知道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上甘嶺戰役」。電影固然好看,但它終究是後來的藝術作品,而不是現場的真實記錄。了解這個戰役的人可能會說:「那個年代、那樣慘烈的戰鬥,不可能顧得上照相之類的事兒。」事實上,在英勇的上甘嶺志願軍戰士中,就真的還有戰地攝影記者,其中一位就是高亞雄。本文系高亞雄的回憶。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下)
    在一個坑道,有十多名端著衝鋒鎗守在坑道口的戰士,因飢餓而全部殉國,其他坑道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塊餅乾,許多人喝不到一滴水,只好喝尿來解除難忍的乾渴,官兵們還樂觀地稱之為「光榮茶」。 此時,上甘嶺的戰鬥,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對於秦基偉來說,上甘嶺的戰鬥只許勝不許敗,要取勝首先得戰勝缺糧少水的嚴酷現實。
  • 上甘嶺傳奇:送進坑道一簍蘋果立二等功,卻無人能做到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
  • 上甘嶺戰役,讓美軍至今沒想明白,為何6萬美軍打不過中國志願軍
    時任朝鮮戰場美軍高級指揮官的麥克阿瑟,叼著菸斗,喝著咖啡,根本沒當回事,甚至發出警告,不要提有什麼三八線,在美軍的力量面前什麼都不是問題。(圖為 麥克阿瑟 ) ,上甘嶺戰役,1952年志願軍已逐步掌握了地面戰鬥的主動權,為了扭轉這種趨勢的發展,美軍迫不及待的想來一場小規模的突防進攻,試圖打擊志願軍的防守戰線。
  • 上甘嶺坑道部隊處境艱難,首長下令:凡送上一簍蘋果者記二等功
    後勤運輸戰士每天夜裡都要背著寶貴的物資和水爬向坑道,但是往往需要付出幾條命的代價才能送進去一壺水、一袋蘿蔔……因為敵人的火力封鎖實在是太猛烈了,在上甘嶺的敵人炮火密度每公裡正面達到了299門,再加上大量的航空兵、坦克及火炮,在前沿到縱深20公裡的地域內構成了層層火力網,火牆,實行晝夜不停的封鎖。
  • 上甘嶺戰役中的「第一個蘋果」
    43天之內,美軍對上甘嶺這個志願軍堅守的不足3.7平方公裡的地方,傾瀉了190多萬發炮彈,5000多枚炸彈,投入6萬多兵力,300多門大炮,170多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上甘嶺的山頭被整整削低了兩米,抓一把土,裡面就有30多個彈片。」高全貴幾度哽咽,不時地擦拭著眼淚。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丨血戰上甘嶺
    美軍將領範弗裡特,就是那個突破火力極限的「範弗裡特彈藥量」的發明者,放言最多6天、傷亡200人,就可以完成任務。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在志願軍的頑強抵抗下,「攤牌行動」最終發展為持續43天、雙方投入總兵力超過10萬人,傷亡近5萬人的大型戰役。  在上甘嶺戰役中,敵人先後投入6萬餘人兵力,並又一次使出了範弗裡特彈藥量。
  • 上甘嶺立功多簡單?1個蘋果二等功,4萬公斤蘋果卻只送進一個!
    在這3.7平方公裡的山地上,美軍一共投下190多萬發炮彈,5000多枚重磅炸彈,把我軍陣地的山頭都削掉了2米。敵人用了各種毒氣彈、汽油彈、炸藥包、火焰噴射器,試圖讓坑道裡的志願軍屈服。這時候想立功太「簡單」了,誰能送進坑道一個蘋果,馬上記上二等功。陣地戰已經打的夠慘烈了,但坑道戰更苦。
  • 上甘嶺戰役打得多艱難?送一顆蘋果一個二等功,8萬斤只進去1個
    中朝方面對這種無理要求表示拒絕,美國也抱著能擊敗中國志願軍的幻想,繼續用飛機大炮發動著進攻。很快,幾乎同之前認為中國不敢支援朝鮮時一樣,現實與美國的想法完全相駁,隨著上甘嶺戰役的爆發和結束,被震驚的美國不得不再次回到談判桌上來。
  • 志願軍老兵回憶上甘嶺:在陣地上築起一座「坑道城」
    專訪志願軍十五軍官兵 回憶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  望英雄 眉目有山河  崔建功將軍告訴筆者,上甘嶺大戰爆發後,秦基偉每天都與他通電話,此時秦軍長語調極平和,分量則重千鈞。崔建功回憶,他們立即召集作戰會議,下定決心。會後,他在電話中向秦基偉表態:「一號,你放心,打剩一個連,我當連長,打剩一個班,我當班長。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嶺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  四十五師按照秦基偉的部署,充分利用坑道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打得十分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