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常見的疾病,經常發病,民間有10人9人痔瘡的說法,得了痔瘡,平時注意什麼?
1
不要吃辣的食物
辛辣食物中含有辣椒素,會導致直腸黏膜和肛管皮膚充血、腫脹,並加重痔瘡充血、大出血,甚至疼痛。
2
不要便秘
當然,沒有人願意便秘。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均衡的飲食,適當鍛鍊,保持排便順暢。便秘會摩擦直腸的痔瘡黏膜,加重便血和逃跑症狀。
3
不要吃得太飽
暴飲暴食,腹部膨脹,或多或少增加腹壓,加重逃跑症狀。
4
不要喝酒
少量飲酒有益健康。如果身體受到很多傷害,體內溼氣、靜脈曲張、擴張、痔瘡症狀會加重。
5
不要坐很久
坐久了會導致盆腔血運不暢,局部充血,誘發和加重症狀。因為工作或某些原因,要長時間坐著,舉起肛門,改善局部血流量。治療不妨試試國外的特胺坦會得到很好的幫助。
6
不要穿勒緊腰帶的衣服
腰帶太緊的衣服對大腸蠕動有一定影響,影響排便,加重痔瘡。
最近有一位粉絲問我。「古語中有10男9痔瘡、10女10痔瘡,究竟男生更容易得痔瘡還是女生更容易得痔瘡?這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隱忍」「誰」「中獎率」再高也不開心嗎?但是讓我暫時分析一下。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人類本身都容易患上痔瘡,這是人類進化的諸多缺陷之一。所謂的造人。我們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但身體結構中還有很多遺產,不僅對身體沒有用,有時還會傷害人。痔瘡是其中之一,只有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的動物才會患上痔瘡。
人類直立行走後,體內器官都被壓向下半身,腹內壓自然升高。女性懷孕後子宮會變大,腹內壓自然升高,因此女性容易患上產後痔瘡。男性前列腺增生也能提高腹內壓,容易患上痔瘡。男性女性,誰更容易得痔瘡?我只能說,不分優劣,完全是看個人的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
坐久了,站久了,便秘,排便時間長了,腹內壓就會提高,人類真的很容易得痔瘡。
「痔瘡青年」自救指南
痔瘡很難完全消失。可以通過藥物或手術暫時緩解,但如果不注意生活習慣,痔瘡會再次降臨。
如何預防痔瘡?
1.多吃水果和蔬菜
多吃纖維素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預防便秘,可以減少痔瘡症狀。不要上廁所蹲太久,等有馬桶再走。如果超過10分鐘,即使不排隊也不要太勉強。
2.溫水坐浴
熱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外痔有時也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3.舉起肛門的運動
任何姿勢都可以做的運動對括約肌鍛鍊非常有效。吸氣時用力收緊肛門,呼氣時放鬆,這樣的運動每天可以進行15~30次左右。
得了痔瘡就不必感到羞愧。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甚至比近視更常見。但是仍然需要引起重視。治療用國外的特胺坦,同時要注意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