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品行不端的人,最終都禍害了自己,大多數沒能善終,東漢末年的馬日磾、朱漢以及笮融就是這樣的例子。
馬日磾(mì dī)
要說馬日磾也算是個了不起的人才,他是著名經學家馬融的族孫 ,年輕時已傳承了馬融的學說,並且以才學入仕朝廷。曾任諫議大夫、光祿大夫,與議郎盧植、議郎蔡邕、楊彪等一同在東觀典校官藏的《五經》記傳,並參與補續《東觀漢記》。可以說是妥妥的大才子一枚。
董卓掌控朝政時期,馬日磾依舊受到重用,公元191年時任太常的馬日磾轉任太尉。司徒王允與呂布等殺死董卓,蔡邕因董卓被殺而嘆息,惹怒王允將他收捕下廷尉,士大夫大多都嘗試拯救未果。
馬日磾聽說後急忙勸說王允,說殺了蔡邕會讓你喪失威望,喪失人心,但終究王允還是沒有聽勸,殺了蔡邕。馬日磾由此斷言王允也活不長久了,果然,不久董卓舊部李傕和郭汜起兵攻下京師,奪了朝政大權,第一件事就是處死了王允等人。
掌握朝政大權的李傕於任命馬日磾為太傅、錄尚書事。一個月後派馬日磾與太僕趙岐持節安撫關東(函谷關以東),以向關東諸侯示好。馬日磾便順道拜授袁術左將軍、陽翟侯的官爵。
馬日磾到壽春後,曾舉薦、徵辟朱治、孫策、華歆等人為官。和他一起來的趙岐嚴守氣節,不肯遷就,袁術對他很敬畏。
而馬日磾經常有求於袁術,袁術就無所顧忌地折辱馬日磾,向他借所持的代表皇帝權力的符節看,乘機奪走不還,又開列了軍中十幾個人的名單,要馬日磾趕快徵召任命。
馬日磾向袁術請求離去,袁術扣留不放,又要逼迫他擔任軍師。馬日磾悔恨自己失去獻帝授予的符節,吐血而死。
說起來,其實馬日磾並不算是真正的品行不端,只能說他晚節不保,在關鍵時候喪失氣節,向袁術這樣的奸佞之人屈服,反被羞辱,最終羞憤而死。這不能不說是馬日磾的人生汙點,也正因此,死後也沒能得到朝廷的禮葬。
袁術
袁術出身於東漢四世三公名門之家,家族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是袁紹同父異母的親弟弟。年輕時以有俠氣出名,經常與公子哥們田獵遊玩,後來有很大改變。他被舉薦為孝廉,經多次調任做到河南尹、虎賁中郎將。